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50年11月15日,颜靖宇正式将该方案提交给了全体代表大会。

因为该提案已经得到元首支持,所以只要获得全体代表大会的支持,就将正式生效。

虽然在审议过程中,有部分代表提出了新增预算太大,必须通过增发国债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从而对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产生影响。

但是在美国已经提供了国防预算增幅高达28%的年度财政预算,加上军事委员会等机构的影响,在进行了1周的集体讨论与辩论之后,全体代表大会在11月22日正式批准了该方案,授予元首调动国家资源,加快国防建设速度的特殊权利。

到此,中美冷战宣告结束。

按照得到公认的说法,在美国与共和国相继增大国防开支之后,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战争已经无可避免,虽然冷战演变成热战需要足够的时间,没有任何超级大国会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挑战另外一个超级大国,但是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已经不是问题,或者说仅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不会拖得太久!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62章 攻防抉择

共和国与美国的这场军备竟赛从一开始就与两次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有所不同,更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与英国的军备竞赛,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同盟国集团与轴心国集团间的军备竞赛,即最高目的不是通过巨额军事投入来搞垮对方的经济,而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这种鲜明的特点,让世界大战变的不可避免。

正是如此,很多人将2050年开始的中美军备竞赛当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阶段。

既然是为战争做准备,就得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战略思想,而最重要、最基本的战略思想就是进攻与防御的关系。准确的说,是进攻与防御的关系。

从基本层面上讲,战争就是由进攻与防御组成的,关键就是谁能抓住重点。

从人类历史上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战争中进攻与防御的关系产生影响,使某一方获得优势。比如在西方的古希腊与东方的战国时期,因为人类掌握了炼铁技术,由钢铁制造的武器改变了战争面貌,使得防御一方拥有优势,从而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以防御为主的步兵方阵。到了古罗马帝国与秦汉时期,以射骑为主的骑兵依靠强大的机动能力,成为战争的主宰力量,进攻一方占据了优势,特别是随着马镫问世之后,骑兵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直到冷兵器时代结束,骑兵仍然是最强大的进攻力量。火器的出现,终结了骑兵,特别是以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自动武器,让骑兵彻底沦落为边缘兵种,最终被彻底淘汰。这个时候防御一方拥有几乎无法动摇的优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由壕堑、铁丝网与机枪为主的战争中,进攻一方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战争最终也以拖垮德国经济,使德国无力再战而结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以坦克、战斗机为代表的机械化武器装备问世,并且主宰战场,进攻一方再次获得了绝对优势。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进攻力量登峰造极的一场战争,不管是在初期嚣张的轴心国,还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同盟国,都是在积极进攻的时候取胜,而在被动防御的时候遭受惨败。

这种以“进攻制胜”的情况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21世纪上半叶,优势仍然在进攻一方的手里。

问题是,谁也无法肯定,在下一场战争中,防御一方不会获得优势。

事实上,在军事战略家的眼里,21世纪上半叶的几场战争根本无法用来衡量进攻与防御的相互关系,因为这几场战争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积极进攻的都是实力强大的超级大国,而被动防御的一方都是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在此情况下,超级大国的强大实力很有可能遮盖了战争的本来面目。即便在2041年的中东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主要力量是两个超级大国,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共和国与美国都有所保留,没有使出全部力气,也就没能体现出进攻与防御的关系。

在完全由超级大国主导的世界大战中,进攻与防御的关系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从技术发展上来看,在21世纪初问世的常温超导技术已经引发了军事革命,因此很有可能改变进攻与防御的关系,即让优势回到防御者的手中。

虽然看上去很难让人相信,毕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百多年间,进攻一方一直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而且是制胜的不二法门,但是从技术对战争的影响,特别是细节影响上来看,防御的优势已经逐渐体现了出来。

从战术角度上看,体现进攻优势的不是火力,而是机动能力,而体现防御优势的才是火力。也就是说,当火力压倒了机动能力之后,防御就将压倒进攻,使积极防御的一方拥有主动权。只有在机动能力超过了火力的时候,优势才在进攻一方的手中,让积极进攻的一方掌握主动权。

从这个角度看,在21世纪诞生的很多技术对提升火力的帮助更为明显。

以陆军的主战坦克来说,虽然电动系统让坦克的战术机动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与内燃机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常温超导技术带来的电磁炮、以及由相关材料技术催生的高强度合金都对提升火力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拿电磁炮来说,随着螺旋电磁炮从实验室走向战场,坦克炮的威力迅速提升,即便高强度合金对提高防护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场火力与装甲的比赛中,火力明显走在前面。如此一来,为了提高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就得采用更加厚重的装甲(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对付不了动能穿甲弹)或者采用新的防护装甲,比如压电触发式装甲(即在被穿甲弹击中的时候,释放装甲内部的高强度电流,以此来破坏穿甲弹的稳定性,降低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可是不管是加厚装甲,还是采用新的装甲,都会使坦克的战斗质量大幅度提升,从而降低坦克的机动能力。

事实上,在2042年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就考虑过要不要提高主战坦克的质量标准。

在此之前,共和国陆军把主战坦克的标准定在30吨左右,即按照防护级别,在25吨到35吨的范围内浮动。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强装甲部队的战略机动能力,即可以用包括垂直起降运输机在内的各种运输机送往全球各地,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完全由空运来部署装甲部队。要知道,在主战坦克的战斗质量还在50吨以上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完全用空运的方式来部署装甲部队。事实上,正是因为轻型化的巨大成果,以防御为主的陆军才更加具有进攻性,而且在印度战争与中东战争期间,共和国陆军的战略机动能力确实让整个世界都大吃一惊,而且是共和国军队克敌制胜的主要原因。

问题是,必须明白另外一点,即在2041年之前,共和国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中东战争期间,美国陆军的主战坦克仍然远远比不上共和国的主战坦克,而在此之前的几场战争中,其他国家的地面主战装备更加不是共和国陆军的对手。如此一来,共和国陆军完全可以降低防护要求,以此来提高主战装备的机动能力。拿DZ…31来说,其防护能力就无法抵抗自身火炮发射的穿甲弹,严格说来,这样的主战坦克并不合格。

到了21世纪中叶,特别是中东战争之后,共和国陆军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美国很难在短期内提高高强度合金的生产能力,但是可以通过加大电磁炮的开发力度来弥补防护上的差距。说简单一点,如果美国陆军的主战坦克能够装备性能足够强大的电磁炮,即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毁共和国的主战坦克,在相互确保摧毁的情况下,即便防护能力差一点,也不会吃多大的亏。

这个问题对共和国陆军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在坦克炮的威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继续提高威力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这实际上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边缘效应,比如在正常交战距离为3000米的情况下,就算共和国主战坦克的坦克炮能够摧毁10000米外的美国坦克,在实战中也用不上。

如此一来,共和国陆军将别无选择,只能提高坦克的陆护能力,迫使对方继续增强坦克的火力。当然,要想始终压制住对方,就得让防护进步的速度超过火力进步的速度。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更厚的装甲。不管怎么说,通过增重的方式来提高防护能力,绝对要比开发一种全新的电磁炮简单得多。

正是如此,在开发新一代地面主战平台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坚持要求采用开放式架构。

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增厚装甲来提高防护。

问题是,这么一来,地面主战平台的机动能力必然下降,即便采用模块化设计,主战平台仍然能够用各类运输机空运,但是随着模块增多,空运量必然增大,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部队的战略机动能力。拿陆军的战斗单位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共和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机群能够在24小时之内将1个战斗单位的全部官兵、主战装备与标准情况下72小时的作战物资运送到5000千米范围内的任何一处战场(空运距离每缩短1000千米,空运能力能提高一成左右。比如执行距离为2000千米的空运任务时,能额外运送48小时的作战物资)。如果按照最高战术防御要求进行配制,即所有主战平台都需要增加防护装甲,同样在24小时之内就只能运送24小时的作战物资。

相对而言,体现陆军进攻能力的不是战术机动能力,而是战略机动能力。

从技术角度看,随着电动装备普及,各国电力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加上军队自身的电力供应能力增强,所以增强防护对部队战术机动能力的影响并不大。以DZ…31来说,在最大防护与标准防护的情况下,最高公路行驶速度由每小时140千米降低到120千米,而最大越野速度受行走机构限制,仍然为每小时60千米。因为部队只有在长途行军的情况下才会在公路上机动,在作战的时候,特别是在装甲会战中,基本上都是越野机动,即便在依靠公路机动的情况下,从最大行程上考虑,主战坦克也很少以最大速度行驶,所以最大公路行驶速度降低一点,对部队的战术机动能力几乎没有影响。实际上,拿DZ…31与内燃机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豹2”做相互比较就能发现,两者战术机动范围有95%的相似性,只有在极少数的时候,DZ…31的战术机动能力才具有决定性意义。从战略的高度上看,5%的可用性实在没有太大的价值。

以中东战争为例,虽然共和国陆军的主战装备的战术机动能明显超过了美国陆军的主战装备,但是在作战行动中,美国陆军的主战装备并没有因为战术机动能力而受到影响,真正让美国陆军败下阵来的,还是部队的投送能力。

用杜奇威在后来总结时说的话,如果美国陆军能够像共和国陆军那样,以极快的速度,在最为关键的时候将部队送上前线,美国至少不会输得那么惨。

毫无疑问,这就是陆军的战略机动能力。

问题到这也就非常明显了,部队增重的直接结果就是降低了部队的进攻能力,迫使指挥官更加重视防御战术。

仍然拿中东战争来说,正是因为美军无法像共和国陆军那样,以极快的速度向前线投送增援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