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在2万多吨的巡洋舰上,除了3门电磁炮之外,还有200多枚导弹,以及5架具有攻击能力的垂直起降飞机。即便“秦”级的电磁炮是6门,而且口径大得多,不为其配备其他主战武器,也确实太让人难以接安了。当然,这种火力布置,足以证明共和国海军对大口径电磁炮的威力有足够信心。更重要的是,在“秦”级以后,其他几级主力舰都只配备了大口径电磁炮,而没有其他攻击性武器。如果从大口径电磁炮在实战中的表现来看,这一配制还算是比较合理的话,那么没有配备远程防空系统,就很难让人接受了。要知道,即便是得到重重保护的航母,除了配备拦截系统之外,还有数套射程超过30千米的近程防空导弹。即便如此,在面对空中威胁,特别是反舰导弹的集群攻击时,舰队的防空系统都显得力不从心,更何况没有远程防空系统的主力舰?当然,这也是需要为“秦”级配备护航战舰的主要原因。
问题就在这里,以“秦”级的排水量,增添一些防空系统应该不是问题。
换个角度看,如果“秦”级没有足够的综合作战能力,与配备了拦截系统的火力舰又有什么区别呢?作为战舰,特别是排水量数万吨的主力战舰,具备综合作战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战舰的基本“素质”。即便不从军事角度出发,从经济角度考虑,为“秦”级配备区域防空系统,也要比为其提供一艘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巡洋舰划算得多吧。再说了,共和国拥有建造15万吨级超级航母的能力,将“秦”级的排水量增加10000吨,也不会给建造工作带来任何问题。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吝啬那么点投入。
有意思的是,在后面的“唐”级与“汉”级上,也没有配备区域防空系统。“唐”级还好说,毕竟与“秦”级采用了同样的基础设计,改动并不大,排水量也没有增加多少,所以没有配备区域防空系统也很正常。可是对于标准排水量超过10万吨的“汉”级来说,没有配备区域防空系统,就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了。要知道,只需要将“汉”级每门主炮的备弹量减少2000吨,就能为其配备一套能够在一次战斗中拦截400个目标的区域防空系统,从而使其防御能力提升50%以上。不管怎么计算,这都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共和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事实上,根据一些不太可靠的消息,在“汉”级动工建造前,负责设计工作的江南造船厂军用舰船设计院就多次提出,应该为“汉”级增添区域防空系统,哪怕只是多用途驱逐舰上那种精简版的区域防空系统,也能大幅度提高“汉”级的综合作战效率。结果是,几次提议均被海军驳回。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共和国海军在战争期间损失的主力舰,顽固不化的海军司令与海军后勤处长要负最大的责任。
当然,这也确实说明了海军是一支非常顽固的军队。
问题是,换个角度看的话就能发现,这也证明了海军对新战术的信赖程度,以及对海战发展方向的高度认知。设想一下,如果大口径电磁炮将完全取代反舰导弹,就像100多年前,航空炸弹与航空鱼雷完全取代了巨炮的穿甲弹一样,那么为对付反舰导弹而存在的区域防空系统又有什么价值呢,如同对付穿甲弹的厚重装甲在航空炸弹与航空鱼雷面前毫无意义一样,区域防空系统也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虽然这并不表示防空系统毫无价值,毕竟在地面战场上,航空兵与巡航导弹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区域防空系统就有存在价值,而在大洋战场上,因为需要用战舰掩护岛屿上的陆战队,所以海军也需要区域防空系统,但是这并不表示需要将区域防空系统装到主力舰上,不管怎么说,航母上也没有配备区域防空系统。
由此可见,“秦”级是主力舰,取代的是航母,而不是护航战舰。
明确这个定位之后,海军自然会坚持己见,即不为“秦”级配备任何与主要打击手段无关的进攻武器,即便是防御系统,也以自卫为主,其他的全部交给护航战舰,以此最大限度的提高主力舰的战斗力。
从舰队作战的角度出发,这绝对是最有效的发展方向。
即便退后一点来看,在主力舰交战的时候,为了避免误伤,护航战舰都会躲得到几十千米之外,可是区域防空系统的作战半径高达数百千米,即便是驱逐舰上的简化版本也在200千米以上,因此护航战舰仍然能够为主力舰提供防空掩护。如此一来,与其让主力舰手忙脚乱的应付各种威胁,还不如把防御重任交给护航战舰,让主力舰集中力量对付敌人的主力舰,以进攻代替防御。
必须承认,共和国海军在开发“秦”级主力舰的时候,肯定有非常明确的战术思想。
最重要的是,共和国海军的新战术思想已经形成体系。
可以说,这也正是美国海军最欠缺的地方。虽然有理由相信,美国海军在摸索新的海战方式的时候,也以新的制海作战手段提出了新的海战战术,并且以新的战术思想来指导建造新的海战平台,但是从美国海军的“先进海上战术测试平台”、也就是“长滩”级主力舰的性能指标与武器配备来看,美国海军的战术思想肯定没有形成体系,不然不会在这种模仿“秦”级的主力舰上配备300多枚导弹。以及一套作战距离高达200千米的能量型区域防空系统。
虽然从表面上看,“长滩”级更加强大,事实上,即便到了战后,也有很多人认为,“长滩”级才是战争初期最强大的主力舰,而“秦”级只是一种性能单一的战舰。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如果配备的武器派不上用场,即对攻击敌人、或者保护自身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将再多的武器堆砌到一起,也成为不了强大的作战系统,只不过是一堆看上去强大,却毫无用处的摆设罢了。
别的不说,“长滩”级也只建造了8艘,而美国海军的第二级主力舰,即“长岛”级就取消了所有电磁炮之外的所有远程攻击武器(区域防空系统还没有撤消),也足以说明,“长滩”级上的很多武器系统都是摆设。
当然,一种战舰是否强大,除了理性客观的分析之外,主要还得看实战表现。
正是如此,如果要在两种战舰中分出雌雄,除了做性能数据对比之外,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这两种战舰开上战场,真刀实枪的干上一场,由战斗的胜负、而不是理论分析来做出裁决。
与上一代主力舰,即航母比起来,新一代主力舰最幸运的、也是最不幸的就是在诞生之后就被送上了战场。
当然,幸运的是胜利者、不幸的是失败者。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79章 俄罗斯泥潭
战争讲入到2059年,世界大战的味道才逐渐体现了出来。
客观的讲,如果说2058年最后4个月,也就是塞班岛登陆作战结束后的4个月,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在此期间,大陆战场上的战斗不但轰轰烈烈,还异常惊心动魄。
前面提到过,因为美国出兵俄罗斯,而且一次性投入8个师(第一批到达的只有2个师),袁晨皓不得不把第二轮进攻战役的发起时间由5月10日推迟到5月22日。如果不是俄罗斯的“雨季”即将到来,天气将变得对进攻不利,袁晨皓甚至有可能把进攻发起时间再推迟半个月。在无法推迟进攻时间的情况下,只能调整战役计划、降低战役目的,应付美军的挑战。
必须承认,袁晨皓给了美国陆军非常高的评价。
对美国陆军参谋长布吕歇尔上将来说,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虽然在绝大部分人看来,美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陆上强国,准确的说,美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靠陆军打天下的国家,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鼎盛时期,美国陆军也算上上“最强大”,但是谁也不能否认,2041年的中东战争之后,陆军得到了美国当局的高度重视,获得了长足发展。更重要的是,从2042年以来,美国陆军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那就是以战胜共和国陆军为终极目标。这也无可厚非,如果美国陆军不能战胜共和国陆军,美国就不可能在世界大战中取胜,甚至会一败涂地。
为了达到终极目的,美国陆军进行了长达15年的现代化军事改革。
即便在发达国家人均寿命超过90岁、百岁寿星随处可见的21世纪中叶,15年仍然是段漫长的时间。问题是,对建设一支强大军队来说,15年却非常短暂。虽然美国陆军在制订改革计划、也就是军事现代化发展规划的时候考虑到了世界大战的威胁,但是出于种种现实因素,订下的发展时间仍然是20年,而不是15年。客观的讲,这也符合实际情况,即陆军的平均建设周期在20年到30年之间,如果将发展规划订为15年,即便不用担心会遭到国会质疑也得考虑建设成果。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军人能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军事制度与军事思想,或者说能否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新老更替。不管怎么说,美国陆军的现代化改革肯定要遵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事实上,美国陆军缺乏全面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在技术推动下进行的从装备到战术的大变革。从历史上看,陆军的几次重大变革都与美国无关。冷兵器时代就不用说了,那个时候美国还不存在。进入热兵器时代后,由火炮、机关枪与坦克引发的三次陆军变革也基本上与美国没有关系,都是由欧洲国家发起,并且在得到验证之后才被美国陆军采纳。这也无可厚非,在大西洋与海军舰队的保护下,美国当局完全不用担心强大的欧洲军团,也就不用在陆军改革探索时期投入太多的物力财力,完全可以坐享欧洲国家的改革成功,再利用强大的基础实力超越竞争对手。
举个例子,英国人发明了坦克、德国将其发扬光大、苏联则将坦克推向巅峰,结果在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装备M1的美国陆军轻而易举的击败了装备T72的伊拉克军队,使美国坦克成为新的风向标,一时之间,120毫米滑膛炮、燃气轮机、焊接装甲、尾部弹药舱、贫铀合金装甲与穿甲弹、自动抑爆系统、被动红外夜视仪等等M1上的标准配备成为了衡量主战坦克性能的重要指标,甚至连M1的外形都是“先进”的代名词,不然韩国陆军也不会在K1之后搞了个与M1A1类似的K1A1。要论风光的话,恐怕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T34能够与之媲美吧。
问题是,这种“模仿加超越”的模式,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的基础实力,特别是基础科研实力。再来看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0多年间的发展经历就能发现,只要找准了发展方向,即确定了目标,美国就能用其强大的基础实力让陆军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越对手。仍然以坦克来说,在M1之前,M60与M48都不如苏联同时代的T62与T55(这个在中东战争与两伊战争中都已得到证实),而M1能够一举超越同时代的T72,甚至比T80与T90还要先进一些,与美国的强大基础实力,特别是在科研方面的实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就在这里,从2013年开始,美国在基础实力上的领先优势就开始下滑。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即发起电力革命的不是美国,而是共和国。因为没有能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