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门来。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当局没有理由不在马里亚纳群岛南面部署几艘潜艇,但是受美军反潜系统的威胁,这些潜艇肯定无法过于靠近关岛。当然,第51舰队高速航行时产生的噪音能够传到数百千米之外,只是在距离太远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不但无法进行伏击,也无法确定第51舰队的具体情况。
更重要的是,从共和国当局在战后公布的一些信息来看,除了在2058年上半年,即兵力严重欠缺,特别是反潜力量严重不足的时候,海军让部分攻击潜艇执行过侦察、护航等次要任务,从205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侦察机、反潜护卫舰的产量迅速提升,海军就再也没有让攻击潜艇打酱油,而是让其回归本色,以最擅长的方式,在敌人的生命航线上执行自由猎杀任务。
可以说,美军指挥官基本上不用担心来自海面下的威胁。
从第51舰队的立场出发,在与第一主力舰队决战之前,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找到第一主力舰队。
前面已经提到,即便没有支援,主力舰队仍然有比较可靠的侦察与搜索手段。
这就是用主炮发射的“侦察炮弹”。
从技术上讲,在军事侦察卫星的质量都能降低到100千克以下的时代,“侦察炮弹”根本算不上是“高科技装备”。从结构上讲,“侦察炮弹”就是用大口径电磁炮发射、配备了传感器的无人侦察机。因为螺旋电磁炮的炮口速度在每秒4千米以上,理论上甚至能够达到每秒20千米,所以只需要为“侦察炮弹”配备一具火箭助推发动机,就能使其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从而获得无限射程。当然,这些都是理论,暂且不说技术上有没有难度,仅仅是无限射程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当然,“侦察炮弹”也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很大的性能缺陷。
从前面的介绍中就看得出来,大口径电磁炮实际上可以作为航天器的第一级动力,即用大口径电磁炮将航天器加速到每秒4千米,然后由航天器上的助推火箭继续加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随着电磁炮的性能提高,甚至能够直接将航天器加速到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问题是,整个大战期间,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用电磁炮向大气层外发射炮弹,原因也很简单,电磁炮的加速器长度不过就几米、最多也就几十米,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将炮弹加速到每秒4千米,相当于几万个的平均加速度,而瞬时加速度更是在百万以上。如此巨大的加速度,对炮弹的结构、以及炮弹内的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别说卫星上的那些精密电子设备,就连“侦察炮弹”里的传感器都得定做。更重要的是,在发射过程中,炮弹处于强磁场之下,需要做屏蔽处理,这又对炮弹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受此影响,“侦察炮弹”实际上只是战前的侦察手段,而不是战术侦察手段。
虽然从理论上讲,也可以用“侦察炮弹”来执行战术侦察任务,即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搜寻攻击目标,但是按照特定标准生产的“侦察炮弹”的价格是普通炮弹的几百倍,而且主力舰弹药库的空间本来就有限,所以没有任何舰队指挥官会用“侦察炮弹”去执行侦察机的任务。
因为“侦察炮弹”的技术含量不算太高,所以美军按照半装弹的口径标准制造“侦察炮弹”。当然,在舰队中,“侦察炮弹”并不属于弹药,而是与干扰弹、诱饵弹等一同归属于消耗类电子设备。
作战使用中,首先由侦察机等侦察力量在较大的范围内搜寻敌舰队,只有在掌握了敌舰队的基本行踪,并且确定了敌舰队的大致位置之后,舰队指挥官才会在攻击之前,用侦察炮弹对敌舰队进行准确定位这个时候,侦察机等支援力量都会撤退,或者暂时撤出交战区域,以免遭到友军误伤,如果交战距离太远的话,侦察机等支援力量则在战场附近负责信号中转,如果侦察机无法呆在战场附近,比如遭到敌战斗机攻击,舰队则需要在目标之前撒布一些高空信号中转器,在美军的作战守则中,对这些战术做了明确规定,然后利用侦察炮弹提供的信息进行炮击。
由此可见,摆在美军指挥官面前的选择有两个。
一是利用侦察机在白天提供的信息,由计算机分析第一主力舰队的航行数据,然后向第一主力舰队的航线上投射“侦察炮弹”,争取在天亮前找到第一主力舰队,并且抢在第一主力舰队之前发起进攻。这么做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第一主力舰队很有可能在夜间改变航行方向,从而使搜索落空,或者需要消耗更多的“侦察炮弹”才有可能发现目标。暂且不说发射“侦察炮弹”会不会使第51舰队暴露行踪(电磁炮在工作的时候肯定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即便做了屏蔽处理,也无法做到完全屏蔽,比如在发射炮弹的瞬间,就会在炮口处产生强磁场,而这种程度的磁场扰动对被动探测系统来说,简直就是黑夜中的灯塔)。如果消耗太多的“侦察炮弹”又没能找到目标,肯定会对白天的战斗产生影响。
二是在夜间靠近战场,等到天亮后让侦察机去寻找第一主力舰队,然后发起攻击。这么做更加稳妥一些,却存在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第51舰队在战场附近耽搁的时间越久,暴露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有可能首先暴露行踪,遭到第一主力舰队的突然打击。如果考虑到第一主力舰队在主炮射程上的优势,第51舰队在战场外徘徊,等待战术情报,无疑是坐以待毙。
晏然,这两个选择都不够理想,也都有可取之处。
可以说,不管谁在第51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都会十分为难。虽然前线指挥官必须具备当机立断的素质,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更得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犹豫不决,但是在无法权衡、或者没有能力迅速权衡利害关系的时候,指挥官变得犹豫不决,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指挥官犹豫不决的时候,第51舰队仍然向西航行,驶向第一主力舰队所在的海域。
虽然后来有很多人认为,美军指挥官犹豫不决是葬送第51舰队的第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必须击败第一主力舰队、夺取制海权的情况下,即在必须前往战区的情况下,即便换了其他人,比如第一主力舰队的指挥官张雪峰中将,也不可能有更加理想的选择。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87章 最后的反制
如果说美军指挥官还在犹豫不决的话,那么张雪峰就显得格外的沉着冷静。
虽然在5月11日夜间,张雪峰也不知道第51舰队的具体位置,但是在这个并不平静的夜晚,他却没有丝毫担忧。
早在这场海战之前,确切的说,是在战争爆发前,也就是1年多前的2057年底,已经是西太平洋战区参谋长的张雪峰参与了由海军司令部主持的模拟对抗,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第一次见到了还在建造中的“秦”级主力舰,并且掌握了该型战舰的主要性能数据。这场保密度极高的模拟对抗,正是围绕着“秦”级主力舰展开。
模拟对抗分别在三种情况下进行:一是航母战斗群失去战斗力,只能用“秦”级为核心的主力舰队与敌人争夺制海权;二是航母战斗群只有有限战斗力,“秦”级主导的主力舰队在舰载航空兵的掩护下夺取制海权;三是航母战斗群具备完善战斗力,“秦”级主导的主力舰队参与夺取制海权的作战行动。
因为当时大战爆发的氛围已经非常强烈,第一批8艘“秦”级(海军在2057年之前就做出了订购第二批8艘“秦”级的决定,只是受造船厂的建造能力限制,以及“秦”级作战能力受到的质疑,第二批建造工作被安排在2058年,即第一批下水舾装之后。而在船台建造完成之前,海军就根据第一批“秦”级在实战中的表现,对第二批次进行了改进,这也就是后来的8艘“唐”级主力舰)几乎不可能在大战爆发前完工,所以海军必须考虑在其服役之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备战工作。
从模拟对抗来看,当时海军对“秦”级的性能与战术使用也没有多少把握。
当然,这并不包括张雪峰。
虽然来自潜艇部队,而且在成为准将之前,在潜艇上服役了20多年,把一个人最重要的青春时光都留在了潜艇上,也因此成为一个从思想到习惯、从语言到行为都十足的、不折不扣的“潜艇兵”,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潜艇兵一直以韧性与适应能力著称。设想一下,什么人能够在一个随时有可能被头上成百上千吨的海水压扁的铁皮罐子里过上几个月见不到阳光的日子而不发疯?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潜艇兵。当然,还得补充一条,即便到21世纪中叶,潜艇是唯一将女性拒之门外的舰艇。
作为共和国海军历史上战绩排名第一的王牌艇长(按照吨位计算的话,张雪峰在离开一线部队的时候取得的战果超过了华剑锋与刘海锋),张雪峰的才能是不需要怀疑的。正是如此傲人的战绩,让张雪峰在晋升为海军准将之后,获得了一个其他军官做梦都想得到的机会,那就是以海军委托培训的方式,返回军事学院,接受为期2年的离职培训。要知道,裴承毅就是在这接受了这一培训之后,才获得了前往巴基斯坦任驻外军事顾问的机会,并且在印度战争中以前线总指挥的身份登上了军事生涯的巅峰。除了裴承毅之外,参加过这一培训的还有袁晨皓、苏劲辉、凌云霄、华剑锋、梁国翔、贾宝国等等大名鼎鼎的战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轮到张雪峰的时候,这种为期2年,而且不定期、不定时、不定人的离职军事素养培训已经成为衡量共和国军人身份与成功的重要标志。
正是这2年的培训,让张雪峰获的了成为战区海军最高指挥官的资本。
更重要的是,全面的军事素养培训,让张雪峰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军兵种的战术,也让他有能力将其他军兵种的战术与潜艇战术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有的、而且是符合现实情况的战术思想。
可以说,接受了2年的培训之后,张雪峰就不再是单纯的“潜艇兵”了。
按照比较可靠的说法,张雪峰是共和国海军中,第一批认识到主力舰在未来海战中重要地位的将军之一。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而且张雪峰本人也没有承认过,但是在2057年底的时候,身为专门负责战区内海军事务的战区参谋长,张雪峰竟然主动要求以“建造长”的身份负责主力舰的建造工作与主力舰队的组建工作,足以证明,这个在潜艇战场上有着辉煌战绩的将军找到了新的人生舞台。
必须承认,张雪峰与其他同样来自潜艇部队的将军有很大的区别。
用外界的评价来说,张雪峰是一个生来就为了打仗的战士,而不是呆在战线后方的统帅。
不管这个评价是否客观,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张雪峰是个喜欢冲锋陷阵的军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不难明白,华剑锋重点栽培张雪峰,与张雪峰的出身没有太大的关系。
事实上,主力舰与张雪峰熟悉的潜艇有很多相似之处,至少“秦”级如此。
比如“秦”级与潜艇一样,都高度重视被动隐身,而不是主动隐身,虽然隐身的方式方法并不完全一样,即“秦”级更加重视包括雷达、红外线、可见光与紫外线在内的电磁波被动隐身,而潜艇则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