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8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承毅没有反对攻打马图拉,只是提醒凌云霄,正在搜寻突击部队的印军已经超过30万,算上马图拉的守军,战场上的印军超过50万。如果攻打马图拉的行动不太顺利,绝对不能恋战,应该尽快撤退。为了让凌云霄重视这个问题,裴承毅还提到,突击部队最好向东撤退,拉开战线,使印军不得不分散兵力。

即便不用裴承毅提醒,凌云霄也知道,攻打马图拉之后,突击部队只能向东前进。

13点20分,运输机群投下了突击部队急需的弹药物资。

3个小时后,突击部队离开空投场,杀向马图拉。

此时,用来对付突击部队的印军主力部队还在亚纳河西岸向北推进,为了堵截突击部队,印军在戈西集结了大约10个师的兵力,在防线两翼投入了上百支侦察分队,还在整条防线上建立了有线通信网络。只要突击部队进入侦察分队的视野,就能通过有线通信网络将情报发给其他作战部队。

问题是,突击部队根本没有去戈西。

傍晚,担任突前任务的侦察兵到达马图拉郊外。

按照凌云霄的请求,炮击从18点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19点30分。

炮击结束的时候,突击部队的主力已经在马图拉外面摆好了阵列,进攻随即开始。

突击部队突然出现在马图拉,印军的第一反应就是死守马图拉,随后命令亚纳河西岸的围剿部队向马图拉前进。

问题是,突击部队为什么要放弃进军新德里的机会,攻打戈西南面的马图拉?

不管古吉拉德怎么想,突击部队攻打马图拉不是好兆头。

戈西只是一座小镇,而且位于防线后方,就算突击部队打下了戈西,也会被马图拉的守军围剿。更重要的是,突击部队缠着马图拉打,很有可能是在为进攻新德里做准备,不是真的想攻打新德里。这一判断让古吉拉德相信,突击部队的任务是诱敌,让印军把新德里的主力部队派到南面去,为北面的3个军创造攻打新德里的机会。戈西距离新德里太近,印军很快就能回防,要想达到诱敌的目的,就得把战场选远一点,让印军无法及时回防。毫无疑问,马图拉是最理想的选择。

这一判断,让古吉拉德坚定了歼灭突击部队的决心。

不干掉那支左冲右突的装甲部队,新德里就永无宁日。

古吉拉德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裴承毅也在观察着战场上的变化。

实际上,早在30日凌晨,裴承毅就发现印军开始加强新德里北面防线,似乎更加担心驻扎在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

最初的时候,裴承毅还不大相信印军会如此愚蠢。

不管怎么说,北面3个军对新德里没有多大威胁。如果能用3个军打下新德里,裴承毅早就采取行动了,何必让“敢死队”在南面折腾呢?

直到突击部队在珀勒德布尔暴露行踪,印军还在加强新德里北面防线,裴承毅才不得不相信,印军一直盯着北面3个军,没有把突击部队当作主要威胁。在南面集中兵力围剿突击部队,也是不得已之举。对印军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在北面的3个军南下之前,干掉南面的突击部队,避免腹背受敌。

既然如此,裴承毅采取了将计就计的对策。

30日清晨,他就让66军、62军与61军进入进攻阵地,摆出进入印度境内的架势。

此举果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但新德里的守军向北面集中,整个西北战场上的印军都进入了战斗状态。

当然,仅仅做做样子是不够的。

与凌云霄通电话的时候,得知突击部队将去攻打马图拉,裴承毅没有反对,正是因为攻打马图拉能够让印军继续做出错误的判断。换句话说,如果攻打戈西,反而有可能让印军认为南面的突击部队才是主要威胁,从而把留在新德里北面的军团派往南面,使围剿突击部队的兵力增加一倍以上。与50万印军周旋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再增添50万印军,就算突击部队的战车全都装上风火轮,也不大可能突出重围。

裴承毅的目的只有一个,继续施加压力,让印军只能被动作战。

突击部队攻打马图拉的时候,仍然只有南面的印军前去围剿,让裴承毅松了口气。基本上可以肯定,突击部队能够顺利引开印军,迫使印军调动新德里南面的所有部队。只要凌云霄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一直在战场上兜圈子,印军就只能跟着突击部队跑。按照裴承毅做的部署,如果突击部队向东运动,拉开印军的防线,降低印军的兵力密度,甚至能够抓住机会打两场小规模歼灭战。

突击部队打得越狠,对印军的牵制作用越大,对印度的心理压力也越大。

觉得凌云霄那边基本上不会有问题之后,裴承毅才把目光转向了博帕尔。

38军在29日21点30分开始攻打博帕尔,比裴承毅计划的提前了几个小时。早打晚打不是关键问题,如何打下博帕尔才是裴承毅必须考虑的问题。

毫无疑问,攻打博帕尔的战斗不会很轻松。

第150章 围点打援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立足于快打与狠打。

调遣38军参战,当面向元首解释攻打博帕尔的重要性,都是为了尽快发起攻打博帕尔的作战行动,不让印军有足够的时间加强博帕尔的防御。

可以说,印军入侵尼泊尔的时候,裴承毅就知道,必须快速攻占博帕尔。

为此,裴承毅还与袁晨皓做了一次简单的兵棋椎演,不同的是,这次扮演杜奇威的不是袁晨皓,而是裴承毅。椎演结果坚定了裴承毅的想法,如果不能快速攻占博帕尔,攻打博帕尔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从整场战争的高度来看,攻打博帕尔,不是因为博帕尔有多重要,而是占领博帕尔能够大大缩短战争时间。也就是说,博帕尔只是起点,不是终点。如果不能在占领博帕尔之后迅速向西推进,扫荡纳尔莫达河北岸地区,将印度本土拦腰斩断,那么攻打博帕尔只是战役级别的进攻行动,起不到战略效果。要想达到战略效果,就不能在博帕尔投入太多兵力,必须留下充足的作战部队,在占领博帕尔之后发起大纵深战咯进攻。要想用最少的兵力占领博帕尔,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在印军加强博帕尔的防御之前占领博帕尔,也就得以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

可以说,整个战术思路很清晰,也很简单明了。

具体实施起来却没有这么轻松。

第381装甲旅攻占埃达沃之后,裴承毅就命令空军全面轰炸博帕尔,而且明确要求要不间断的轰炸博帕尔,不给博帕尔守军喘息机会。为此,不但战术航空兵全面出动,连战略航空兵都参加了战斗。虽然持续不断的轰炸不大可能摧毁印军的防御阵地,但是能够给印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让印军得不到休息,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军人也是人,精神得不到放松,迟早会垮掉。

空军全力以赴,陆航也没闲着。

从28日夜间开始,陆航互开始重点打击博帕尔驻军的装甲力量。进入29日,陆航调整了轰炸行动,开始重点轰炸印军阵地上的永备防御工事。虽然受战机作战半径、载弹能力等因素限制,陆航的轰炸力度比不上空军,但是在打击重点目标的时候,专门用来执行低空打击任务的DW…26B比任何一种战术战斗机都要强大。为了提高打击效率,陆航甚至出动了为数不多的几架远程无人侦察机,专门为攻击机群指引目标。

持续1整天的轰炸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38军主力部队从埃达沃南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遭遇抵抗。

地面部队攻打博帕尔之前,裴承毅让作战参谋统计了轰炸结果,与军情局提供的印军防御部署情况对比,确定摧毁了多少目标,还有多少目标需要摧毁,然后把需要摧毁的目标坐标发给远程炮兵,在炮火准备阶段予以打击。

虽然在大部分参谋看来,总指挥没有半点压力,仿佛拿下博帕尔只是举手之劳,但是裴承毅一直在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博帕尔的防御强度到底有多大。

埃达沃的战斗证明,印军已经掌握了修建防御阵地的最佳方法。

既然在埃达沃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印军没有理由不在博帕尔构筑同样的防御阵地。

最重要的是,博帕尔不是埃达沃!

作为中央邦首府,博帕尔是一座人口超过500万的超大城市(按照国际标准,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都是超大城市),因为地处纳尔莫达河北岸平原地带,所以博帕尔的市区面积比人口多出一倍多的加尔各答还要大的多(加尔各答位于恒河河口,受河口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影响,市区面积并不是很大),达到了2000平方千米。如果将周边几个中小卫星城市算进去,博帕尔的总人口接近800万,市区面积超过3000平方千米,印军防御范围超过5000平方千米。

攻打这么大块地方绝非易事。

更重要的是,裴承毅不可能用攻打埃达沃的方法攻打博帕尔,也就是说,不能在博帕尔使用特种炸弹,至少不能在市区内使用特种炸弹。

加尔各答的风波还没平息,再在博帕尔惹上麻烦,承担责任的肯定不是唐应龙。

有的时候,裴承毅也不得不佩服敌人的智慧。

除了10多个印军师之外,“守卫”博帕尔的还有包括几名自由记者在内的国际记者团。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些记者是受印度邀请前往博帕尔的,名义上向全世界报道印军将誓死守卫博帕尔,实际上则是用来对付共和国的特种炸弹。别说在炸死记者,只要特种炸弹落在博帕尔,共和国就将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项铤辉没有格外叮嘱,但是裴承毅知道,绝不能在博帕尔使用特种炸弹。

不用特种炸弹,要想攻占5000平方千米的印军防御阵地,就算再投入几个军,也需要花上好几天。

毫无疑问,印军要的就是争取到这几天时间。

29日夜间,38军刚刚发起进攻,裴承毅就收到唐应龙发来的战报,博帕尔的印军阵地非常牢固,常规战术很难确保进攻速度。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裴承毅仍然倍感头痛。

因为博帕尔是38军的最终目的地,所以唐应龙没有让部队停止进攻,而是按照裴承毅的吩咐,在避免出现较大伤亡的情况下稳步推进,用蚕食战术攻占印军阵地。38军也做了充分准备,跟随主力部队行动的工程兵在战斗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专门配发给装甲部队的工程钏也起到了作用。按照38军的战斗报告,进攻的时候,配备工程钏的主战坦克冲在最前面,由步兵战车保护侧翼,如果遇到印军的露天坑道,直接用工程钏将其填埋,运送工程兵的装甲车跟在装甲部队后面,在装甲部队稳住战线后,由工程兵使用专门的设备探查地下坑道系统,然后用爆破的方式摧毁地下坑道。虽然这样的战术很难提高进攻速度,但是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进攻损失。

问题就在这里,进攻速度上不去,战斗会打到何年何月?

打到30日黎明,9个小时内,38军的进攻部队只椎进了2千米,平均每小时推进200米左右。虽然战斗伤亡并不大,阵亡官兵不到20人,伤残的也不到50人,战损更是微乎其微,只有2辆DZ…31A与4辆DB…30A被摧毁,几辆受损坦克与战车都能在前线修复,但是按照这个进攻速度,38军需要2个月才能打下博帕尔。

毫无疑问,别说2个月,就算是2周都将使博帕尔战役失去意义。

怎么办?

唐应龙也在思考这个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