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就飞快的进了厨房,随后端了水转回去。没多久,就跟在苏静林后面出来了,苏静林乐呵呵的抓着大夫的手:“多谢大夫了,这次真是麻烦你了,真是诊金,真是谢谢你了。”
大夫大约见多了准爸爸的傻样儿,完全没在意苏静林的语无伦次,只笑呵呵的接了钱,接着走人了。
苏清兰拦住正想要回房的苏静林:“爹,娘怀孕了,这可是大好事儿,是不是要和爷爷奶奶说一声?”
苏静林有些迟疑,怀了孩子太早说出来,恐怕会坐不住胎。这才刚两个月,说出来未免太早了点儿吧?
“三伯,我四姐还是个孩子呢,三伯娘又经常不舒服,四姐怎么会照顾怀了孩子的三伯娘啊?”苏清荷赶紧来帮忙,苏静林一想也是,自家闺女才十来岁呢,还是个孩子。屋子里那个这会儿还身上没力气,自己又不会做饭洗衣服什么的,真得找个人来照顾着才行。
“那成,你赶紧去吧。”苏静林点头,伸手拍拍苏清兰的脑袋:“路上小心点儿,别乱跑,可别摔跤了,早去早回。”
苏清兰听着她爹还是挺关心她的,立马眉开眼笑,连连点头,随后才和苏清荷一起出门。
不到一天工夫,苏三嫂怀孕的事情,整个苏家人就都知道了。不过,因为才怀胎两个月,村儿里孕妇也没那么金贵,有怀了孩子□个月还脚不歇地的干活儿的呢,所以苏三嫂这事情,也没几个人当回事。
甚至都没上门瞧,就是苏张氏也只是派苏清荷送了两把青菜。只苏奶奶有些犹豫。去三儿子那边吧,自家老头这边就吃不上饭了,但是不去吧,说不准这就是三儿子的头一个儿子,很重要呢。
当然,苏奶奶是绝对不会真去照顾苏三嫂的,不让苏三嫂伺候婆婆就已经够仁慈了,哪儿有倒过来照顾儿媳的?她就是担心儿媳不经心,过去提点两句。而且,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在意自家孙女说的话,想着儿媳怀孕了,可别仗着肚子作起来,到时候委屈了孙女,她得去镇压着。
苏爷爷倒是浑不在意,直接摆手说道:“你白天去老三家看看,晚上回来,又不是多远,三两步路的功夫。我吃饭的时候,也去老三家,或者就去老大家老二家老四家,总不会饿着的。”
苏奶奶想着这办法挺好,就应了下来。反正不过照看几天,老三媳妇也是生过孩子的人了,能不懂事儿?身上没力气那是闲的,等有事儿干了,就不会没力气了。
☆、51
苏清荷没事儿了就会到苏静林家里去;有时候就瞧见苏奶奶正在训斥苏三嫂:“你也是生过一个孩子了;都不知道一直躺着对身子不好吗?就是你一天三顿不做饭;那也得起来走走;再说了;咱们庄户人家,谁家媳妇怀了孩子就啥也不用做了?”
苏清兰在一边抿嘴笑:“奶奶,娘身子不舒服,就让她歇着好了;不过做两顿饭,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苏奶奶摸摸苏清兰的脑袋:“你是个孝顺的,又勤快又能干,只是;就因为你娘身子不好;才要她多做事情的,将来也好生孩子,咳,你还是个姑娘家呢,我和你说这些干啥。”
说着,伸手推了苏清兰两下:“小荷不是在等你吗?赶紧的,拿着你那针线和小荷到你二伯娘家里玩儿去吧,这眼看要八月了,到时候你三姐嫁出去了,可没人教你们做针线了,趁着这会儿多学点儿,以后也好绣个帕子荷包什么的。”
苏清兰无奈,只好起身到屋子里拎了自己的小篮子,招呼了苏清荷,两个人一起往苏静木家里去。
“四姐,奶奶一直让三娘做活儿吗?”苏清荷有些好奇的问道,苏清兰撇撇嘴:“哪里啊,早饭是我做的,锅碗是我刷的,家里的鸡鸭是我喂的,衣服是我洗的,不过是让她做个中饭和晚饭,闹得好像我欺负了她一样,奶奶看不过去,这才说了两句,你别看她现在怪可怜的,晚上肯定得和我爹告状。”
“那三伯不怪你啊?”苏清荷立马惊了,苏清兰摇摇头:“奶奶会说爹的,再说,爹也不是一直听那女人的话的。好了,咱们出来了就不要说她了,没得坏了心情。”
苏清兰拉着苏清荷跳着往前走了几步:“你看着吧,这才是刚开始,这个月就只是要浇浇地,拔拔草,地里也没啥活儿,到下个月,就该收花生和蜀黍了,那会儿才有的闹呢。”
苏清荷想到苏静森那懒样,嘴角也跟着抽了抽,这肯定得闹啊,苏静森一个人是干不来这些活儿的,要么到时候让苏爷爷苏奶奶帮忙,顺便让苏清兰和苏董氏都去。要么就是花钱雇人。
前者不太好办,因为苏爷爷有苏奶奶是长辈,他一个晚辈不去帮着爹娘干活,反而让爹娘来帮衬自己,这传出去可真不好听。以前倒还好,苏静林没成亲,孤家寡人带着一个闺女,住在苏爷爷那儿,爷儿俩也不算是和老人分出去了,那苏爷爷苏奶奶帮帮忙,还能是当给自己干的。
但是这会儿可不一样了,苏静林成家了,搬出来住了,那就相当于是独立的一个家庭了。虽然苏静林一向不太在意名声,否则也不会那么懒惰了。
懒惰和不孝,这可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后者也不好办,苏董氏一向将自己的嫁妆看的紧,而苏静林手里一向是没几个钱,这花钱雇人,可不是十来个铜板就能搞定的事情。他们家现在有十五亩地,苏董氏嫁过来有段时间了,所以村子里也是分了地的。
十五亩,至少得请十个人,一人一天十个铜板吧,这一天下来就是一百个了,收花生只是个开始,收完花生要摘花生,摘完花生要整地,整完地要下种,这一连串的事情下来,至少得小半个月了。
就算苏静林只算前面那两样,也得五六天。
这钱从哪儿弄?苏董氏会甘愿掏出来吗?
“那咋办?”苏清荷就有些担心了,到时候不用又是让苏清兰买账吧?苏清兰摇摇头,笑嘻嘻的捏了捏苏清荷的脸颊:“奶奶说了,我娘那嫁妆,她管着呢,我爹肯定不会问我要的。”
以前,苏清兰可从来不知道问自己亲娘的嫁妆的事情,更不会关心收获的季节谁要下地干活之类的。这会儿,事事都要弄明白,这样日子才不会过的稀里糊涂。这可真是,被迫长大。
“别管那些了,反正我以后只要对小弟弟好点儿就可以了。”苏清兰撇撇嘴,不想说太多,隔着老远就喊道:“二伯娘,在家不?三姐在不在家?”
苏清芬正在家里绣嫁妆,嫁衣是早就绣好了的,只剩下枕套了和被套了。这会儿正绣累了,在院子里喂小鸡活动活动,听见喊声,直起身子瞧了瞧,应了一声:“在家呢,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
“来和三姐做伴儿。”苏清兰笑嘻嘻的说道,拽着苏清荷进门,苏清芬放下手里的食盆,拍了拍手,走到水井边洗手:“你们俩倒是清闲,既然过来了,就帮我干点儿活儿,将这绣线给我批开。”
苏清荷和苏清兰自是不会拒绝,两个人一直忙到中午,苏二嫂很热情的留她们吃饭,不过,两个人都没留下来。
回到家,苏清荷就又去看了自己的棉花,然后,就发现问题了——棉花居然长蚜虫了!苏清荷瞬间郁闷了,她以前是跟着爸爸种过棉花,但是那会儿棉花长蚜虫了,都是打的农药啊,这会儿她要从哪儿弄农药回来?
而且,土法她就知道一个——用烟叶水,可是这会儿大烟都还没传过来呢,她从哪儿弄烟叶去?
而这古代的办法,万一不对症,将自己的棉花苗子给弄死了怎么办?
“小荷这是怎么了,从后院回来一趟就这么不高兴,是不是你那宝贝棉花出什么事情了?”苏静森一到家就发现自个儿宝贝闺女不高兴了,赶紧问道:“来,给爹说说,是出啥事儿了。”
“棉花长虫子了。”苏清荷扁扁嘴:“黑的蚜虫,可多可多了。”
苏张氏正在厨房忙碌,听见苏清荷的话就笑道:“长的多不多?要是不多的话就把那有虫子的叶子给掐了,一点儿蚜虫不要紧的,我那豆角不还天天长蚜虫的吗?不用急,这个没事儿的。”
“这会儿不多,只有一点儿。”苏清荷伸手比划了一下,很是沮丧,蚜虫这种东西,一开始会很少,但是会越来越多的,就是现在掐掉了叶子,也不能除根啊,以后肯定还会有很多的。
苏静森拍拍她的脑袋:“不要急,等会儿爹和你一起去看看,要是不多的话,咱们先将叶子掐下来,不行再另外想办法。”
现下也只能如此了,苏清荷只好点点头,心不在焉的吃完了午饭,就立马拉着苏静森往后院儿去了,掀开两个叶子让苏静森看:“爹,就是这里,有好多叶子上都有。”
苏静森蹲下来看了半天,摇摇头说道:“不用担心,蚜虫还小,咱们早点儿将叶子给掐了,说不定以后就没有了。”又指示着苏清荷到前院找了两个刷子和一个水桶。
不光是叶子上有蚜虫,就是枝腋上也有不少,得都刷下来才行。
“嗯,爹下午还去地里吗?”苏清荷没精打采的问道,苏静森一边翻看棉花上的叶片,一边说道:“不去了,咱家的地已经浇完了,这两天正好歇着。”
“爹,以前种蜀黍的时候,那上面有蚜虫吗?”苏清荷也跟着摘叶子,得趁早问一些灭虫的方法才行,万一掐了叶子不管用,就只能用那些办法试试了。
“嗯,长啊,麦子上有,豌豆上也有,这东西还不好消灭,总是有可多。”苏静森摇摇头说道,又示意了一下手上的叶子:“这些,等会儿可都得烧掉才行,要不然,根本杀不死。”
“那麦子上的虫子是怎么消灭的?”苏清荷侧头问道,苏静森皱皱眉:“那东西不好弄,往年都是弄点儿大蒜水喷喷,不过,不太有效,还得天天刷下来才行。这虫子一多,可就没办法,一大片麦子说不定都得毁了。”
苏清荷开始使劲回想自己记得的消灭蚜虫的办法,烟叶水,洗洁精水,橘子皮水加洗衣粉,以前多容易弄到的东西啊,现在连个影子都瞧不见。
等等,洗洁精和洗衣粉啊,苏清荷眼睛瞬间亮了,这两个的共同点,那就是去污啊,若是去污的成分差不多,那自己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下手?
“小荷,换一桶水。”正想的入神,就听旁边苏静森吩咐道,苏清荷赶紧应了一声,拎着水桶去前院,先将这半桶水给倒掉,然后又换了半桶干净水。
爷儿俩在后院忙到晚上,这才弄了一半,第二天接着奋斗。苏清荷仔仔细细的将昨天已经处理过的棉花,重新又检查了一遍,见上面确实是没有大片的蚜虫了,只有三两只,心里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从那之后,她就每天到后院转两圈,一只蚜虫也不放过。到了八月中的时候,早早种下的那一批玉米,总算是结穗了。苏静森高兴的合不拢嘴,到地里掰了十多穗,回来煮着吃。
苏清荷啃着鲜嫩的玉米,笑眯眯的问道:“爹,咱们是不是送点儿让杨掌柜的尝尝?”
苏静森连连点头:“那是当然的,先送十来个,他吃着好吃,自然会来咱家买的,不好吃的话咱们就不送嫩玉米了,剩下的都等长熟了,咱们打成玉米面。”
苏致平皱皱眉,想了好大一会儿才说道:“之前沈公子不是写信说,这玉米熟的时候,他会过来瞧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