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1军喋血数日毫无建树。为解龙陵之围。使第十一集团军可以集中主力反扑。重庆方面决定立即调荣誉一师加入松山方向地进攻。

荣誉一师现任师长汪波本身是黄埔六期的优秀学员,自接任郑洞国后表现非凡,今天攻击松山主峰高地的就是荣誉一师的荣一团、荣二团、荣三团等三个主力团。

荣誉一师作为一支全部由战愈归来的老兵组成的部队,身上还负担着南京带给民族的巨大屈辱,其他的**部队射击、拼刺、投弹的优秀率平均为80%,而荣一师的平均优秀率则为

当宋雨航得知荣誉一师参加对松山的攻击后,站在地图前面的他久久不语,宋雨航想不通,此番不是为了打通滇缅公路,松山守备的日军难道还敢离开坚固的工事去攻击中**队吗?既然如此,非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松山有何之用?

对于荣誉一师这样一支在军政部考核时都优由第一机械化军的部队,宋雨航想得更多的是历史上真实的松山之战。

位于龙陵县腊勐乡大松山,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米的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

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中国有句老话,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宋雨航只记得历史上松山是因为顶峰阵地久攻不克,最后使用坑道颠覆爆破方式才拿下的松山,此役我方官兵伤亡一万三千余众。

“难道就不能直接使用颠覆爆破方法吗?这些所谓的悍将名将难道都是草包不成?”当宋雨航找出之前自己要求的松山航拍照片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无奈,由于平均所属地域海拔的关系,所谓的大小松山在宋雨航眼中不过座五百多米高前后排列的两座小山头!易守难攻的滚龙坡和大垭口则是小松山前的一片土包子。

宋雨航清晰的记得历史上松山日军阵地编成覆盖涵括了整个松山阵地,日军以松山顶峰为主阵地。将滚龙坡与大垭口构成**坚固据点,互为犄角。其所建之坚强堡垒群,有体系地散布于松山南北之密林杂丘之中。

山上有天生石洞7个,在长岭岗山脚利用村庄,构筑若干个堡垒及掩蔽部,为指挥中心。总的说,整个松山阵地以五个**作战的坚固据点组成。

松山顶峰(称为子高地)、滚龙坡(日军称本道阵地)、大垭口(日军称中间阵地)、黄土坡(日军称横股阵地)、阴登山,每个据点依地形在制高点构筑一个或二个主堡,在两侧构筑若干个子堡,在阵地前构筑侧射潜伏小堡,用交通壕(部分有盖)相连接。

而且日军防御工事构筑特点是深入地下,隐蔽,坚固,不易发现,不易破坏,大小堡垒均为有掩盖之工事,盖材用直径2030公分树干一二层,积土在一公尺以上。工事表面有伪装,地面及上空均不容易发现。因此飞机炸弹及轻重炮弹都不易破坏,主堡后有掩蔽部,以储存弹药食粮及其他军用品,交通壕有立射散兵坑。

不拿下滚龙坡与大垭口,就无法拿下小松山,不拿下小松山就无法实施颠覆爆破,而进攻滚龙坡与大垭口势必遭到大小松山的阻拦射击,即使成功占领,占领部队也无法在日军的俯射火力下支撑防御。

宋雨航开始替汪波担忧!如果日军在龙陵是在啃骨头,那么荣誉一师在松山就是啃钢板!为此宋雨航多次致电最高军事委员会,建议使用71军残部对松山围而不攻,将荣誉一师用于日军第二师团正面,可惜宋雨航的电报犹如石沉大海一般。

胜利的辉煌注定是用鲜血与生命浇铸而成的,在高高在上的战略决策者们眼中,所有的军队、武器不过是一组组枯燥的数字,部队的伤亡不是决策者们所考虑的事,他们唯一关心的是结果!

宋雨航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第一部 国殇之孤城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龙陵攻防(八)

1943年11月8日,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历史的今天也从未发生过任何大事,这对于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是极为特殊的,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想要寻找一丝的安宁似乎并不容易,尤其对于滇西小城龙陵来说。

龙陵小城11月8日的清晨与以往一般,除了空气中飘荡着带有血腥气息的硝烟外,从地面飘过的薄雾衬托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峰,城南那流淌了千百年养育了无数代龙陵人的溪水依然在流淌,不过此刻流淌的溪水已经变成了红色,宽阔的溪面上纵横交错的倒毙着近千具中日两军官兵的尸体。

凌晨五时,黎明前的黑暗仍然笼罩大地的那一刻,龙陵城南的激战进入了白热化,日军独立混成第72旅团小泽联队,下属的上田大队与黑木大队在溪流的上游发现了守军第三步兵师第四步兵团的防御侧翼的弱点,梁超在部署之初原本以为设置雷区就能封锁狭窄的溪流徒步涉水渡口,但是没有想到打红了眼睛的日军竟然使用人体扫雷的残忍野蛮方式。

头系必胜绑带的日军敢死队员刺着上身,双目赤红的他们一批批的呐喊着冲入雷区,随着阵阵爆炸声响起,日军敢死队员的残肢断臂掉落得到处都是,而被炸断了腿脚的日军伤员则躺在地面哀嚎。

大约报销了一个多中队后,日军终于在密布的雷区中扫清了一条宽五公尺的安全通道,于是日军主力踏着这条布满血肉,到处可见残肢断臂以及内脏的通路发起进攻时,驻守雷区担负监视任务的第四步兵团一营四连急忙向团部进行了报告。在报告了具体情况后,欠二排和火力支援排地四连立即进入阵地,扼守阵地试图封闭日军在雷区强行扫除了突破

日军上田大队与黑木大队凭借着兵力优势企图一举突破中国守军的火力封锁,在中国守军二四式重机枪的扫射下,不断有日军士兵身上爆出一团团血雾随即扑倒在地,当不断冲过雷区的日军从左右翼开始进攻守军防御阵地,四连阵地顿时变的岌岌可危了。

四连连长陈兴华面对突入阵地的日军,为了替增援部队争取时间。年仅22岁的他毅然决定率领残部向日军发起反冲锋。

四连的反冲锋可谓是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七十多名中国士兵跟在年青地连长陈兴华身后,中国士兵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三角队形,利用自动武器猛烈的火力,试图封闭日军在雷区打开的突破口。

在狭窄的突破口上,中国士兵与日军几乎是面对面、枪对枪!几乎每秒都有人中弹倒在血泊中,手持汤姆逊M1A1冲锋枪的陈兴华身中二弹,半跪在地将肠子揣回腹腔依然持枪向日军扫射。直到殉国前还在不停高声呼喊部队冲锋。

在中国守军突如其来的反冲击下,日军被猛烈的火力打得抱头鼠窜,几十名日军士兵甚至窜入了雷区,轰、轰!地雷引爆后地气浪夹杂着弹片肆意横飞。

但是两个大队的日军很快凭借着优势兵力将四连的反冲锋扼制住了。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四连被日军团团包围在突破口上。中国士兵顽强的拼死抵抗让进攻地日军毛骨悚然。当四连最后一名士兵拉响了集束手榴弹,四连的壮烈反击终于落下地序幕。英勇力战故去地英烈们相信英雄不死!他们的英明将会永留!

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国家存亡地战争中,有太多悲壮激昂的英雄事迹了。而更多地则是象四连全体官兵一样,他们默默无闻恪尽职守为国浴血拼杀直至成功成仁。他们不求名,不求利,在民族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告别妻儿,辞别爹娘义无反顾的投入这场空前惨烈地战争之中。

四连以全体阵亡为代价为第三步兵师第四团主力赢得了宝贵的调动时间,当日军上田大队与黑木大队正就占领中国守军当面阵地欣喜的向旅团部进行报告之时,增援而来的中国士兵在龙陵城内军直属重炮旅的三轮急速射后,呐喊着冲了上来!已经被突如其来并猛烈异常的炮火炸得晕头转向的日军瞬间与第四团主力卷入白刃战,中国士兵凭借手中的自动武器,迅速的完成了对日军两个大队的分割包围,陷入各自为战的日军依然十分凶悍,他们呐喊着端着刺刀从黑暗中冲出来,双方围绕着溪流展开了一场大混战。

大多数中国士兵在打光枪弹后,往往来不及更换弹夹就与日军卷入白刃格斗,溪流中、草地上、山坡下、凹地里,中日两军官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作为武器,他们都怀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杀死对方。

在极度惨烈的混战中,中日两军同样伤亡惨重,终于,梁超从二线预备队第五团抽调的一个营及时赶到,直接封锁了日军两个大队的退路,并以猛烈的炮火形成炮火阻隔带,断绝日军的接应部队的驰援。

退路被断的日军上田大队与黑木大队见战况出现扭转,于是急忙向旅团求援的同时,集中兵力欲作困兽之斗,他们一面收容残兵一边向溪流上游撤退,企图突破中国军队形成的包围圈。

但是日军的企图被中国守军发现,守军使用0。50英寸口径机枪以猛烈的火力将日军残部的退路封锁,战至黎明时分,日军突入第三步兵师左翼阵地的日军两个步兵大队除了小部得以逃脱外,包括上田、黑木大队长在内全部被歼灭。

小泽联队长在得知自己突入敌阵的两个大队全部玉碎后,眼前一黑顿时晕了过去!

与城南的血流成河相比,城北齐百鸣的第二摩步师经受了更大的考验,在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长官河边正三亲自督战下,日军第四十九师团在师团长竹原三郎的亲抵一线联队部坐镇指挥,集中了步兵第153、168联队,野炮第49联队,缅甸方面军独立炮兵集群,独立第24混成旅团等部,向龙陵城北实施了无间歇式攻击。

齐百鸣还是第一次见到日军如此彻底的疯狂!参加攻击的日军部队按照事先划分的地段、时间进行波次攻击,让齐百鸣惊讶的是参加攻击的日军诸多部队的统一协调指挥竟然无比的流畅?中间鲜有间断,几乎是一波紧接着一波对第一道反坦克壕发起进攻。

接到齐百鸣的报告后,宋雨航敏锐的意识到日军似乎是在玩命拼本钱后,于是宋雨航立即命令齐百鸣在所有战斗部队中每营抽出一个连的战斗骨干撤回龙陵城,一是为了第二摩步师保存部分战斗骨干,二则将这些部队作为预备队,并告知齐百鸣不到最后关头,绝对不能轻易使用这些种子部队。

战斗刚刚开始双方就摆出了一幅拼命的架势,这是中日两军交战多年来非常少见的。经过通宵激战,日军步兵在战车的配合下至始至终仍然无法突破第二道壕沟的封锁线,最终只能无奈的退回了第一道壕沟。

黎明后,准备由进攻转入防御的日军惊讶的发现,第一道壕沟竟然比第二道壕沟突起的棱线阵地低了十几米?十几米的落差使得日军在第一道壕沟中的一切活动都暴露在中国守军的火力打击范围内。

日军哪里知道,这三道壕沟是摩步二师与军直属工兵团利用城外二道土丘挖掘而成,巧妙的利用了地势人眼视力的目视误差,使层叠而布置的火力看似好像在一条水平线上一样,但是实际两者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