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之前,瀛湖核电所将会是帝国唯一的武器级钚原料的提供地,而核武器的主要研究工作则继续在汉中县进行。
通过长期对生物和植物的核辐射影响测验,帝国已经基本确定了核辐射所带来的一些可怕影响因素,对这些计划的推进自然是更为谨慎和小心,但是武器级钚的提炼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长期维持下去。
瀛湖有一个小机场,由于跑道长度受限,宋彪所乘坐的f无法降落在那里,他也不打算继续转乘小型货客机,就直接乘坐汽车沿着环山公路进入瀛湖山区。
这里是大山延绵数百里,不是在侦查卫星的时代里,你几乎都很难相信这里还会居住着人,更不可能相信这里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研究基地。
因为这里缺乏广阔的土地,而研究院的分支机构又比较多,加上环境封闭,距离县城有十公里远,以及保密工作的需要,整个研究院被分拆成六片,分散在山岭之间,相互只能靠汽车通行,从这里到最近的西城县,最佳的通行方式是乘船从汉水一路而行。
到了研究院的瀛湖总部区,宋彪在这里先接见了在此等候的二十多名科学家和工程人员代表,逐一感谢他们常年避居在此的辛勤工作。
随后,在劳友章的陪同下,宋彪穿上了银色的防辐射服,带上面罩之后一起前往重水反应堆视察。
正常来说,核电站只要起建,其规模都必然是非常庞大的,小型化反而更需要技术,帝国的这一座实验反应堆虽然主要是实验性质,其占地规模也达到了一个足球场的范围,整体位于地下三十米深的基地中,为了达到冷却效果,本身采用四个回路供电以保证冷却系统的运转。
这些冷却水在煮沸之后用于汽轮发电,再反馈回电网。
本身发电是不能完全用于子系统的运转,只能提供自备电,因为这一系统还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测性,万一发生问题就将会成为大问题。
如果确定无法解决,这里将会直接灌注水泥掩埋。
宋彪对核世界并不缺乏了解,只是深处在这个世界中,他所看到的各种东西都还是很陌生的,特别是在重水处理厂,整个工艺流程设计和设施的督造都是劳友章亲自负责,单纯依靠电解来提纯重水的耗费率太大,哪怕得到的富余产品是氢气和氧气,成本也过于高昂,为此,劳友章从1925年就着手进行化学工艺提取重水的研究工作。
目前进展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在现有的工艺流程中,电力消耗仍然较大,并且工艺极端复杂,催化剂损耗率高,故障率高,想要研制新的工艺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只能是在继续研究新的化学工艺基础上,不断改进现有的设备,增加产出率,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特别是在催化剂的改良上也专门有其他的多家研究机构同时负责。
造核武器很难,重水就是第一关。
提炼重水不难,一克、两克总是很容易,要想保证帝国的核研究规模,每年就需要数十吨,而在新的重水反应堆启动之后,每年就至少需要数千吨的重水。
纳粹德国当时正处于战争阶段,国力紧张,根本无法调用足够的电力进行重水分解,只能从挪威调集重水,原因就在于挪威的水力资源异常丰富,大型水电站很多,结果这事还是被同盟国暗中破坏了。
帝国采取催化剂反应的方法提取重水,成本也不低,电力消耗也不少,只是产能勉强有所保障。
在劳友章的陪同下参观了本地的重水处理厂后,也听了劳友章等人的讲解,宋彪也意识到重水问题处理不了,帝国还是没有办法解决核工业的发展问题,更解决不了原子弹的问题。
从重水处理厂走出来,还在前往铀储备所的路上,宋彪就和劳友章吩咐道:“重水提取的工业生产必须要有重大的突破,光靠目前的这种方式耗费能源规模还是太大了,也不能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
劳友章道:“目前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思路是可能性极高的,一个是四川大学提出的氨氢交换法,另一个是震旦大学提出的硫化氢交换法。我们的氨工业发展比较快,产能充裕,成本低廉,这显然是最好的一条路,但四川大学的技术实力不足,现阶段只能是和中央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一起合作,震旦大学那边的进度快,毕竟专家多,技术经验和研究经费比较充足。不管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实现工业化生产,我们的重水提纯进度和效率都会大增,足可保障目前的研究计划和进度。”
宋彪微微颔首。
目前的研究经费不是问题,核电工程本身是中科院最高级别的特殊国家级项目,经费充裕,内廷通过中央保密局每一年在核武和核电领域也有接近5000万中圆的特殊补贴,这些钱就单纯来自于皇家财产的资助。
每年接近一亿中圆的开支看似不多,在这个时期已经算是天价,足可保证每年在中国修建一栋胡佛大坝,就是这样的巨额投资规模才能保障整个项目的逐步进取。
真正的问题是能源限制太大,如果要用电解法提取重水,即便以中国目前的发电装机容量也需要1/5才能保障整个计划的推进,所以真正能用这种傻蛋方法搞出原子弹的国家恐怕只有美国、苏联和现在的中国,其他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很麻烦。
美国早期也是靠这种硬办法强行推进,聚集整个国家的实力也只能制造几枚原子弹,后来采用硫化氢交换法,一年就能制造几十枚,最后变成几百枚。
帝国现在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巧方法要研究,笨办法也要继续,为了防止交换工业法无法研制成功,帝国在神木县开设了一个特大型的露天煤矿生产基地,就地安装了四个火力发电厂,加上刘家峡、盐锅峡、龙羊峡、丹江口水电站,以及在金沙江修建的两个水电站都可以用于重水提取。
如果做到这一步,就算是笨办法也能保证整个计划的推进,每年制造四五枚原子弹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宋彪对于自己所掌控的中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在常规战争之中不惧怕任何国家,同时要争取在1940年之前完成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第259章 两弹一星和中法同盟
在传说中的两弹一星之中,技术突破难度最低的就是导弹,难度最大的则是卫星,研制卫星的难度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发射卫星的基础是洲际弹道导弹,这个难度就太大了。
正因为导弹的难度实际上并不大,后来就变成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在视察了汉中的核物理研究基地后,宋彪继续乘坐中华一号专机飞往银川视察导弹和新型号的涡喷战斗机的研制,导弹和新型号的飞机主要是在太原、沈阳两地研制,但是集中测试区却在银川基地,特别是在银川西侧的腾格尔沙漠中,一些最为保密的长期实验更是直接迁往新疆和北四省。
中国的幅员过于辽阔,只要想保密,总是有无限多的地方可以利用,虽然现在的核物理研制基地是在汉中,随着后面的进展,在乌里雅苏台省建立新的基地之后,更多的特殊保密工作也会转移到新基地。
因为全国的六十多家主要的科研机构从一开始就有大约三套df…5导弹的零件,这使得帝国在导弹研制工作中的指向性非常强,由于在惯性制导和偏二甲肼燃料领域存在直接性的进步,包括在设计上基本照抄了整个df…5,加上特斯拉爵士领衔的理论组对弹道学的深入研究,帝国在导弹工程上的进步是非常惊人的,在1933年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第一代导弹d12的研制工作,和纳粹德国的v12一样,d1属于巡航导弹,研究基地在太原,d2属于弹道导弹,研究基地在银川和西安。
特别是d2导弹,虽然不是洲际弹道导弹,但从起步阶段就直接进入中程弹道导弹,只是为了保险起见和测验的方便将射程缩小到350km,实际上确实能达到超过1000km的射程。
在宋彪抵达银川视察时。d12系列都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测试工作,正在进入新的改进阶段,而新的d5中程弹道导弹已经开始研制,整个帝国的导弹家族中,d1??系列属于巡航导弹的编号。d2??属于短程弹道导弹。d34系列保留,而d5??则属于中程弹道导弹的编号。
d5一旦正式研制成功,其后将根据改进型号命名为d501501b502503……之类,d12因为都没有正式服役。仍然处于基础的测试阶段,暂时则从d11a1b1c系列编排,直到正式服役才将采取d10?的正式编号。
很多人以为导弹、涡喷发动机等都是二战期间的杰出科技,实际上这些技术的发展从一战结束后,甚至很多是一战之前就已经存在着雏形。各国都有技术上的新发展和追赶趋势,而中国的优势就是和纳粹德国、苏联一样集中国家精锐,并且投入巨额经费发展这些科技。
除了制度框架和经费上的优势外,帝国在计算机领域的进步也对这些科技的突破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帝国中央计算机研究院和远东电子工业研究所推出的cp112是帝国第12种电子管计算机,运算速率为每秒4万次,在这台计算机上,帝国已经全面采用二进制、程序内存和磁芯存储器。
cp112系列及其改进型的电子管计算机在国内一共生产了660台,主要运用于科技研究、军事和财政部门的统计工作。对于科技研究的推动作用非常大,而新一代的cp10正在研制中,随着技术的不断累积和制造工艺,特别是“拉单晶”的工艺快速进步,cp10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具备每秒10万次运算能力的通用型电子管计算机。拥有更大的磁芯存储器和更为成熟的程序系统编程。
如果cp10能够顺利的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中央计算机研究院将会继续研制一种专用于尖端科学研究的特大型电子管计算机,争取将运算数度再提高十倍。而这所需要的电子管数量将达到10亿枚。
可以说,帝国在部分尖端科技的发展上基本领先于德美5到10年的规模。相当于德国、美国在二战初期阶段,而中华帝国也做好了迎接新一次世界大战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在对于帝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国内,也不是外交上的对苏德日的分化和离间工作,而是在于中法同盟中较为弱势的法国这一环。
如果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开战就宣告战败,沦为德国的附庸,那对中国就将是最为不利的局面,无论如何,法国必须坚持下去,在西线欧洲战场牢牢牵制住德军的主力。
即便苏德最终选择结盟,只要法国牢牢牵制住德军,中国就有足够的空间和实力击溃苏联,实现东西两路合击德国的大计划,哪怕中国背后还有一个日本,那又能怎么样呢?
此时的日本虽然拥有超越法国和意大利的海军,陆军也未必就弱给法意,但在总体实力上,日本并不是一个很值得在意的对手,特别是对今天的中国而言。
真正值得中国担忧的只是苏德问题。
离开位于银川的西北国防工业研究院后,宋彪乘坐专机返回北京,在这里准备迎接即将来华访问的以马克西姆。维冈上将为首的法国访问团。
在中法结盟的这二十二年间,随着中国日益强大,中法同盟内部的主导者已逐渐从法国变成了中国,法国依然是世界大国,依然是欧洲的两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