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汉朝之阳信公主-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了?要不要紧?”我忙说“没什么,你呢?”我的手扶着他的肩膀,只觉得手上腻乎乎,一看竟是血,是曹寿的血,“你怎么了?可不要吓我!”“没什么,只是擦破了点皮,信儿,不怕,估计他们很快就会找到这里,很快就没事了!”我心里也没底,长这么还是头一次面对如此危急的时刻,与曹寿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我可以真实感受到他的心跳,这让我多了几分安全感,“信儿,不要说话,保持体力,听我说就好!”
  “信儿,你不知道,我都想好了他的名字,无论男女,都叫襄儿,曹襄!”
  “信儿,无论将来怎样,你带着他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信儿,你不知道,第一次见到你,是那年随父亲进宫拜见先帝,当时你还是个小姑娘,站在盛开的牡丹花中间,那时,我就想,如果这个人,是我未来的妻子,该有多好!”我知道,他说的是真正的阳信公主。
  “信儿,我知道你当初并不是心甘情愿来到平阳,外面关于我的传言太多了,可我发誓,我要给你最大的幸福!”……
  地震好久才过去,等再次醒来,我只觉得浑身哪里都疼,特别是腹部,更是撕裂般的痛,我马上意识到,是孩子要出来了,可他才六个多月啊!天啊,我的孩子,耳边传来产婆尖厉的叫声,“使劲!使劲!”’’再用力,孩子就要出来了!”“太医,快快,血太多了,快止血!”
  终于,阵痛消失了,腹中一下子空了下来。我只觉得一阵疲惫,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甚至连睁一睁眼都是奢侈,孩子没了,我的心也跟着死了。还不如一直睡下去,不要醒来。
  就这样,不知睡了多久,我终于醒来,这时翠儿在一旁喜气的祝贺:“恭喜公主平安生下小少爷!”我一惊,明明是孩子没了,怎么会有小少爷,立刻屏退其它人单独审问翠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公主,其实是驸马不让说,奴婢也觉得没有告诉您的必要!”
  我更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你有喜前不久,兰儿也怀了孩子,是驸马怕你难过,才让奴婢……”
  “那后来呢?”
  翠儿接着说:“后来有了那次意外,兰儿受了惊吓,就在您小产的同时,生下一个男孩后就去了!”我心里一阵冰凉,自己九死一生后竟是这样的结果,虽然我主动为曹寿纳妾,可听到别的女人也怀有他的骨肉,也与我一样为他经历生子之痛,心里竟酸楚得难受,久久说不出话来。
  “公主,驸马对您的好,全府上下都看在眼里!此事是奴婢的主意,您若是不愿意……”
  我摆了摆手,“事已至此,算了!叫人好生安顿兰儿的家人吧!”
  “诺!奴婢代兰儿的家人谢过公主!”
  我对曹寿有十二分的不满,他几次来探望,我都是淡淡的不说话,过了好久,我们才和好如初。可我竟任性的忘了,他也受了伤,虽然当时看只是皮外伤,但古时没有X光,他的脑内留下了瘀血,竟在多年之后成了他的致使伤。这时,朝廷里的储位之争越来越激烈了!


  第3卷

  (十六)弟封太子

  太子之位空了下来,又有很多人蠢蠢欲动,包括我的祖母,她又想到了心爱的小儿子,正式向父皇提出立梁王为太子,景帝连连应声“喏”,又说事关重大,要问问众臣的意见,于是又一次朝议,结果当然是不准!下朝后,祖母对着大发雷霆:“说什么朝议,还不是你借着大臣的嘴敷衍我这个老太婆?大臣们还不是听你的?到底是谁不同意,让他们来见我!”
  随后,袁盎等一批大臣走进了东宫,祖母开门见山:“我想立梁王刘武为储君……梁王下世之后再还位于当今皇帝的皇子,吴楚之乱时,亏了梁王拼命抵抗叛军,才保住了江山社稷,你们说说有何不可?”袁盎说:“臣想请太后听一个故事!”“讲!”“春秋时期,宋宣公死后传位于弟弟,弟弟感念兄长的恩德,决定死后把王位还给哥哥的儿子,谁料自己的儿子不同意,这导致了宋国五世之乱,从此国家一蹶不振!”祖母听了,好长时间没有说话,从此,再也不提传位于梁王之事。
  同年夏四月十七日,母亲终于如愿成为皇后。十二天后的四月二十九日,弟弟彘儿因为天资聪颖,各种书籍数万字, 竟无一字遗落,“圣彻过人”,所以改名彻,立为皇太子,年七岁。如果说栗姬的死让我见识了母亲的冷酷,可荣哥哥的死更让我领受了父皇的绝情。
  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也就是在荣哥哥被贬后的二年后,有大臣上奏说,:“临江王在太庙城垣内建自己的宫室”。所谓太庙城垣,指每一位刘氏王侯,必须在自己的封地内,为刘氏祖先划一块地方建立祭祀用的殿堂。这个殿堂称太庙,太庙所占地用围墙围起来,就是太庙城垣,里面的土地认为是祖先的地盘,任何人也不能占用,皇帝、王侯也不例外。现在刘荣占了太庙城垣之地,因此是有罪的。父皇下令召临江王进京,天真的荣哥哥还以为不过是例行公事走走形式,可他一到京城就被带到了中尉府,由郅都审理此案。
  又是郅都!后来听说荣哥哥为了说明情况索要纸笔,申诉自己无罪,郅都不给,还在他所在的房子外派人看守,所有的窗户都封死,不进一点光亮,还是原来荣哥哥的师傅魏其侯窦婴偷偷派人送来了纸和笔,可荣哥哥正在写信给祖母时,郅都带人闯进,搜走了所有东西,无奈之下,荣哥哥自杀了!消息传来,祖母大怒,可能老人家疼隔辈人疼得更厉害些吧,祖母立即让父皇下令处死郅都。反常的是,父皇也只是无奈地罢免了他,几个月后,又派使者到其家中安慰他,并且任命他为雁门太守,“可便宜行事”。
  当时我惊讶于父皇的举动,毕竟那是他的亲生儿子啊!好多年后才想明白父皇此举的含义,通过处决栗姬亲属一事,父皇已经对郅都其人有了深刻了解,让郅都审理荣哥哥一案是早已盘算好的,荣哥哥的死也在父皇的意料之中,可以说,正是父皇,一手促成了荣哥哥的死!因为他曾经是太子,每一个太子身边都有一大群拥护者,他们自然成为父皇的心腹大患,即使荣哥哥安心地只想做一个诸侯王,可曾经拥护他的人不会允许他这样做,他们需要他这面旗帜!将来弟弟登基,他们同样会随时跳出来,威胁到弟弟的皇位,况且废荣哥哥时,周亚夫,窦婴都坚决反对,若父皇去世,二人打出拥护之名,年幼的弟弟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当初立荣哥哥是因为无嫡立长,更主要的是断了梁王的念头,只是个权宜之计,结果荣哥哥的母亲不合适,经过深思熟虑,这才立了彻儿弟弟。既然立了弟弟,就得为他的将来好好谋划,而废太子刘荣的存在就是对弟弟最大的威胁!为了一个儿子,可以杀死另外一个儿子,这就是帝王!身为帝王,惟有如此才能算是合格的,成功的!换言之,如果刘荣母子不死,可母亲和弟弟了。从此,我也不再把彻儿当成普通的弟弟,在他身上,系着我将来的荣辱沉浮,我与他的亲情将影响我未来的家族,我也可以成为姑母那样的人!在现代我不是一个热衷权力的势利之人,可到了古代的皇家和宫廷,到了这个特殊的环境,身体里争强好胜的潜基因竟被拨动了!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刘荣的死竟会被人再次提起!

  (十七)重返京城

  本以为大局已定,祖母不再提,叔叔会因此死心,谁料一夜之间,袁盎等十几个大臣死于非命,朝野震惊,众人第一反应就是梁王所为!父皇立即下令追查,中央政府派人逮捕,那两个刺客竟然藏到了叔叔的王宫中。父皇的使者去的好几次都未抓到,父皇生气了,把命令直接下人梁国的丞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
  祖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心爱的小儿子竟然做同如此大胆之事,最后,还是韩安国对叔叔说:“主上受辱,做臣子的没有活下去的理由。大王没有良臣,捉不到朝廷的要犯,以致朝廷的使者不断到梁国来催问。现在,我实在抓不到人了,请大王把我处置了吧!”
  叔叔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也至于这样。”
  韩安国进一步劝说他:“大王认为,您与天子,与临江王与天子,谁与当今的关系近呢?”
  叔叔想了想说:“我当然比不上临江王。”
  韩安国说:“临江王本来已经被皇上立为太子,就因为一句话说错了,就被废为临江王;他在宫里不甘心,表现出做天子的欲望,终于被皇上勒令自杀。皇上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因为治天下不可因私乱公。今天大王位列诸侯之首,已经十分显眼了,还要听邪臣的建议,违法乱纪,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对大王不加处分,太后也日夜哭泣,劝大王改正缺点,大王仍不肯觉悟。如果有一天太后不在了,大王再靠谁呢?”
  一番话说出,梁王已经泪流满面,他决定交出二人,二人见大势已去,随即自刎!
  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四月,梁王叔叔再次进京振见祖母和父皇,他向父皇请求留在长安侍侯皇太后,父皇没有答应,他很不高兴地回到梁国,在良山打猎时得了热病,不治而亡。祖母伤了好一阵子心,父皇却趁此机会封梁王之子刘明为济川王,刘彭离为济东王,刘定为山阳王,刘不识为济阳王,梁国被一分为五,再也不会对中央构成威胁了!
  转眼间到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十月,发生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亮有五天出现红色。十二月最后一天,正是隆冬时节,白天的日光变成了令人恐怖的紫色;而且在天穹之中,金、。正月十七日,父皇木、水、火、土五星倒行,月亮运转轨迹也异常,更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打起雷来!一时间京城里议论纷纷。
  也就是在这一年,父皇病了,而且病势凶猛。这时我趁机上奏母后,我想进京探望父皇,母亲答应了。我又轻而易举的回到了京城,同时回来的还有我的驸马曹寿、卫韫母子五人等其它人,卫韫的私生子在郑家倍受鄙视,嫡母看他不顺眼,整天打骂他,兄弟姐妹们欺负他,父亲也无力庇护他,无奈之下,只能让他去放羊,每日三餐都不及时,冬季还穿着单衣,卫韫看到儿子受这份气心中不忍,央求我让他进府当差。
  初见之下,这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身体健壮,二目有神,少言寡语,虽衣衫破烂却无让人厌弃之感,我让他在府中当了个骑奴,正好他喜欢马。回到京城,我仍旧住在平阳侯在京城的府第中,曹家是开国功臣,其曾祖曹参是汉初著名的丞相,所以我的府邸离皇宫很近,而且宽阔气派。刚刚安顿好,就接到母亲的旨意,明天父皇要为弟弟举行冠礼,要我进宫参加,我心中一阵高兴,这么快就可以见到母后和弟弟了,可又不免惊讶,弟弟才十六啊,按常规应是二十岁呀,难道父皇病的不轻?带着心中,带着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皇宫。

  (十八)早行冠礼

  刚刚回到京城,就传来太常寺正在择日为皇太子举行冠礼的消息。
  汉代男子的冠礼又叫成人礼,规矩众多,仪式也极其讲究。先是由筮人占卜出良辰吉日,然后提前三天通知所有相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