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医生,我想您在非洲应该也是很艰苦的条件下工作……”
“不。”她答得坚决,“那只是艰难,而现在是恐惧。我们在非洲曾经语言不通,也有各种障碍,但是每一步,所有的行动,都有明确的指示,都有科学的保障,而现在……”她摇头,再摇头,眼里有着恐惧,“每一个人都很怕。我很怕。甚至不是怕死,而是看见2天之内,不断地有人送来,不断地有人发生呼吸衰竭,不断有身边的人倒下去……”她停下来,仰起头,努力地抑制眼泪,声音很轻,“可是居然没有一个人离开,跑掉。没有一个人拒绝救治病人。政/府应该执行quarantine;没有,现在所有医护人员都明白留下意味着什么,却没有一个人走。政/府更应该给与指导,交流的机会,尤其是从官方,从请呼吸科专家,流行病控制专家,与g省展开对话,给与我们防护的设备,知识的指导……没有,但是没有人离开…… ”
她说得有些语无伦次,终于,停了一会儿,声音再度恢复平静,
“我们现在指靠的是什么呢?是私下从传染病院取经,想办法联系g省的呼吸科专家。是前面倒下的医护人员自己口述的,记录的感染途径,患病感觉,用药后的状况……区主任昨天又一次从传染病院给我们发回日记。还有……还有之前向唯医生在清醒状态下的一些宝贵口述记录。现在没有完善的治疗,没有完善的早期确诊标准,治疗尚在尝试,许多感染的医护人员,他们拿平时做临床,作科研的最严谨的研究精神做病人,记录自己的病程,治疗过程,在自己的胸片,检查单子旁边加标注,标注同时间内的,自己的症状感受。这些经验,会为今后其他兄弟医院打一个好基础,少走一些弯路。这些经验,本来应该来得更顺利一些,可惜没有……虽然没有,大家还是一点一点地记录下来。我现在也开始写工作日记,不知道会不会需要写病程日记。谢主任,谢谢你。因为你来了,这些宝贵的资料,可以更快地得以传送出去。”
“林大夫,怎么说谢谢呢……”
“我一直很怕……今天看到谢主任来了,觉得有了很多希望。我们毕竟是不得已留下的,你是……自己来的。可见,你也没有足够的防护。”
“你们在可以走的时候都没有走。”谢小禾伸手与林念初相握,“不要说谢谢。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多一点希望。如果这是一场战役,我们应该算是战友。各位可以看到视频的朋友,我希望这个视频给你们带来的不是恐慌。你们看到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在作怎样的坚持,再坚持中如何勇敢而又科学理性地工作。在这样措不及防的艰苦条件下这样地工作。我想再之前,我们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在之后,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快的纠正,请大家认真阅读我们宣传专栏关于该病的一些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在烈性传染病暴发状态的行为常规。这些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为大家赢来的。请大家不要忽略……”
……
凌远盯着屏幕,想要看得清楚一些,视频却到这里结束,他下意识地想要回放,点到了一半,又住手。
他闭眼,深呼吸,再深呼吸,在房间里走了一圈,喝冰水。
可是周身的烦躁,依旧如火。
方才视频里,那比平时的常规急诊还要拥挤的楼道,简陋的隔离衣,已经被传染病院认为达不到隔离病毒效果的20层纱口罩……这霸道的传染病,可怕的传播速度……可怕的病程……已知的,熟悉的人的死亡。
刚刚看到视频时候,他心里已经重滞,如谢小禾不是在机场碰到他,或者他可以把她当作个朋友,哪怕是可以站在周明好友的立场来对待他的未婚妻,不说那么多实事求是的真话,会不会,她并没有那么坚定地作这个决定。
只是,他迅速地调节了自己的心情。这个时候,原容不得他自怨自艾,揽责任上身地痛苦,事已至此,他唯独有完美地利用各种渠道,使用各种办法,与她的勇敢配合,让这种可能的牺牲,达到最大的赢面。说到底,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于责任,于情感,他并不需要为此负疚,而毕竟,她不是他心里少数在意的人之一。
然而,林念初。
到了她身上,所有的道理,所有的冷静,所有的逻辑,就在这一秒钟彻底崩溃。
止不住地,脑子里只是这瘟疫可怕的传播,可怕的症状,可怕的……结果。这种联想与此时急救中心的现状一起,让他有一种濒临崩溃的狂躁。更可怕的是,在这种狂躁之中,他的头脑异常清晰地想到了尚在英国时候,手机里有严斌的电话,说平安感冒,症状似乎很重,咨询他意见,他立刻回,说自己出差未归,让他到第一医院找李波,做有关肝胆方面几个指标的检查,监护,平安的身体情况,不容任何的侥幸,其他状况,建议他找林念初过来全面检查一下,而严斌道谢之后说,会联系林念初。
显然,严斌与平安并没有在第一医院。
林念初为何去了急救中心?
凌远近乎是心里疼到了麻木地,再次质疑自己当初的意气用事,一定要把这孩子多留一段。
如果这个手术成功的结果,最终竟然就是为了把林念初送到瘟疫的中心,算不算是上天跟他开得另一个最黑暗的玩笑,扇向他的耳光,扇他的愚蠢。
很可怕地,许多相干不相干的画面,俱都在此时见缝插针地在这些恐惧疼痛之中间插地闪动。
是他刚刚经历了袁红雨又一轮的轰炸,逼迫他去找许乐风,他跑出来,崩溃地躺在篮球场的篮筐下,而她一遍一遍给他唱他想听的童年。
是他第一次被袁红雨发疯打伤,半夜,他缩在医学院操场的一个角落,她赶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过来,打开缝合包有点哆嗦地给他缝合,在他神经质地不断说‘你不可以告诉别人’‘你告诉别人我就去死’的间隙,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说,“不会。我接到你传呼时候跟周明一起看书,但是我跟他说是急诊。哇,我头一次,发现自己说谎可以说得这么镇定。奇才啊。”还不忘了,冲他促狭地笑,可是手上,还是有些抖。到了处理完,她再度担心地道,“原则上,不能这么干啊,无菌……”
“那时理论。”他当时再度神经质地几乎是尖声说,“你不要多做。你不要……”
“不会,不会,好好,一定不会感染,战场上那么多人受更重的伤就地包扎都没事……不会不会。”她不知道是安慰他还是安慰自己,但是当他不言声地准备走的时候,她却又抓着他的胳膊,低声说,“小远……不要跟她一起住了好不好?”
他回头,黑暗之中,他看见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淌下来。
……
在这一刻,他忽然什么都不想管了,只想动用一切关系,无论什么议论或者大局,先把她从急救中心接出来再说,哪怕求到许乐风头上。哪怕不是接出来,是绑出来,哪怕……哪怕是隐瞒去绑的人,让无知者冒上感染的危险……
……
只是这样的念头,却并没有实施,只是在他继续地在用着另一部分脑子考虑派去急救中心定额人选,第一医院下一步的动作,如何稳定人心的同时让大家更谨慎的提高警惕……的同时,这念头强烈地在他心里翻搅,在他另外一部分的脑子是那样的积极而又冷静的同时,被这个念头支配的部分,疯狂无章法而带着挥之不去的绝望。
已经是两杯冰水灌下去,周身的烦躁依旧熊熊燃烧,他依稀觉得恐惧,这种躁狂而沉郁的状态,隐约熟悉,他不由自主地摸出一串钥匙中的一枚,打开一个上锁的抽屉,从里面找出来一瓶药,看看生产日期,对,可以用。是的,虽然已经很久不需要,可是他一直记得每年更换,以备不时之需。
这时候电话声却响起来,急诊科说,接了一个发热病人,咳嗽,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胸片与上一个高疑因飓风瘟疫猝死的患者很相似。
凌远将手里的另一杯冰水尽数地浇到自己脸上,然后又用袖子抹干,药瓶放在兜里,拨了几个电话,第一个让呼吸科主任副主任与急诊科立刻开会,并与传染病医院联系,开通视频联网,商讨确诊或排除这个患者;第二个电话让总务副院长半小时内找他,商量腾空另外一个轻体楼如何实施;第三个,特别小组所有成员立刻开会,商讨支援急救中心的人员名单,以及最短时间内培训安全措施……
站在会议室里的凌远神色平静,与各位同事从临床与管理一条条地条理清晰地商讨后续安排,中途,李波推门进来,头发尚有些乱,显然是才从睡梦中起来。
他没有坐下,就简短地道,
“急救中心那边,我带队过去。我虽然不是呼吸科医生,不能在专业判断上起到作用,可是作为临床医生可以协助麻醉科相关操作;而急救中心目前状况,全面缺人,外科方面,如果有急诊扛不过去,我可以顶这边。最关键号召九所医院一起支援以及收集第一手资料研讨飓风瘟疫的防治,是我们提出,我们有责任通管全局,这种时候,我年轻力壮官衔又大,不至于需要别人照顾又能压住场子,这边你回来了又不用操心,这个活真是舍我其谁。”
他所说的一切,再度跟凌远在考虑人选时候,心里想过的完全吻合,而他没有说的另外一条,凌远也曾算计,以李波的身份,深入急救中心,无疑从另外一个层面,为推动局势早一天改变加了一点点力。
然而这样的吻合,这样的无意外,却让他心里绝望的那部分越发地明晰,甚至有些凄凉,他只是看着李波,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简单地道,
“很好,就这样。”
第三十五章 3
两个小时内,四个参与人员不同的会之后,第一医院前往急救中心支□流的名单总共13人已经敲定,副院长李波带队并总体协调9家医科大教学附属医院的所有支援人员,另外12人由一名呼吸科主任医师,一名呼吸科主治医师,一名ICU科副主任医师,一名ICU科主治医师,一名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两名ICU科护士,两名手术室护士,三名呼吸科护士组成。
急救中心方院长之前已经与医科大校长通话,得知了医科大5所教学医院3所附属医院将以疑难杂症会诊形式,各派人员参与急救中心对于近期在急救中心小规模爆发的急重传染性呼吸系疾病进行学术交流。方院长当时只是叹气哽咽,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从昨晚到今早的不到8小时间,21名医护人员先后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从传染病院传来向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凌晨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方院长只觉得心中存的最后一点侥幸盼望,彻底崩塌。
在9天前接到某小区急救电话,接回一位高龄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急救一区主任区强根据各种检查结果,胸片,怀疑这位老人所患疾病可能是g省之前爆发流行的飓风疫病,但一条判断标准…………曾接触感染病人………却被患者家属坚决否认,于是区强在对医护人员强调防护的情况下,继续对其进行抢救,监护,治疗,然而第二天晚上,患者的女儿在抢救室晕倒,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与此同时,再次接到同一小区急救电话,患者邻居家6岁男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