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控制术-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把其他事交给创造性成功机制去做。从此以后,你仍然需要努力工作,但此时你的努力用在带着你直奔目标上,而不是用于徒劳地想一些与实现目标相抵触的事情。如果按照后者去做,其结果就是:你想努力做成某件事,但在脑子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找到最好的自我

如果你在头脑中想象一幅关于你想看到的自我的画面;而且“看着”自己在扮演某个新角色,那么,同样是你身上的这一创造机制,也能帮助你实现最好的自我。无论采用哪种疗法治疗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在转变性格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出于某种原因,在得以改变之前,你必须首先“看到”自己在扮演某个新角色。

我曾亲眼目睹一些真正的奇迹:当一个人改变自我意象时,他或她的性格也能随之改变。我们应该关注从人的想象力中产生出的潜在创造力,特别是关注与自己有关的形象。然而今天,我们在这一方面才刚刚起步。比如,我们可以探讨下面这篇美联社新闻发布稿的含义。从日期栏的时间看,该文发表于1958年:

只用想象你是个心智健全的人

旧金山。据洛杉矶退伍老兵管理处两位心理学家报道,有些精神病人只用通过想象自己是正常人,就能使病情大为好转,还可能缩短住院的时间。哈里·M·格雷森博士和伦纳德·B·奥林格对美国心理学协会说.他们在45个诊断为神经性精神病者而送医院治疗的病人身上验证了这一观点。

病人首先接受了常规性格测试。随后,试验者脸色平淡地要求他们再接受一次检验,并回答一些问题,但在回答时,要假设他们自己是“对外界环境完全适应的典型的正常人”。

这两位心理学家报道,有3/4病人完成了改进型表现测试,某些表明他们好转的变化简直让人吃惊。

这些病人为了像“完全适应外界的典型的正常人”那样回答问题,只好想象一个完全适应外界的标准正常人会有怎样的言行举止。他们必须把自己想象成在扮演正常人的角色。而这一点就其本身而言,已经足以促使他们“像心智健全者那样行为和感知”了。

我并不确切地知道这些好心的医生以及他们组织的开创性试验有何下文。然而我们知道,今天,自我意象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认为自我意象起到“舵手”作用的观点以及“像某某人一样做事”这一“直观显示”法之类的相关技巧,都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用来帮助各种患有精神病的人、残疾人、上瘾的人以及自我封闭者恢复健康。

当然,你也许没有被诊断出心智不健全或者使用化学药品成瘾,但如果你对心理控制技巧有一定了解,它很可能会成功地帮助你在生活中做得更好,或者提高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质量。这些技巧已经成为多数疗法和治疗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疗法和治疗方式所针对的对象,在情感或心理上面临的困难可能比你的更多,甚至超出你的想象。鉴于此,可以假设:将这些技巧用到你身上,一定会更有力、更立竿见影、更有效,因为你的起点比起他们的更高。

揭示与自己有关的事实真相

自我意象心理学的目标并非创造一个无所不能、妄自尊大、“舍我其谁”的“假我”。这种自我意象和低人一等的自我意象一样,是不恰当、不现实的。我们的目的在于找到“真我”。然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多数人都低估了自己,看不足自身真正价值,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其实,世上根本没有自大情绪之类的东西。看似具有自大情绪的人,其实在痛苦地体验自卑,因为他们那“优越的”自我只是一种假定和掩饰,用于掩藏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以免被自己和他人发现。

怎样才能发现有关自己的真相呢?怎样才能对自己作出真正的评价?对我来说,心理学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应该求助于宗教。《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了“比天使低等一点”的人,并“给予他以统治权”;上帝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人。如果我们真相信存在某个大智大慧、无所不能、普献爱心的造物主,那么就理所当然地得出以上结论,来界定他的创造物——人。首先,这样一个大智大慧、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不会造出“低等产品”,就像绘画大师不会画出低劣的油画一样。这样一个造物主不会故意使产品质量上不去,就像汽车制造商不会故意使汽车造不成功一样。

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和原因,是为了“给上帝增光”,而人文主义者则告诉我们,人生存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表现自己”。

不过,如果我们接受“上帝是富有爱心的造物主,像尘世间的父亲对孩子那样,对自己的创造物有着相同的责任心”这一假设,那么我是否可以认为,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和人文主义者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对父亲来说,有什么比看着后代过得好、取得成功、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和才华更让他光荣、自豪和满足的呢?如果一个足球明星在参加比赛,他到场的父亲是否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耶稣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告诉我们:“不要掩盖自己的光芒,而要让我们的光芒普照,以便为天父增色。”我认为,如果上帝的孩子们言行举止时卑躬屈膝、过得凄凄惨惨、害怕振作起来以便像个人样儿,那他们是不会给上帝增添任何“光彩”的。

本书首版出版之后多年来,我应邀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教堂发表演讲,这些教派从福音派基督教到浸礼教到新教,再到所谓的“新思想现代宗教”和“思维科学”教派,不一而足。我曾经和公使、牧师、中国佛教的僧侣、不可知论者甚至无神论者深入探讨过心理控制理论。在与这些人士交往时,我根本没感到有任何困难,我们总能找到相同的根基,这些根基都来自某个基本假设:把人们从自己内心的、精神的、无意识的自我损毁行为中解救出来。如果个体希望(就算不是上帝指引他们)取得成功而不是失败,这种假设就是必然的。

美国著名教士诺尔曼·文森特·皮尔博士曾想针对心理控制理术说点什么,我和他也进行过几次愉快的交谈。不过,我并没有机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多数人想象的简单“积极思考”也时常以注定失败的结果告终,因为这种思考方式试图把问题推向我们存在的“边界”,而不是在自我核心中对其重构。

我想,我们不会看到对心理控制持反对意见的正统宗教或教会。

有关想象练习的结论

你在宗教上、精神上或哲学上有什么样的背景或者持什么观点,这其实无关紧要。想象练习、“直观显示”、“心像”或用我自己的话说叫做“精神影院”,怎样表述都可以。关键是你要实施它,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选定一个靶子,然后运用这一技巧,并真切地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21天试验,你就会欣喜地看到取得的成果。你肯定会下决心在余生继续运用这一手段,并且通过实践极大地获益,就像你之前的无数运动员、演艺人员、医生、律师、商业领导人以及其他人员经历的那样。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练习起好步:

心理控制训练

当前的自我意象建立在你对过去的自我进行想象和刻画的基础上,这种刻画源于你对自身经历的解释和评价。现在,你要用与你之前用来树立不恰当的自我意象相同的方法,来树立一个恰当的自我意象。

每天腾出30分钟可以一人独处、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来。放松下来,尽可能让自己舒服些。现在闭上双眼,开始想象。

许多人发现,如果想象自己坐在一块巨大的电影屏幕前看一部关于自己的电影,那么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重要的是让这些电影画面尽可能栩栩如生、详细具体。你要指望你的“心像”尽可能与实际经历相近似。具体做法就是关注想象的环境中有哪些细节、场景、声音、物体。在这种练习中,想象的环境中的具体细节特别重要,因为你练习的目标具有绝对实用性,你在营造一种“实际经历”。就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言,如果想象得足够生动、足够详细,你的想象练习就会等同于亲身经历。

接下来要记住的重点是,在这30分钟内,你要看着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恰如其分、很成功、很完美。你昨天怎样育行举止并不重要,也不必努力怀有“明天我要表现得完美”之类的信念。神经系统到时候自然会打理好一切——只要你坚持练习就行。要看着自己像你希望的那样去行动和感知。不要对自己说“我明天要这样做”,只用说,“我要想象自己现在就在这样做——就在今天30分钟里。”想象你如果已经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时,会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你向来内向而怯懦,就“看着”自己在自由自在地与别人打交道、举止从容并由此感觉良好;如果你在某些场合恐惧、焦虑,就“看着”自己在平静而镇定地做事,满怀自信和勇气做事,并由于举止从容、镇定自若而感到更加开朗和自信。

这种练习会把新的“记忆内容”和存在的数据输给你的中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它能树立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象。练习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有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或多或少是主动或自发的,而且不需要尝试。这就对了。你不必在此时寻思、尝试或努力,以避免获得不一样的感觉和不恰当的行为。你当前的不恰当感觉和行为是自动、自发的,因为你向自动机制输入了新的“记忆内容”(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你将发现,这种机制既会自动作用于积极的想法和体验,也会自动作用于消极想法和体验,而且效果也一样。

步骤一:拿出纸和笔,对你打算在“精神影院”中构建、实验、形成和观看的“精神电影”进行简要勾勒和描述。

步骤二:每天腾出30分钟时间,最后在每天同一时段,找一个安静而隐秘的地方,闭上双眼,进入“影院”,然后开始播放、编辑、再次播放你的“电影”。

步骤三:对电影进行逐步“修改”(以便让片中“明星”(即你自己)的表现完全符合你的预期),并获得你想要的体验和结果。在头10天里,你要努力达到这一目标。

步骤四:在余下的11天里,毫不改动地反复播放并享受这部“电影”。

第四章|让自己从错误信念的催眠中苏醒过来

◆至少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卑感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而对无数人来说,这种自卑感成了他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严重障碍。

◆“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应与任何其他人形成竞争,因为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任何人和你一样、和你处在完全相同的水平线。你是一个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与谎言相比,确信是事实更危险的敌人。

——弗雷德里奇·威康·尼采

有许多人多次问我一个有关心理控制的问题,这个问题把“信以为真”的想象等同于“虚构它直到你实现它”或纯粹的幻想。这远远与事实不符。“虚构它直到你实现它”是表象的、肤浅的、不切实际的。有时候,人们这样教推销员,导致他们经济和情绪上受到伤害。

相反,包括“信以为真”式想象练习的心理控制并非虚构和捏造,而是对被隐藏事实的探索。它通过创造性地挑战被你作为“事实”加以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