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得出来;林如海对乱舞城做过不少研究;对修真世界的秩序根本也有所了解;其所讲的话切中城内要害;但都没有能力解决。
这个世界里;因拥有道基的人比例太少;炼体之风极盛。那些名义上归属凡人的炼体士实际上也是修行;拥有普通人无法想想的力量;同时也有凡人无法满足的欲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十三郎得自美帅的霸体丹;本性属于修家之物;其价值其耗费;哪里是普通人所能想。
林家不缺钱;但没有用;他所提到的丹、器、法都不是钱所能购买。凭什么安抚强者招揽人心?他还有几件传家法器;但都不是什么珍贵之物。林家老祖留下来的东西多为法宝以下;即可有些作用;又不至给林家带来额外祸患;可谓用心良苦。
林如海顾虑重重。十三郎对此早有所料;微微一笑说道:“大人的话有道理;但您忘记了;眼下就有一方宝山待取;完全能够应付一段时间。只待落了根基;在城内站住脚。余下的事情交给我来办。”
十三郎愿意出手;林如海自是求之不得;以最最诚恳的态度致谢后问道:“先生说的财源”
十三郎笑了笑;问道:“乱舞城周围什么最多?”
林如海想了想;眼前一亮回答道:“雪盗?先生的意思是”
“没错;财源就是雪盗。抢他们!第一个目标就是血狼的老巢;有天狼部带路;不怕找不到。”
十三郎坦然说道:“兴正义之师;将所有雪盗杀光、抢光、烧光;借此收揽人心。之后解散所有不牢靠的军伍;重组战备;重用徙民;由外及内。中心开花;合纵连横;打压拉拢;农村包围城市”
“咳咳;打个比方而已;就这么个意思。”
“先生真乃神人也!”林如海一揖到地;衷心表示叹服。
策略这种东西;不说的时候很神秘;一旦想透了因果;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乱舞城人多地大。真正的本土之人不过一半;很多都是经过迁徙后逐渐留居此地;慢慢演变成如此规模。
打断骨头连着筋;留下来的人与外面的部众血脉相连;很难彻底割裂;本土居民势力稳定。视徙民如猪狗;让这种联系更加紧密。换句话讲;林如海若能平息雪盗;收揽到的不仅仅是迁徙部众的心;还包括近半乱舞子民。
人心若有了着落;军马就不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首先是人;迁徙之民不乏勇士;兵源得到保证;至于强者的招揽与安抚;便着落在那些纵横多年的雪盗身上。他们也以传承的方式存在;年年抢掠;总归有点家底儿。
十三郎真正的想法不止于此;如有必要;他一人便可支撑起一支军队的丹药供应。当然那需要时间;而且不是人人都需要;只要笼姿心人物;大局可定。至于盔甲兵器以及各种军械;林如海若连这些都搞不定;十三郎懒得再理会他;任其自生自灭就是。
开拓了思路;林如海很快体现出一名官员所应具备的头脑;提出不少见解。他知道凭眼下掌握的力量;纵横雪原或许不足;但只要稳妥一些;不要招惹那些太难对付的目标;很快便能由弱变强;组建其一支足以在凡间自保的力量。
每歼灭一支雪盗;每救下一支迁徙的队伍;凭借林如海的身份;大可许以条件招揽入伍;等若拥有一支绝对忠诚的嫡系子民。
有了人就有一切;很简单的道理;在任何世界都适用。
此外还有一条最最关键处:十三郎。
细节需要林如海与其幕僚商讨;他知道十三郎对这些事情没兴趣;不可能、也不应该让他为这等小事操心;遂说道:“这样的话;本官打算暂不入城;趁眼下迁徙高峰;游走城外建立根基;先生以为如何?”
能有这样的勇气很不易;十三郎对此表示认同;说道:“也好;只要不是修家出手;可保林家性命无碍。”
这一次;林如海没有再像之前那样称谢;微微一笑说道:“有先生相助;林某”
他自贴身处拿出一件东西;小心翼翼托在手里;问道:“先生请看一看;可识得此物?”
“嗯?这是”
十三郎明白林如海的心理;但不知道他凭什么认为有东西能将自己打动;疑惑中投以目光;顿时大吃一惊。
“渡化玉碟!”
第二卷的坑;谁还记得?
………
第一卷 :小城故事 第六百二十九章 :造化缘于善果
林如海拿出珍藏宝物是收买,是拉拢,同时也是为了试探。
不管是什么,十三郎都没有揭穿他的想法。自始自终,他对林如海的话都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信与不信,全在一念间。
他知道,林如海作为一名普通人,作为一名父亲,已做到他所能做的极致,不可不能表现得更好。
因遭遇,也因为处世理念,林如海至今没有完全敞开心怀,仍对十三郎持有防范之心。
重要吗?不重要了。
有些事情看上去难,说到底在于是求与不求;十三郎既然不贪图血鼎,林家故事就格外简单:夺宝与灭门罢了。
血鼎是什么,林如海藏着什么,打算用什么拉拢自己与将来会遇到的强者,十三郎根本不在乎。
十三郎做事需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需要证明自己所做的事值得去做,但这个值却不是林如海所想的值,他不会、也不屑于解释。
林如海献宝,十三郎不意外;哪怕林如海此时拿出的是其刚才所讲的、根本无法取出的血鼎,十三郎都不会觉得太意外。他甚至已做好“被”拉拢的准备,准备好足以让这个“可怜人”心安的表情。
但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也不可能想得到,林如海拿出的居然是那件东西。
“渡化玉牒!这是林家老祖所留?”
望着那个最初被自己识为孔明锁的“混沌之宝”,十三郎脑海中瞬间闪现出两个字:三生!
“渡化玉牒?林某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林如海不知究竟,疑惑说道:“这件东西是老祖随血鼎同时传下来的宝物,明言需有缘人方能识出其果;如今看来,先生与林家之间”
这个时候说十三郎与林家有缘。拉拢痕迹太明显;林如海脸皮不够厚,没好意思把话讲完;
十三郎闻之摇头,心里想以这样的方式碰到它,除了缘分使然,真找不出比之更合理的解释。问题随之而来。林家老祖有没有进过古迹二层?是不是那两个生还的魔修之一?
时间对得上,修为可以理解为林家老祖得到渡化玉牒残片的时间提前,也能说得通。假如事情是这样,其突然安排后事也有了解释,多半林家老祖发觉受控又不甘心受控,因不敢泄露自己身怀阴冥之气。才不得隐匿或寻找某种解脱之法,永远消失了。
结合獴逻真君所言,渡化玉牒残片一人一片,那是不是意味着,林家先祖是一人,冷玉口中的魔宫长老是另外一个。也就是将叮当“造”出来的那位大能。
十三郎不这么想,他最最关心或者说担心的是,这两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魔修会不会是同一人!
验证原本不难,只要冷玉神智清醒,详细了解一下魔宫大佬的生平,总能看出蛛丝马迹。可惜的是,冷玉清醒的时候。十三郎不知今日之事;现在冷玉沉沦在轮回记忆中无法醒转,十三郎只能干看着,徒呼奈何。
不知道为什么,十三郎始终有种感觉,离开古迹的第二人还有隐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这个想法不仅仅是直觉,十三郎此时想到一个之前被忽略的问题:血鼎,为什么能够随血脉传承而不散。
除了三生族,谁能如此!
假如林家老祖是觉醒过的三生族人,那么小少爷
十三郎不愿再想下去。内心被一股暖暖的东西所充斥,就像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失而复得,至少可替代一部分。
不想是因为害怕失望,十三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有患得患失。不敢不愿面对真相的那一天。当然还有一点,现在的他自保尚且不足,知道再多也没有用。
压下思绪,十三郎大略问了问和玉牒残片有关的事,结果不出所料,林如海基本一无所知,除按照其老祖所嘱的将遗留宝物按照价值分档保留,别的均说不出个所以然。
怀疑不等于事实,十三郎没指望从林如海这里得到太多信息,谈不上如何失望;此时他更关心另一个问题,玉牒残片里面蕴含的充裕魔力在不在,与之前所得相比,其量是否充盈。
现今的他身负重伤,首先要做的是修复元婴,已初步有了思路。过程肯定不会快,有可能还会出现波折,但这不妨碍他为将来谋虑,筹划如何快速提高境界。按照以往经验,跨越大境界后,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星印重新开口,肆无忌惮分享十三郎好不容易才修炼来的法力;如有手段将这个过程加速,十三郎当然不会拒绝。
渡化玉牒残片内的魔力精纯之极,当初若没有它的帮助,很难想象十三郎什么时候才能筑基成功。事后想来,他吸收的魔力只有很少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化成魔气风暴消散在灵气里,险些引来大敌。
如今情况不一样,十三郎已是元婴之身,准备妥当的话,断不会像当初那样浪费。换言之,这是他提升修为的一次良机,无论如何都不能放过。
与此相比,无论林家老祖是何身份,包括他到底有没有死,传下血鼎是何用心等等,都是极为遥远的后话,可暂时不予考虑。至于渡化玉牒有没有后患十三郎破掉梦幻天罗,连獴逻真君都不在乎,更别说它的一件宝物。
这是优势,林家老祖无论如何都比不小的优势。
“血鼎,有可能是冥界之宝啊!”
心里这样想着,十三郎没有和林如海客气,甚至连商量的意思都没有,直接从其手中拿过残片。
“实话和大人说,这件东西对我有大用。对林家是不折不扣的祸根。如果被人知道你有此物,血鼎也无法成为林家的护身符。”
这句话假如是别人讲出来,林如海一定当他是骗子,纯心谋占林家之宝;十三郎不同,所作所为是一方面。关键在于事先他根本不知道此物,自然不会被误解。事实上,十三郎不在乎林如海会不会误解,既然看到这件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白拿,会付出让林如海满意的报酬罢了。
听到护身符三字。林如海神情变得黯然;他明白十三郎的意思,血鼎为林家带来的灾祸不假,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林家之所以没有断根,恰恰也是因为血鼎尚未被人取走。否则的话,皇族都不容他们再活下去。
关于这个。十三郎也是刚刚想明白。之前他对血鼎价值估计偏低,认为那不过是件普通宝物。如今看来,林家老祖将其看得比渡化玉牒更珍贵,一切才变得圆融。
手里拿着残片,十三郎感受着其中隐隐传出的阴寒之力,说道:“我很奇怪,林家为什么能保留它这么多年。”
林如海回答道:“前代如何保存不知道;自林某这一代。我一直将此物带在小女身边,因没有人相信女子身边存有重宝,方得以保留至今。”
传子不传女,凡间之人常以此法蒙蔽图谋之人,修真界不会这么想;这种事情十三郎无法追究也不能追究,神情略有讥讽。
“难怪小姐身子弱,这等东西带在身边,能活下来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