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透谁。
安好一字一顿地道:“皇阿玛,首先,清婉是据实而言,没有开脱之意。其次,还请皇阿玛将安好接下来的话听进心里,因为清婉这次是最后一次向你表明我和林成哥哥对大清政权的无害,如果皇阿玛听完之后,还是坚定的要把我和林成哥哥当成是爱新觉罗家的最大假想敌的话。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为难我和林成哥哥,甚至想致我们于死地而后快。硬要将我和林成哥哥逼上梁山的话,那么我和林成哥哥就如您所愿。”
林成接着道:“皇上,您纵览古今,想来,一定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皇上您尊奉儒家思想,也应该知道‘中庸’的含义。皇上何不以中庸之道来处理我和安好的事情呢?”
康熙道:“不错,半部论语治天下。但你们既然不能按照论语的教导行事。又如何要求朕按照儒家的手段来对待你们呢?”
安好道:“皇阿玛如果不是您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尔反尔,如果不是您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我和林成哥哥感受到你的杀心,我和林成哥哥。决不至于今天做出这等在你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来。”
康熙道:“如此说来都是朕咎由自取了。”
安好道:“皇阿玛,我知道我的身世让您无法释怀,我知道您作为爱新觉罗家的子孙身上担着的重担,也可以理解您身为帝王,对您耗尽了几十年心血打造出来的盛世河山的热爱。这一切使得您不容许爱新觉罗的江山受到任何威胁,哪怕是潜在的威胁。所以你才会如此对待我和林成哥哥。”
康熙道:“你们早就感觉到了朕对你们多次动了杀心?”
安好道:“不错。”
康熙道:“那你们够会演戏的,一次次的让朕消除了戒心,消除了朕对你们的杀心。”
安好道:“皇阿玛,您阅人无数,这世上的人,怕是少有人能在您眼前演戏蒙骗你们,皇阿玛您之所以会一次次地消除对我和林成的杀心,是因为皇阿玛您看到的,听到的,都向您证明我和林成不会对您造成威胁,而这其实就是事实,而不是演戏。如果真要说是演戏的话,那也是本色演出。”
康熙道:“那么你们今天的这出戏呢?”
安好道:“启禀皇阿玛,今天的这场同样是本色演出。”
康熙道:“那么究竟是之前对朕毕恭毕敬,对朕忠心耿耿的样子是真的你们呢?还是刚刚那个对朕刀剑相向的样子是真的你们呢?”
安好道:“启禀皇阿玛,都是。皇阿玛以您的睿智,您应该知道,这世上的任何人,都是复杂的,不管是谁都处在一种矛盾之中。皇阿玛如果您可以不为难我和林成哥哥的话,我们自会依旧敬重您,但如果您要将我们逼上黄泉的话,那么对不起,我们为了自保,只能同皇阿玛刀剑相向了。因为我们想要争取活着的权利,和尊严地活着的权利”
康熙盯着安好的眼睛看了许久,道:“你在威胁朕?”
安好道:“不,皇阿玛,清婉在陈述一个有可能会发生的事实。”
康熙道:“清婉,你要知道,如果朕死在了这儿,你们想要的那种天高海阔的生活,就更不可能了,今后太子继位,你们刺杀君主的罪名,依旧会被追究,到时候,就算你们再厉害,也抵不过千军万马的追杀。到时候你们最终会被凌迟处死,你们的九族会被诛灭殆尽。”
安好道:“皇阿玛,可是安好想到的是另一种情形,您要不要听听?”
康熙的眉头跳了一下,半响道:“说说你的高见。”
安好道:“皇阿玛突然死了,皇阿玛的尸身还未被迎回京城,阿哥,后宫的各宫娘娘和朝中的各派势力,就为了夺取宝座而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压根儿就没人顾及到追查皇阿玛的死因,也没有人有闲暇功夫来抓捕我和林成哥哥,甚至于各宫的主子们,还有那些个大臣们,为让各自势力所代表的阿哥上位,而不惜将皇上的死因归到其他皇子的头上,甚至是太子的头上。到时候宫里朝中都乱成了一片,兄弟阋于墙,皇宫也许日日大战,血染宫殿。而民间的各种反清势力,趁机集结起义,蒙古贵族之类对问鼎中原有霸心的,也纷纷的集结重兵,发动战争……”
安好还没说完,康熙已经听不下去了,康熙喝止道:“住口,清婉,你别在这儿胡扯,朕的儿孙至于会这么不孝吗?再说了朕早已立了储君,朕要是忽然驾崩了,自然有太子继位,其他皇子有什么名目去争?”
安好道:“皇阿玛,清婉说的是不是胡扯,想必皇阿玛心里也有数。皇阿玛,现在已经参政了的阿哥已经有十几个,而这十几个阿哥都是文韬武略出众的,同太子爷有得一拼,知子莫若父的,对于阿哥们的心思想来皇阿玛的心中明镜似的。纵观古今历史,但凡皇帝驾崩之时,成年皇子多的朝代,几乎不可避免的都会发生兄弟反目,刀剑相向,以夺取宝座的事实。而这个时候太子往往是众多皇子共同的敌人,而死的最快。”
林成接着道:“况且,就算是阿哥们兄友弟恭的,没发生什么兄弟阋于墙的事,太子顺利登基了,太子他能不能治理好这个江山,还是个问题。只怕皇上您辛辛苦苦治下的盛世,会被太子爷给……”
康熙打断林成的话道:“你在质疑太子爷的能力?在质疑朕选储君的目光?”
林成道:“皇上,太子他究竟能不能很好地接替您,治理好江山,皇上的心里比谁都清楚。皇上心中既然已有定论,那么我讲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
康熙道:“朕还是小看了你们。你们还有多少朕不知道的地方?”
安好道:“皇阿玛,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您,因为我和林成哥哥,每天都在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来丰富自己,每天都在增长一些新的东西。”
康熙道:“那么你们现在打算怎么做?怎么对待朕?”
安好道:“我不打算怎么做,因为您要是出了点什么事,这天下大乱,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我同百姓无冤无仇的,不想给他们增添麻烦。我只是想让您知道,如果我和林成哥哥,真的有反心的话,这天下早已不得安宁了。我们不是没有反的能力,只是没有反的心而已。”
康熙道:“就凭你们手中的暗器,你们以为你们就真的可以翻出天吗?”
林成道:“皇上,我们有的当然不会只有手中的枪,我们还有很多。”
安好接着皇上的话道:“皇阿玛,您以其总想着如何对付我和林成哥哥,还不如去想想,如何壮大大清的国力,虽说这大清如今是一派盛世祥和的景象。但其中也隐含着种种隐患,吏治的**,国库的空虚……”
国库空虚,本就是极其机密的事,在这大清朝知道的人不会超过五个,连阿哥们都不知道,这安好是如何得知的?康熙心中的不安感越来越重,心想该不会里面出叛徒了吧,康熙忍不住的喝问道:“清婉,你如何得知国库空虚?”
☆、第二百三十六章 巅峰对决3
安好道:“皇阿玛继位以来,直至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几十年的战争和混乱,耗费肯定不是个小数目。几十次的木兰围场,多次下江南,每次都是浩浩荡荡的,这些的花费恐怕也如同流水般,别的就不计算了,单就这三项,就差不多可以使国库入不敷出了。”
康熙怒喝道:“你在指责朕?是朕穷兵黩武,好大喜游,导致国库空虚?”
大阿哥道:“清婉妹妹,你一个闺阁女子,不懂得情况别乱说话,皇阿玛继承大统以来,平定三番之乱,平定葛尔丹叛乱,收复台湾,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等,那一场战争不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这明明是功绩,怎么到了你的口中,就成了穷兵黩武了呢?还有皇阿玛的木兰围场之行,是为了加强同蒙古各部联系,为了威摄蒙古,为了保证八旗军的战斗力。而下江南是为了考察民情,巡查河工等,怎么到了你的口中就有成了好大喜游了呢?”
安好道:“清婉只是陈述事实,没有别的意思,至于穷兵黩武,好大喜游,是皇阿玛自己延伸出来的。”
康熙道:“哦?你是说是朕曲解了你的意思?”
安好道:“皇阿玛,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论了……”
康熙道:“不,这个问题一定要谈,朕一定要清楚朕怎么就成了穷兵黩武,好大喜游的昏君暴君了呢?”
林成道:“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皇上吧,首先,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战争是必不可少的,以暴制暴。往往是最直接最可靠的办法,无乱是平定三番之乱,还是平定葛尔丹叛乱,收复台湾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但是皇上,既然前几十年战争已经很频繁了,还有必要通过木兰围场来保证八旗兵的战斗力吗?而且平定葛尔丹叛乱之后,蒙古贵族就算有反心,也会有所忌惮,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次叛乱的。那么皇上。在战乱不断的那几十年也举办木兰围场,我们就不得不怀疑那时的木兰围场究竟是为了保证八旗兵的战斗力。为了威慑蒙古贵族,还是为了满足皇上您的狩猎爱好多些呢?”
林成说到这儿的时候,康熙已经有些恼羞成怒了,不错,的确自从登基以来,几十次的木兰围场之行,说是为了威慑蒙古各部,为了保证八旗子弟兵的战斗力。但事实上。 多半是为了满足自己狩猎的爱好,否则木兰围场,十年去一次就足够了。但是康熙绝不允许别人把他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因为这会有损他的威名。
康熙怒喝道:“放肆…。。”
林成打断康熙的话道:“皇上,您先别激动,等林成说完了,你再说也不迟。至于下江南,我只能认为,那更是纯粹的游玩……”
大阿哥道:“林成,住口,你在污蔑皇阿玛。”
林成道:“是吗?那么我请问皇上,请问大阿哥,皇上您几次下江南,耗费了国库多少银两?而皇阿玛几次下江南能创下的百姓的福利有多少?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有多大?”
大阿哥道:“皇阿玛几次下江南,监督河工,减少了洪涝灾害,这些那是用钱能够计量的?”
林成道:“监督河工,本可以派大臣,或是阿哥去,哪怕是皇上要圣驾亲临也该轻装简从的,皇上每次下江南,都带了大量的官员随从,逶迤几公里,这些耗费如果用于修建工事,怕是可以把黄河长江的河堤都加固一遍吧?还有我想请问皇上,每次下江南,您是花在处理政事上,倾听民声上的时间多?还是用在游玩上的时间多呢?皇阿玛每次下江南,见过的百姓多呢?还是看过的歌女多呢?”
康熙心虚地打断林成道:“林成,别以为你手中有暗器,就可以信口雌黄。”
林成道:“我说的是真的,还是信口雌黄,想来皇上的心中有数,皇上,你应该知道功过自有后人说吧,皇上,林成愚昧,尚且能够看到这一层,那么许多的史官吗?他们可比林成有见解的多。他们会在史书上如何记载皇上的几十次木兰围场之行和多次的下江南呢?他们会如何解释国库空虚的原因呢?”
安好道:“皇阿玛,这些只是我和林成的个人看法,不代表他人的看法,皇阿玛八岁即位,能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能为百姓提供像现在这般相对安宁的生活,皇阿玛的功绩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这民间的主流声音对皇阿玛还是盛赞的。不过,安好认为以皇阿玛的才智,本可以将大清治理的更加昌盛的。如果皇阿玛能够放更多的心思到关心民生上的话。”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