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美国在太平洋舰队中地航空母舰及护航航母的配置则要强得多,已经改装成地15艘航空母舰,就有10艘配属在太平洋舰队。
而新生产的4艘“突击者”级和9艘“独立”级航空母舰中地6艘也配属到了太平洋舰队。
原本拥有的“列克星敦”号、“黄蜂”号和2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也全部配属到了太平洋舰队。
至于护航航母,已经服役的32艘“博格”级护航航母中,有21艘配属到太平洋舰队,17艘“卡萨布兰卡”护航航母中,有13艘配属到了太平洋舰队。
中国海军的实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如美国太平洋舰队,尤其是战列舰等主力战舰。
但中国海军的优势是拥有成熟的使用航空母舰的经验,力量经难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员。
同时在航空母舰的质量方面也占有相当的优势,虽然数量上已经落后于美国,同时中国地舰载机技术也远比美国先进。
不过。
在护航航母方面,已经服役的就有62艘,其中更有12艘是带有跃飞和斜角甲板的改进型,可以志降鱼雷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
而新投产的“海卫a”系列护航航母,也已经服役了35艘。
总的来说,中国海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任然占有一定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因此,我对同美国海军进行全面战争仍报有一定的忧虑,如果不是因为美国人已经开始从澳大利亚等地大量开采铀矿石资源,把中国处于更有利的战略位置,能够避免(图挡住了……
追求的目标之一。
因此,我写了封长信给罗斯福。
在信中我用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非常感激在铁血中国建立之处。
美国政府和人民对华的大量援助支持,因此中国历来都不把美国视为敌人。
两国现在地敌对状态,从很多角度上来讲,都是美国自身造成地。
在信中我还指出:中国政府一直渴望和平。
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经济,并不愿意与任何国家为敌。
这也是数千年来,中国政府(或王朝)一贯的立场。
中国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和平地国内外环境,中国人民也并不好战。
但是美国政府最近十多二十年来的所作所为,不仅阻碍了中国地发展,甚至更威胁到中国的生存。
因此,中国不得不采取了与美国敌对的态度。
最后我向罗斯福建议:两国政府现在应该坐在一起进行谈判,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非得用武力来解决。
中国政府衷心希望能够与美国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甚至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中国政府由衷地希望能够与美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而不愿意看到两国人民兵戎相见。
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也明白,中国与美国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我仅仅是最为对美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所存在的那丝顾虑。
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无论胜负,都会对两国产生强大的负面影响。
说句实话,两国爆发战争,只对欧洲国家有利。
我明白这一点,但我也相信罗斯福也明白这一点。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更希望中国同美国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比如象后世中的美苏“冷战”或许,我经过努力,可以引导两国关系走向类似于“冷战”的反向中去,但效果如何,还要看罗斯福的,相信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应该可以分析出两国关系的实质问题。
因此我的这封信,也立即引起了罗斯福的强烈反响,他立即向我回信,表示美国政府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并对我提出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表示出来浓厚的兴趣。
最后他表示:美国政府和人民并不愿意与中国为敌,他希望两国振幅能够以最快地速度进入实质性的谈判。
对于罗斯福的回信。
我心中也感到了一丝庆幸。
说实话,中美两国虽然处于不同的国家利益集团中,但两国政府的关系也并非像英国同欧洲国家那样恶劣,至少两国仍向对方派驻了大使,远不像英国与欧洲,外交关系只处于代办级别。
我接到回信的同时,就立即接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递交的国书。
希望能够与外交部展开“真诚”地对话,我也指示外交部立即让驻美大使面见罗斯福,希望能够迅速谈妥两国高层会议的日程。
作为示好的行动,中国减少了海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一带的活动,并停止了对该地的空中侦察及袭扰活动。
美国也立即作出了回应,他们也停止了进一步向巴布亚新几内亚增兵的行动。
两国关系似乎从此开始走向好转,大战也似乎可以不再爆发。
就在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在太平洋彼此示好的时候,欧洲宪章却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争准备。
中欧联合舰队司令达尔朗最初下令让中国分舰队立即向亚速尔群岛进发,并对北大西洋开展搜索及反潜行动。
但中国分舰队以未接到中国海军司令部的命令为由,拒绝了达尔朗的命令。
为此,达尔朗除了立即通过政府向中国提出交涉外。
只好向德国分舰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德国分舰队在请求了国内后,立即启锚,于42年11月4日进入亚速尔群岛最大地军民两用港口英雄港。
欧洲海军的行动,给了罗斯福极大的压力。
虽然中国海军因为没有执行这项任务,确实证明了中国无意与美国展开全面战争的意图。
但美国国内的各种鹰派力量,全力叫嚣着要同中欧联军进行决战。
本来已经进入会议日程谈判的两国外交部。
也不得不在鹰派人物地强烈干扰下而中断,即便罗斯福也无法阻止。
美国参议院麦卡锡强烈反对同中国的任何接触,更不要说谈判了。
他甚至在参议院中要求立即通过法令,中止同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
在他的影响下,同为参议员的杜鲁门也从中看到了在政治上发展的一线机会。
虽然他是民主党员,与身为共和党员的麦卡锡不同,但来那个人地政治理念似乎已经超越了政党间地矛盾。
两人一个在党内。
一个在党外。
同时给予罗斯福巨大的政治压力。
罗斯福也由此明白一件事情,支持他的人虽然书来那个众多,但“分量”不够,于是他开始极力寻找自己的“接班人”希望能够在任期内提拔这些人成为自己有力地臂膀。
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军人艾森豪威尔。
但罗斯福也明白,在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中。
其胜率不大,更不用说同时面对中欧联军,想要取胜地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此,他大声疾呼,要求国会以及国民更加理智地看待世界局势的发展。
在他的说服下,国会同意了外交部继续同中国外交部商议……
(有6个字看不清楚)但是希特勒从中美两国军队最近几次大规模的对抗中,敏锐地发觉两国政府有意罢战,这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两国真的达成和平协议,那么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只能仰两国鼻息,中美两国将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者。
但一旦两国爆发全面战争,则无论谁胜谁负,都会给两国造成极大的伤害,其实力也将急剧下降,欧洲则可以趁势而起,取代中美两国成为世界的主导者。
为此,希特勒立即命令德国潜艇对大西洋上的非联盟国家的船只进行无差别打击。
42年11月15日,在纽芬兰岛以东约200公里处,德国的U…134号潜艇击沉了美国的“海伦娜”号豪华游轮,上千名美国平民丧生。
消息传到美国后;立即引发了全美民众的愤怒;上千万人在美国各地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政府立即对欧洲宣战。杜鲁门和麦卡锡抓住了这个机会,将民众的愤怒情绪迅速提升,并最终成功地使美国民众将怒火“扩散”到中国。
美国外交部与中国外交部的谈判也陷入了僵局,狂怒的民众虽然不知道中美两国政府正在进行秘密谈判,但对政府一直不对中国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感到严重不满。
在杜鲁门及麦卡锡的蛊惑下,民众的开始将中国和欧洲视为一体,都认为是“邪恶”的代表。
罗斯福虽然经过再三努力,仍不能避免美国国会通过了要求政府立即对新世界联盟采取真正的军事行动的决议。
11月20日,罗斯福给我写了封长信,在信中非常遗憾地告诉我:由于希特勒的别有用心,德国人在大西洋上的不理智行为,最终促使美国国会要求政府立即进行战争。
作为美国总统,在现实的法律体系下,他也无法避免的,但他希望两国政府能够有意识地将战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他还试探性地询问我,中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仅要澳大利亚,还是将原来英国的所有殖民地及英联邦所有成员都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最后他表示:作为民主国家,他无法接受诸如澳大利亚等国被中国控制,他希望中美两国就保持现有的势力。
接到信后,我也沉思了许久,他的这封信也彻底打消了我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罗斯福看中了澳大利亚这块宝地,他绝对不会把吃到嘴的肉吐出来。
更重要的是,目前加拿大的铀矿还未开发出来,美国要获得铀矿资源,除了本国自产以外,就只有从澳大利亚获取了。
而中国境内的铀矿资源非常贫乏,朝鲜的铀矿开采虽然可以持续数十年,但数量并不充足。
因此,澳大利亚必须被中国拿下。
相同次节后,我一方面命令海军立即进行战斗准备,另一方面,我给罗斯福回信中,明确表示:中国军队将接收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成员,以及在此前的中英战争中,澳大利亚都对中国显示了强烈的敌意。
最后我也向他表示:中国接收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南太平洋后,与美国达成了某种地域上的战略平衡,中国将不再视美国为敌人。
第二百四十二章 … 怒海争锋(二)
中……
我的电脑不知为什么,所有的输入法都不能用。
论是WORD文档、QQ、还是网页,都无法输入汉字。
甚至连在桌面改文件名都无法用汉字,更郁闷的是,我用系统还原也无法纠正。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中毒了?还是我表弟想了个笨办法,将输入法栏内所有的输入法都删掉,只保留陈桥五笔,才勉强能用。
所以,昨天无法码字,也更谈不上更新。
在这里,兄弟向各位一直坚持的大大们致歉。
另外,各位读者大大,可否都兄弟一个什么办法,纠正这个错误或者杀掉这个病毒?很显然,这与美国的根本利益发生了冲突,而且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即便真的不愿与中国为敌,也无法向国会交待。
也许中国得从美国民众方面想想办法,但这都是后话,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调动中欧两个国家团体的力量,彻底打垮美国海军,使美国真正丧失在海上的控制力。
为此,总参紧急制订了几套备用方案,并在决策会议上拿出来以供表决。
总参除了最初的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外,并没有其他的作战计划,毕竟先期的决策会议上,已经通过了抢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决议。
但此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英国投降后,原先的英联邦也就不得存在,按理说,此时攻击澳大利亚应该更加容易。
不过,由于澳大利亚盛产铀矿,使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兴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其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