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明-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岩道:“是和王朴合作,不是和官军合作。”

刘宗敏道:“王朴就是官

“不。”李岩摇头道,“王朴的军队和别的官军不一样,别地官军都是朝廷的鹰犬而王朴不是,王朴是想坐地称王,当割据一方的诸侯!所以,末将才劝将军您不要急于进攻王朴,有王朴在大同守着,对我们陕西义军的发展和壮大只有好处。”

刘宗敏有些吃惊地望着李岩,忽然间觉得眼前这个小白脸看上去有些陌生了。

刘宗敏虽然是个粗人,可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心计,李岩明目张胆地和王朴合作,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李岩已经完全控制了这支军队,原本革左五营一系的将领已经全部遭到了清洗。

来此之前,刘宗敏还真没想过,李岩这小白脸会有这魄力。

刘宗敏忽然间明白,要想从李岩手中顺利接过这支军队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要是操之过急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假如李岩真的翻了脸,以刘宗敏带来的五千人,无论如何也打不过李岩地两万多人。

“哈哈哈……”刘宗敏大笑着抱住李岩肩膀。朗声说道,“李岩兄弟你说得对,既然王朴这厮想当割据一方地诸侯。那我们就先不动他,我们先回陕西,先打下平凉、庆阳、延安三府。然后再打下西安,怎么样?”

李岩道:“平凉、庆阳、延安还有西安是一定要打地,不过不是现在,现在军粮已经筹到了,有了山上地粮食已经足以度过这个荒年了,所以现在地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练兵,尽快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对。当务之急就是练兵。”刘宗敏大声附和。然后试探性地问道,“要不李岩兄弟你别去河南了,留在陕西帮助本将军练兵吧?”

“那怎么行。”李岩摇头道,“既然大王见召,末将怎能不回河南?”

刘宗敏道:“那……李岩兄弟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李岩道:“等返回米脂交割完了军务,末将就会动身。”

大同,总兵行辕。

王朴正和甄有才正说话时,张和尚进了行辕。向王朴抱拳作揖道:“将军您找卑职?”

“坐吧。”王朴摆了摆手,示意张和尚坐下,问道,“和尚,荆茂成是不是找你来了?”

“没错。”张和尚道,“荆茂成说他们明天就要拔营回陕西了,特意来向卑职道个别。”

王朴道:“流贼在城外抢劫这事,荆茂成有没有说起?”

“哦。说了。”张和尚道。“荆茂成说来了个叫刘宗敏的,好像还要夺李岩地兵权。城外抢劫的事就是刘宗敏的人干的。”

“刘宗敏?”甄有才道,“将军,这家伙好像是李自成手下的头号大将,看来闯贼已经对李岩起了疑心,要真是这样,那我们之前给李岩的好处岂不是全白给了?这个刘宗敏未必就会认我们的好哇。”

“无所谓。”王朴淡然道,“既然是养贼,养谁不是养?”

甄有才道:“将军,你说李岩会不会乖乖地交出兵权?”

“这个还真不好说。”王朴摇头道,“不过,只要他们回了陕西,最后谁掌兵权都无所谓,我现在最担心地还是京师地安危,京师要有个什么闪失,万岁爷要是有个好歹,咱大明朝只怕立刻就要天下大乱了。”

甄有才凝声说道:“将军的意思……是要出兵解京师之围?”

王朴长长地舒了口气,答非所问地说道:“现在还不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哪……”

“这……”甄有才听了个满头雾水。

他隐隐听出王朴似乎有出兵解京师之围的念头,却不知道王朴为什么要这么做?更不知道王朴刚才说的那句“现在还不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哪”话是什么意思?

甄有才看不明白,现在王朴的根基还是太浅了,要是大明朝现在就陷入天下大乱、四五五裂的局面,以王朴地实力是很难有什么作为的,固守大同一隅最后不是被建奴吃掉,就是被李自成灭掉,要想在夹缝中求存,可能性微乎其微。

王朴想了想,霍然说道:“有才,现在有两件事必须马上去办。”

甄有才道:“请将军吩咐。”

王朴道:“第一件事,大同镇各卫、各所、各堡全部裁撤,所驻卫所军也就地裁撤,这些垃圾对外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对内却只会祸害当地百姓,裁撤了反倒省心,隶属各卫所的军户一律转为当地百姓,归入大同府辖下!”

甄有才道:“卫所军裁撤不难,可撤下来的那些守备、千总和把总要怎么安置?”

王朴道:“先让他们回大同,在赵六斤那里呆着。”

甄有才点了点头,问道:“那客兵和募兵呢?”

王朴道:“这正是本将军要说的第二件事,那些客兵想回原藉的就发给路费打发他们回去,愿意留下就挑选其中的精壮敢战之士转为募兵,再从大同民壮中招募壮丁,凑足八千人组建长枪营和辎重营,作为火器营的辅助兵种。”

“是。”甄有才应了一声,又问道,“卑职这就去办。”

“唉。”

望着甄有才匆匆离去地瘦削身影,王朴忍不住摇头长叹一声,一个越来越突出地问题正困拢着他,那就是他手下堪可一用的人才太少了,甄有才既要打理兵器作坊,火药局,又要负责裁撤卫所军以及招募民壮地事情,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可急切间,王朴也不知道上哪去延揽人才,因为大同本来就是文人的贫瘠之地。

榆河河畔,洪承畴正率领五百亲骑如风驰电掣般往前疾驰。

此去天寿山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因为崇祯帝下了圣旨,洪承畴身为臣子就只能遵旨,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有悖臣子之礼,但洪承畴也不是傻瓜,他知道这是建奴的圈套,所以只带了五百亲骑飞身前往,九千京营精骑却在宛平按兵不动。

其实,洪承畴也抱有侥幸心理。

五百轻骑目标小,速度快,就算建奴在通往天寿山的路上埋下了天罗地网,也未必网得住他洪承畴,只要到天寿山附近兜一圈再回宛平,就算最后建奴真的毁了帝陵,洪承畴也能向崇祯帝交待了。

但洪承畴还是小觑了范文程这个铁杆汉奸,更低估了他自己在建奴心中的份量!

就在洪承畴刚刚离开宛平没多久,建奴的奸细就已经把消息传到了广渠门外的建奴大营,多尔衮当即飞骑传檄,让在清河店、大榆河、小榆河、玉泉山一带掳掠的建奴各部做好准备,张网以待。

洪承畴的五百轻骑刚刚赶到榆河河畔,还没来得及渡河北去,闻风而至的建奴铁骑就已经从十几个方向同时压了过来。

正文 第154章 还有孙传庭

紫禁城,建极殿。

崇祯帝正在宴请国丈周奎、国舅田弘遇、成国公朱纯臣、保国公朱国弼等皇亲国戚,建奴大军压境,北京城危如累卵,正是急需京营将士卖命之时,要想让京营将士卖命就得有足够的赏银,可崇祯帝把内府司钥库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出三万两银子。

至于国库,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空了,甚至连京师官员的禄米也已经三月未发了。

不得已,崇祯帝只能召集这些皇亲国戚,以九五之尊恳求他们慷慨解囊,扶助国难,所有皇亲国戚中最富的当数成国公朱纯臣、国丈周奎还有国舅田弘遇三人,其中成国公朱纯臣的家资数以百万计,可这位国公爷却只是象征性地捐了五千两银子。

国丈周奎和国舅田弘遇各捐了三千两,其余的皇亲国戚有捐两千的,也有捐一千两的,更有甚至只捐了五百两,最后王承恩实在看不去了捐了一万两,加上内库的三万两,才勉强凑足了十万之数。

望着面前好不容易才凑足的十万两纹银,崇祯帝神情阴郁。

想他九王之尊,富有四海,却居然要为了区区十万两银子厚颜求人,更可叹的是,就算他厚颜相求了居然还是求不来银子,国势艰危一至如斯!遥想太平年景,朝廷每年得拿出多少银子养着这些皇亲国戚?可到了国难当头,这些皇亲国戚却一个个吝啬至此!

崇祯帝神情阴郁,朱纯臣等人却显得心安理得。

这些被俸禄滋养得脑满肠肥的皇亲国戚们认为保卫京师是朝廷的事,是大明朝的事,和他们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个人愿意捐出几千两银子就已经算是识大体了、顾大局了。

崇祯帝幽幽说道:“王承恩。”

王承恩上前应道:“奴婢在。”

崇祯帝道:“把这十万两银子拿去给京营将士分了,告诉将士们,只要击退了建奴,朕还有重赏!”

“奴婢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赶紧向身后的小太监道,“快去叫人套车,把这十万两银子拉去大营。交给高公公。”

“是。”

那小太监应了一声匆匆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京营监军高起潜却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跪地惶然道:“万岁爷,不好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崇祯帝皱眉道:“出什么事了?”

“洪大人……”高起潜吸了口气,喘息道,“洪承畴大人率兵前往天寿山护陵,结果在榆河遭到建奴伏击。全军覆没,洪大人也被建奴生擒活捉了。”

崇祯帝闻言顿时感到眼前一阵发黑。险些一头栽倒在地。幸好王承恩眼疾手快,抢上前来一把扶住了。

崇祯帝晃了晃晕乎乎地脑袋,急声说道:“快,快召周阁老和陈新甲进宫!”

很快,周延儒和陈新甲就被召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

崇祯帝喝了碗参汤之后已经缓过气来,这会正阴沉着脸坐在御案后面,用一种很莫名的眼神望着周延儒和陈新甲,崇祯帝心里充满了怨气,要是当初周延儒或者陈新甲肯站出来说句话。他是绝不会让洪承畴带兵去天寿山护陵的。

洪承畴不带兵去天寿山护陵;他就不会出事。

现在洪承畴被建奴活捉了,让谁来统率留在宛平的九千京营精骑?让谁来统率即将赶到京师的八万精锐边军?又靠谁去对付北京城外那三十万建奴大军?

放眼满朝文武。崇祯帝再找不出一个可用之材。

周延儒和陈新甲低着头,两人心里同样充满了怨气,臣子难当啊!

他们要是站出来反对,洪承畴当然是不用去天寿山护陵了,可建奴要是真的挖了帝陵毁了龙脉呢?这个罪名该由谁来承担,让万岁爷承担吗?这当然不可能,万岁爷永远都不会有错地,最后这罪名只能落在出头反对地周延儒和陈新甲头上。

老奸巨滑的周延儒和陈新甲可不愿意给崇祯帝背这个黑锅。

正史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1、大明朝两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崇祯帝曾经想和建奴议和,他希望陈新甲能在廷议时提出来,这样就算议和失败也能把责任推到陈新甲头上,可陈新甲不愿当秦桧,不愿背黑锅,结果议和不成;2、崇祯帝曾想迁都南京,结果遭到朝中所有言官的反对,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坚持这个提议,崇祯帝找不到替罪羊又害怕自己承担历史责任,迁都南京之事只好不了了之。崇祯帝的确是个罕见的勤政皇帝,可他太迷信权术,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他用人屡屡失误的根本原因。

“周阁老,陈爱卿,洪承畴兵败被俘了。”

崇祯帝长长地舒了口气,把心中地怨恨收了起来,建奴兵临城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不是和周延儒、陈新甲算帐的时候。

周延儒道:“臣等已经听说了。”

崇祯帝道:“洪承畴出事了,曹变蛟、白广恩、刘泽清三镇精兵还有留驻宛平地九千京营骑兵互不统属、群龙无首,很可能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