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童贯在出京时,道君皇帝地确给了他临机处断之权,甚至允许童贯如有急,即以御笔行之——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自行拟定诏书发布命令——但没有上报朝中,便越俎代庖的帮天子下了罪己诏,这等于是啪啪地打道君皇帝地脸。现在江南大变,局势艰难,道君皇帝只能捏着鼻子把苦水硬吞下去,但日后清算起来,站在这营帐中的,没一个会有好下场!

“大帅,万万不可!”没等谭稹出言反对,都统制刘延庆当即跳出来,“造作局可罢,花石纲可停,罪己诏可万万不能下啊!”

“大帅!还请三思!”谭稹也站起劝道。

童贯沉声道:“本帅已是四思,五思过了。罪己诏是不得不下。造作局、花石纲,今日可罢可停,日后未必不能再起再兴,不下罪己诏,把两事的根断掉,如何能取信于江南百姓?!”

“大帅,此事事关重大,还是先上报天子,等天子下诏罢!”谭稹再劝道。

“等?!”童贯眼眉瞪起:“军情紧急,怎么等?!方腊不会等!魔教的贼子不会等!现在不仅是方腊,江南各州各府都有贼人蠢蠢欲动。靠得近的,常州、湖州,魔教贼军已有数千众,而稍远一点现在已经是平江府了,妖人石生已领着万多人围攻府城,更别说两浙南方蜂拥而起的贼子,已经攻州下县,即将与方腊合流。现在围在杭州城下地贼军只有二十万,但再拖过一月两月,那就会是三十万、四十万!还能再等吗?!……我们等不起!

贼寇不能迅速平定,江南就不能安稳。北伐之事便无从谈起。自石敬瑭割幽燕之地以媚契丹。至今已有整整一百八十五年,幽燕的汉家子弟也在契丹人地欺压下苦盼了王师一百八十五年!好不容易才等到了契丹衰亡,我大宋有了收复故土的机会,现在不把握时机,及早北上,”他用力一拍桌案,猛然站起,“难道还要北地地汉儿再等王师一百八十五年?!”

童贯地声音回响在大堂之中。他是彻底地豁出去了,黝黑的脸上是少有的坚毅。当年他在关西监军时,便藏了天子下令军势缓发的诏书。今日代道君皇帝下诏罪己,也不过旧日之事的翻版罢了。虽然心知日后政敌必然会拿此事来攻击,只要能封王,就算第二天就被赐死也无妨。无论用什么手段,他都不会允许北伐幽燕之事再次被延误!

“为何魔教能一呼百应,难道你们不清楚?!造作局、花石纲不废,罪己诏不下,就算平了方腊,日后还会有贼子今次北伐已经被耽搁了,本帅可不想看到下一次。我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言。日后天子若是降罪,本帅一力担之!董耘!”童贯叫道。

“下官在!”一人应声出列。其人身着青色文官袍服,是童贯的亲信幕佐。

童贯道:“这份并罢苏杭造作局、御前纲运及木石采色等物的罪己诏由你来拟稿,尽速通传江南。无论如何不能再把江南百姓往方腊那里推

“你先下去写稿子罢!”童贯挥退了董耘,又对谭稹、刘延庆道:“谭置制,刘都统。我三人即为主将,便不可轻动。我等还是坐镇润州。领兵出战之事,还是由下面统制去做。”

“大帅说的是!”童贯权威极重。连罪己诏都能压着谭、刘二人发布,现在他把两人强留在身边。他们也不敢反对。

见谭、刘二人配合,童贯神色略略放松了一点,又叫道:“王禀!辛兴忠!王渊!”

“末将在!”三名将领应声出列。

“你三人领本部兵马为东路军,王禀为主帅。沿运河直攻杭州。方腊贼军现在聚兵二十万,合围杭州。”

“末将遵命!”

“虽然刚刚收到的消息说,直到十天前,杭州仍未被,还数次出城反击。但现在情况如何,却难以断定。不过就算杭州有失,方腊攻城半月有余,损伤必然不轻,正是我军乘隙攻取的良机!”

“末将明白!”

“刘稹!王涣!杨惟忠!”童贯又唤出三人。

“请大帅吩咐!”

“西路军由你三人统领,以刘稹为主!先驱金陵,再南下广德,经宣州,把歙州给我收复。你们这一路,要直捣方腊老巢,断其后路!不能给他东山再起地机会!”

“末将领命!”

童贯站起身,把令箭逐一掷下,“今次我大军东西并进,当以雷霆之势,把魔教逆贼一举荡清。本帅在这里等你们的捷报,天子在京中也在等你们捷报!江南百姓更是在等你们的捷报!能否让本帅凯旋回京,能否使天子安居无忧,能否救江南万民于水火,就全看你们的了!”

新任的东路主帅王禀接令回营,在主帐中盘算了一番后,便使人请了同领东路军的统制王渊过来。

王渊,字几道,也是西军中的一名知名将领,其时与王禀并为统制。但无论从资历还是领兵数量上,他都无法与王禀相提并论,故而便被童贯配在王禀帐下听命。

“几道!”王禀是个爽快人,与王渊也是熟不拘礼,并不多作寒暄,直言道:“辛兴是个废物,今次出战,也只能靠我们哥俩拼命了。我欲命你为我部先锋官,不知你可愿把这担子接下来!”

王渊似是早有心理准备,拱手道:“王帅有令,末将敢不从命?!”声音一顿,“只是东路沿运河而行,将直面贼军主力,光凭末将本部兵马却是难以顺利进军,还想请王帅帐下的一人为偏将!以佐军事!”

“……可是泼韩五?”王禀略略一想,便知王渊所求何人。

“正是!”王渊点头。他所点偏将,大名韩世忠,字良臣,在王禀麾下为进武副尉,最是勇猛善战。只是其人少年时在家乡是个无赖泼皮,人送匪号泼韩五,入了军中后,虽然屡立战功,但这个外号却一直跟着他,“有良臣为佐,斩将夺关不在话下。”

“好!就让韩世忠跟你去!”王禀答应下来,唤过亲兵小校,“把韩世忠叫来。”

小校应声出去。不一刻,一连串即疾且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直逼主帐而来。很快,门外投进来的光线一暗,一个身高六尺有余,体壮如牛,魁梧异常地关西大汉出现在门前。那汉子三十出头,紫棠色的方脸上颧骨外凸,双眉吊梢,一对环眼深邃如潭,相貌并不英俊,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但自有一股英武豪雄之气,让人一看便知是难猛将。

“王帅,韩世忠奉命前来!”汉子在门外叫道。

“进来!”

韩世忠两步走到厅中,先拜了王禀、王渊,而后问道:“王帅!唤韩世忠来,可是要俺领兵出征!”

“猜得没错!”王禀点头,“正是要让你助几道为先锋!”

“当真!?”韩世忠大喜过望,忙抱拳躬身道:“多谢王帅抬爱!”

王禀见韩世忠好战如此,心中也甚是高兴。对王渊、韩世忠两人道:“你俩为我部前锋,有什么要求,现在可以尽管提,只要我能安排的,我自会给你们准备好。你们只要给我记住一件事……”他目光灼灼,猛地提高了音量:“无论如何都不许比刘稹那一路慢了!若是耽搁误事,让我在大帅面前丢了脸,莫怪我不留情面!”

王、韩两人对看一眼,齐声道:“王帅放心,末将理会得,绝不会比西路慢了!”

“那就好!”王禀展颜笑道:“有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拿出令箭交予二人,“你们现在下去点兵,今夜就乘船出发。三日之内,先把平江府的石生给我平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

第五十八章 西军下

大宋宣和二年十月廿一,戊子。西元1120年11月1

杭州。

双刀相交,发出一声刺耳的金铁交鸣。互为死敌的两名士兵隔着刀锋在杭州城的城头上冷冷对视着,紧盯着对手的一举一动。相隔不过一步,挥刀可及的距离,露出一点破绽便有丢掉小命的可能。而在他们的周围,一群人要么同样对峙,要么就厮杀在一起,杀声连绵,这是攻城者和守城者之间战斗。

这一次的攻击,攻守双方才在城头上纠缠了不到一刻钟,配属在这一段城墙上的一千守军就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伤亡,但让他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的,是从城内赶来的援军发出的喊杀声。

声音越来越近,一百东海战士领着五六百的宋军大步冲上城墙,惨叫声顿时多了起来,杀声渐渐小了下去。转眼之间,城头的方腊军不是被杀,便是被赶下城墙。对峙中的那个明教士兵见势不妙,用披着坚甲的肩膀硬捱一刀,一个翻身便顺着搭在城头上的云梯滑了下去。

见对手逃窜,守军士兵立刻丢下手中长刀,从满是血水和尸块的城头上,拾起一把长弓,搭箭拉圆,对准在城下跑出之字形的敌人,一箭射去——却没有射中。他恨恨丢下长弓,但一支长枪呼啸着从他,精准无比的把他的目标牢牢钉在地上。士兵回头,与他同属一队的袍泽兄弟正冲着他微笑。

“干得漂亮!”一个东海军官鼓着掌,大声叫好。若在半月前,分配给他的这些宋军士兵箭射不远,刀拿不稳,绝对做不到方才那精彩的一击。

战场不愧是最好的练兵场所。二十余天的杭州城攻防战。让参与这场战争地士兵和军官们地战斗水平直线上升,不论是近身搏杀,还是远距射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这一点,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如此。相对而言,还是被宗教洗了脑的方腊军进步更大一些。

二十多万方腊军早把杭州城四面团团围定,攻城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面城墙。他们利用兵力上的优势,每一次攻城都是四面同时进攻,虽然攻击有主次之分,但如果城中守军只顾着防御主攻方向。忽略了佯攻一面,方腊军的攻击重点便会立刻转换,让城中守军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离着城墙半里地,竖着十几架高达五六丈的巢车。虽然这种方腊军临时打造的专供观察敌情用的望车,比起《武经总要》中所记载的十丈高的巨型望楼车要矮上近半,但要观察着城头上地一举一动,却仍是轻而易举。指挥上城攻击的命令便是从这些巢手用旗号发布出来。

二十天来,一开始还仅会使用两根竹竿扎起的长梯来攻城的方腊军,现在不仅有了巢车。连用来冲击城门的冲车也被打造出来,不过当他们发现所有城门后面都堵着几千块砖石之后。便又打起了地道战的注意。

当然。以杭州地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挖地道攻城是绝对不现实地。但当丁涛看到北门半里外突然多了一圈营帐后。还是建言吕师囊沿着城墙一线。埋进了上百口水缸和大瓮。以作侦听之用——这种武经中记载。在营帐中挖掘地道以躲避城上观察地做法。却瞒不过读过武经地丁涛。不过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已经有通读过武经地士子又或是宋军军官加入到明教军地行列。

这当然不是个好消息。一个有点水准地指挥官。对于部队作战能力地加成是不言而喻地。而对有着虔诚信徒。却缺乏有效使用能力地明教军来说更是如此。

虔诚无比地明教教徒可谓是悍不畏死——虽然这种人在方腊军中不过百之二三。但榜样地力量是无穷地。一人奋命。往往能带动十几个人与他一起冲上来——在接受了有效地指挥后。二十多天来。他们多次攻上城头。而且越到后来。上城地几率就越大。而到了今天。从早间到现在。三攻击竟有两次上城。虽然以五百东海兵为首地城内守军每一次都把他们赶了下去。但难度却也越来越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