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绣姐……”云雨之后,赵瑜轻轻抚摸着陈绣娘的健美而弹性十足的娇躯,突然开口。

陈绣娘嗯了一声,仍紧闭着眼享受着事后的余韵。她与蔡婧有心结,所以很少回观音山主寨,今次回寨,却是因为听说赵瑜这几日心情不好,从新兵营过来探视的。

赵瑜斟酌着言辞,蔡婧是他的正妻,赵瑜心有顾忌,一直没有完成最后一步,但他和陈绣娘却早早的有了亲密关系。既然有了夫妻之实,有些话问问也无妨。“绣姐,如果有一天我要再次举义,你会不会跟着我?”

陈绣娘身子一绷,睁开双眼,“是为了莆田郑家吗?”

赵瑜一惊:“绣姐如何得知?”

陈绣娘翻过身子,趴在赵瑜胸口,咬着他耳朵,“与衢山有仇的,也只有郑家罢!二郎你每年给他们送那么多买路钱,不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有防备吗?有点见识的人都猜到了,只是没说出来罢了!”

“这我知道!本就没想瞒着人。但下面的人会跟着我吗?郑家是有官身的!若是攻打郑家,可是造反啊!”

“就算别人不跟,我也会跟着。公公和阿姑的仇,不能不报!”

赵瑜搂紧了陈绣娘,身上心中都暖暖的,几日来的郁气在怀中女子的温言下,一点一点的散去。她的话提醒了他,几乎都要忘了,其实他与郑家是有杀父、杀母以及杀兄之仇的。师出有名,不正是指这个吗?

过了一日。赵瑜找来赵武,劈头就问:“如果我要出兵攻打郑家,你可愿为前锋?”

赵武一下跳了起来,大喜道:“终于要动手了?!”他搓着手,“等了三年,来往福建都要受气,早忍不住了。二郎你说罢,什么时候动手?!”

再问陈五。陈五抱拳:“某等大当家这句话等了很久了。老当家和大郎的仇当然得报!”

知道了陈武和赵武的想法。赵瑜又把岛上的主要头领都唤来私下询问,本想先一个个事先说服,却没想到刚一开口,就立刻得到肯定的答复。

“早就在等了!还以为老当家的仇,大当家给忘了!”

“郑九那直娘贼的老匹夫,害了老当家,却当上了都巡检,他娘的,凭什么啊!”

“俺们还没官做,他倒舒舒坦坦的当了大官!”

“早该灭了郑家,这几年送了多少买路钱,定要拿回来!”

虽然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但结果却是相同,没有一人反对。

就连马林溪,也没有一句反对的话,只说道:“如果有了我的船,对上郑家还输了,那肯定是大当家你的责任!”

赵瑜想不出这些人为何同意得如此痛快,提醒道:“这可是造反啊!”

“先造反,再招安!正好可以弄个大点的官做!大当家你也可以不用再藏头缩脚的了!”

“大当家这几年不停的练兵演武,修船造炮,不就为了今日!只要不是瞎子,寨里谁人看不出来?”

“造反又如何,想我浪港水寨,横行东海,对上官军,大仗小仗数十次,寨中几曾败过一回?!现在岛上军力是三年前十倍都不止,又有哪支官军水师堪我衢山一战!”

“原来如此!”最后一人的说法,终于让赵瑜明白了。因为没有败过,除了赵橹赵瑾,也没人付出血的代价,从浪港寨时代过来的头领们都不把造反当一回事。在他们眼里,所谓造反不过是要官闹饷的手段,又不用把脑袋拴到腰带上拼命,闹上一闹又有何妨!

“要早早问过,二郎你也不用费那么多周折了!早就能出兵攻灭郑家了!”坐在书房中,赵文叹道。

“嗯,是我的错!”赵瑜道,“不过,不是问不问的事,而是我心态上有问题。……文兄弟,你可记得,当初为了说服爹爹同意出兵昌国,我们费了多少手段?”

赵文点头,他打理账簿的本事,还是赵瑜当时一把手教出来的。“当然记得。”

赵瑜陷在记忆中,双眼没有焦点的看着前面,“那时,有爹爹和大哥在上压着,我不得不做手脚,使计谋,逼他们同意出兵。但现在我可是衢山之主,还要顾忌来、顾忌去,算计着对手,思量着下面的反应,但若是换作爹爹,他一声令下,又谁敢不从!”

“从今以后,这个瞻前顾后的毛病,我要改一改了!要成大器,还是主动点,勇往直前的好!”

“文兄弟,传我的命令,把在外的海船都召回来,十五天后,我要兵发莆田!”

是夜,海风吹拂,残月高挂。

衢山外海上,两艘海船熄着灯火,缓缓而动。

望着远处观音山头的一点烽火,郑凌走上甲板:“庆叔,到衢山了!?”

郑庆答道:“正是!”

注1:政和元年,徽宗遣使贺辽天祚帝生辰。以郑居中为正使,童贯为副使。

注2:《宋史童贯传》载:‘神宗遗训,能复全燕之境者胙本邦;疏王爵。’童贯因此封王。

五千字大章节,抵两章了。

第26章 失算下

眼见着衢山航标烽火遥遥在望,郑家的两艘船只相继在海上划了个弧线,轻巧如一叶扁舟,无声无息的把船头改向了东北方。站在船上,如果闭起眼睛,忽视掉海风,根本感觉不到船向发生了改变。

“不愧是衢山船坊的船,打着马大工的字号”郑凌抬脚踩了踩甲板,“操舵转向比起泉州打造的那些货色强了不知多少。”

“哼!”郑庆冷哼一声,“四千五百贯一艘,要是再差了,还有的人买吗?”他是不忿气,在泉州,普通的新造千五百料海船顶天了一千八百贯,若是换了樟木、格木等上好木料加以精雕细琢,也不过两千五的样子。但这衢山船倒好,下水两年,跑了两趟南洋的二手货都敢报出四千五百贯的价码,且是实打实,不待还价的。亏了这两艘船是在泉州挂牌的,要是在兴化军老家里,郑庆早提刀子把那趁火打劫、漫天要价的船牙子砍成两段了。

郑凌抚摸着船舷。长条船板厚厚的钉了三层,钉孔和船板之间都被油灰封住,抚过去,平滑一片,就如新磨的铜镜一般,他赞叹着:“这手工,四千五百贯钱花得值啊!再说,要是驾着家里的福船来昌国,就太扎眼了!”

“……嗯!说得也是!”郑庆点头。郑凌说得确是没错。这两年,两浙外海上跑的新近海船,都是仿着衢山船的式样,船身修长,桅杆高耸,形制同旧式海船差了不少,与福船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要是突然有两艘福船行在一群衢山船中,就如一群白羊中混了两只黑羊进来,的确扎眼,说不定就会被赵家的眼线盯上。虽然按郑凌早前的猜测,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但这点风险不值得冒。

“不过,”提起衢山船,郑庆便想起一直想问却又忘了问的事,“衢山船那么多,何必一定要买衢山船坊的,其他船坊出品的衢山船应是便宜不少罢!家里公帐也只剩三四万贯了,买这两艘船一下去了三成。”

郑凌笑了一下:“既然要买就买好的,不上不下,钱花的却冤枉了。庆叔你不知道,前些日子,我潜去衢山探查的时候,也曾顺道去两浙路的几家大船坊走了一趟。在那几家船坊,与我们脚下这两艘形制相同的衢山船,作价也要两千五百贯,但做工还不如泉州的精细。跟衢山比起来,差得更远。”他摇头感叹:“明州船场传承几百年的老字号,毕竟不是那些新起的暴发户能比得上的。”

“就算如此,四千五百贯也太贵了。衢山船坊,这型号新制海船却也不过三千五!跑了两年的旧船,竟然比新的还要贵上一千贯!”提起这事,郑庆就是一肚子火气,福建路上从来都是郑家拿刀斩人,现在却给中介旧船买卖的船牙子血淋淋的反斩了一刀,他郑庆几曾吃过这等冤枉亏。

“没奈何!”郑凌很无奈,“衢山船坊的订单都排到四年后了,哪里等得起!?不过……只要攻下衢山,夺了船坊,到时要船有船,要钱却也有钱啊!”说着,他阴阴笑了起来。空中一丝残月映照,郑凌脸上的阴影扭动,一片狰狞。

衢山船坊每年出产各式大小海舶一百五十余艘,其中最好的两成留作自用,其余的则向外发卖。两浙路的船主们对此趋之若鹜,争先抢购,就算要排队等上几年也毫不在意。当年浪港寨的几次海战,以及良乡船行的顺利运作,早把衢山船坊和马大工的名号打出去了。船速快,载货多,抗风浪,易操纵,同时还经过了海战的证明,极是坚实耐用,哪个船主不喜欢这样的船?

郑凌笑声一收,又扳着手指算道:“我找人计算过衢山船坊的成本,材料人工都加上,平均一艘船仍能净赚上五百,一年发卖一百二十艘,那是整整六万贯!我们家不惜坏了名声,拉下面皮,辛辛苦苦的在海上来回跑着,每年也不过挣上七八万贯!衢山单单一家船坊就快赶上家里全年的收入了。何况他们是净入,而家里还要贴上老本去喂那些饿狼!……实在差得太远啊!”

郑庆连连点头,这些数字他听郑凌说了多次,但每次再听,心中依然会升起一团热火,灼得口干舌燥,眼中都冒着金光。为这些钱,就算再次下海做贼都值了。他望着远处,夜色下那条如蛟龙般细长的阴影,只看得一群肥羊在上面跳动。衢山并不仅仅是一家船坊,衢山港、良乡船行、还有一些杂用作坊,都是日进斗金的买卖。衢山牌的牙刷牙粉,自从郑凌在衢山走过一趟后,现在郑家上下日常都在用着。

现在谁还能记得,在五六年前,衢山前身的浪港寨,却仅是个穷得叮当响的乡下破落户,郑九当年每每听人把他跟昌国的穷鬼赵橹相提并论,总是不屑的吐口口水。但风水轮流转,从五年前开始,浪港寨就日渐兴盛,渐渐把郑家甩在了后面,尤其是赵瑜当家后,衢山岛上仿佛变成了金山,去过当地的客商都大赞着岛上的富庶,反观郑家,郑九虽是升了官,但财一点没发,家计反而日渐窘迫,一点棺材本都快蚀光了。两厢对比,郑庆不由得感叹着:“赵二郎还真是有些点石成金的本事啊!”

心中的感慨脱口而出,他立刻惊醒,这话不该在郑凌面前说的。郑凌、赵瑜两人年岁相当,郑凌一向把赵瑜视为假想敌,对赵二郎的成绩并不服气。当然,这只是郑凌私下里的想法,只有亲近之人方才知晓,若是公开出来,却只会惹人讥嘲。临危出阵、大败官军的浪港赵二,在江湖上的评价,比背信弃义的郑九还要高上许多,遑论没什么名气的郑凌。

郑凌轻摇头,对郑庆的失言并不在意。平日里,若是有人这么说,他定会怒气难耐,但今天,赵瑜的一番心血眼见着都要化为流水,给郑家做了嫁衣裳,他又怎会再生闲气?他自负而笑:“赵二郎武功过人,又有经济,实是一等一的人才,只是说起谋略,还差了那么一点。”

见郑凌自夸,郑庆随口附和了几句,心下却隐隐有些忧虑。郑凌恐怕没有想过,几乎把郑家陷入绝境的买路钱,可是衢山当先奉上,而福建路上酒店驿站中的那些传言,也不会凭空自生,如果这些都是有人暗中操作,除了衢山,还会是谁?若是赵瑜如此深谋远虑,那这次偷袭真的会如预计中的那般顺利吗?不过,这些想法也只能放在心底,大战当前,作为首领,慢军心的话不能乱说。所谓一言成谶,故老相传,开战前,若是将领说些不吉利的话,战斗时往往就会实现。这虽是迷信,但郑庆却也不会去故意犯那忌讳。

衢山渐渐近了,原本海平线上的淡淡阴影已成了一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