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滕县,月光照耀下的一叶古城,一片忙碌的景象。
回城的部队除了740团的蔡征营因为在担任后卫还没有到以外,都被分配到了指定的防守地区,立即开始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中。城外的部队利用房屋、院墙和地形修筑工事,城内的部队在城墙根下挖掘防炮洞,还每一个班捆扎一副登城用的云梯,以便防炮后能迅速登上城墙打击敌人。再加上送饭的、领送弹药的、传达命令的,还有周同组织的担架队,全城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王铭章先同各旅负责人见面鼓励并通报情况,然后召集连以上的官佐召开军事会议。
他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白天的战斗情况,然后宣布部署调整和分区负责安排。他说,城外的阵地主要由124师负责,370旅的740团防守东关、王麟团长负责,该旅的蔡征营和军部警卫连负责防守南关、南城墙和西城墙,吕康旅长负责;372旅防守火车站和西关,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曾苏元旅长负责;一二二师防守东城墙、北城墙并包括东南城墙壁角。他叮嘱说道:
“各位责任重大,断不得有丝毫松懈,军令如山,各位牢记”
接着,王铭章又说道:“以我们薄弱之兵力和简陋的武器,担当这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要任务,力量不够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也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报国家。我们的口号是,城在人在,城亡与亡”
宣誓的吼声刚刚散去,王铭章又接着说道:
“我想,大家都还记得,出川前在成都誓师的那天,有人在会上慷慨陈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诗吗?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你们知道李清照是哪里人吗?南宋济南府。这首诗借颂盖世英雄楚霸王项羽抒怀,不意这纤纤弱女竟襟怀如此惊天动地的丈夫气慨,令人由衷钦佩这楚霸王又是这里彭城人氏,就是现在的徐州我们赳赳武夫,值此国难当头,正是生逢其时;据此齐鲁河淮,又是恰遇其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对我41军来说,真可谓意境双绝,在这决战前夕,本总指挥愿与各位以此共勉。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孙总司令来电,汤恩伯的十万大军己经到达临城,只要我们坚守到明天晚上,援军便可来解围。散会”
此时,20军团的十万大军果然己经云集于临城地区,临城火车站上正在紧张地卸下他们的后勤辎重。汤恩伯被孙震请到集团军总部,41军副军长董宋珩指着墙上挂着的作战地图,详细地讲述了敌人的兵力、进犯路线和我军的位置,说明滕县处置己经万分危急,务请汤部派兵支援。
汤恩伯手里夹着一支香烟,不露声色。当听到我41军的增援部队在当天晚上己经全部进入县城时,汤恩伯重重地吸了一口烟,两道白色的烟雾从鼻孔里慢慢吐出来,一丝快意从脸上掠过,手里烟卷被他狠狠地掐灭在烟缸里。
这位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拿定主意,要王仲廉派兵死死守住官桥,乘22集团军增援县城的时候,明天全军务必抓住机会迅速通过此地,绕过滕县正面进入峄县山区,不要让日本人把自己堵在临城了
汤恩伯的私心,让王铭章和滕县全体我国军守军,已经处在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上。。。
P站的域名神马小说的全部拼音shen+ma+xiao+shuo然后就是。了,非常好记。
第三卷:会战!会战! 第二百三十九章 危局
第二百三十九章危局
1938年3月17日,滕县。
日军12门重炮对准南城墙轰击了一个多小时,城墙被毁,炸开一个二十来米的大缺口,敌兵可以直接攀登。防守南城墙的740团蔡征营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退到城下,被炸得血肉横飞,守兵的血肉和砖石泥块交织在一起随处可见。稍许,大缺口附近又轰开一个小缺口,一场惨烈的争夺战随即在这南城墙的缺口上展开。
南关失守后,有十多个鬼子抬了一架云梯悄悄在小缺口攀登。守在城上了望的上等兵潘玉印在炮火中听见异动,探头一看,最上面的鬼子己经快爬上城头。潘玉印来不及喊人,抡起手中的转盘冲锋枪对准梯子上的鬼子狠狠地打了两盘子弹,打得鬼子就像塌方时的石块一样下落,随着又向下一口气甩了七八颗手榴弹。城下防炮洞里的守兵听见枪声,立即登城开火,打得这伙鬼子丢下死尸和伤兵向后逃窜。
敌人见偷袭失手,立即对大缺口展开强攻。十多辆坦克,几十挺机枪掩护一百多鬼子挺着刺刀向缺口冲来,营长蔡征命令士兵守候在缺口的两旁。待鬼子爬上缺口斜坡,一声令下,一群群的手榴弹如雨点般落在鬼子群中炸开,把在缺口上的鬼子打下去。蔡营长指挥士兵用这种方法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
这时呆在连部的特务长刘主明见一时没有伤员送下来,按奈不住上火线的渴望,手里提了两颗手榴弹就往南门口的连指挥所冲来,沿途所见满街都是阵亡士兵尸体和倒在血泊中呻吟的重伤员。南城墙硝烟密布,火光冲天,震天动地的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子弹飞扬的尖叫声混成一片,令人惊心动魄眼见着一位满脸是血的班长退下来,刘主明叫住他卧在掩体里询问情况,班长大声叫了起来:
“特务长,你上去不得了。我连徐连长同几个排长都在缺口边阵亡了。师部手枪连李元勋连长也在缺口边阵亡了,缺口边的士兵尸体己经堆积如山。”
此时,蔡征率部在城墙缺口打退了敌人三、四次冲锋,守兵死伤殆尽,弹药完全打光,带着最后的二十多人退到西南城墙角去了。
三时半左右,日军源源不断地登上了南城墙。
此时何煋荣接受任务带领几十名士兵冲向东关,当经过南城门时,看见一些士兵正在搬运沙袋堵塞城门,又听张宣武喊道:“我们要堵城门了”
何煋荣来不及答话就从门缝冲出城门。
此时的东关完全被笼罩在腾腾的烟雾中,还可以听到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在烟雾中可以看到来回晃动的太阳旗和在废墟上开动的坦克。一些士兵还在东关的西头坚持。
何煋荣一看,知道三个营的守兵伤亡殆尽,东关阵地大势己去。忙指挥手下的二十多人加入战斗,用火力掩护东关守兵残部撤出阵地。带着这最后的几十人且战且走,绕道到尚受到敌军攻击的北城,从西城门退回城中参加巷战。
日军占领南城墙后不久,敌人又完全肃清了我东关守军。
占领东关的日军稍事整顿即对东城门发起猛烈攻击。同时,占领南城墙的敌人也以猛烈的火力和冲锋夺取了东南城墙角,并继续在城墙上向北逼近。我东城墙南半部的守兵大部死伤,不能支持,余者退守到城楼的位置利用残缺的工事固守。
防守东城门一带的是727团吴忠敏营。此时,张宣武团长和王志远旅长亲来东城督战。
进攻的敌人以炮火猛轰早己垮塌的城楼,城楼上残存的木头在燃烧弹的爆炸中燃起大火。城门洞在平射炮火的连续打击下完全敞开,在一阵阵密集的机枪火力掩护下,第一波三四十个鬼子突进东城门。吴忠敏营早有四挺重机枪布置在城门后面,此时,四挺重机枪一齐开火,伏在四周的守军又以密集的手榴弹轰击,这几十个鬼子根本无处躲藏,全部消灭。但是日军并不罢体休,不顾死伤,以源源不断的兵力成波浪式向东城门反复冲锋,又有一些鬼子登上城墙,跃入城中,东城门一带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在南城墙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总指挥王铭章亲临火线督战。异常猛烈的攻击己使王铭章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就将来临。三时左右,他向临城集团军总部发出了守城以来的最后一道电文:
“立到,临城,军长孙,○密。独立山方面本日无友军枪声,想系被敌阻止。目前,敌用野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轰,城墙缺口数处,敌步兵屡登城屡被击退。职忆委座成仁之训,开封面谕嘉慰之词,决以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谨呈。王铭章。叩。”
电文发出后,王铭章命令通讯参谋随时准备销毁电台和密码。
该电文由王铭章授意,参谋长赵谓宾拟就,王铭章签发前,在场的各位主官都依次看过。赵谓宾与王铭章多年来朝夕相处,肝胆相照,情同手足,深悉王铭章的胆识和气节。赵谓宾工于文笔,取笔一挥而就,此电既代表了王铭章的意志,又是众人的绝笔。
电文发出后,王铭章亲到火线督战,在城南遇到了正在指挥作战的旅长吕康。吕康告诉他,自己还有二百人。
二百人这时在危城中己经是一支了不起的队伍了,王铭章勉励着道:“立南,依仗你了”王铭章又说道,要想法从西门外调进一些部队进来。西门外有一二四师的一个团,由于日军重点攻击方向在东门和南门,这个团的压力较轻,还有建制部队。
吕康立即赶到西城门查看。此时西城楼上的守兵正在同南城墙压过来的鬼子交火,死死守住城楼,双方打得砖瓦横飞。城门边的街道上到处是死伤的兵士和没有子弹的空枪,一群群失去指挥的散兵拥挤在城门前,城门早就被全部堵塞,一袋袋的沙包从地面一真堆到门洞顶,进的不得进,退的不得退。当初为了坚定守城决心而堵塞的城门,在这紧要关头反又倒成了守城的障碍。
吕康一看情况不妙,立刻大喊:“兄弟们,退不得,师长还在城内”
这时跑到这里来的刘主明也捡起一支枪跟着旅长一起喊。又有一些士兵提起枪翻上城墙,一边上城一边还喊:“不怕死的上城来,不上城的是乌龟王八蛋”
副旅长汪朝廉也来到这里。两人指挥着散兵疏散沙袋,扒开一条通道,城门拉开了一条可容一人侧身进出的狭缝。此时一些散兵秩序大乱,争相夺路出城。
吕康又冒着弹雨登上城楼,刚一探头,一梭子弹打过来,一颗子弹从手臂上掠过,顿时血满衣襟。吕康顾不得包扎,刚一回头,卫兵忽喊:“旅座注意”
吕康抬头一看,有两个鬼子挺着刺刀己冲近城门。吕康挥手就是“砰砰”两枪,两个鬼子应声倒地。亲自手刃两个敌人,吕康心中一阵快意
王铭章同吕康分手后又赶到城中心十字路口向东城督战。此时东城的巷战打得如火如荼,敌人一波一波的地涌进来,双方士兵都在前赴后继,烟雾中刀光闪烁,喊杀声盖过枪炮声,张宣武团一连连长张奎智身先士卒率领残部跃入敌阵,以大刀砍杀数名鬼子壮烈牺牲。
临危受命上任的740团团长何煋荣正指挥手下的二十余人在东城依托街道上的沙袋巷战,看见总指挥王铭章等人立即报告说,740团在西城门还有部队。
王铭章点了一下头,随即命令何煋荣速去掌握,维护住西城门通道。稍后又改口道:“税师长身体有病,你立即去护送他出城”
看见何煋荣离去,回过头来看见在旁的医官邱自新,对他挥了挥手,命令道:“情况紧急,救护伤员要紧,快去”
邱自新是王铭章的表弟,自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