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国家主权,不惧赴汤蹈火”、,“只知有国,不知有党”
这是1946年反苏〖运〗动的主要口号。
国民政府选择在这样的时候提出这样的口号有一个重要的原因,1946年3月,正是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到〖中〗国主持调停的时候,马歇尔一下飞机就听到了如此,“〖民〗主的、爱国的呼声”立刻就对苏共和中共的行为提高了警惕。于是,随之而来的政治胁迫和国际压力不仅迫使毛泽东决定,让开大路、占据两厢”、放弃了,“独占东北”的计划,也迫使苏联最终从东北撤了军。
1946年3月的这次,“点火”可以称得上是国民党和三青团最为成功的政治运作之一。在这场学生〖运〗动的影响下,大批青年先是走上街头,继而又走上了内战的战场。而与此同时,由中共主导的,“声援一二?一学生〖运〗动”和,“反甄审”〖运〗动却被完全压制,学生中的共产党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中〗央大学的闹事学生也最终被迫服从政府的安排,到上海念书去了。
这次进校园,蔡远飞他们的功劳不小。但事实上,仅凭蔡远飞他们这一伙军官是不可能,“点火”成功的,真正在〖运〗动中发挥作用的是混杂在学生中的,“人民服务队”一也就是,“五毒”中的,“青年从”。
所谓,“青年从”简单地说就是“青年从军退役人员”。前面前过,“十万青年十万军”时期有个政策,青年军从军人员退役以后可以选择进学校读书,由国家提供学费。现在抗战结束了,一大批拿政府薪水、受三青团领导的“青年从”就涌进了各大校园。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好,学习成绩更加不妙,但却可以不在乎学校的考试、不在乎学校的纪律,作为流氓学生和学生特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大公害。
“青年从”有点像是,“军官总”的孪生兄弟。在校园里,他们的组织xìng不亚于学生会,攻击xìng却更加残暴,他们兼有学生的轻率和兵痞的野蛮,却失去了理想的单纯,犯起浑来无法无天。他们可以打老师、打同学、大闹课堂,可一旦对上级不满,他们也敢打〖警〗察、骂官员、围攻政府。1946年4月,刚刚在,“反苏〖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青年从”就转而大闹南京总统府,有个家伙居然还在总统府的墙上画了个大王八,而这位敢在蒋委员长办公室的大门口表现漫画才能的傻大胆,就是蔡远飞的老朋友潘崇德。
1946年4月之后的南京,就像是政治闹剧的大舞台。
一方面,报纸上接二连三地登出各种各样的,“好消息”另一方面,大街小巷间却充满了天怒人怨,集会游行和抗议漫骂此起彼伏一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不满的情绪又往往是因为那些,“好消息”引起的。
比如,有好消息说,苏联从东北撤军了。
可是,外国的撤军并没有换来〖中〗国的和平,苏联人前脚刚走,国共两党后脚就打了起来,4月份以后的东北地区成了军事冲突最jī烈的战场,而就在这时候,南京城里的东北人也纷纷上街请愿。
抗战胜利后,大批的东北籍军人、学生和阵亡将士遗属滞留在国统区,他们无法返乡、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窘困不堪。中山大道上每天都有东北军人举着“要回家,要工作”的牌子申请救济,还有的孤儿寡母打着招hún幡讨要抚恤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就像叫huā子一般。
姜键的母亲是位心善的东北老太太,她经常守在兵营的门口,遇到军官就问:,“孩子,您有没有用不上的东西呀?都送给大娘吧”………………然后就踱着一双小脚去救济老乡。姜键这时候是二大队的昏队长,他自己不好出面办这种事,却也经常在sī底下发牢sāo,责怪政府子待了东北人。
当时,与东北有关系的共产党人几乎全去了,“满洲”一般人并不知道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是林彪,却都知道张学思出任了辽宁省〖主〗席,借着,“张大帅”苒名头,招兵买马的号召力很大。于是许多人都认为国民党只派“外乡人”去东北是搞不过中共的,最好的办法是把张学良放出来,让他带着老部下去和中共和苏共争地盘凭着张少帅的影响力,且不说能不能赶走,“〖民〗主联军”至少能够让共产党发展不起来一这样的话,〖中〗央政府在东北既不huā钱,也不费力,国军可以把精锐部队集中在平津地区,先南北夹击、解决华北问题,再图谋恢复东北………………
这个想法或许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就行不通。抗战期间,东北受到的破坏比较小,比〖中〗国其他地方富裕得多,为了能去,“满洲”发,“接收”财,〖中〗央嫡系自己都争破了头,谁还会让这个美差落到,“东北破落户”的头上?更重要的是,1946年,正是蒋总裁满怀壮志准备一统江湖的时候,他刚刚把拜把哥哥龙云软禁起来,又怎么可能再把拜把弟弟张学良放了出去。因此,盼望回家的东北军人们只能留在南京城里苦苦煎熬。一直熬到1947年底,陈诚顶不住了,政府才赶紧组织,“回乡总队”把这两万多人送回沈阳去打仗。可这些人早就对,“党国”寒透了心,一回家就去找共产党,还没来得及整编就跑光了,就连总队长张国威都投了林彪,打老蒋的劲头比正宗的八路还要猛。
1946年4月”“第一届国民大会”的代表选举工作即将完成,这对渴望,“〖民〗主”的人们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其实,早在1946年1月10日,全国各党派就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当时的代表名额为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青年党5人、〖民〗主党派(民盟、民社党、救国会、职教社、村治派、第三党)9人、无党派贤达口人。这样,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联合力量就超过了国民党和,“青年党”。结果,执政党提出的议案经常被在野党否决,而在野党的主张又得不到执政党的履行,这就使得所谓的,“政治协商”流于形式。
于是,制订宪法、召开,“国大”就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
第三卷:会战!会战! 第六百九十章 秘密访美
就在国共两党于重庆展开谈判之时,中华民国第四战区令长官、
〖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高飞却秘密的出现在了美国。
这是一次以sī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甚至连中华民国最高领袖蒋介石都并不知道这次访问的存在。
对于早就知道抗战必然会胜利的高飞来说,当〖日〗本投降的那一刻终于到来,却并没有太多的惊喜,相反却有着深深的担忧。
战后的〖中〗国何去何从?那让〖中〗国大地继续陷入混乱的内战怎么办?
该解决的事情必须要解决!
也许自己并不能避免内战的发生,但做为一个来自于另一个时代的自己,无论如何也都要去尝试一下,不管能否成功。
现任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是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继任美国总统位置的,他亲自下达了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命令,从而结束了漫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结束之前,做为中美联军中方最高指挥的马德弼,悄悄的拜访了杜鲁门总统,并向其转达了高飞想要以sī人身份秘密访问美国的要求。在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之后,杜鲁门答应了这一要求。
毫无疑问,在中美联合作战的战斗里,〖中〗国士兵表现出了他们的顽强和勇敢,他们得到了美国大兵们的尊重。而这一切,杜鲁门总统也并不是没有所闻的。
至于到访美国的高飞,杜鲁门总统也早有耳闻,在〖中〗国这是一个传奇的英雄。他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然后在〖中〗国远征军攻势受挫的情况下”于危急之中接任远征军总司令的职位”
一举摆脱了劣势,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
在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之后,杜鲁门总统对于高飞此次以sī人身份出访美国的真正目的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我为〖中〗国前途而来。”高飞开门见山地说道:,“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但〖中〗国的战争却一触即发!”
杜鲁门总统凝神倾听着高飞的话,然后接口说道:“不,高将军,我的看法与你正好相反。在你到达美国的时候,毛泽东也已经到达了重庆,并正在与蒋介石先生进行着会谈,新的和平协议很快就会出笼的”高,不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
“真的吗?”高飞淡淡的笑了一下:,“以您掌握到的情报和资料,您真的认为〖中〗国不会爆发内战吗?”杜鲁门总统沉默在了那里。
美国对于〖中〗国的政策,以及目前〖中〗国的情况,杜鲁门总统真的再清楚不过了。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华究竟采取何种政策,具体地说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采取何种政策,这对于战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将产生至关紧要的影冉。
二次大战的硝烟散尽”〖中〗国局势却一直剑拔夸张。
自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脑溢血逝世后,在最高法院院长主持下,昏总统杜鲁门宣誓就任总统。当时,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担心他能否继承罗斯福的伟大事业。然而,他与前总统罗斯福相差太大了。他的经历,甚至连相貌都使人感到失望。
杜鲁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讲起话来既像密苏里州的村野粗人,又像个炮兵队里的炮长。他看起来不像一个政治家,倒像个银行职员或者服饰商店的小伙计。
但是,富有自知之明的杜鲁门懂得如何使用职权,知道为什么有的总统会成为坚强有力的首脑,而有的却软弱无能。7月初。他乘坐美国巡洋舰奥古斯塔号赴欧洲,与邱吉尔和斯大林在已经投降了的德国bō茨坦会晤。
在会面中,身高只有5英尺10英寸的杜鲁门发现邱吉尔和斯大林两位巨人都比他矮,照相时他俩都喜欢站在高一级台阶上同他一起合影。杜鲁门大为诧异”他似乎因此增强了自信心。在bō茨坦期间,杜鲁门获悉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向〖日〗本投放,以促使这个该死的东亚帝国早日投降。在横渡大西洋回国途中,他得到报告:8月5日,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造成了巨大破坏:四天后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果然,8月有日,〖日〗本投降了。更令人瞩目的是,二战后,杜鲁门使美国经济平稳地从战时状态转向和平建设时期,并没有因战争影响而造成经济萧条,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随着大战的结束,人们的眼光开始转到战后的世界上来。
此时的杜鲁门不停地注视着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猖撅一时的法西斯主义和势力没落了,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新的全球xìng政治格局里,美国从战前有实力而无名分转为战后的既有名分又有实力的霸主地位,它与苏联这个社会主义的庞大国家无论在欧洲或者是在亚洲都形成了两大国际势力的对峙局面。
在〖中〗国这块最关键而又最敏感的土地上,内战正迫在眉睫。复杂的是,经过二次大战,〖中〗国国内的〖民〗主力量增长,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