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不在纠缠这个问题,“本王听说武将军的车马坏了?”

  武士彟说,“只因路上赶的急,走到这里车子就坏了,派去禀报的家人还没回来。老夫也好久没有回长安了,所以和夫人还有三个孩子在这里欣赏下长安风景。”

  “天色已晚,回去禀报的家人也不可能在出得城了,武将军如不嫌弃,可以跟本王一同前行。”李恪说。

  “那就多谢汉王殿下美意。”武士彟也不推辞。

  “举手之劳,恪不敢言谢。”李恪说。

  然后,李恪吩咐陈其把车上的东西意义拿出来,交给鹰卫。又让众家将腾出五匹马匹给武士彟。武夫人不会骑马,只能武士彟同骑一匹。武华不会骑马,只能和武元庆同骑一匹。这样,就剩下武曌一个人。武夫人一看李恪身后都是军汉,没有一个女子,让武曌和他们同乘一匹马有点不妥,就说,“华姑,过来为娘抱你。”

  可是武曌不干,她突然指着李恪道,“我要他载我。”

  李恪听到武曌说要和自己同骑一匹马,差点从马上载下来。武则天要和自己同乘一匹马?汗,这也太狗血了吧。

  武夫人见女儿都这么说,自己又能怎么办。而武士彟也面露微笑的看着李恪,不知道他心里又在想什么。

  没办法,李恪只能将武曌抱上马上。经过这么一折腾,天色已经暗淡,众人不再耽误直奔长安而去。到长安城下的时候发现城门已闭,城上守将见城下一百多身着大唐军服的骑兵,问玩话之后知道的汉王殿下李恪。虽然有明令禁止,但也还是开了城门。

  武曌在进程后突然问李恪,“殿下哥哥,我可以这么叫你吗?你可以叫我华姑,爹爹和娘都这么叫我的。”

  李恪看到还是一脸纯真的武则天,“可以啊,那我就叫你华姑了。”

  武曌问,“殿下哥哥,那你说的那个和我长的很像的女孩子呢?”

  李恪被问的不知该怎么会到,半响才道,“死了。”

  武曌听到李恪说那个长的自己像的武则天死了,沉默了片刻,“殿下哥哥,他们怎么这么听你的命令?”

  李恪笑道,“因为,我的王爷啊。华姑你问这些干嘛?”

  武曌天真的说,“我好奇啊,那华姑以后也要当王爷,让他们都听我的话,也让他们听殿下哥哥的话好吗。”

  李恪听到武曌如此说,心里一突,“不会吧,难道武则天后来对权力的痴迷是因为今天自己的举动和对话?”不过,他看了一眼在自己怀中怀着好奇的目光欣赏长安城景象的武曌,心里道,“其实,只要跟她相处时间长点,是可以改变她的。”

  一行人在到了永兴坊武士彟的府邸时,武士彟要求李恪和众人到府上喝茶。李恪因为太晚,拒绝了他的请求,说改天会登门拜访。然而,在李恪走了几步之后突然听到武曌对他大声说,“殿下哥哥,华姑觉得武则天的名字很好听,华姑以后就用这个名字了。”然后,浅浅一笑,和武士彟等进了武府。

  李恪听武曌如此说,差点一个绊脚,心道,“我今天到底说什么了啊?怎么都应征在武曌的身上。”

  第二卷第三十五章现代意义的蹴鞠

  五日的时间对李恪来说不是很漫长,相反的,经过一天打猎,李恪又开始每天习文学武顺便打理王府中的事务。所以,不知不觉五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这天,李恪正在聚义殿前厅和他的结义兄弟秦怀玉等人聊天,就见府中下人禀报说,将作监苏大人前来拜见。李恪一听是苏志,记起了托他制作足球的事,忙让下人将苏志请到聚义殿。

  苏志还是第一次来到汉王府,汉王府的气派让他有种走在皇宫大内的感觉。来到聚义殿,苏志没想到除了李恪之外,还有几个身份不明,但衣着不凡的少年。他给李恪行过礼后又给众人一一见礼,秦怀玉等五人怎么敢承受,都起身回礼。

  李恪见苏志见礼已毕,请他坐下,热情的道:“苏少监能来本王府中做客,汉王府真是蓬荜生辉啊。”

  苏志不敢承受,赶紧拱手道谢,语气恭敬的道:“殿下太过夸奖微臣,臣不敢当。”说着,顿口气道:“微臣今日所来皆为殿下五日前在将作监所订之物。”

  李恪心中高兴,道:“拿上来让本王看看。”

  立即有两个鹰卫力士抬着一个箱子走进大殿,放在了殿中央。李恪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箱子前,迫不及待的打开箱盖。只见十个头颅大小的足球整齐的摆放在箱子中。秦怀玉等人也跟上前观看,柴哲威好奇的问:“三哥,这是什么东西?难道就是你说的新蹴鞠?”

  “三弟,难道这就是你说的新蹴鞠用的球?”秦怀玉问,语气不是很肯定。

  李恪不及回答他们,亲手拿起唐朝的第一个足球,细细端详着,脸上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足球的手感很好,里层是按照李恪的要求,用的是充满气的猪膀胱,中间隔着一份薄棉,最外面被十二块六角形状的上好牛皮密切缝制而成,却不露一丝线角,可见做工极为精细。

  李恪将球在手中掂了掂,感觉重量跟后世足球不相上下,心中非常满意。就对苏志赞道:“苏少监真是巧夺天工,做出如此精致的球来,本王不知该如何感谢才是。”

  苏志忙起身道:“殿下,此为臣份内之事,不敢请赏。”

  李恪见秦怀玉等人对他手中的球很是好奇,笑着介绍道:“这就是玩蹴鞠用的家什,至于名字,恩,就叫鞠球吧,本王如今发明了一种有别于马球与蹴鞠的踢法。具体的规则,以及判罚的细节,我都写下来了,又让文案抄了多份。”李恪一面说,一面走到靠墙的一张桌前,回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一叠册子,五人的目光一直跟随着他,最后都落到了他手中的册子上。李恪将册子分发给五人,继续道:“鞠球的玩法,我册子上已经写的清楚明白,你们不妨现在就看,看完我们大家去校场演习一场。”

  五人对于长安城所有的娱乐项目都已经玩腻味了,现在见李恪发明了一种新的蹴鞠,忙低头仔细研读起来,生怕踢的时候自己不懂规则,被判罚出场。

  李恪目光转向苏志问道:“苏大人也一起去吧。”

  苏志本来就好奇李恪这个球,现在见他还有新的蹴鞠踢法,自然很想见识一下,所以,没有推辞,李恪也叫人给了他一份册子。

  随后,李恪叫陈其在鹰卫中选了二十来个身体敏捷的人,当做队员,顺便给了他一份册子,让他讲给鹰卫们听,把该记的都记住。又吩咐杨恩将马周请来,给了他一份册子细看规则,充当裁判。马周看到李恪册子封面上的“新蹴鞠”三字时,有些疑惑,听李恪解释后,便悉心观看起来,看完之后,不由对李恪的才智大为叹赏,竟然能想出如此复杂玩法的蹴鞠来。

  见众人对规则看的差不多了,李恪吩咐杨恩先到校场准备,他们随后就到。杨恩走后,李恪有把众人聚在一起,详细说了下新蹴鞠和旧蹴鞠的一些不同之处,最主要的就是球门的设置,唐代玩的蹴鞠是一个门,而李恪按照现代足球的模式改成了两个门,大家都表示明白。李恪随即领着众人浩浩荡荡的朝校场而去。来到校场,众人看着有两个门的蹴鞠场地,由于有李恪解释在先,并不觉得怎么陌生。李恪将人分成两个队,他与陈其和几个鹰卫力士一对,身着黑衣;秦怀玉、柴哲威等人和其他的鹰卫力士为另一队,身着红衣。马周充当裁判,苏志负责计时。于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场蹴鞠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

  李恪和秦怀玉分别担任两队队长,比赛和后世球赛一样,最先双方通过投铜钱确定场地,然后是双方队员相互问候,不一样的,就是入场时没有球童,比赛时也没有边裁,还有双方都缺了一个教练团。

  李恪争取到了球权(不用争取,大家都让着他。),马周一摇铃铛(因为那时还没有口哨,李恪便命人给马周找了个铃铛代替吹哨),黑队开始发球,陈其飞起一脚,在中线将球发给李恪,李恪接球,带球开始向对方的球门进攻,柴哲威反应不慢,迅速横身拦在了李恪面前,李恪停住球,一个横穿,将球踢给了他左边的黑衣力士,黑衣力士略一迟疑,见前面没人,就带球冲了上去,然后传给跑在最前面的陈其,陈其将球运到禁区外,李恪瞅准机会飞身穿插进了禁区,陈其适时的把球传给李恪,李恪轻轻一挑,红队守门员来不及阻挡,皮球轻轻的应声入网。

  李恪高兴万分,右手成一指禅状直指天空,正是当代球星希勒进球后惯常用的庆祝动作,这个动作霸气十足,那是一种坚定的表现,也是一种锐气的流露。然而,李恪也知道这里面的水分。其一,大家都让着他,特别是他府中的黑衣鹰卫力士,都不敢上前来拦截他。其二,是旧时蹴鞠养成的习惯,最后踢向球门的那个动作要由球头来完成。所以,李恪明显成了黑队的球头,才会完成最后一击。不然,依照当时的情形,陈其本可以单刀直入自己射门,根本不需要等李恪进禁区后,再把球传他。

  只是,这样的习惯不是一时半刻能改变过来的,所以,李恪也不想刻意的说,只是告诉大家,踢球的时候不要在意自己的身份,以踢进球为主。大家应声答应。

  比赛继续,由红队发球,门将把球交给程怀亮之后,程怀亮几个盘带,一路过关斩将,瞬间就突入对方的半场,陈其一看程怀亮脚法娴熟,鹰卫力士很少有防得住他的,就直接堵在了程怀亮的前面。程怀亮见无法突破陈其,就将球传给跟上来的柴哲威,柴哲威再将球传给等在禁区的秦怀玉,可惜,秦怀玉对于门前还有一个人把守不是很习惯,结果皮球高过横梁,众人不由一阵叹息。

  如此,你来我回,众人踢的不亦乐乎。很快,规定的半场时间已到,双双再无进球,比分保持在一比零。

  中场休息的时间,杨恩奉上茶,李恪喝了一口问身边的马周道:“宾王觉得新蹴鞠如何?”

  马周道:“殿下大才,此等踢法臣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很刺激,也适合强生健体,不失为大唐一大幸事啊。”

  李恪呵呵笑道:“宾王过奖啦,恪只是贪玩,所以,兴之所至,才有此想法而已,说不得是大唐幸事。”

  马周也知道这是李恪的自谦,便不再说。这时柴哲威说道:“三哥,你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玩的蹴鞠之法,以后我们兄弟就有得玩了。”

  众人都是一阵大笑。

  休息片刻,两队交换场地,又踢了起来,经过上半场的实战,大家进攻和防守都渐渐熟练,因此,直到终场结束,比分始终保持在了一比零。

  但众人玩的却很尽兴,特别是李恪几个结义兄弟,更是将李恪定做的足球和写的册子拿走,说回去好好在府中练习,然后再来比试。让李恪奇怪的是,苏志在走的时候也跟李恪要了一份册子。当看到李恪所剩的球已然不多时,不等李恪开口,苏志主动说为他再多做几个,李恪高兴不已,连说多谢,送他出了王府。

  李恪回到聚义殿后,吩咐杨恩在王府空地上建一个蹴鞠场,要求规格用他册子上写好的标准做,杨恩领命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