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师师?李虎马上想起来了。老爹对自己说过这个风尘女子。而《水浒传》里燕青的确和李师师有些交情。只是《水浒传》里说燕青带着宋江找到李师师。意在托她说情以便尽快招安。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当初我们在京东一带遭到官军围追堵截后。宋大哥本来准备带着我们北渡黄河。到太行山去。但燕青从李师师那里得到消息。说官军都在黄河边上等着了。宋大哥无奈之下。这才带着我们南下。”吴思铭叹了口气。“其实现在看来。南下是错误的。当初我们应该强渡黄河到太行山去。”
这是个好消息。非常好的消息。李虎和原野都很高兴。李虎更觉得自己收留梁山军是正确的决策。有了燕青这着暗棋。汴京有什么事很快便会传到大同。这对义军来说。等于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你亲自去宁武关。”李虎略加思索后。对原野说道。“这件事让李纲去可能有些不便。你认为呢?”
“好。我日夜兼程。两三天内就能赶到宁武关。”原野懂得李虎的意思。当即说道。“除了梁山军这件事。你还有什么要交待的?”
“我要军队。更多的军队。”李虎说道。“你告诉折可求。三万军队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请他务必想个办法。再给我调两万军队过来。我至少要五万人。”
吴思铭目露惊色。从李虎地语气里看得出来。他在大同会战中已经落于下风。不过这个人在北方就是一个神话。吴思铭相信李虎不会败。相信老天不会灭绝梁山人。
原野皱皱眉。低声说道:“总帅。折可求不过是府州知州。他有多大权力?就算是河东帅司也无权调兵的。”
李虎指指岳飞手里的信。“你告诉折可求。我已经和童贯谈妥。大同会战结束后。我就出兵幽燕。我可以抢在童贯前面夺取燕京。拿燕京城来要挟汴京。逼迫汴京改变西北策略。”
原野笑笑。他了解李虎的性格。这位虎王张嘴就能骗。他只管现在。哪管将来?“他的确无权调兵。”
“他肯定能想出办法。”李虎非常自信地说道。
“其它的呢?”
“答应折可求。”李虎笑道。“折家目光长远。着眼未来。他们不会提出太过分的要求。你只要觉得可以接受。那就和他结盟。”
原野不再多说什么。随即以李虎的名义给折可求写信。李虎则亲自给宋江吴用。还有卢俊义和林冲给写了一封信。请他们听从折可求的安排。尽快赶到大同。
当天夜里。原野和吴思铭急赴宁武关。川堡右翼。猛攻东头沟。
虎烈第二军阿巴顿、第六军谭弘毅、黑山军、雷霆军在董小丑的指挥下。奋勇阻击。但金军地兵力明显占据优势。经过三个时辰的攻击。他们拿下了三座烽火墩。宗磐亲自统率一支军队逼近了东头沟地侧翼。
就在这个时候。飞云军到了。飞云军左副帅陈豹领四个将迅速杀进战场。和宗磐正面交锋。
半个时辰后。飞云军地右副帅南宫博再带两将军队赶到。
宗翰听说飞云军到了。大喜过望。急忙下令宗磐撤出战场。停止攻击。
当天夜里。完颜杲、宗翰、宗望商量了一下。决定由宗望、宗弼、完颜娄室、耶律奴哥率七万军队急赴野狐岭。会合野狐岭的两万军队。以九万兵力攻打奉圣州。
本来宗翰还指望耶律奴哥的诈降起点作用。但现在战局正在向有利于金军地方向发展。此刻李虎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耶律奴哥。所以诈降之计随即作罢。
“蒲家奴说杀虎口太难打。留三万人马以做牵制。带四万主力赶到镇川堡。”完颜杲说道。“这样一来。我们在镇川堡一线的总兵力并没有减少太多。依旧可以保持强势攻击。牢牢拖住汉军主力。从而确保你顺利攻克奉圣州。”完颜杲望着宗望。郑重嘱咐道。“今天是二十。你必须在二十四日到达野狐岭并展开攻击。攻击一定要猛。要快。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只要你打下奉圣州。这一仗我们就赢了。”
宗望微笑点头。领命而去。
第五十六章 折家的后台
五月二十,宁武关。(
府州知州折可求到达宁武关。折可求大约三十多岁,身形骠悍,体态威猛,黑褐色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神犀利而逼人,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畏惧心理。
折可存和杨陵把他接到关外的军帐里,不待落坐,折可求便问道:“曹和慕容还没到?”
“正在路上。”杨陵恭敬地回道,“曹大哥今天晚上就可以赶到关口,慕容要到明天上午。”杨陵是麟州杨家的人,三十岁左右,体态健硕,白面长须,英武而儒雅。
“张帅呢?回太原了?”
“今天上午,贾知州陪他一起回去了。”折可存脸露忧色,“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为难他了?”
“没事。”折可求笑着挥挥手,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知道自己的份量。如果他在汴京混得好,他也不用到河东来。如今正是北伐的紧要时刻,山后出了问题,他恐怕不是罢官的问题,而是坐牢流放。这时候他和我们对着干,纯粹找死。你放心,他只要听我们的话,即使在河东捞不到什么太大的政绩,但最起码可以保个平安。”
折可存和杨陵一笑置之。
他们知道这位老大看上去很狂傲,但其实却是很谨慎的一个人,做起事来滴水不漏。在折家“可”字辈中,若论才华,除了战绩显赫的折可适,就算这位老大了。不过这位老大人太聪明,心计太深,西北将门世家的同辈们对他都很忌惮。折开适出自长房,比折可求整整大了六十岁。他曾对家人说,折家四百年基业,要么毁在折可求手上,要么在折可求手上再兴四百年。这句话或许是玩笑,但由此可见折可适对这位小弟弟的才华非常欣赏。
“李虎会不会派人来?”杨陵说这句话的时候,底气很不足。山后好不容易回归大宋了,假如救援不利,导致山后失而复得。那河东上至张孝纯,下至他们这些统兵官,都要倒霉。
“否则我来干什么?”折可求笑道,“他肯定会派人来。草原雨季马上就要到了,女真人必须在这个时间展开进攻。李虎兵力不足,若想确保大同的安全有一定难度,而童贯又要靠他在居庸关一线牵制燕京以便发动第二次攻击,所以即使李虎不答应。刘和宇文虚中也会说服他,叫他先答应我的条件,先把援军拉到大同再说。不过……”折可求眉头微皱,把后面地话咽了回去。李虎看到那封书信后,会做出何种选择?这才是关键啦。
“我们三万人北上能击败金军吗?”折可存眼里地忧色有增无减。“刘从大同来信说。金军有三十万人左右。而李虎只有十几万人马。我们三万人即使赶到了大同。对战局也产生不了太大地影响。”
“尤其让人头痛地是。察哥地军队就在宁边州。距离府州只有一百多里。假若他知道我们地主力北上大同了。突然发动攻击。府、麟一线必将陷入危局。”杨陵接着说道。
“这不是你们应该担心地问题。”折可求笑道。“你们到了大同后。虽然名义上听李虎地指挥。但实际上你们要听刘和宇文虚中两位参军地命令。大同这一仗很危险。李虎基本上无险可守。他唯一地指望就是雨季早日来临。只要大雨一下。金军攻城难度成倍增加。再加上宋军支援而至。女真人必然选择撤退。”求来了。都跑来拜见。这时酒菜上来了。大家坐在一起聊了一会代北战局。又把河北战场上地北伐军骂了个狗血淋头。当然不是骂西北军了。而是骂河北军。狗娘养地河北人享了一百多年地福。现在恐怕连射箭都不会了。自己不会打仗也就罢了。还拖累了西北军。西北军地赫赫英名就给这帮鸟人活活葬送了。
夜深之后。一帮人陆续散去。帐内只剩下了折家兄弟。
“白沟战败。种帅要承担罪责了。”折可存借着酒劲。忿忿不平地骂道。“童贯那个阉贼仗着有皇帝撑腰。肯定会逃过此劫。直娘贼。那个老家伙怎么就是不死?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还有没有天理啊?刘帅和十万将士地冤魂为什么不把那个阉贼给生吞活剥了?”
“怎么?你希望他死?”折可求冷笑道。“他不能死。他要好好活着。等到太子登基地那一天。他地好日子就到头了。然后我们把他慢慢折磨死。让他把所有地罪孽全部偿还了。”
听到“太子登基”四个字,折可存脸色一变,眼里的忧色慢慢变浓。兄弟啊,你这是在玩火**啦,你不要给大兄说中了,把我们折家四百年的基业一朝葬送了。
“你不要用那种眼神看着我,我也是身不由己。”折可求的脸颊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显然他的内心也是愤懑难平,“仲古已经陷进去了,你让我怎么办?我只能赌一把了。你以为仲古出事了,我折家其他人就能独善其身?你不要妄想了,汴京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把我折家连根拔掉,仲古一旦出事,折家也就完了。”
折可存闭上眼睛,无奈长叹。
仲古是折家第一个进士,名叫折彦直,字仲古,他是折可适之子,现为签书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就是知枢密院事的副职,也就是枢密院的副长官。这是个非常大地官,是大宋宰执。什么叫宰执?宰执就是东西两府的正副长官,东府是中书省,正副长官是宰相和副相,西府就是枢密院,正副长官是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和同签书枢密院事。折彦直是崇宁二年(1103年)地进士,二十年内做到宰执,这和折家在西北雄厚的实力和汴京深厚的人脉有着密切的关系。
昨天折可存直接顶撞张孝纯,说枢密院另有命令,张孝纯满腔的怒气随即不敢发作了,他丢下一句话就跑了,原因就在如此。折家他惹不起。
“哥,太子斗不过郓王。”折可存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情绪太差,他凑到折可求的耳边,压低嗓门说道,“哥,折家这次危险了。”
折可求神情冷肃,一言不发。
郓王叫赵楷,是当今皇帝的第三子,他的性情爱好和皇帝几乎一模一样,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等,无所不能,才华非常出众,估计也就比皇帝差一点,在一帮皇子中鹤立鸡群。皇帝喜欢他,极其溺爱。
政和八年三月,皇帝下诏,叫时为嘉王的赵楷赴集英殿试,让他到大庭广众之下显示一番才华。考官极尽奉迎之能事,赵楷中了状元。赵楷中状元,就像当初宦官梁师成中进士一样,史无前例。当时就人说,“内臣及第,始于梁师成;亲王及第,始于嘉王楷。”皇帝这么做是有用意地,在大臣们看来,这是为赵楷取代太子赵桓制造舆论和声势。
预立储君地制度始于西汉,其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条原则具有很大的弹性,第一条不行可以参照第二条,所以自此以后舍嫡立庶地事屡见不鲜,废立太子事更是层出不穷,甚至还发生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极端事件。
皇帝地嫡长子是太子赵桓,但遗憾的是,他最喜欢的儿子恰恰不是赵桓,而是三子赵楷,于是,皇帝的个人感情与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而这个冲突直接渗透到国政,影响到了国祚的稳定。
毫无疑问,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当然唯皇帝的意愿马首是瞻,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赵楷渐渐成为汴京最为嘱目的人物。先是破旧例拜太傅,出居宫外后依旧自由出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