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小丑看第一遍的时候,没有看懂。
本朝赋税制度秉承自唐以来的两税法,本来就是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不过因为货币难以统一,再加上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这个货币税其实就是以钱折算成实物,还是以实物征收为主。
本朝货币各地不一,有铁钱,有铜钱,有铁铜并用,西北等地则是银绢,而川蜀和东南等地还辅以交子。另外各地为了确保铁铜的数量,一般不允许本地货币出境。至于金银,因为是贵金属,数量少,正常情况下禁止做为货币流通。交子和交子铺的出现以及其后的交子务、交子制度,正是因为铁铜钱运输不便和各地货币不一难以流通而应时而生。
交子是纸币,做为统一的唯一流通货币显然不现实。铁铜钱做为历代通行的货币的确可以做为唯一流通货币,但铁钱也好,铜钱也好,在铸造的时候难以保证始终如一,财政一旦出现危机,铁铜钱势必要出问题。另外本朝工商业发展了,流通中需要大量货币,铁铜钱的重量随即也成了问题。所以这个时候长孙康宁提出以白银做统一货币,的确是一个解决的办法,白银具有充当货币的所有优点,但可惜的是,白银数量太少了,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这个办法其实就是一个幻想而已,没有实际操作价值。
董小丑想不明白,但长孙康。宁既然辛辛苦苦拿出了这样一个变革的办法,总不会是胡扯八道。董小丑于是看了第二遍,而且看得非常认真。
这一次,他看出名堂了。
白银少是个事实,白银已经做为。流通货币的一种也是事实,白银是最佳的唯一流通货币也是事实,所以白银货币化肯定是货币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但这个目标若想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恐怕至少需要百年以上。
首先中土要稳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才有统一的可能;其二,要赋税制度要不断改革,两税法把实物税转为“以钱折算”的货币税,而未来赋税制度的改革方向就是实打实的货币税;其三,货币制度要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就是从铁、铜、绢、银、交子等货币并用逐渐改为白银货币为主,交子货币为辅,其它货币适当补充;其四,白银数量要增加,而白银数量的增加无非两个办法,一是加大开矿的力度,二是远征掳掠。
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是任何变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国家稳定了,与民生息,生产才能恢复,国家才能储备大量实物,而充足的国家实物储备正是赋役货币化的基础。
目前天下三分,国家要统一就必须打仗,打仗就要。钱粮,这其中钱是次要的,粮食、绢布等物资才是重中之重。在赋税收入锐减的情况下,此次西征所需绝大部分来自巨商富贾的赊贷,但这些巨商富贾的财富毕竟有限。如今西征胜利,朝廷有能力加快统一步伐,急需大量钱粮,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就长安朝廷实际控制的区域来说,川蜀、荆襄、京。西、关洛和中原都算富裕地区,尤其成都、汉中、襄阳、南阳和洛阳更是数一数二的富裕重镇,而且没有受到战火波及。这些地方的大地主、大作坊主、大商贾、大行会富豪比比皆是,中小地主商贾富豪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所蕴含的财富无法估量。
朝廷财政短期。内无法好转,继续赊贷只会加剧财政危机,更严重的是,联合商会里的巨商富贾已经没有更多的粮食、绢布等物资赊贷给朝廷,为此,长孙康宁建议,向中小地主商贾富豪要粮食,要绢布,要其它各种物资,所采取的办法就是田赋货币化,田赋折银。
本朝赋税三大块,田赋、户税和商税,其中田赋是国家基本税种,田赋的征缴一向都是米麦绢布等实物。本朝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兼并严重,从中央到地方官府,从官僚到商贾,都购置土地,其中各种偷税漏税等弊端就不说了,仅以粮食绢布和其它农作物来说,土地所有者都大量囤积,因为那就是财富啊。尤其在战乱年代,粮食绢布的价值尤其高,远比金银铁铜钱更加保值。
田赋货币化,田赋折银,就是让土地所有者以钱缴税,用银子交税,没有银子就用铁铜钱交税,从而迫使土地所有者把手里的粮食、绢帛和其它农作物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换取货币来缴税。
粮食、绢布到了市场上,促进了商贸交易,商税这一块可以增收,更重要的是货币流通量大了,而货币流通量的增大有助于货币制度的改革政策迅速进入实施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朝廷直接拿钱从市场上购买粮食等物资,解了燃眉之急。这个钱朝廷可以向商贾借贷,如此交子制度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货币流通量于是更大了,而货币流通量的不断增大,不但有助于货币制度、交子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更有助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这个政策目前完全具备实施条件。实物税征缴有很多弊端。我们都知道,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会产生“所贡非所产,所产非所贡”的矛盾。比如江南苏州府昆山县某地不宜五谷,多种土棉,土人专事纺织,但依规定须交一定数额的米作为田赋,结果百姓不得不购买稻米以输赋,民遂坐困。从田赋运输角度来说,田赋由民间自运,道远耗费,往返劳费,损失太大。至于田赋中税粮的贮存更受客观条件限制,浪费更是惊人。就赋税分配而言,主要是供给宫廷消费和官僚、军队的俸饷,但传统赋税科派的实物显然无法满足从皇帝到军队的日益庞杂的需求。另外,实物税征收中的贪污腐败也非常严重。
田赋折银,既能让朝廷得到急需的粮食等战争物资,以满足国家财政支用中的不求需要,又能迅速推行变革政策,加快恢复经济的速度,同时还能杜绝征缴中的浪费、腐败等弊端,另外还能有效缓解百姓在税粮交纳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保证了国家赋税收入,可谓一举多得,货币税所表现的出来的灵活性是实物税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白银的数量肯定不足,不敷使用,若一蹴而就,让田赋全部征缴白银,势必会造成物贱银贵的局面,这将动摇传统农业的基础地位,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所以,在白银没有成为唯一的流通货币之前,田赋折银在实施过程中,货币和实物并行,银铜铁等货币和米麦绢帛等折纳实物并存。
长孙康宁建议,田赋折银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就是田赋征缴以货币和实物并存,等到货币制度改革逐渐成功,白银做为主要流通货币了,再实施第二步,就是田赋完全货币化。
田赋的货币化促使土地纳税户为了交纳赋税,必须将农产品和实物田租投放到市场以换取货币,这显然加速了粮食等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而田赋征收白银,则使货币逐渐成为衡量国库收入的唯一依据,传统的价值观念将发生严重的动摇,百姓们势必“不重田土,逐末求利,弃儒从商,所在有之”,国家经济会越来越繁荣。
田赋的货币化反过来又对商品货币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可以使工商业迅猛发展,推动整个中土的繁荣。
随着中土统一,国家稳定,经济复苏,农业、手工业生产中的剩余劳动逐渐增加,特别是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交换的频繁,将使得社会财富增殖速度越来越快,工商业将逐渐摆脱传统的紧密依赖于国家权力和财力的状况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另外,随着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一旦白银正式作为一般等价物参与商品流通,它必将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整个中土的各个阶层不同程度地拖入商品货币经济的漩涡之中,工商业的发展将再也无法阻止。
董小丑至此才算摸清了长孙康宁的财经变革思路,那就是以田赋货币化这个赋税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来奠定中土未来的统一和繁荣,从而确保大力促进工商业发展的这个变革核心策略长久、持续不变,从而确保以巨商富贾为首的新兴团体的未来利益。
第七十一章 强大的对手
田赋是赋税制度的重中之重,它的改革虽然有利于国家和最低层的农民,但它却损害了所有既得利益团体的利益,这其中包括地方官府、官僚和地主等所有土地拥有者的利益,其改革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董小丑马上把这份策议看了第三遍,他想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但长孙康宁显然也没有拿出一个稳妥的解决之策,相反,为了让此策可以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效果,他把主要矛头对准了朝廷、地方官府和官僚。
朝廷的内外府、地方官府都有官田,其中包括保证府署开支的官庄田和维持官吏俸禄的职分田。
按照长孙康宁的方案,田赋折银与解决官田重赋结合起来,民田科则较轻,基本上是征米麦布帛等实物,而官田科则较重,必须缴纳白银、布匹等,这一政策随即成为调节均衡官田、民田赋税的重要手段。
官田都是招佃农耕种,由官府府收取地租,称为“公田之赋”,但官田本身无人交纳秋夏二税,往往又把二税加到佃农头上,加重地租数量,即所谓“重复取税”,这也是官田重赋的由来。各级官府的日常开支和路、州、县的各级官吏的俸禄就靠官田了,此策等于拿刀子割朝廷、地方官府和官僚身上的肉,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政策一旦实施,后果是什么。
长孙康宁当然知道此策实。施的难度,为了赢得朝廷大员的支持,同时也是为了试探一下朝廷的反应,他建议在实施此策之前,先改革朝廷官员的俸禄制,以货币代替实物。
本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优厚,除了。正常的俸钱、禄粟外,还可以领到春、冬服和侍从的衣粮,另外还有厨料、薪炭、茶、酒、盐、马刍粟(马饲料)和纸等。地方官员还掌握一份职田,其收入可由自己支配。也就是说,在京官僚没有职田,俸禄主要是以米麦和绢帛为主,这样一来,在商品交换逐渐频繁的条件下,为满足生活的多种需要,官僚们必须以米易货。如今中土分裂,长安朝廷在李虎的主持下坚持变革,官制得以修改,官员俸禄降低,但米价却一直在涨,官员们的实际俸禄还是很高的。
如果中央官员的俸禄以货币。代替实物米麦绢帛,那么显然,他们的俸禄降低了,这事实上等于捅了马蜂窝,后果堪屡。
从大局来说,田赋货币化的改革政策势在必行,而。且有利于统一大业,但本朝过去的制度积弊已深,做这种直接触及到统治阶层利益的改革必将引来一连串的激烈反应,所以从长安朝廷来说,田赋货币化的政策又不利于稳定和团结,不利于统一大业。
董小丑仔细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应该推行这一政。策,毕竟它的好处远远大于它的坏处。
董小丑又仔细看了第四遍,沉思良久,又犹豫了。。这一政策将严重侵害官僚阶层和地主阶层的利益,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高于一切,否则统一大业从何谈起?
=
罗思南也在反。复思量。今天下午长孙康宁已经把这份策议的内容向她做了详细的解释,其中的利弊和厉害关系他都解释得很清楚。长孙康宁做为巨商富贾的领军人物,他必须为这一团体谋取最高利益,在此基础上兼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但在现有财富总量不足的条件下,他只能牺牲其它人的利益,这是没办法的选择。
长孙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