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7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说到这里,手指南方,“今天我们已经到了长江北岸,相比起来,现在的形势要好得太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骄傲轻敌,而是我们拥有绝对优势的实力,凭借这个实力,我们完全可以打过长江,在最短时间内平定东南。”

李虎知道岳飞决心已下,于是问道:“那么,未来三个月内,可以完成攻击准备吗?”

岳飞苦笑,摇摇头,“时间太短了。根本来不及。”

“那你需要多长时间?”

“至少要到五月。”岳飞说道,“但五月已经是梅雨季节,江水暴涨,对攻击十分不利。”

“所以,你们才决定不惜代价,强行渡江,是吗?”

“我刚才说了,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我们只有进攻,逼得叛军手忙脚乱,才能在攻击中找到机会。”岳飞郑重说道,“大家都盼你来,只要你在,我们就一定能胜利渡江。”

李虎抚须而笑,连连摇头,“我又不是神仙,我也要坐船才能过江啊。”



这一夜,李虎没有睡觉,苦思冥想渡江之策。

虎烈军至今还没有完全占据淮南两路,罗兰和王贵目前正在淮南西路作战,而山东方面,王渊对军队的整编还没有完成。整编结束后这些军队还要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才能南下江淮会合主力,另外,诸如钱粮的筹措、船只的征调,等等,都需要时间,所以三月前后实施渡江作战的确非常仓促,但是,正如折可存所言,这一仗打得越早越好,如果拖下去。让东南的防御越来越稳固,对虎烈军显然不利。

李虎考虑良久,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

这天上午,李虎刚刚闭上眼睛打了个盹,就被屋外一帮将帅们的说话声惊醒了。李虎也懒得再睡了,他急于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众将一起商量。

“三月前后实施渡江作战,显然太过仓促,即使成功了,我们的损失也非常惊人,得不偿失。”李虎站在地图前,面对众将,慢慢说道,“长江本身就是一道天险,叛军又在江宁一线部署了重兵,强行攻击的话,胜算不大,所以我的想法是,江淮战场和荆襄战场联合作战,江淮战场在长江一线做出攻击态势,以牵制叛军主力,而荆襄战场则从长沙东进,先行攻打江南西路,攻占洪州(南昌),继而杀进江南东路,攻占饶州(鄱阳湖)、歙州(歙县),接着直杀两浙,攻打杭州。”

李虎抬手指向地图,从长沙、洪州、歙州一直划到杭州。

“这条路远没有长江水道好走,但叛军绝对想不到,可以起到攻敌不备的效果。”李虎笑道,“当我们距离两浙越来越近,距离杭州越来越近的时候,叛军主力继续戍守长江防线还有什么意义?不出意外的话,杭州必然从江宁一线调兵南下支援,如此一来,我江北大军可以顺利渡江,先行攻占江宁、丹徒一线。然后沿着大运河南下,攻占常州、苏州,与东进荆襄大军会师于杭州。”

这是李虎的一个攻击构想,一个思路,并不成熟,所以他大概讲述了一下后,随即请众将共同商讨。



岳飞、折可存和一帮将帅热烈讨论,意见逐渐统一,基本上接受了李虎的这个攻击设想。

做为中原大军来说,当然想把平定东南的功劳抢到手,所以他们在制定攻击之策的时候,很自然地要从江宁一线正面攻击,至于荆襄战场,不过是做牵制攻击而已。现在李虎把他们的计策彻底颠覆了,主攻东南的不再是中原大军,而是荆襄大军,所以一大帮将帅,包括岳飞本人都有些失望。

“荆襄不过四五万人马,他们能承担主攻的任务?”韩世忠对荆襄大军的实力首先表示怀疑。

“说是四五万人马,其中至少有一半只能算是地方军,这样的实力也能从长沙一直打到杭州?”王玶干脆把话挑明了,“大帅,既然我们在江北只是做牵制攻击,那不如把主力调到荆襄,由我们来承担主攻任务。”

李虎笑了起来,“如果你们同意我这个设想,那你们马上拟定一个具体方案。”

“大帅,主攻的任务要给我们。”折可存当仁不让。

“我提一个条件。”李虎说道,“荆襄大军必须做为主攻军队进入两浙战场,这一点,不容更改。”

众将明白李虎的意思,不再有人提出异议。李虎摆明了就是要让荆襄大军进入东南作战。毛军和张关羽等人镇戍荆襄好几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值此关键时刻,李虎当然要让这些老部下建立功勋了。



三天后,岳飞等人拿出了一个具体的南征攻击之策。

年后,从江淮调十万左右的军队赶赴荆襄,于长沙集结,会同荆襄军队在三月前后发动攻击。

岳飞则率军于扬州一线做出渡江攻击之态势,等到主力向江南发动攻击后,则从山东、中原等地抽调军队南下集结。五月前后,不管荆襄大军在江南战果如何,他都将率军发动渡江作战,攻打江宁、丹徒一线,火速向杭州推进。

李虎同意了这个攻击方案,急报长安,同时给襄阳的毛军、张关羽写了一封详细的书信,请两人自接到书信之日起,马上集结军队赶赴长沙,做好攻击准备。

李虎做出决定,自己将亲自统率主力赶赴荆襄,会同毛军、张关羽的荆襄军队,攻打江南。

第二十二章 协调两府

大宋建兴四年(公元1129年)。正月。

正月初六,李虎离开扬州,赶赴荆襄。方进的虎卫军、阿巴顿的虎烈第二军、海拉苏的虎烈第九军、折可存的虎烈第十五军、第十六军随同开赴荆襄。

与此同时,开封的杨可世带着虎烈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南下,于长沙会合主力。



正月十二,王妃罗思南邀请东西两府的宰执官员到汉王府议事,就南征一事进行协调。

李虎决定发动南征,并奏报了具体攻击策略,这一策略的执行需要东西两府齐心协力,但两府分工不同、立场不同,矛盾因此越来越大。“军政分离”虽然有助于中央集权,但带来的弊端就是军政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战略决战,需要东西两府紧密团结,然而,当前战略决战一个接一个,两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汉王府和大帅府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居中协调。

大宋的国策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分权,在中枢设立东西两府,大幅削弱宰相的权力,在路一级地方上设立四司。彻底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为了遏制武人对国祚的威胁,大宋在“分权”的基础上又实施以文制武之策。最后的结果是,虽然中央集权了,但无论是相权还是军权,都遭到了极大地削弱,而这种削弱把国策的弊端迅速放大,以至于影响到了国祚的生存。大宋中后期在军事上的被动,在变革上的失败,在昌盛时期的突然衰败和这一政策有直接关系。

李虎在变革中第一个就废弃了“以文制武”之策,而办法就是“军政分离”。“军政分离”其实就是“分权”,只不过把“分权”控制在了“军和政”这两个范围之内,以确保他本人可以有效控制权柄,由此也就延续了这一政策的弊端。

战略决战,牵扯到方方面面,无论是东府的议事堂,还是西府枢密院,都无法独自完成。过去宰相权力大,可以统筹指挥,但现在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只有皇帝本人才拥有这一权力。

皇帝代表最高皇权,但他仅仅是一个人,他要完成这一工作必须依靠议事堂和枢密院。议事堂的宰执们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枢密院的使相们也是一样,东西两府由此矛盾激烈,皇帝的主要工作不是决策,而是协调。最后为了达到目的,各方不得不互相妥协。妥协的结果可想而知。

过去宰相行使权力,是靠宰相府这一机构,宰相和自己的下属利益一致,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更没有什么妥协一说,但宰相权力过大,在和平时期显然对皇权有威胁,所以历朝历代都极力打击和削弱相权,尽可能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大宋这一国策其本身也没什么错误,但矫枉过正了,一旦到了事关国祚命运的关键时刻,比如宋金大战期间,这个国策的弊端就暴露无遗,并最终导致自身的败亡。



长安朝廷建立之初,议事堂和枢密院还能在重大决策上保持一致,但随着变革的深入,随着战略决战的持续进行,两府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罗思南解决的办法很简单,以汉王府来行使皇权,实际控制最终决策权,再此基础上她和枢密院、条例司紧密合作。一边制定和推行变革措施,一边指挥战略决战,有意识地甩开和孤立议事堂。

这种办法在长安实际控制疆域较小的情况下,汉王府、大帅府、枢密院和条例司可以有效行使权力,但等到实际控制疆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东府的重要性迅速凸显,长安必须完全发挥中央行政机构的作用,否则不但中央权力受到严重削弱,中央政策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于是,汉王府随即陷入了窘境,罗思南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协调东西两府,不得不在很多决策上做出妥协和让步。

当李虎的南征策略送达长安之后,枢密院当然是鼎力支持,并迅速拟定了具体方案,这其中除了攻击计策、兵力部署外,最重要的就是后勤供应,包括民伕的征调、战争物资的调拨,等等……而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府署的密切配合。

对于议事大堂来说,南征最为急迫的就是钱、粮和各种战争物资的筹集,而这些东西和朝廷财赋直接挂钩,财赋的支出要考虑国力的实际情况,不能做竭泽而渔的事,所以议事大堂毫不客气地否决了李虎在三月发动南征的构想,认为南征时间必须推迟到深秋,九月或者十月。

议事大堂的宰执们直接否决了三月南征的计策,事实上也等于否决了枢密院的南征方案,东西两府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两府矛盾空前激化,直接吵到了汉王府。

早在中原大战结束。岳飞南下打江淮、王渊东进收复山东的时候,罗思南就已经意识到长安中枢权力的危机正在日益加重,她已经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但没有想到,李虎到了江淮就拿出来一个三月南征的决策,这个决策直接引爆了东西两府的矛盾,长安中枢权力的危机突然爆发了。

罗思南措手不及,一时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她也考虑到向两府妥协,以此来缓解危机,但李虎决心太大,已经带着主力赶赴荆襄,决战态势已经形成,此刻汉王府若向两府妥协,必然要推迟南征时间,但李虎未必愿意接受这种妥协。

李虎是否接受长安的最终决策其实并不是困扰罗思南的最大难题,最大难题是必须维持李虎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持汉王府的绝对权威,这关系到虎烈人的利益,关系到中土的未来,在这一点上,罗思南绝对不能让步,她也绝对不允许自己让步。



十二日,议事堂的宰执大臣李纲、黄涉、柴云、李复、赵明诚、霍六哥、范直昌、刘韐、宗泽全部到了。台谏长官张孝纯、京兆尹马扩也受邀而来。进京不久的宇文虚中、吴敏以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的身份也参加了这次议事。

枢密院的官员有董小丑、刘延庆、折可求。长安卫戍军统帅楚逍遥也受邀而来。

大帅府长史原野、汉王府长史胡涂、户部侍郎兼领条例司检详文字长孙康宁列席了这次议事。

另外还有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