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10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晔虽然强调自己没有开玩笑,然而秘书警卫们都已经低低的笑出声来。即便是伍翔宇够镇定自若,也是好不容易才憋住了笑意。

而余晨的脸已经气的有些发紫,余晨当然知道姬晔,二十几年前光复会进攻南京的时候,余晨在战场上,姬晔也在战场上。现在双方又以完全不同的效忠对象再次碰在一起。在这次,余晨依旧没有能够占到上风。

稳了稳精神,余晨用缓慢的语气说道:“人民党并不是全部反对私有制,你们的地盘上私营企业多的很。为什么一定要对我们江苏这么赶尽杀绝。”

姬晔也用平静的语气说道:“我们人民党根本没有对你们江苏做任何事情,我想余晨都督你肯定很清楚。你们走到这一步,完全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对你们赶尽杀绝了么?没有。我们只是什么都没做。你如果想让社会主义制度给私有制兜底,我劝你不用再考虑这样的事情。不可能的。”

被姬晔把话完全堵死,余晨只觉得自己实在是来错了地方。他的谈判对手固然年轻,思路却极为清晰。这样的回答后面,体现的是人民党中央的态度。

余晨并没有就此放弃,他问道:“那人民党到底对我们江苏有什么看法。”

“人民党对江苏没有什么看法,我们只想看看江苏人民最终会有什么样的选择。江苏人民的选择,那将决定江苏的命运,仅此而已。”姬晔答道。

“哼哼!”余晨冷笑起来,“那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人民党是要把我们江苏的士绅工商一并铲除,铲除之前还要我们脸面丢尽,被万人唾骂。以后提起我们来,人民就恨之入骨。从此心甘情愿的跟着你们人民党走。杀人不过头点地,你们这么做不觉得太过了么?”

对余晨的狠话,姬晔根本不为所动,她平静的答道:“江苏人民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的。”

等余晨愤愤而去之后,谈判小组里面的同志忍不住有些担心的说道:“他们会不会搞出暗杀破坏之类的事情呢?”

姬晔笑道:“你太高看这些人了,他们真的有这骨气那早就去干了。你让他们自己去死,他们可觉得自己的命贵着呢!”

“那总会有些亡命之徒吧?”同志还是有些不放心。

姬晔笑道:“只有匹夫之勇的亡命之徒根本干不了什么事就会被发现,那么智勇双全的人,谁肯给这帮人卖命。就算有那么几个死硬的铁杆,那都是有名的人。他们即便是想不要命的想这么干,江苏那帮老爷们只怕还要尽力阻止。那帮老爷可是很清楚的,只要被我们发现有人这么干,这帮老爷们的死期就到了。江湖义气这种东西,也就是嘴里面吹一吹而已。”

听姬晔如此平淡的谈论着这些事情,工作组的同志觉得有道理,但是却不太能相信。如果是人民党的话,不管对手是谁,只要认定是敌人,那是一定要把敌人解决掉。然而姬晔把人民党的敌人看得如此之低,实在是有点不太能让人相信。

姬晔与伍翔宇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说话,两人都已经在心里面给这个同志打上了“不可用”的标签。怕死很正常,然而对自己的组织的能力都没有任何信心,这就只能说明此人对组织根本没有信赖。

事实与姬晔说的一样,余晨虽然有把人民上上下杀光的怒气,却根本没有去考虑过要这样做。他明白现在江苏只能靠自己熬过这个难关,尽管这个难关是极难熬过去的。

俗话讲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余晨回到江苏,江苏国防军司令李睿就气急败坏的跑来告诉余晨,江苏国防军开始闹饷了。

“军饷没有按时发么?”余晨听了这消息又惊又怒。作为江苏的威慑性力量,军队的军饷可是从来都按时发放的。

“军饷当然是按时发放的,可这些人要加饷!”李睿怒道。

“为什么?”余晨问道。

“那些闹饷的官兵说,家里面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不涨些军饷,家里面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李睿气急败坏的答道。

“谁闹饷,就统统从军队里面撵出去!”余晨当时就下了命令,“这时候他们就想起来加饷了。政府为了按时发饷,费了多大心思!不体谅政府,只想着自己,这些人一个都不能留!”

刚派李睿去解决闹饷军队的事情,税警的负责人吴才就来见余晨,“都督,税警的兄弟们吵吵着要向经过运河的人民党船只收税。”

余晨脑子嗡的一声,在人民党扩宽运河的时候就与江苏达成了协议,人民党的船只经过不收任何过河费用。现在税警部队的人居然要向人民党船只收税,这到底是要干什么?自取灭亡么?

吴才见余晨脸色铁青,忙解释道:“税警的兄弟们以前总有些外快补贴家用,现在局面如此,咱们的商船没生意不跑船运。经过运河的都是人民党的船。兄弟们说,不用多,一艘船只要收五百块钱,这一年怎么也得……”

余晨喝道:“你回去告诉他们,不想在税警干,就赶紧滚蛋!你遇到这种事情不立刻弹压,还跑来替他们说话,到底是你管税警,还是税警管你?”

余晨越说越怒,声音都有些歇斯底里起来。他从杭州回南京一路上就满腹心事,情绪有过于激动,快两天都没吃任何东西。又接连遇到这么多事情,余晨突然觉得胸口发闷,脑袋晕乎乎的。他只觉得眼前一黑,脚下的地面就开始旋转起来。

人民党的情报机关很快就把江苏的情报收集起来,统治阶级的腐朽也着实令人民党的干部感到讶异。到这个时候不说共渡难关,反倒谁都想先解决自己的困境,踩着别人的肩头逃出灾难去。

“这是人类的本能态度,但是从社会角度来看,这种办法解决不了问题。”人民党各种会议上都在以江苏为例,大力批判各种落后方法。也不仅仅是江苏,全世界的消息也渐渐的传回了中国国内,整个世界的局势也呈现在中国面前。经济危机之后,曾经看着牛B无双的资本主义国家顷刻就陷入混乱之中。这些对陈克来说耳闻能详的故事,对人民党成员,对中国公务员体系来说都是真正的新鲜事。

当然,现在还远没有到杀奶牛烧小麦倒牛奶的地步,等到了这个地步,陈克早已经命令要大肆宣传一圈。虽然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是真的提高了。哪怕是陈克原本的位面,倒牛奶出现在中国也是建国50多年后的事情了。

国际上一件真正的大事是美国出台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于1930年6月17日经赫伯特??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当时在美国,有1028名经济学家签署了一项请愿书抵制该法案;而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

中国也被迫减少了与美国的贸易,转而加大与苏联的贸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中国现在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英国、美国、苏联,美国开始搞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高关税。英国原本号称“世界经济守夜人”,在大萧条的冲击之下,英国放弃了自己守夜人的地位,开始讨论贸易壁垒问题。

人民党的情报机构已经得到了一些风声,在美国采取高了进口关税政策之后,英国准备实施“帝国特惠制”。实际上,英国也已经着手开始这么干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国的冲击,于是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并日益重视帝国特惠问题。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迫使英国完全放弃自由贸易政策,于1932年2月9日公布“进口条例”。按照条例,除有特殊规定者外,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在同年7月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11个双边协定。主要内容有:英国对来自自治领和殖民地的进口商品,给予关税优待;英国限制从帝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以保证帝国各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相应享受优惠待遇;对来自英国以外国家的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从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使英国保住了帝国市场,抵挡住美、德的压力。1938年,英国出口到帝国内的货物占出口总额40%,进口则占进口总额的一半。

好在人民党布局苏联,中苏贸易做的很不错。苏联的大量原材料激发了西北方面的经济。即便是党内不少同志很怀疑,中国自己原材料生产颇有可以挖掘的潜力,为什么要大量从外部进口?

陈克没办法从长远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这牵扯太多内容。本国资源的保护,本国环境的保护,还有很多对国家潜移默化的想法。例如陈克就勒令中国教科书中不允许出现“地大物博”这么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也不都是好消息,例如面对大萧条,日本钢铁业倒是发展了一些。美国大量出口废钢铁给日本,日本钢铁产量开始攀升。估计1930年能达到50万吨,有中国的1/40之多。

莫道前路无知己56战时路线(八)

1931年,经济危机开始进入第三个年头。此时已经不再是经济危机,而是真正的大萧条。在整个地球上,50%的关税常态化。只有中国依旧秉持着5%的进出口关税,当然,中国也依旧秉持着贸易平衡的政策。英国驻华大使汉弗莱爵士作为老中国通被召回了伦敦。

这不是惩罚,而是正常的只为调动。英国方面召回汉弗莱爵士还有一个目的,他们希望能够研究扩大英国在中国的销售额度,拉动英国本土的经济。汉弗莱爵士也算是载誉而归,在中国当公使日子挺好过的,人民党难对付,却是明白人。汉弗莱爵士抱着生意局势生意的态度,在中英贸易中干的顺风顺水。例如汉弗莱爵士大力促成的马来租地项目,人民党每年要从马来运走几千万吨油棕籽,一吨油棕籽收一英镑的出口税就是几千万英镑的收益,英国还得到了一个稳定的棕榈油供应。马来的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从任何一个综合效益上,大英帝国都得到了巨大的实惠。

这只是汉弗莱爵士的功绩之一,东南亚的椰子以及石油买卖,都扩大了英国的收益。一个为帝国每年增加上亿英镑收入的人,自然应当被当作功臣来对待。现在英国需要这位功臣为英国作出更大贡献。

英国变化不大,这是汉弗莱爵士对伦敦最直观的感受。中国的变化太快了,首都郑州从一个火车站为主的城市,几年工夫就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楼房、工厂、铁路,疯狂的建设着。不仅仅是郑州,整个中国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汉弗莱爵士从目眩神迷到习以为常,等他回到英国之后,反倒不习惯起英国来。至少已经完全不习惯英国本土难以下咽的食物。

英国内阁就中英贸易的会议等到汉弗莱爵士回来之后才正式召开,汉弗莱爵士给内阁特别委员会做了一个报告,介绍并且评估了中国的消费能力,令人惊叹的建设成就震动了特别委员会的众人。然而汉弗莱爵士好歹在中国待了这么久,他却不认为这能证明中国有消费能力,他认为这恰恰是中国缺乏消费能力。

“中国的财富都用在了固定资产投资上,或者是长期的重工业投资。民间的消费能力被压缩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