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权威资料统计,在过去10年中,中国工业机械地出口总额增长了20倍,而其中,外资企业的出口比例却从原来的35%跃升到接近80%,占据了中国工业机械的出口总额的绝对份额,也在同一时期,在最能体现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出口中,外资企业占据地比例更是达到了92%,绝对的垄断,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声音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其他高新技术行业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外资在中国出口中的超高比例,与其他与中国相似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如韩国、印尼、泰国等国的情况相比,相当的不寻常,中国完全是“独树一帜”,外资在中国经济中这种日益凸现出来地的“代替效应”,正在从高端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开始,对中国经济进行着悄无声息的渗透和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外资在中国的成就,难道也能成为我们骄傲的本钱?外资地国际竞争力难道等于我们中国人的国际竞争力?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被牢牢限制在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的低端行业的时候,它对中国经济的未来,难道是一种光明的预示?
正文 第471章 巨龙的黄昏(四)
……
在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背后,表明的是中国经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已经达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而在内部,中国经济对外资和外资企业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外资和外企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从高端行业开始,不断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渗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国民族企业和民族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不断被这股强大的力量削弱和边缘化。纵观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所有东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特例,即一个国家仅仅靠依附国家外部的力量,而不是自己内部的力量而崛起的。事实上,与之相反的是,外国市场和外国资本对本国经济发挥着决定性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标志,它几乎是过去两百多年来所有被殖民国家经济的典型特征!
中国经济所日益表现出来的这种越来越明显的依附性特征,到底预示着什么?那些每年汹涌进入中国的FDI们,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现在,我们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中国最初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资的初衷与设想,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把外国人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学到手——“师夷长技以自强”,“让你赚点钱,但我得到的却更多!”,中国人的这种想法和初衷是很好的,但是看看现在地实际效果。我们不得不说,我们自己太“一厢情愿”了。在我们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后,别人也会把他们最好的东西送给我们吗?商务部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承认: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没有达到,跨国公司在中国已显露垄断苗头。这份报告的潜台词,则是把外资和外企在中国最后一层很具有欺骗性的温柔面纱给揭开了。
马克斯曾说过,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带着肮脏地血液。资本存在的唯一地目的。就是逐利,除此以外。它不会对任何其他的事感兴趣,当我们以为外资“除了赚钱”还可以来“帮助我们发展”的时候,无情的现实给与我们的只有嘲笑,这样的认识,好比觉得外面来地狼出了会来家里吃肉以外,还可以像狗一样的帮我们守门和防贼一样。而当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勇敢的跃入“自由贸易的大海”的时候,那些汹涌朝中国围上来的跨国公司和FDI们难道是我们在疲惫时可以依靠的救生地浮木吗?不。它们只是闻着血腥味过来准备饱餐一顿的鲨鱼,中国对外资过度的利益让渡和开放政策无疑是打开了它们来中国参加这场饕餮盛宴的大门。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后,只要了解一下外资在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规模,知道的人都会吸上一口冷气——在中国已开放地产业中,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几乎都是外资控制的,中国的28个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拥有多数资本控制权。看看去年《中国统计摘要》上面的数据。去年外资对中国有效率的内资的比例已经高达58。7%,只要把这个数据与其他国家的数据对比一下,我们就能感觉到它的可怕,同期,美国的外资与内资地百分比仅为6。2%,加拿大8。3%。巴西5%,韩国1。1%,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平均为2。8%。这个数据反应地是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规模水平,当中国在这个方面平均超出其他国家十倍几十倍地前提下,它给我们带来的,真的是发展吗?看看SZ市这些年的发展轨迹,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
SZ市是中国国内一个典型的以吸引外资的城市,在最近几年,SZ吸引外资的规模在中国的大城市排名中都是前几名,今年SZ市更是夺得了第一,超过了申海,SZ的国内生产总值也首次超过深城,位居中国城市第四。SZ市的GDP虽然在外资的推动下上去了,但SZ市的经济真的就发展上去了吗,老百姓的生活水准就提高了吗?现实是,当外资在SZ市的经济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时候,SZ市政府的财政收入这几年一直没有上去,反而还略有下降,SZ的人均收入普遍低于民营经济发达临近某省的许多城市,其商品零售总额、储蓄余额、私车的拥有量、人均住房面积等甚至比不上内陆城市蓉都,而该市的空气污染等环境指标,宜居指标等,却向反面在增长。
SZ市这种“只富外商,不富国人”,只见GDP空洞的往上增长,其他方面却呈现出不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正是今天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凭借其雄厚技术与经济实力的外企,长期所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不仅进一步压缩,代替了民企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环境,更为严重的是,它扭曲了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所拥有的市场正常的资源配置功能,让经济增长的成果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或由其独享,而其他享受不到经济成果的人却在为它所享受的成果支付着巨大的,无形的代价。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陷入困境之中,当越来越多的中国普通老百姓觉得那每年高涨的GDP与自己的生活水准越来越没有什么关系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就这样一条道走到黑,前面,究竟有没有光明?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只要我们细细观察一下我们周遭的媒体,就会发现,最先跳出来回答中国人这个疑问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
德国《商报》去年年底公布了一分他们地最新调查报告——中国经济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位。国内的许多人对此都津津乐道,但是,这么让中国人欣喜若狂的一个结果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原来,德国《商报》对世界十大经济体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排名,排名的依据是《商报》对欧洲“许多的”,据说超过1200名地顶级职业经理人进行了调查,“中国经济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位”的结果就是根据那些经理人地调查得到的。同时,“……德国和瑞士两国在竞争力的排名中并列第二位。奥地利和英国则是并列第三位”。这项调查活动由德国《商报》联合3家专业市场机构发起实施,每半年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士等6个欧洲国家举行一次,可谓相当的“权威”……
美国的许多媒体去年发表一份让人震撼的消息,消息中称,“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经济在本世纪可超过美国两倍》……
看看中国人民在勇敢跃入“自由贸易大海”后的这些“辉煌成就”,难道不足以让我们骄傲?难道不足以使我们坚信我们正在走地这条路有多么正确吗?——这是中国国内的一些精英和主流经济学家们在手上拿着这几份由洋人做的报告后理直气壮对我们的回答。然而。今天放眼世界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中国人!今天抬起头,直起腰的中国人更加相信的是,中国地救世主,就是我们自己——“洋人”的话和结论,对我们来说,既不是难以理解的天书,更不是顶礼膜拜的《圣经》!
德国《商报》在公布中国经济竞争力雄踞世界第一位时,他们引用的是所谓“欧洲1200多名顶级职业经理人”的调查结果。但是面对这个结果,却不禁使我们想问——难道那些执掌欧洲大公司地顶级的职业经理人都是脑残吗?否则,这么多的人怎么可能闹出如此的笑话,在他们说中国经济竞争力雄居世界第一位时,他们凭借的指标竟然是中国的人力成本和土地等资源成本的比较优势?任何具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这些低端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一个国家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地决定性因素是一个国家地生产率!中国的生产率是多少呢?根据去年IMD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中国经济地综合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率、工业生产率、服务业生产率在去年均没有走出世界排名的倒数后3位,基本上和印度尼西亚、印度、阿根廷三个国家比肩。农业生产率更居印度尼西亚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相应GDP仅相当于排名第3位的美国的0。87%,排名第21位的日本的2。7%,排名第28位的韩国的5。7%。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排名第3位的美国的2%,排名第5位的日本的2。3%,排名第30位的韩国的10%。在11个生产效率指标中,除了综合生产率的实际增长率领先之外,其余10项指标均排在末尾!除了生产率排名以外,IMD还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国际竞争力。金融国际竞争力,管理实践国际竞争力等进行了研究和排名。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一样,中国的这几项排名只能在倒数的那几个国家中找到。难道这就是中国经济竞争力世界第一的写照?这就是那些汹涌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和FDI们给我们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真实情况又是什么?不说后面的那几个排名的影响,仅仅只考虑到生产率这个因素,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其实就显得相当脆弱了。
根据联合国去年发布的《全球贸易和发展报告》的测算,如果考虑到生产率因素,不说在中国人没什么发言权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仅仅在劳动力密集型制成品方面,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地劳动力成本也仅仅相当于中国的1。3倍,日本相当于中国的1。2倍。而如果与韩国比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甚至比韩国还高20%。这就是说,中国在做了巨大的牺牲之后,用相当于美、日将近二十五分之一的工资换来仅仅是非常微弱的劳动成本优势,这个优势是如此地不堪依靠,只要其他诸如汇率和国际市场的各项环境因素稍稍变动,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地竞争优势就可能丧失殆尽,而竞争激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是中国企业的重点密集分布区。也是中国经济最容易出现问题后的重灾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因为某些外部因素的变动而导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以后,会有什么情况呢?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到——到那时,大批的中国企业将要倒闭,大批地中国劳工就要失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就要接踵而来!而这,就像一根绳子。这根绳子的一头套在中国经济脆弱的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