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害,他被这个世界所辜负,所以他变得小心翼翼,他不敢全身心地付出感情,任由他所爱的女人桃红的衣衫变得灰白,这令我想起张爱玲说过 的一句话:“他把她像放在冰箱里的一尾鱼。”他辜负着她,可是因为他先被这个世界所辜负。他曾经这样理解一个女子:“我不知道他是慕容燕还是慕容嫣。其实 这是一个人的两个身份。在两个身份的背后掩盖的是一个受伤的心。”其实这句话何尝不是夫子自道?在他对那个女子深切的理解中,我们洞悉了他的内心。
《异 度空间》,更是张国荣成功地诠释辜负、心理负重感最突出的一部影片。他把现代人的分裂演到极致。一个成功、有爱心、有气质、总是扮演拯救别人角色的医生, 却是一个夜游、害怕失败、害怕自己被别人洞察、甚至自私到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惜诬陷病人的病没有好、失去做医生职业道德的人,这种分裂是竞争日益加剧的 现代人最深切的体验。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使每个人都只敢把最阳光、最优秀、最成功的一面呈现在别人的面前,于是造成心理状态的恶化。他很像戴望舒在诗中 所描绘的,“我是青春和衰老的集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而病的起源在于辜负,年少的他在不是很懂感情时对一个年少、痴情的女孩子的爱的辜负,这 种辜负陪伴着他一生,直到他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与之交换,他的心理重负才被释放。最古老的故事被赋予最现代的体验。
《霸王别姬》里张国荣扮 演着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就像徐志摩,在一个不允许爱情存在的时代偏偏要执着地寻找爱情,他正如自己的口头禅那样“不疯魔不成活”地生活着,当段小楼辜负了 他的感情时,他便辜负了他,他的辜负,是一种通彻心肺的痛,所以他同样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
我们不用再举出更多的 例子。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负心人、负心汉总是令人厌恶的词,于是陈世美被包公铡头从古到今,人们百看不厌。辜负与道德关系密切。中国人对道德有着异乎寻 常的热情,因为中国是一个靠道德维持秩序的国度,我们的法律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使很多问题要靠道德来维持,个人的修身养性,个人的克己复礼,个人欲望的 压抑,一直是被宣扬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个负心的人就是对社会既定秩序的对抗。他要用伤害自我的这种方式令世界震动,令既定秩序被破坏。
其 实张国荣所诠释的这种人物并不新鲜。早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鲁迅、郁达夫和丁玲的笔下就诞生过非常多这样的人物,那时有一个来自屠格涅夫《零余者的日 记》,叫做“零余者”,就是边缘人、多余人的意思。但是在影视作品中,没有人能像张国荣这样将这种类型的人物塑造得如此之令人刻骨铭心。为什么张国荣可以 做到这一点?艺术家的内心都是痛苦的,都与众不同,否则他没办法做出那种令人震撼的作品。正如鲁迅所言:诗人是痛苦的夜莺,越是痛苦才越能唱出甜美的歌 来。比如梵高就是个在常人眼中的疯子。艺术家正是因其痛苦,才能对生活对人生有深刻的体悟与洞察。而对张国荣,他那不可说的爱情,使他对自己的角色领悟更 深。
辜负是在你身上重重地划下一刀,即使伤口痊愈了,还是有很深的疤痕,随时在提醒你曾经经历的痛苦。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辜负是对生命的苍凉的人生启示。
在 王家卫电影中张国荣扮演着别人无法替代的角色。王家卫的电影已经打上了王家卫的标签,但是,我们可以仔细想想,如果没有张国荣,他的那几部电影张国荣所扮 演的角色可以由谁来替代?这是无可替代的。比如《春光乍泄》中的两个人物,阿荣与阿辉,两个人的眼神都很打动人。梁朝伟的眼神是以忧伤动人,而张国荣是哀 怨的眼神,张国荣的眼神比较女性化。梁朝伟是体制内的,而张国荣是体制外的;梁朝伟属于主流话语的,而张国荣是边缘的。张国荣的眼神很单纯、澄澈、婴儿般 的单纯,无助。张国荣以自己无可替代的方式诠释着辜负这个类型的角色,让观众永远无法忘记,他使我们更多地去追问为什么,而不再是简单地做道德判断。因 此,就只这一点,张国荣是个伟大的、无可替代的演员。
包括他的死,也是对辜负的诠释。他用那种悲壮的方式令深爱他的Fans们痛苦,从某 种意义上说,也是对Fans们爱的辜负。比如我的偶像罗大佑,虽然已经老去,可是我愿意陪他到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与你一起变老》。因为他见证着我的成 长,他已经成为我的历史的一部分。可是当他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时,我们会感到生命似乎被什么东西拦腰截断一样地痛苦。所以我宁愿我的偶像活着慢慢变 老,即使老得不堪。我相信张国荣的Fans们也是这样的想法。可是他最终离我们而去,令我们痛苦,他辜负着我们的爱。
这是一个用生命诠释辜负的人。是他令我们对辜负――这种人类情感世界中最复杂的类型有了深切的理解。
最后,我想用诗人徐志摩翻译的《歌》来对他的死作这样的诠释,罗大佑谱的第一首曲就是用这个歌词:
我死了的时候,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须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零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吐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
我也许,我也许忘记。
第二十一章 张国荣改变我们的观念
文:最坚强的泡沫
哥 哥张国荣离开我们已经有一些时候了,最初的震惊与悲伤已经渐渐平复。我们已经能够跳出这个事件本身,以一种更加理性与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张国荣离 世之后,社会上的种种反响,以及对于他以往艺术创作乃至个人生活态度的解读,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志和现象,对于流行文化方向和社会整体意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 影响。
张国荣从艺多年,无论歌唱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都有很高的建树,其成就都将会是流行音乐史抑或中国电影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笔。而尤其令我佩服的一点就是张国荣将许多个人的思想意识融会在其艺术表现之中,成为了一抹不一样的颜色。这才是流行文化不断发展的精髓所在。
流 行文化,通常被置于一种亚文化的地位,其数量庞大但并不很受到重视,以较严肃的学术态度来看待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目前似乎还没有一 个确切的界定。就我个人观点而言,这个概念的涵盖可以很广泛,当前社会中一切以某种形式表现的并得到一定范围认同的思想情感的表达都可以涵盖其中。这其 中,有一些经过时间的检验、大众眼光的审视,被社会主流文化认可和接纳并成为其中一部分;有一些则如昙花一现,过后被人们永远忘记;还有一些其价值尚未确 定,还有待于人们的理解和开发。不论如何,流行文化作为当前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大众审美标准和思想意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尤其其中包含 的某些前卫先锋的思想意识更加值得我们分析和讨论。
在这里,我想试分析一下张国荣舞台表演艺术中对社会性别意识的探讨。文人小说下载
众 所周知,“性别”这一词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生理上的性别差异,这由人先天的基因决定。其二就是后天添加在男女两种不同生理性别之上的不同符号标 志,性格差别,这就是社会性别。或许我们都应有过这样的经验:自小父母就教育我们,男孩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女孩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于是从玩的玩具、穿 着、言谈举止、性格塑造等等方面,男孩和女孩就都已有所区别。在各个社会中,人们在意识形态的层面都会形成一系列包括装扮、言谈、举止、乃至性格特点的有 关于男女两性的衡量标准,进而也就成为了人们在区别男女时除生理标准外的第二标准——社会标准。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在各个不同的社 会形态中,形成了不同的关于区别男女的社会标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男”和“女”是不同的,在社会性别意识里是需要区分的,不能混淆的。并且,在大 多数意识形态中都认为男性是优于女性的。于是,在社会性别意识中又形成了对呈现女性特质男性的排斥和对呈现男性特质女性的宽容的态度。前者通常受到社会的 严厉批评,甚至讽刺和排挤。而对于后者,人们的反应却没有那么强烈,甚至还含有几分赞许。
张国荣在他的舞台表演中就对这种既成的社会性别 观念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大家都应该还记得在跨越97演唱会中那一双舞动的红色高跟鞋,而大家也不应该忘记与这双鞋相衬的是一身黑色的男性西装。而这样的性 别融合,在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上就愈发大胆而彻底:蓄起的胡须,驳起的长发,西装,裙装,露背装,以及张国荣时而阳刚时而妩媚的肢体语言,都使得男女 两性不同的性别标志在同一个人身上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张国荣独有的舞台艺术魅力以及独到的性别意识。
看过热情演唱会的 人,大概都会为张国荣的表演所折服,完全沉浸在张国荣营造的气氛当中,没有人会觉得张国荣的服装造型很奇怪,没有人会觉得张国荣的表演矫揉造作,也没有人 会对张国荣偶尔妩媚的动作感到十分厌恶,大家都会觉得那是自然而舒适的,而同时我们又很难用平时一般大众的标准去评断那一刻的张国荣是男还是女。张国荣给 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社会性别这个问题,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性别意识形态存在的可能,让我们觉得可以重新思考关于社会性别区分标准的问题。
有 专家指出,男女两性社会性别意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女尊男卑的阶段。表现为对女性模型的崇拜以及女性社会地位高于男性。第二阶段是男尊女卑的 阶段。表现为对男性模型的崇拜,男性地位高于女性。第三阶段是男女平等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不顾男女固有差别而要求在各方面男女完全一样。其实质就是女性 在各方面达到男性标准,从而争取社会地位的平等。第四阶段是男女各自发展的阶段。在女性意识再次觉醒后,女性意识到,作为女性不一定非要达到男性的标准才 能有平等的地位,女性当然地拥有同男性平等的地位。这使得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特质都得到发展,不致使女性性别特质被男性性别特质取代。第五阶段则是男女性 别界限模糊,两性特质融合的阶段。这一阶段表现为男性呈现某些女性特质,女性呈现某些男性特质,两性对立形势减弱,独属于某一性别的特质减少。有学者认 为,当前社会处于第四阶段,并稍呈现出向第五阶段过渡的趋势。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能够接受男人的哭泣,男人去美容,男人也可以呈现出温柔、细腻、体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