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驹寨病逝。徐海东极度悲痛。早在1928年,他就和徐宝珊同志相识。他真切地感到,徐宝珊是一位平易可亲的领导人,他从不高谈阔论,不把个人意见强加于人,他总是满面笑容和同志们商量事情。他在军事指挥上虽不是强手,但在政治上、品德上,都不愧为大家的榜样!……今后该怎么办呢?徐海东想,军长重伤未愈,自己伤还没全好,还病着,也不能光靠政委吴焕先(此时,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一个人唱独脚戏,他暗自说:“我要尽力多多去工作!一定要使这支革命的种子转危为安!

徐海东察觉敌人的企图后,于5 月11日对部队进行了整训。红二十五军拟首先攻占山阳县城,创造有利的反围攻战场,由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等领导豫陕游击师开展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山阳守敌有陕军一个营和一个保安团。14日红二十五军从三面攻城,敌县长和县政府官员弃城逃跑,盘踞在城东北苍龙山据点之敌,凭借坚固工事,固守待援。红二十五军攻击未克,遂改变决心,南下郧西地区。

鄂北郧西。红二十五军临时指挥部。

秦岭南麓的5 月,虽是一片春意盎然,勃勃生机,但偶尔也有寒流的袭击。不管寒流多么严酷,也不可能挡住春天的脚步。

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主要领导同志正在研究怎样打破敌人的这次围攻。

军长程子华忍着伤手的剧痛向同志们作了报告,中央红军一至三次反“围剿”,打得很漂亮,毛泽东总政委和朱德总司令运用了正确的战略策略。1930年冬,根据敌人采用“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围攻方针,毛泽东等在小布的战前动员大会会场上写了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以此为反围攻策略,先后取得黄陂、东韶战斗的胜利,粉碎敌人第一次围攻。

程子华声调激昂、语气慷慨,两只缠着绷带的手,不时在空中比画,他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他继续说:“1932年2 月,七倍于我军的敌人,改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围攻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提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先后取得富田、白沙等五个大胜仗,迫使代陆海空军总司令何应钦狼狈逃回南京。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于1931年7 月亲任总司令,随带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率十倍于我军的兵力,采用‘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法,分三路向中央苏区疯狂扑来。毛泽东同志又提出‘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打法,用盘旋式打圈子的方式,五天之内三战三捷,最终打破了蒋介石的围攻!”

毛泽东的高超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使与会者完全折服了。程子华说完,会场突然静了一会儿,大家也许是希望军长继续讲下去,也许回味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的经过,也许在思考,目前红二十五军应该怎么办?

“我们也来他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不!要诱敌深入,先打弱敌!”

“避实击虚!”

……

瞬间的寂静之后,会场里议论纷纷,大家争先恐后的献计献策。

年轻的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说:“毛泽东同志、朱德总司令领导中央红军,打破敌人三次”围剿“的作战方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海东!你说说!”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徐海东身上。

会议已经开了半天,徐海东一直沉默不语。程子华讲的中央红军反“围剿”的方针和战例,自从程子华来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不知听过几次了。但是,他想:打仗不是走熟道,只要夫风无雨,就可以低头走到底。兵书人人都看,“三十六计”,几乎每个领兵的人都懂,可是,光会看,懂得意思,还是难保打胜仗的。结合自己打游击战、运动战的经验教训,他苦苦思索着,思索着……政委的话,他竟然没听到。

“海东,你谈谈对这次反围攻的想法!”政委吴焕先引导他说。

徐海东思索一下后说:“杨虎城调动三十多个团的兵力,分四路,长驱直入,分进合击。哪一路都不弱,只有东北军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倒可以打其一部。”徐海东边说,边摆弄着马鞭子,“陕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敌人机动和补给都有一定的困难。我认为,我们这次反围攻的方针应该是:先疲后打。先牵着敌人鼻子转,拖得敌人疲惫后,寻机打击敌人。”

会场第二次出现寂静。随后,一阵热烈的掌声。

经过讨论,省委决定:各游击师就地坚持,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红二十五军主力则乘东北军刚到,首先北上,争取歼其一部,然后再采取“诱敌深入,先疲后打”的方针,寻机歼敌一两个师(旅),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打破敌人的围攻。

山道崎岖,路隘林深。

徐海东和他的战友们,6 月初,从鄂北勋西二天门出发,向北直插陕南商县地区,袭击东北军第一一○、第一二九师于夜村和商雒镇附近,毙伤敌团长赵绍宗及以下官兵二百多人。随后,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掉头向东,大步前进,进入豫西地区。直转南下,远程奔袭鄂豫陕三省交汇点——荆紫关。徐海东率手枪团在通过敌外围警戒线时,敌人误认为是“自己人”,列队欢迎。红军未发一枪一弹,将其缴械。手枪团战士,搭人梯在敌人密集火力打击下,强行登上荆紫关城头,占领全城,歼敌近两个营,从被窝里活捉第四十四师军需处长,缴获大批军用物资,红军战士情绪高涨。接着,挥师西进鄂北,北挺陕南,25日到达根据地黑山街。

行军近一个月,转战近二千里。

崇山峻岭,日晒雨淋。不免有人背后嘀咕:“这是唱的什么戏?今天东、明天西?”

“逃跑主义!敌人咬着屁股不打,向哪跑?”

“又是‘老军长’领头耍灯龙!”

……

牢骚归牢骚。但命令一下,再高的山,再陡的崖,再大的雨,指战员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行动。大部分士兵和基层干部,看到“老军长”一路上精神抖擞,谈笑风生,都猜测着:一定会有好仗打!所以,指战员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情绪。

敌人被徐海东搞得团团转,一路穷追不舍。敌人被拖得相当疲惫,锐气大减。真是“肥的拖瘦了,瘦的拖死了”。因逃亡和疾病,敌第四十四师多数连队减员三分之一。各路敌人都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距离最近的敌警备第一旅,也有四天路程。

1935年6 月29日。陕南袁家沟口。

袁家沟口及其以西的桃园岭一带,是一条长约五公里的深沟,深沟且笔直,没有可利用的地形;沟的两侧山高林密,便于部队隐蔽,利于伏击。

红二十五军团级以上干部会议,正开得热热闹闹,群情激昂。

吴焕先激动地说:“我们找到个好伏击地点。袁家沟口便于我们伏击,这里又是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很好。”

“我们不走啦!在这守株待兔,哪一股敌人先上来,就坚决消灭安哪一股!”徐海东满有把握地说。

程子华说:“战士经过几天的休整,求战心情更为急切。我们以逸待劳,现在到时候啦!”

这时,手枪团的通信员回来报告说:“敌唐嗣桐警备第一旅,已追至小河口!”

“好!来得好!手正痒痒哪!”徐海东激动地说,“唐嗣桐自吹常胜将军,没吃过败仗,这次,我叫他有来无回!”

“哟!谭嗣同可是个大好人那!他掀起戊戌变法,揭开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我们正口干舌燥,这回可有块糖(唐)吃!”

“唐嗣桐一向目中无人,听说还顶撞过杨虎城呢!”

“听说他是黄埔毕业生……”

“黄埔怎么啦!我青山大学毕业,这次还要和他黄埔生比试比试!”徐海东大声说,“第二二五团进入袁家沟口,并继续向西北的红岩寺转移,以诱敌追入袁家沟口。当确知敌人已进入袁家沟口后,立即回返,两个营占领袁家沟口西南的东沟、李家沟南侧高地,另一个营占领桃园岭及其以东地区;第二二三团占领袁家沟口北面一线高地;第三、四路游击师在袁家沟口以南高地控制沟口,断敌退路,并担任警戒。”

7 月2 日拂晓。晨雾弥漫。

徐海东的望远镜也失去了往日千里眼的效能。他两眼使劲地盯着,已近半个小时了,两眼发木,眼眶发酸。他刚发脾气,大骂敌人,太阳都快出来了,还在村子口睡觉。突然情况出现了:敌人在袁家沟口村西头集合,尖兵已经向西出发。

徐海东一声令下,冲锋号一响,红军各种火器突然向密集之敌猛烈射击。第二二三团首先从北面发起冲击,猛扑敌人。

唐嗣桐警备第一旅,虽被二十五军拖得锐气大减,士无斗志,但是,仍然有恃无恐,求功心切,忘乎所以。唐嗣桐更以他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科班出身,打过几次胜仗,恃才放旷,骄横无度。敌人遭到突然打击,惊慌失措,敌成一团,慌忙向西逃跑,又遇到第二二五团居高临下迎头痛击。

这时,群山号响,满谷杀声。红军各连队勇猛杀向敌群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经过一番激战,敌大部被歼。

敌旅长唐嗣桐率残部向南突围,遭第二二五团一部和第三、第四路游击师阻击后,占据一个小寨子顽抗,经红军猛烈攻击,到午后全部被歼。

在战斗期间,杨虎城一再电令已经进到山阳县城以西洞峪口,离战场不到二十公里的东北军第一一○师前往增援,但该师始终未敢前进一步。

徐海东常对部下说:“打了胜仗还不算本领高,能抓住敌人的高级指挥官,才算是英雄好汉。捉到一百个大兵,不如捉一个师(旅)长。”几乎成了习惯,战斗一结束,他就带着手枪排亲自从俘虏中找大官。满脸胡子的唐嗣桐,上身换了一件灰布军衣,下身只穿了一条黄布短裤,还不如普通的士兵,活像一个老伙夫,被押到了徐海东面前。

“唐旅长,这些一在你辛苦了!”徐海东没笑,却很客气地说了一声。

“红军辛苦,红军辛……”唐嗣桐不知如何回答,更不知面前这位就是徐海东。再问他一些军情时,他就装模作样,支支吾吾,不肯回答。

徐海东火了。狠狠地训了几句之后,说:“不老实,不服气,没有你的好果吃!带下去!”

唐嗣桐有些慌了,连声说:“请送我去见你们的徐将军!”

聋了一只耳朵的徐海东,没听清,扭回脸又问:“你要见谁?”

“见……见……见徐海东将军。”

徐海东亲自讯问过不少的俘虏,还是头一次跌到称他为将军。他苦笑了一声说:“你见不到他了,早给你们消灭了!”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张国民党的传单,向唐嗣桐摇了几下说,“你们这张纸上印着,红军的头子都死了,红军早已是一群没头领的乌合之众了……”

唐嗣桐低着头……他还能说什么呢?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一次次欺骗他们,把红军转移都说成是“流窜”,红军的著名将领,不知“死”过多少次了。

以“万户蜂”起事的袁家沟口,老百姓更是兴高采烈,拍手叫好:“唐嗣桐也犯了地名啦!一个旅的糖(唐)块,全都叫蜂吃光了!”历史就是这样巧合而富有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