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5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吃过午饭,许光达来到中共驻迪化的代表团驻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到这里已有二十天了,飞机不能飞行,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

陈谭秋和邓发也正为此事着急,见他提出要走的要求,就问:“你们有什么好主意?我们也正在为这件事伤脑筋呢!”

“我想,我们这些学员,都学过汽车驾驶技术,能不能开汽车去延安?”

许光达提出了通过陆路去延安的想法。陈谭秋听后,思考了一下说:“这倒是个主意,不过迪化到兰州路程很远,坐汽车去,最少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你们在汽车上,天寒地冻的,怕你们吃不消啊!”

“只要能早日到延安,吃点苦算什么?我不怕苦!”

许光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代表团的负责同志,最后决定,改乘苏联汽车到兰州,再由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派车送往西安。在西安他们过了离开祖国五年后的第一个新年。

许光达正在沉思,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快看,宝塔山!”五十多双眼睛不约而同地朝东面望去。

延安,周围是山,延河绕城而过。城东的宝塔山上有雄伟的宝塔,城东北的清凉山上有万佛洞和四季长青的松柏,在这些名山、宝塔的映衬下,延安城显得格外庄严、美丽。

延安,这个挨长城靠黄河的古城,像井冈山和瑞金一样千古不朽。自从1936年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这里就成为革命的圣地,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许光达盼望已久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了!

许光达回到延安后,被安排住在西间窑洞的军委招待所里。这里的条件虽然比不上莫斯科的别墅,但他觉得要比在苏联舒服多了。因为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回到家了,而且回到了党中央的身边。

第二天一大早,许光达就起床了,从窑洞里走了出来。这是他的习惯,在苏联时,不管晚上睡得多晚,早上一定要早早起床。昨晚由于盼望早点见到老战友和老首长,特别是贺龙同志,翻来覆去,很久不能入眠。

他在军委招待所的门前来回走了几步,随便伸伸拳头,活动了一下身子,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啊!延安的空气是这么清爽。周围的山梁上黄土和白雪相间,东北面的宝塔山举目可见。他边走边思考着,见到了中央领导和老首长该说些什么。

“嘀嘀哒——”嘹亮的军号声打破了沉寂的黎明,也打断了许光达的沉思,抬头望去,一队队整齐的队伍跑步来到离军委招待所不远的一块平地上。

“一、二、三、四”的口号声震荡着山谷,雪地上发出有节奏的脚步声。许光达此时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他们才是民族的希望。从南昌起义的烽火,到井冈山上的红旗,从洪湖苏区的建立,到全民族的抗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优秀儿女才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首长,该吃早餐了。”许光达回头一看,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粗布军装,左臂上嵌有醒目的“八路”字样的臂章,微笑着向他走来。

“你叫什么名字?”

“潘晓红,拂晓的晓,红色的红。”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在招待所里,负责接待工作。”

许光达听她的口音,好像是北方人,就问了一句:“老家不在本地吧?”

“我家在吉林的通化,先在北京大学读书,日本占领北平后,我和一些同学就来到了延安。”

“了不起!走,我们吃饭去吧。”许光达说着向军委招待所的餐厅走去。

忽然,他问:“小潘,你知道中央首长的住处吗?”

“知道,他们都在这附近。周副主席和贺老总离这最近。贺老总是最近才从前线回来的。”潘晓红觉得,眼前这位身材魁梧、举止不俗的首长一定认识中央领导同志。“首长,你认识周副主席?”

“南昌起义的时候见过。”

“那你一定认识贺老总了!”

“在洪湖苏区时跟着他打过仗,他现在好吗?”

“他很好,昨天上午还到这里问从苏联回国的同志到没到呢!”

许光达心里一阵高兴:“太好了!走,吃早餐去。”说完同潘晓红一起进了餐厅。

吃过早饭,许光达迫不急待地向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走去。

这里是一间窑洞,外面是办公室,里屋是卧室。一进门,见周恩来正在审阅文件。周恩来听到有轻微的脚步声,抬头一看,便一眼认出了门口进来的人,他站起身,快步迎上前来:“光达,欢迎你到延安来!”

他们正在相互问候,还没来得急坐下,贺龙走了进来。

“好家伙,让我找了好半天,原来都在这里!”

许光达听到这声音好耳熟,转身一看,是贺龙来了,他激动地喊了一声:“贺老总!终于见到您了!”

“光达,可把你盼回来了!”

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贺龙看着许光达十分感慨地说:“好你个光达,国民党打了你一枪,却救了你一命,别人挨一枪是祸,可你挨一枪是福。”

许光达有些不解,难道……他平静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向贺老总发问:“军团的同志们都好吗?”

贺龙沉默了一会,说道:“你所熟悉的柳克明、孙德清、段德昌同志,还有政委李剑如同志都走了。”说完,贺龙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1933年3 月,夏曦在红三军内部进行了第三次“肃反”。夏曦逮捕段德昌等同志时,贺龙质问说:“你为什么抓段德昌他们?”

夏曦说:“他们要求带队伍回洪湖,这是逃跑叛变。”贺龙火了:“段德昌写信来只是建议嘛,他要投降还何必写信?”夏曦明知理亏,仍叫着:“一定要杀!”贺龙大声说:“我坚决反对!”夏曦拍桌子狠狠地说:“哼!我决定了!”面对夏曦动用“最后决定权”,贺龙痛苦地流下眼泪。结果,段德昌等一批红军指挥员被杀害了。

许光达明白了,这些同志是在“肃反”的时候被杀害的。他忘不了这些苦战沙场的战友,更难忘与孙德清一同奔赴洪湖苏区的日日夜夜。多好的同志,可是,他们没有牺牲在血与火的战场,却倒在了“左”倾路线的大棒之下。

周恩来见贺龙和许光达一直在沉默着,就激动他说:“他们都是我们党的好同志,他们是不幸的,历史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现在好了,我们有毛泽东同志来掌舵,那种悲剧不会再重演了。”他看了朱德和贺龙一眼,接着说:“光达,谈谈你们在苏联的情况吧。”许光达把离开洪湖去苏联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作了汇报。周恩来听后,对许光达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目前革命形势发展很快,瓦窑堡会议上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深得民心,‘西安事变’后,国民党暂时放弃了打内战,同意跟我们合作。

但我们要保持党的独立性。现在我们的党比过去成熟得多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希望你回到延安后,要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许光达听了周恩来的一番话,心里热乎乎的。他向中央请求安排工作,周恩来说:“刚刚回国,先好好休息,我们集体研究一下再通知你。”

几天来,许光达一直在等待着中央对他的工作安排,可是一直没有得到通知。他很着急,在窑洞里走来走去。这时,他听到院子里急促的脚步声,由远渐近,转过身一看,是招待所的潘晓红。

“首长,呆会儿毛主席和王稼祥同志要来接见你们这批从苏联回国的干部。”

“毛主席!”许光达高兴地瞪大了眼睛。许光达早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就知道毛泽东的名字。那时,他在曹先生的引导下,开始阅读一些进步刊物,有一次,他在《湘江评论》上,看到一篇文章的署名是毛泽东,语句流畅,朗朗上口,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凡是署名毛泽东的文章,他都要留心地寻找,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他在黄埔军校读书时,毛泽东曾来校讲演时的情景。没想到十一年后,又能见到这位令他无比敬仰的在中国革命中创造了奇迹的领袖,心情格外激动。

稍许,毛泽东、王稼祥来到了他们中间。与许光达和同期回国的同志一一握手,当毛泽东握到许光达的手时,许光达激动地说:“主席好!”

毛泽东一听,就手指着他说:“你是长沙人,湖南老乡噢!”许光达点了点头。毛泽东还向大家询问了他们在苏联学习的情况,他们一一作了回答。

王稼祥补充说:“光达同志可是‘赤子之心’噢,当时调他去苏联边防军司令部代表苏联去新疆做盛世才和马仲英的调解工作,回到莫斯科后,苏联边防军司令和参谋长执意要他留下,他硬是不肯。我回国前那位参谋长还提出请求,他哪里知道,光达已经回国了!”

毛泽东听后笑着说:“那土豆烧牛肉可比咱们的小米饭窝窝头好吃得多哦!”说得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时,许光达的一个同学也笑着说:“光达是我们汽车训练班的党代表,每月的七十多卢布,不到月底就翼中空空了。大家给他起了绰号叫‘光蛋’。

当时我们还怀疑,他一不上街,二不进饭馆,钱都哪去了呢?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把钱都交党费了!“

说话的是胡虎清。许光达见他在夸自己,有些不自然,就说:“这没什么,我是党员,党就是我的家,发了钱交给家,自古以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嘛。”

毛泽东主席听后说:“好啊,现在你们到家了。中央欢迎你们归来!你们都是在列宁故乡喝过洋墨水的洋包子,有学问噢!要洋为中用,把你们学到的知识、经验应用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去。”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用力地一挥手,然后继续对大家说:“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你们在苏联学习的时候,我们红军正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噢!你们回来后,我们已改成八路军和新四军了,他们是革命的队伍,名称变了,但我们党和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没有改,红军的光荣传统没有改。军队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像你们这样的人才,你们这样的干部越多越好!希望你们要好好发挥作用!”

毛泽东主席的话,在许光达的心里激起了万顷波涛。他知道,中央对他们寄予很大的希望。他们肩上的担子是不会轻的。此时,他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一切交给党来安排。

几天后,许光达被任命为抗大总校训练部长。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虽然在莫斯科学习五年,但从没有想到会从事教育训练的领导工作。

他原来以为:自己多年在战场上指挥作战,肯定会让他重操旧业。虽在意料之外,但他明白,负责训练工作也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革命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派出这么多人出国,正是为了这个。

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命。

许光达走马上任,来到抗大总校,向林彪和罗瑞卿报到。

林彪、罗瑞卿都是黄埔军校出身,林彪是黄埔第四期,罗瑞卿是黄埔第五期,和许光达是上下届的同学,尽管如此,许光达并不认识他们,此时是第一次见面,自然是亲热一番。

随后,许光达又见了教育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校务部长杨至诚。

许光达上任后,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一方面向校领导特别是刘亚楼了解学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