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河刺史冯孝慈引军杀至郁县,却见洪中学尸首与陆宁峰尸首悬于墙头。
冯孝慈大意,挥军直入。县城处暗藏弓弩手,放出火箭,射杀冯孝慈大军。
冯孝慈见势不妙,催马欲走。
张称金飞身而出,挥出长剑砍往冯孝慈颈项。
冯孝慈从马上跃起,腰中佩剑亦飞起。冯孝慈抖鞘,一道白光冲出,剑随白光直贯向张称金前胸。
张称金掌劈利刃,旋剑再刺冯孝慈。
冯孝慈将剑收回,挥剑与张称金对拼二三十招。
两人内力相当,不分胜负。
冯孝慈大军却被打得七零八落。仅有冯孝慈仍死撑与张称金对拼。
张称金手下神箭手准备放箭,又恐伤及张称金,故不敢放箭。数名义军兄弟挥刀杀出与张称金合力对付冯孝慈。
冯孝慈连劈几位义军兄弟,寡不敌众,额比张称金连轰数掌,当即毙命。
张称金大军乘势夺取清河,并转战河北等地,势力日益壮大。
与此同时,河北的信部也隐藏危机。
信部高士达率千余人以河北高鸡泊为根据地,向外开辟疆土。
高士达长子高吉被父亲派至窦建德那里商议合军之事。
窦建德势力已大,其人凡各路英雄都照纳不误。
不久,高士达引军与窦建德会合,自称东海公,威震河北。
又数日,山东刘霸道率众起义。
在刘霸道的影响下,山东北海的百姓也蠢蠢欲动。在渔户郭方预带领下,贫苦渔民在北海揭竿起义。郭方预拥兵约三万余人,自号卢公,一路直捣北海郡城。
第一百五十章
杨广在太原享乐,全不知大厦将倾。
有琉球信使来太原,请求杨广调兵马平乱。
琉球在现今台湾,琉球国主是杨广的下辖臣子。
琉球国以丞相鲁相文发动兵变,将琉球国主软禁起来。
宫中后妃均来伺候鲁相文。而琉球国主柳金浦与几位王子均困锁于九阳宫内。
几位公主也被鲁相文强占,国家已经乱得不可开交。
杨广为显大隋国威,决定派陈稜前往琉球平乱。
但一时无人通晓琉球语言的主将。
宇文化及向杨广谏道:“不如向洛阳将军王世充借出张镇周。此人去过琉球,且通晓那里语言,可以为主将与陈稜一同去琉球。”
杨广高兴道:“明日下诏请张镇周来太原。”
几百里快马早已将皇命带到。张镇周接诏后,即刻赶至太原。
张镇周第一次看到皇帝,心内十分兴奋,恭敬地向杨广行礼。
杨广令其平身,细细看此人,笑道:“此次琉球平乱,你一定要体现我大隋国威。事成之后,朕可以将你安置越王身边,以图发展。”
张镇周谢过杨广便与陈稜至御林军中点齐部分兵马。
宇文化及向杨广谏道:“怎可以用上皇上的护卫军?不如让李渊也调出太原兵力供张、陈二位将军驱使。”
杨广笑道:“好提议。就让李渊调出太原军士三万人来。”
李渊听闻杨广要在自己这里调兵攻琉球,急忙向杨广谏道:“皇上,若调出太原兵力,晋阳空虚,只怕突厥就此打开关口直入中原。”
杨广道:“李爱卿又何须过虑。朕即诏王威、高君雅两位爱卿调兵五万来晋阳以填空虚,不就行了吗?”
李渊见杨广执意如此,不得已抽调人马三万以随张镇周、陈稜攻打琉球。
张镇周与陈稜引军从广东义安上船前往琉球。
广州将军张金合在该地为张镇周、陈稜摆送行酒。
张金合望着二人道:“本官有位通事对琉球各部将领颇熟,有他同往,必然事半功倍。”
陈稜道:“我们正需要这样的人,正好让他同往。”
张金合道:“叫王九龙上厅来。”
不一会儿,来了位干瘦的年轻人。此人就是张金合推荐的王九龙。
张镇周问道:“懂武功否?”
王九龙点点头。
陈稜笑道:“那最好不过了。”
这三万太原士卒中有李渊派去的张公瑾、殷开山、刘洪基、林隆忠、封德彝、薛万彻、陈平、段志远、王云、黄霸十位将军装扮成士卒隐在军中。
张、陈二人带上王九龙架舟赶往琉球。
如今鲁相文自称琉球国主,飞扬跋扈。
几位公主与王妃都苟且偷生,轮流伺候鲁相文。
琉球地方广大,但人口稀疏。一个小小岛国总兵力不过十万。
琉球原国主柳金浦有一位王子柳鳌鱼尚在扶余国做客。
琉球的一位宫女偷偷溜出,千方百计来到扶余国。
柳鳌鱼听说琉球国变,大惊失色。急急回国。
柳鳌鱼回到琉球就见各处喊杀震天。柳鳌鱼疑心道:“莫不是父王解围,又调集到各路勤王兵马?”同时打算冲入,被其随扈李世模阻住道:“你还不知该帮哪方?看看再说。”
张镇周、陈稜大军早已将整个琉球打穿。
但琉球王宫守卫森严,大军攻了数次都难以攻下。
这座宫殿的大门由巨大磁铁所制。一旦身披重铠的勇士靠近大门就被牢牢吸附住,动弹不得。
张镇周命各部都弃下盔甲、铁制兵器强行攻门。宫内设好机关,有乱箭射出。
隋军死伤无数。
柳鳌鱼与李世模在城下喝道:“是否鲁大王的兵马?”
城上士卒均喊道:“我们是大隋天兵来援助柳大王的。你们是鲁相文的人,该杀!”
有几位守城的琉球兵认出是柳鳌鱼,忙道:“城下是六王子,我们开城门吧!”
王九龙正奉命驻守此城,听说是柳鳌鱼在城下,忙命手下开城。王九龙早先曾与柳鳌鱼有交情,所以才如此热情。
张镇周大军俘伪琉球兵不计其数。琉球作战能力太差,一战即降。但到了王宫,有各种机关,守卫王宫的是琉球最强的勇士。隋军死伤过半。
柳鳌鱼与李世模也深知王宫奥妙,急挥军赶往王宫。
鲁相文自知难以成事,领宫中侍卫杀往柳金浦所囚之地。
五公主柳荫虽委身鲁相文,其实欲寻机会救出父王与几位王兄、王弟。几位姐姐与妹妹不思廉耻,柳荫也顾不了他们了。
鲁相文去地牢,半途冲出柳荫来。
鲁相文走过去拨开柳荫,却被柳荫袖藏钢剪往脸上捅去。力道极大,竟将鲁相文一对眼睛捅穿。
鲁相文剧痛中一命呜呼了。
这些侍卫欲上前围杀柳荫。柳荫道:“你们原是父王一手栽培的。因为鲁贼反叛,你们竟助纣为虐。现今乱贼已死,你们还想招致更大罪祸吗?”
众侍卫听柳荫一席话,都低下头去。
柳荫接着道:“先救出父王,可赎你们前罪。”
众侍卫齐声道:“愿为五公主救出大王与几位王子。”说完,由柳荫带领众人冲往地牢深处。
地牢内两名狱卒见数千侍卫冲来,都吓跑了。
柳荫命人砸开牢笼,救出了柳金浦与几位王子。
柳金浦搂住女儿,夸赞道:“这才是本王的好女儿。”
大家一起冲出,将各门敞开,迎隋军入宫。
柳鳌鱼与李世模本指望与隋军合力攻进王宫,不想叛乱已平。
两人入宫见柳金浦正招待来自大隋的贵宾。
为琉球平乱,太原军士死伤过万,大伤李渊元气。
柳金浦很看重王九龙,给张镇周、陈稜送去许多金银,希望能留下王九龙。
张镇周与陈稜自知王九龙为大隋也出了不少力,得了金银还卖了人情。到时候塞些银子于张金合就可以了。
张镇周看到这些太原士卒为平乱琉球贡献很大,将赏赐的金银都悉数分给了他们。
张镇周与陈稜仅用四十余天时间就将琉球国乱平定,胜利回师前往杨广那里。
李渊看到张镇周、陈稜领着不足两万人的太原士卒回来,心中很不是滋味。
李渊向杨广道:“皇上,攻打琉球,太原军士死伤无数,能否再交予臣,重新操练?”
杨广见太原军士折损不少,同意将这些士卒还给李渊。
琉球已平,杨广又向张须陀下诏,命速剿王溥义军。
郭方预义军也遭张须陀大军进攻。
唐万仞向张须陀建议道:“张大人,王溥手下勇将无数。须调主力与之对敌。就由下官亲领万余健勇足以攻破郭方预的乌合之众。”
张须陀拨精兵一万交予唐万仞道:“唐兄弟,灭郭方预就靠你了。”
唐万仞领命而去,果不负重望,数战告捷,将郭方预及仅剩的几百义军逼至梁地。
唐万仞望着郭方预道:“郭英雄,张大人赏识你的才干。如果你投顺朝廷,锦衣玉食享之不尽。”
郭方预不予理睬,并对义军兄弟道:“今日举事不成,输于事;降于敌人则输于心。”
众义军齐声道:“决不向昏聩的朝廷屈膝投降。愿随卢公冒矢石,以尽灭隋之心。”
郭方预挥剑连劈数名隋军。
唐万仞挥动长枪,飞身与郭方预对拼。
两人对拼不过十余招,唐万仞枪刃早已挑来郭方预手中长剑,一掌轰中郭方预前胸。郭方预内力不济,当即毙命。
其余义军誓死不降,均被唐万仞及手下士卒杀死。
秦琼与罗士信受张须陀之命进攻王溥义军。王溥义军骁勇善战,两军对峙又开始进行。
王溥命杜伏威、辅公祏守住重要隘口。高自明、詹功显也提两万精兵援助杜伏威与辅公祏来了。
罗士信自逞英雄,亲率数十名勇士杀向隘口。
杜伏威命神箭手集中攒射。
罗士信挥长槊将竹箭悉数挑开,骑马冲入隘口。
杜伏威挥剑砍向罗士信后颈,罗士信提槊护住后颈,飞出一脚踢中杜伏威肩胛。
杜伏威经不住罗士信如此强劲一脚,连向后退。
秦琼在城上巡视,得知罗士信私自开兵杀往隘口,忙点五千士卒出城,又命王君可死守城郭,不得擅自出城。
罗士信铁掌连劈中杜伏威。辅公祏挥出手中长剑,剑下发力直贯罗士信前胸。罗士信长槊猛磕辅公祏剑刃。辅公祏内力不济,竟被罗士信雄浑内力震得向后踉跄数步。
数名义军兄弟挥矛刺向罗士信。罗士信旋动长槊将数柄长矛挑开,一旋腿早已踢死一片义军。
秦琼也率五千隋军前来增援。
杜伏威与辅公祏不敌罗士信,跨马逃命。
罗士信也跨马紧追上去。
两军均入山谷之中,从山谷小路侧翼杀出两股义军分别由詹功显与高自明带领。
秦琼士卒与罗士信勇士只不过五千零十几人。但王溥大军却近有十万,将秦琼、罗士信围于核心。
第一百五十一章
罗士信与秦琼自知中计,急挥军突围。
杜伏威、辅公祏又围住秦琼混拼,而高自明、詹功显则死死围住罗士信。
秦琼旋动虎头錾金枪与杜伏威、辅公祏二人混拼二十余招。秦琼一掌轰中杜伏威剑刃。杜伏威被震出丈余远,长剑也断成两截。辅公祏挥剑迎向秦琼的虎头錾金枪。秦琼猛旋枪柄,枪柄重重撞在辅公祏的背脊之上。辅公祏狂喷一口鲜血,被杜伏威扶住,向后躲避。杜伏威、辅公祏二人早已冲上数名义军,截住秦琼拼杀。
罗士信一旋腿,连踢中高自明、詹功显二人面颊。高自明、詹功显二人也急向后退。又是数名义军冲上,死死围住罗士信。
罗士信长槊又旋死数人。
义军人数太多,秦琼、罗士信二人难以突围。
突然,义军大乱。张须陀引唐万仞、王君可率隋军三万杀来。
罗士信见来了这么多帮手,斗志更加昂扬。
罗士信再次冲向杜伏威与辅公祏那里。
王溥此时也领一万多义军前来,欲与张须陀在鲁郡泰山谷决一死战。
王溥此时与王君可对阵。
王君可手中大刀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