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第三点指控关羽却是赖不掉的。

不要忘了,关羽是个“大头仔”类型的人物,他对于所认同的大哥誓死效忠,但对他看不起的人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当初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关羽就直截了当地表明他不屑与黄忠并列。既然连黄忠这种素有名声的战将在关羽眼中都一文不值,那么士仁、糜芳这种龙套角色,在关羽麾下所受到的屈辱,也就可想而知了。

顺带一提,糜芳投降东吴之后,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常常遭到虞翻的羞辱。他老哥糜竺留在益州,虽然没有受到刘备的处罚,但心中仍不免羞愧,不久就因病过世了。想当年糜家兄弟在徐州家产万贯,为了刘备不惜抛家弃产,连亲妹妹都贡献出去了,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令人感慨。

对于一代武圣的陨落,民间总是充满了同情之音。关羽之死,被后世许多艺术家渲染成“英雄末路”的典型,“走麦城”便是三国名戏之一。

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在那短短的半年之内,曹仁、满宠、于禁、徐晃、庞德、吕蒙、陆逊、朱然、潘璋、蒋钦等众多名臣猛将齐集荆州,只为了他关云长一个人,这样的豪华阵容,足可与当年殷纣王摆下的诛仙大阵相媲美了,关羽也算死得脸上有光。

只是关羽死后,我们不禁要问,本书的男一号,身为关羽结义兄长的刘备身在何处?

这大概是近年来一些历史学者、准学者以及阴谋论者相当热衷的话题,包括“刘备阴谋论”、“诸葛亮阴谋论”等说法纷纷出炉,主要论点无非是:诸葛亮或者刘备为了避免刘禅继位之后,关羽尾大不掉,所以宁可牺牲荆州,借孙权的刀除掉关羽。

虽然笔者也热衷于阴谋论,但却认为这样的说法纯属“推论过度”。

单就以当时刘、关二人的关系来看,还看不出决裂的迹象,而关羽是刘备集团最得力的打手,始终镇守在东北门户,对曹、孙两家具有相当的威慑力,刘备怎会舍得放弃?即便关羽在刘备死后有危及蜀汉政权的可能性,但刘备又没有张裕、周群那样的本事,如何预测到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只要他还在,关羽就不可能翻起三尺浪。而且要收拾关羽,刘备有的是办法,没有理由以送掉大好荆州为代价。

至于说是诸葛亮主谋,这就更不靠谱了,诸葛亮此时还没有掌握蜀汉的话语权,不可能单独操控这样的阴谋。

在笔者看来,刘备之所以没有赴援荆州,主要还是通讯不畅的缘故。

在当年闰十月之前,关羽在襄樊战线仍然是进展顺利,之后虽然败于徐晃,但也还用不着支援。随后由于江东军奇袭的速度太快,保密工作又做得十分到位,以至于荆州百官根本没时间逃出荆州,包括关羽的主簿廖化想跑也跑不掉,只好暂时向孙权投降。

反观益州这边,当时刘备虽然在成都,但主力部队应该仍留在汉中和东三郡,在如此资讯不明、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刘备或许在决策时稍迟了半拍(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当然,就是这半拍,却丧了他好兄弟的命。

无论如何,建安二十四年结束的时候,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史书上没有记载刘备的反应,那恐怕不是用“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等词汇便可以形容的。至于刘备为何并没有立即采取报复行动,想来是因为之前几年扩张得太快,所以需要时间重新休整。

此外,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的死,很巧合地触发了一连串大人物的过世。

首先是曹操,在见到孙权送来的关羽首级之后,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日,在洛阳走完了他六十六年的人生,只留下布置妥当的篡位舞台给他三十三岁的儿子曹丕。

另外是吕蒙,在完成他一生最大的历史使命之后,他顶着南郡太守的头衔,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在公安病逝,享年四十二岁。

另外在蜀中,法正跟黄忠也在建安二十五年先后过世。

东吴方面,除吕蒙外,蒋钦在自荆州返回江东的途中过世。

随着关羽等人的过世,“建安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不仅是人,也包括“建安”本身。

第九回 尘埃落定

命运转折

曹操虽然没躲过“建安三八”这道坎儿,但他的团队挺过来了。

曹丕在贾逵、司马孚等高级干部的协助下,渡过了政权交接的阵痛期,成功接手汉帝国丞相与魏王的大印。九个月后,曹丕完成了他老爸遗留下来的艰巨任务——东汉延康元年(曹操死后,汉献帝年号由“建安”改为“延康”,建安二十五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四十岁的汉献帝刘协宣布禅让,曹丕即任帝位,改年号为黄初。

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并允许公国内继续施行东汉的历法制度。刘协退位后又活了十四年,一直到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才病逝,在中国历代的末代皇帝中,他无疑算是幸运的。

另一边,走完了十年的大运,刘备集团在“建安时代”结束之际,又进入到一种“密云不雨”、“山雨欲来”的状态。失去关羽和荆州是一大打击,接下来丢掉东三郡,更突显了刘备集团内部的问题。

前一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封与孟达两路出兵,拿下了上庸、西城、房陵三郡,这三个郡位处山区,地势险要,只要自己不乱搞,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状况。然而,人际关系却成为这个军区的致命伤。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也是蜀汉政府重点培养的将领。在过去十年的征战过程中,他从一个无名小将,快速成长为一方镇将。此时三十来岁的他,正是趾高气扬、意气风发的年纪,对于曾经卖主求荣的孟达,自然是一百个瞧不上眼。因此两人共守东三郡期间,刘封经常欺辱孟达,连刘备赐给孟达的军乐团(鼓吹)也被刘封占为己有。

孟达则是跟和刘封完全相反的人物,他出身豪族,相貌堂堂,口齿伶俐,反应机敏,城府极深。对于刘封的欺辱,他一直闷在心里,表面上一团和气。事情发展到这,似乎还不算太糟,至少双方仍维持表面的和谐,直到关羽被击斩的消息传到三郡。

当初关羽围攻襄樊地区时,曾屡次要求刘封、孟达出兵助攻,但两人都以三郡初定,情势尚不安宁为由拒绝。现在关羽死了,聪明如孟达者,立马意识到自己将成为发泄的对象。于是在延康元年,孟达带着自己部曲四千余人向曹丕投降。

一个熟悉敌人情势、手握重兵的将领带枪投靠,初掌政权的曹丕自然是大喜过望,再加上孟达的名士风范,正是曹丕的菜。于是曹丕给予孟达高规格的待遇,先是下令将东三郡合并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再任命孟达为曹魏第一代的“散骑常侍”。这一官职是曹丕新设立的,等于是皇帝专属的从官,是将来中央辅臣、地方大员的跳板。

曹丕还经常与孟达同乘一车,唠嗑时勾肩搭背,其亲密的程度,连其他一些官员都颇有微词。

有这位“叛变天王”的加盟,曹丕自然不会浪费机会。

年底,曹魏帝国新任右将军徐晃、征南将军夏侯尚从樊城出兵,进攻东三郡。孟达自然是魏军向导的不二人选,他很尽责地写了封劝降信给刘封,大意是:“将军你和刘备其实非亲非故,但却位居高官,手握一方兵权,将来刘禅一旦接掌大位,一定会因功高震主而疑你,不如现在便投降我国,继承你亲生父亲罗侯的爵位,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明眼的看客一望便知,孟达劝降的水平,与老牌说客法正相比,那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刘封当然没有接受孟达的劝降,他整顿军队,决心独立抗战。然而东三郡本地大族显然没有这个觉悟,上庸太守申耽与西城太守申仪兄弟先后投降,最终刘封被魏军击败,孤身逃回成都。

接连丢失荆州和东三郡,当时成都必然是处在一种低迷又肃杀的气氛中,刘封败逃回来正好成为众怒所指的代罪羔羊。

另外,据某些史料记载,诸葛亮此刻也已经考虑到接班的问题,他担心刘备过世之后,年轻的刘禅将压制不住勇猛而又嚣张的刘封,因此唆使刘备趁机绝除后患。

刘备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他安给刘封两项罪名——欺凌同事、不救关羽,然后逼刘封自杀。刘封临死前仰天大叹:“可恨当初不听孟达之言!”

从关羽和糜芳、士仁失和,到刘封与孟达冲突,都可以看出刘备集团因膨胀太快而产生的后遗症。

虽然在成都小朝廷内,刘备力求新旧人马平衡,形成“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的和谐局面,但驻外的带兵将领,却没能领会中央的意图,他们手握重兵,满脑子想的都是建功立业,顺带排除异己。

这好有一比:驻外将领如同一支在外征战的篮球队,队员们趁着手气好,各自为政,单打建功。灌了几个篮后就以为自己是姚明了,除了主教练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结果导致内部失和,空有一堆明星球员,战绩却是每况愈下。

搞成这副样子,身为主教练的刘备当然负有主要责任,正是他,造就了急功近利、只要得分就不惜一切代价的政策风格,让集团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鉴于此,刘封便非死不可了。

另外还有人推测: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后,没有选择刘封为继承人,而是立年仅十三岁的阿斗(刘禅)为王太子,这是刘备有意将刘封边缘化,致使其处境和地位变得日益尴尬和危险。换句话说,刘备在立储之初,便对刘封起了杀心,无论关羽是死是活,孟达是否叛逃,刘封都只有死路一条。

这样的推论草草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起来,又稍嫌站不住脚,至少有一点就不能成立,那就是刘封对“汉中王”的继承权问题。地球人都知道,刘封只是刘备义子,在王位继承权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除非刘禅早夭,他才有可能上位,但也只是在理论上存在可能性。

当然,刘封的存在对未来刘禅的蜀汉政权毕竟具有一定威胁性,所以他的死,也在于其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发现自己所处的不利位置,未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正如孟达所言: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

在有限的人生中,刘封虽然还没有惊人的战绩,但从入蜀、汉中到攻略东三郡,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潜力的战将,刘备以“不救关羽、欺辱孟达”的罪名逼死了这位明日之星,杀鸡儆猴的目的十分明显。

不过刘封之死,在当时的成都小朝廷内只是小事一桩,大多数的集团成员包括刘备自己在内,都在忙着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称帝。

应该说,这是一个需要周密安排的计划。

第一步,是要大力宣传刘协已被曹丕谋杀的消息,刘备亲自服丧,追谥刘协为愍帝。根据谥法,这个“愍”指的是“在国逢难”,是一个有着同情意味的谥号。

第二步,要搞些“祥瑞”,以证明刘备称帝是天命所归,这一部分由益州'/w/w/w/。/w/r/s/h/u/。/c/o/m/'本地的儒生们负责。张裔、黄权、尹默、杜琼、谯周、何宗等人联名上书,列举出古代“河图”、“洛书”中一大堆有“备”或“玄”的字句(“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以此来证明刘备称帝,是人类钻木取火的时候便存在的预言。

然后儒生们又说,前几年,益州天空常常出现黄气,象征天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