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之一了。
另一个饱尝失败滋味的零售商是詹姆士·卡什·彭尼。
彭尼在密苏里州长大。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布匹服装店当了11 个月的小伙计,共得薪水25 美元。
彭尼的身体不好,医生劝他到户外活动活动。于是彭尼辞职前往科罗拉多州,干起了零售商的行当,他把历年所得全投进了一家小肉铺。
肉铺的最大主顾是当地一家旅馆。这旅馆的厨头兼采买是个嗜酒如命的人。有一天他跟年轻的彭尼说,以后只要彭尼每星期白送他一瓶威士忌,他就把整个旅馆的生意包给彭尼做。彭尼不干,认为这是贿赂。于是他们之间的生意从此断绝,彭尼的小店也开不下去了。
不得已,彭尼只好再去当地一家布匹服装店当店员。他以行动和言词说通了这家商店的两名店主,让他当第三名合伙人,即由他出一笔钱,加上原店的部分资金存货,由他单独去经营一爿新店。这个主意就是联营的最初思路。
过了几年,彭尼开始了他自家的联营商店生意。他允许雇员享有自己从前曾经享有的机会。
当彭尼的联营商店发展到34 家时,彭尼公司诞生了。如今,这家公司已拥有2400 家分店。此外,它还涉足银行、信贷和电子业。
当你似乎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绝境的时候,离成功也许仅一步之遥了。
保罗·高尔文是个身强力壮的爱尔兰农家子弟,充满进取精神。13 岁时,他见别的孩子在火车站月台上卖爆玉米花,他不由得被这个行当吸引了,也一头闯了进去。
但是他不懂得,早已占住地盘的孩子们并不欢迎有人来竞争。为了帮他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抢走了他的爆玉米花,把它们全部倒在街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高尔文从部队复员回家,他在威斯康星办起了一家电池公司。可是无论他怎么卖劲折腾,产品依然打不开销路。有一天,高尔文离开厂房去吃午餐,回来只见大门上了锁,公司被查封了,高尔文甚至不能再进去取出他挂在衣架上的大衣。
1926 年他又跟人合伙做起收音机生意来。当时,全美国估计有3000 台收音机,预计两年后将扩大100 倍。但这些收音机都是用电池作能源的。于是他们想发明一种灯丝电源整流器来代替电池。这个想法本来不错,但产品还是打不开销路。眼看着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们似乎又要停业关门了。
此时高尔文通过邮购销售办法招揽了大批客户。他手里一有了钱,就办起了专门制造整流器和交流电真空管收音机的公司。可是不出3 年,高尔文依然破了产。
这时他已陷入绝境,只剩下最后一个挣扎的机会了。当时他一心想把收音机装到汽车上,但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有待克服。
到1930 年底,他的制造厂帐面上已净欠374 万美元。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着他拿钱来买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只有24块钱,而且全是赊来的。
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如今的高尔文早已腰缠万贯,他盖起的豪华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车收音机的牌子命名的。
通向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失才有得,有大失才能有大得,没有承受失败考验的心理准备,闯不了多久就要走回头路了。
(六)决不能等待
在挫折面前,耐心等待并不是一种美德。因为在当今社会,假如你被解雇了,公司不会主动找到你,雇用你。如果你不采取行动,只是静候佳音,那将是你所能做的所有事情中最糟糕的选择。等待只会浪费时间,坐失机会。
等待的结果,最后会使你受制于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使情况更加棘手。如果你想解决问题,你必须负起责任,不要期待别人拔刀相助。相信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期待别人的帮助,你只会得到失望,更糟糕的是你可能变得愤世嫉俗而一无所成。
(七)摒弃消极思想
你一旦受到周围消极思想的影响,想要再建立起积极的态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你耳边,经常会响起一些消极词汇:“小心”、“慢慢来”、“还不错”、“我早说过了”、“不可能”、“事情结束了”。。等等。你应学会分辨消极和积极的言词,避免接触和使用消极的言词,因为答案总存在于积极正面的一方。
(八)把握要点
遇到问题,你应冷静下来,想想是不是曾经有其他人遭遇过类似的问题,却成功地加以克服了?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好问题,俗语说:“打蛇要打在七寸上”,“七寸”就是蛇的致命处。我们对待问题,也要握住问题的“七寸”,才能把问题“致于死地”。
(九)正确下饵
当你考虑积极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激发了行动的力量,于是你不禁想问:到底如何行动?但我的回答是:就如你抓一只兔子一样行动。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如果想抓一只兔子,你就不应该呆到家里,要到兔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去,然后拿出自己抓兔子的本领。处理问题也是一样。比如你被解雇了,想再找一份工作,你必须到有工作机会的公司去应征,提出申请,或者刊登报纸广告,让公司知道你是他们需要的人才!
(十)开口求助
排除挫折时,援助常常来自外界,不要羞于开口,而错失可能的帮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拒绝或忽视可能的协助,只会导致失败。
你应积极地思考,诚实地提出你的问题,倾听别人的回答,广求建议,这样,你将会发现,别人是多么乐意帮助你,你的问题也就可以顺利解决了。
(十一)全力以赴
大多数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智慧、能力、机会或才智。而往往在于没有全力以赴。即使生活平淡无奇,只要拥有足够的热忱,任何人都可能成功。
保持积极的态度,你就能够解决挫折,运用上面列举的8 项原则,你就能妥善控制情况。但是,首先你必须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言行,否则这些原则将起不了任何作用。
第四节 正确对待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失败后怎么做一 记取教训,改善求进
你可曾沮丧消沉?遭遇严重挫败?或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过分自责?你可曾劳而无获?你这一生中可曾发生个人悲剧?你可曾因疾病或受伤而造成残障?你会否因为希望破灭而心情沉重?是否冒险犯难,结果彻底失败?
以上这些情形,都不应妨碍你达成最后目标。失败正如冒险和胜利一般,是生命中必然具备的一部分。伟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无数次的痛苦失败之后才得到的。大剧作家兼哲学家萧伯纳曾经写道:“成功是经过许多次的大错之后才得到的。”
成功出于自错误中学习,因为只要能从失败中学得经验,便永不会重蹈覆辙。失败不会令你一蹶不振,这就像摔断腿一样,它总是会愈合的。
一夕成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奋发向上的人在成功之前都曾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需要试验、耐心和坚持,才能汲取经验,得到成功。不管你是学习操作机器、推销货品、谈判交易或激励他人,都要经过这段过程。虽说成功能引发成功,失败却未必招致失败。
有人说,失败等于是一种浪费。如果继续让失败的情绪积聚在内心之中干扰、腐蚀,那的确是一种浪费。可是,农夫利用牲畜的排泄和植物的枯枝败叶作肥料,滋养作物。人类又何尝不能利用失败作为天然肥料,来灌溉播种成功种子的土地?
享受工作乐趣,便是瞻望未来的成功,遗忘过去的失败。把错误和失败当作是学习的方法,然后就将它们逐出脑外。
讨厌自己职务的人,做法往往恰好相反。他们回想过去的失败,忘却往日所有的成就,以至摧毁自信心。他们不但记住失败的情景,还情绪化地将它深植在心中。从未成功的人总是为每一次失败自责不已。另一方面,虽会遭遇挫败但仍喜爱工作的人却能了解过去犯了多少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以致在下一次能有较好的表现。
我们应将失败不利因素当作修正方向、再度瞄准目标的工具,仅此而已。
化失败为动力的方法是:
1。诚恳而客观地审视周遭情势。不要归咎别人,而应反求诸己。
2。分析失败的过程和原因。重拟计划,采取必要措施,以求改正。
3。在重作尝试之前,想象自己圆满地处理工作或妥善地应付客户的情景。
4。把足以打击自信心的失败记忆一一埋藏起来。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你未来成功的肥料了。
5。重新出发。
你可能必须再三试行这五种步骤,然后才能如愿达成目标。重要的是每尝试一次,你就能够增加一次收获,并向目标更加进一步。
坦然接受批评不是易事。我们都怕出错,自小师长便教导我们犯错是不好的事,会使我们失去亲朋的疼爱。但是我们可以学着行动不受情绪左右。
受到批评,不必感到失望、不平或愤怒,而应把精力用来研制一项明确的计划,以平息批评,重新起步。与有关的人共同研究你的计划,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彼此抱怨,应该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们又太勇于自责了。我们会说:“这都是我的错。”“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如果是我们的错,自责倒也无妨,但明明不是我们的错而强要自责,便有危险。喜欢自责的人内心常有“我是笨蛋,我是失败者”的想法。这么一来,下次你又会犯同样的错误。或是你误信自己的确是笨蛋,而根本不再尝试了。奇怪的是,我们的确能安于失败。不动脑筋的自怜要比绞尽脑汁分析自己,筹思下次如何成功来得容易多了。
另一方面,如你不愿从错误中学习,你便会千方百计地掩饰错误。隐藏的错误会成为你工作上的毒瘤,甚至危害到你的人际关系和公司本身(尤其如果你是主管人员的话),掩饰错误就像掩饰癌症的征状一样,将导致整个机构的瓦解。你如果有责任心,就应勇于认错。你应该对自己这么说:“我的能力不仅于此,下次我会表现得更好。”或“我没考虑到空虚因素,以后我就知道该注意这件事了。”
这就是“从错误中学习”的涵义。
逆境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只有一个:不恰当地归咎自己。
你若开始以失败者自居,便会真的成为失败者。“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真的成为怎样的人。”这句格言在此处同样适用。
自认不善与人沟通的年轻经理,将会发现自己真的很难激励部属,进而更相信自己确实有此缺点。一位总经理的助理小姐,始终难以忘怀自己在高中时代的舞会中老是坐冷板凳,结果她现在也老是觉得,自己在工作上人缘很差。这些人都是自取其败,他们下意识的行为吓走了别人,倨傲自大甚至蕴含敌意的态度让别人倍感威胁。其他诸如业务员、商人、医生、律师等各行各业的人,若没有健全的自尊心,都会面临相同的下场。实际经验似乎“证明”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正因有此客观的“证明”,他们很难察觉自己的毛病出在对自己错误的评价上。
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而言,比赛完了就是结束了——有人赢,有人输。比赛不能重来,可是在工作上,永远有第二次机会。套用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