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汉语-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栏健W蟠夜迥辏骸ㄎ嵯盱敕峤e,神必~我。〃诗经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引申为证据(后起义)。郭璞尔雅序:〃援~征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今古。〃
  [辨]冯,据。在依附的意义上,〃冯〃与〃据〃是同义词,所以〃冯轼〃又说成〃据轼〃。左传僖公五年,上文说〃神必据我〃,下文说〃神所冯依〃,可见〃据〃就是〃冯依〃。后代〃凭据〃变成了双音词,当〃证据〃讲,原意是人所依傍作为证明的东西。只有某些习惯用途上稍有不同。例如〃据理力争〃不说〃凭理力争〃。
  85。【约】
  (一)缠,束缚。诗经小雅斯干:〃~之阁阁。〃(阁阁:上下严紧的样子。)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金环。〃〃约车〃即将马系在车辕下(套车)。战国策齐策四:〃於是~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又赵策四:〃於是为长安君~车百乘,质於齐。〃用作名词时表示绳索,绳子。老子二十七章:〃善结无绳~而不可解。〃引申为约束。论语子罕:〃博我以文,~我以礼。〃[~束](1)盟约,规章。史记高祖本纪:〃待诸侯至而定~束耳。〃又: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既代廉颇,悉更~束。〃(2)诺言,信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未尝有坚明~束者也。〃再引申为简要。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也。〃又公孙丑上:〃又不如曾子之守~也。〃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要~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成语有〃由博反~〃。又引申为少,节俭,如说〃俭~〃。
  (二)订约。史记项羽本纪:〃怀王与诸侯~,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又名词。盟约。贾谊过秦论:〃於是从散~解。〃引申为约会(后起义)。赵师秀约客诗:〃有~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6。【解】
  (一)分解,指分解动物(原义是解牛)。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牛。〃左传宣公四年:〃宰夫将~鼋。〃引申为把纠结着的东西解开。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悦之,犹~倒悬也。〃(这是解下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冻。〃(这是溶解。)战国策赵策三:〃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纷乱而无所取也。〃(这是排解。)李白清平调其三:〃~释春风无限恨。〃(这是消解。)引申为对一种道理的解释。史记吕太后本纪:〃君知其~乎?〃引申为晓悟,懂得,理解(后起义)。杜甫月夜诗:〃遥怜小儿女,未~忆长安。〃
  (二)读xiè。松弛,懈怠。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懈〃。
  87。【释】
  (一)解开,放下[原来拿着或背着的东西],放掉。庄子养生主:〃庖丁~刀对曰。〃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民如~重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必~赵而自救。〃引申为释放,赦免。左传成公三年:〃两~累囚以成其好。〃又为溶解。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又为分解,排解。战国策赵策三:〃为人排患~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二)解说,解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不朝正於庙也。〃(朝正於庙:古代君主正月要朝祭太庙。)现代有双音词〃注~〃,〃解~〃等。
  [辨]解,释,放。〃解〃和〃释〃在某些意义上有相通处。如都有〃解开〃或〃松开〃的意思,所以冰块消融可以说〃解冻〃,又可说〃涣然冰释〃;又都有〃分析〃、〃解说〃的意思,所以可以说〃注解〃,也可说〃注释〃,在其他意义上,二者各有自己的习惯用法。〃放〃不具备〃解〃和〃释〃的上述意义。〃放〃的一个突出的意义是〃使事物向四外扩散〃。所以把牛羊赶出去喂养为〃放牧〃,将人赶到边远地方叫〃放逐〃,不守规矩,任意而行为〃放荡〃。这种意思也是〃解〃、〃释〃所没有的。在现代汉语中,由〃解〃、〃释〃、〃放〃构成的复合词,仍有明显的区别。如〃解开〃和〃放开〃,〃解放〃和〃释放〃,〃开释〃和〃开放〃,应用的范围、对象都不一样。
  88。【具】
  (一)设食,准备酒席。礼记内则:〃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请语魏其侯帐~。〃又:〃早帐~至旦。〃(帐:设置帷帐。)引申为餐。战国策齐策四:〃食以草~。〃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太牢:牛、羊、豕。)
  (二)动词。具有。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体而微。〃(三人都具有圣人的全体,但未够广大。)现代变为双音词〃~有〃,〃~备〃。引申为准备。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卒乘。〃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呼儿~纸笔。〃
  (三)副词。义同〃俱〃。诗经小雅节南山:〃民~尔瞻。〃引申为尽,完全。杜甫寄薛三郎中诗:〃其乐难~陈。〃
  (四)才具,才能。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诗:〃当今廊庙~,构厦岂云缺?〃引申为器具(后起义)。
  89。【给】
  (一)读jǐ。形容词。丰足(指食用)。跟〃乏〃相反。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省:视察。敛:收获。)史记仓公扁鹊列传:〃其家~富。〃后汉书曹褒传:〃其秋大熟,百姓~足。〃
  (二)读jǐ。动词。供应[食用],使足,使不匮乏。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使人~其食用。〃司马迁报任安书:〃虏救死扶伤不~。〃注意:上古〃给〃字意义和现代意义距离很远。上古〃给〃字不表示〃给予〃。例如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不能说成〃欲给大叔〃。
  [辨]与,予,给。〃与〃和〃予〃自古同音,而且在〃给予〃的意思上同义。〃给〃则和〃与〃、〃予〃大有区别。〃给〃用作动词时,不是表示一般的〃给予〃,而是表示〃供给〃,并且一般只限於供给食用。作〃给予〃解的〃给〃,是后起义,读gěi。
  90。【计】
  结算,算账。战国策齐策四:〃问门下诸客:谁习~会。〃庄子庚桑楚:〃今吾日~之而不足,岁~之而有馀。〃引申为打算,盘算,谋画。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为计策。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也。〃
  91。【谋】
  (一)考虑,计画,商议。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之。〃又:〃未能远~。〃诗经卫风氓:〃来即我~。〃又名词。计画,计策。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有时指算计。论语季氏:〃而~动干戈於邦内。〃
  (二)营求,谋求。论语卫灵公:〃君子~道不~食。〃
  92。【会】
  (一)动词。会合,聚会,特指盟会、宴会等。左传桓公十五年:〃公~齐侯于艾。〃又名词。引申为机会。成语有:〃适逢其~。〃
  (二)副词。正巧(指时间)。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史记项羽本纪:〃~天大雨。〃在这种意义上,〃会〃与〃适〃同义,所以二字可以连用。战国策赵策三:〃适~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
  (三)读guài(今读kuài)。年终结账,又泛指算账。[~计]记账的工作。周礼天官司会:〃听其~计。〃又作〃计会〃。战国策齐策四:〃问门下诸客:'谁习计~,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
  93。【习】
  (一)鸟反复地飞,频繁地飞。礼记月令:〃鹰乃学~。〃引申为反复练习,钻研。论语学而:〃学而时~之。〃又:〃传不~乎?〃引申为熟习,通晓。战国策齐策四:〃问门下诸客:'谁~计会,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
  (二)人们受客观事物反复影响所产生的反应习惯。论语阳货:〃性相近也,~相远也。〃荀子大略:〃政教~俗,相顺而后行。〃今成语有〃~以为常〃,〃~焉不察〃。
  94。【疾】
  (一)病。论语泰伯:〃曾子有~。〃
  (二)恨,痛恨。论语季氏:〃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诉於王。〃
  (三)快,速。跟〃徐〃相对。庄子天道:〃不徐不疾。〃战国策齐策四:〃来何~也?〃又赵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走。〃
  95。【病】
  (一)重病。左传宣公二年:〃见灵辄饿,问其~。〃论语述而:〃子疾~,子路请祷。〃又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莫能兴。〃引申为一般的病。庄子列御寇:〃秦王有~召医。〃
  (二)有病。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足。〃(足有病。)又表示毛病在於。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不求耳。〃又表示以为憾事。论语卫灵公:〃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枚乘七发:〃仆~未能也。〃
  [辨]疾,病。一般的病叫〃疾〃;重病叫〃病〃。论语子罕:〃子疾病。〃注:〃疾甚曰病。〃译成现代汉语是:〃孔子病了,病得很重。〃但就现有史料看,〃疾〃和〃病〃单用时,并无分别。如病重既可说〃病笃〃,又可说〃疾革〃。但是,〃疾〃的第二义和〃病〃的第二义仍然有很大的差别。〃疾〃的第三义更是〃病〃字所没有的。
  96。【饿】
  挨饿。左传宣公二年:〃见灵辄~。〃论语季氏:〃伯夷叔齐~於首阳之下。〃孟子公孙丑上:〃野有~莩而不知发。〃又告子下:〃劳其筋骨,~其体肤。〃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死填沟壑!〃注意:在上古汉语里,〃饿〃字不当简单的肚子饿讲。直到唐代还是如此。
  [辨]饥,饥,饿。这三个字古代不同义。〃饥〃是现在所说的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指没有饭吃,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吃不饱的称:〃饥民〃,而饿死者为〃饿莩〃。其词义区别极明显。〃饥〃是指五谷不熟所形成的饥荒。〃饥〃与〃饥〃古不同音,一般不通用。上古文献中个别混用的地方,可能是后代传写之误。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可见二者是有区别的。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其中的〃饿〃不能换成〃饥〃或〃饿〃;其中的〃饿〃也不能换成〃饥〃或〃饥〃。后代〃饥〃〃饿〃混用的情况多见,〃饥〃〃饥〃混用的情况罕见。
  97。【厌】
  (一)饱。〃厌〃字用於〃吃饱〃的意义时,一般写作〃餍〃。孟子离娄下:〃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引申为满足。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之有?〃又僖公三十年:〃夫晋何~之有?〃论语述而:〃学而不~。〃
  (二)讨厌,憎恶。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周德矣。〃论语乡党:〃食不~精,脍不~细。〃
  (三)读yà。镇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将以~众。〃特指用迷信的方法去镇压。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之。〃[~胜]用迷信的方法镇压。汉书王莽传下载王莽铸〃威斗〃,想用它〃~胜众兵。〃
  [辨]饱,厌。〃饱〃与〃厌〃是同义词。但〃饱〃字一般只用於〃吃饱〃,而〃厌〃则经常用於抽象的意义。〃饱〃字是不及物动词,〃厌〃是及物动词,所以说〃餍酒肉〃。〃饱〃字可以用作状语,如〃饱食〃,〃厌〃字没有这种用法。
  98。【衰】
  (一)力量减退。跟〃盛〃相对。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三而竭。〃引申为衰老。战国策赵策四:〃而臣~。〃又为减少。战国策赵策四:〃日饮食得无~乎?〃孟子尽心下:〃礼貌未~。〃又为衰弱,衰微。孟子滕文公下:〃圣人之道~。〃又:〃世~道微。〃杜甫北征诗:〃不闻夏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