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了海瑞的大名,对这个骨鲠之臣倾慕已久。在即位的当天,就释放了海瑞。不久,在内阁首辅徐阶的推荐下,又一年三迁,升为大理寺左丞。海瑞遇到了政治生涯上最温暖的一个春天。

度过了狱中十月,复出的海瑞已经今非昔比。他在帝国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的海瑞,已经不复是当年那个让人嘲笑的“海笔架”。他一骂成名,举国皆知,从一个部门里默默无闻的古怪小官僚变成了代表社会正义的楷模。在狱中的时候,就有官员不顾生命危险为他鸣冤,嘉靖皇帝一去世,重用海瑞的呼声就不绝于耳。

人们已经把海瑞当成了这个黑暗乱世中唯一的光亮,不管是拥护还是反对,谁都无法不正视这个政治现实:海瑞已经成了一面旗帜,一种象征,成了帝国政治清流力量的总代表。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在徐阶的推荐下,海瑞被任命为位高权重的应天巡抚,登上了他政治生涯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六岁了。

应天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辖地包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等十余府,“赋甲天下”,“仕宦之渊薮也”,朝廷里的许多高级官员家乡都是这里,包括首辅徐阶。由于吏治不清,贪污的风气最盛,积累的问题也最多。徐阶希望海瑞能够凭其一身正气,煞煞此地的歪风,收拾一下混乱的局面,为新一任朝廷班子创造出些令人瞩目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虽然须发斑白,虽然受过多次挫折,“海青天”五十六岁的棱棱风骨没有丝毫改变,“刚峰”一如其刚。听到任命,立刻轻车简从,迅速赴任。

海瑞的行车尚未出北京,应天地区已经人心骚然。官员、乡绅、士子、平民,有兴奋者,有盼望者,有失望者,有恐惧者。无论如何,人们都意识到,这个人的到来,一定会引起应天地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那些对海瑞行政作风早有耳闻的人纷纷提前行动,“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那些贪名卓著的人干脆辞官而去,免得受到新任巡抚的惩处。豪门大户,把自己的红漆大门刷上了黑漆。在应天监管皇室织造事务的太监,原来坐八抬大轿,现在也改坐了四人抬的小轿。

贪污者闻风而逃可以理解,不过,海瑞的到来,关大门和轿子什么事呢?

在专制社会,百姓如何穿衣戴帽都必须由专制者来做主。在海瑞眼里,在明朝读书人眼里,大门、轿子,包括衣服、宅第,并非小事,而是关乎“贵贱”的大节。朱元璋说:“礼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明朝开国之初,他就用相当大的精力制定了帝国人民的房舍衣冠制度,规定十分详尽。具体到几品官可用红漆大门,几品官可坐八抬大轿,在明太祖的诏令里规定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只是时间过去二百年,社会富庶,纪纲废弛,人们把这些烦琐的规定几乎忘了。

然而,海瑞的到来,却让大家悚然惊醒,自己原来是生活在错误和罪孽之中。坐在南下的小车上,海瑞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没想到在有生之年,他终于遇到了明主,遇到了贤相,终于成了执掌一方的封疆大吏,而且所辖是帝国最重要的一个地区。他在乎的倒不是官位的升迁,而是终于有了全面施展自己政治理想的空间。他平生所学所思,终于可以充分体现在政治当中,他变天下风俗,致皇帝尧舜的梦想真的有可能实现。他怎么能不激动!

海瑞的行政方针非常简单,那就是——按太祖的规矩办。还没有到应天,他就已经宣布了自己的执政方针:

除积弊于相安,复祖宗之成法。不循常,不变旧。

就是说,要全面恢复旧法,坚决不向人的惰性妥协。只要严格按祖宗的规定去办,则“天下无不定,万事无不理”。

他决心竭尽全力,排除任何艰难险阻,把应天治理得海晏河清,给全天下官员做个榜样。如果应天治理好了,那么,必然会影响帝国其他地方,各地都会借鉴他的经验,那样,整个天下大治,岂不指日可待了吗?在他看来,做到这些,其实只需要一个字,就是“刚”。虽然还没有踏上应天地面,但凭多年的遭遇和经验,他知道,他遇到的将是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他对自己的“刚”有充分的信心。

在他看来,现在天下之所以这样千疮百孔,正是少了一个“刚”字。

“我朝公卿稍陟高位,便是全然模棱养望,因因循循,度日保官”,“今天下事靡靡不立,病坐当事人因循苟且,日挨一日”。只有守住“刚”字诀,“虽千万人吾往矣”,则一定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毅力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真理已经昭示。

海瑞的政治倾向,应该是极端保守主义,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称为极端激进主义。时间过去二百年,人口增长了数倍,社会、政治、经济的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明初的许多规定其实已经无声无息地废止了,代之以在社会运转中自然生长起来的规则。而海瑞的原则就是对新规则一律“更张”,全部扫荡,片瓦不留。

在海瑞的身体里,在历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体里,总是汹涌着激进主义的热血。他们总是认为,有那么一种终极真理,可以解释整个宇宙,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如果你找到了这种真理,坚定不移,大刀阔斧,就可以粉碎一个旧世界,换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新世界。所以,他们做起事来,总是那么唯我正确,总是那么激烈绝对,总是那么一步不退,总是那么缺乏建设性空间。

而他们的失败,也总是脆败。王安石如此,海瑞如此,康有为也如此。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七月二十二,海瑞单车入巡抚官署。当天颁布了《督抚条约》三十六条,详细规定了应天府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详细琐碎、严格刻板与朱元璋《皇明祖训》如出一辙。这三十六项的要点为:

巡抚出巡,禁止各地迎送,禁止装修招待房舍。

明确规定各级官员见巡抚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禁止大吃大喝,制定饮食标准。巡抚在各府县逗留,地方官供给的伙食标准为每天银二钱,鸡、鱼、肉均可供应,但不可供应鹅及酒。

禁止百姓穿奇装异服。

禁非礼之费,禁请托,禁给过往官员送礼,禁过往官员拢取更夫,禁苛派银粮包揽侵欺,禁假公济私,禁苛派差役……林林总总,三十六禁。其他大员上任之后,也会定一些冠冕堂皇的规章制度,但多数是用来做样子的。独海瑞的规定,写到纸上,就等于已经实行了。一纸下达,整个应天地区的政治风气为之一变。各级官员的用车、住房都按规定重新安排,接待费用大大降低,大吃大喝风顿时刹住。行政经费大幅压缩,农民负担有所减轻。一时间,百姓称颂“海青天”之声不绝于耳。

海瑞就任后的第二件举动,是兴修水利工程,解决吴淞江、白茆塘多年的水患问题。和现在一样,进行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在于资金来源。申请上去了,朝廷迟迟不批复,批复了,拨款又极为有限。这也是这项工程每年都有人倡议,却从来没有开工的原因。海瑞一趟趟跑中央,跑各部,跑邻近地区,要立项,要政策,要支援。东挪西借,终于弥补了资金缺口。海瑞带领下属,整天泡在工地上,有问题,现场解决。

海瑞终不愧是海瑞。一个开始时人人持怀疑态度的大工程在他的钉子精神下竟然迅速成功,效益非常明显,清浚出来的土地安置了十三万灾民。消息上达,朝廷特予以表彰。那些准备看海瑞热闹的人,也不得不服气。

第九节 恩人也不放

过前两把火烧得漂漂亮亮,接下来海瑞就要动手处理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王朝末叶,土地兼并问题必然成为社会的毒瘤,并最终致王朝于死地。

可以说,这一问题关系着大明朝的生死存亡。具体到应天地区,由于官员可以免除赋税,一人中举入仕,就会有许多人“献土地”,加之巧取豪夺,土地兼并现象更为严重。富者田地动辄数万亩,而约有一半的农民没有土地,流徙各地,生活极为困苦。

土地可以说是一切问题的终点,是个死结。然而,任何问题在海瑞那里都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在明朝开国初年,就已经存在土地投献现象。

太祖规定:“诸人不得于诸王、驸马、功勋大臣及各衙门,妄献田土。”

“事发到官,全家抄没。”海瑞虽然没有生杀权,但是他可以按规定要求富户退田。海瑞发布公告,勒令富户退回贫民投献的田地,以使流民有生息之所。公告说:

本院法之所行,不知其为阁老尚书家也……令民各自实田,凡侵夺及受献者还原主。

公告中涉及“阁老尚书”四字,是海瑞政治生涯的一大关键,不可不解释几句。明朝由于废除丞相制,人们一般尊称内阁成员及各部尚书为相,又称内阁首辅为“阁老”。海瑞公告中的阁老,指的就是他政治上的恩人徐阶。

原来,就在把海瑞派出任巡抚不久,徐阶就在中央高级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迫退休,回到了江南老家,成为海瑞管辖下的一名乡绅。斗争的胜利者高拱,继任为内阁首辅,掌握了朝廷大权。

仕途中人最重提拔之恩,最重编织关系网。按官场逻辑看,徐阶对海瑞恩重如山,海瑞对徐阶应该唯命是从。可是海瑞是个从来不按官场规则出牌的另类人物,他从来不承认什么人之常情、理之必然,什么潜规则、不成文法。他只认圣人的教条。他觉得徐阶当初提拔他,是为国选才,并不是对他个人有什么私恩。所以,既然在他的治下,他就必然一视同仁,别人退田,你徐阶也得退,而且要带头退。所以海瑞在公告里特意加了一句“不知其为阁老尚书家也”,就是为了打消那些指望徐阶为他们出头的观望派的希望。

海瑞觉得徐阶应该能理解他的做法。

然而,徐阶不能理解。公告发到之日,徐阶大吃一惊。自认为对海瑞有相当了解的徐阶没想到这个结果。海瑞不但不念旧恩,反而先拿他开刀。虽然性格耿介吧,虽然清廉脱俗吧,但有恩当报这个道理还不懂吗?到现在,徐阶才知道自己看错了人。

生气归生气,然而徐阶是何等人物。他知道海瑞背后有人,这个人就是高拱。勒令富户退田,这样大的举动海瑞是不可能做主的,必须得高拱批准。以高拱的世事洞明,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举动必然失败。因为你禁止大吃大喝,禁止楼堂馆所,这些都行得通,有阻力也好排除。但土地是人的命根子,想在这上面动刀,简直是痴人说梦!涉及人们的根本利益,被逼到绝路上的人们迸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应天府大户在朝中都有根子,举朝反对,这种力量迟早会使退田令失败。

既然事实如此清楚,高拱为什么还要批准推行呢?原来应天一地,他徐阶田地最广,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高拱此举,就是要借海瑞之手,收拾他徐阶,让他在退休之后也逃不过这个巨大难堪。

高拱这个算盘打得实在是太精了。如果海瑞念旧情,放徐阶一马,人们攀附徐阶,退田令必然失败,徐阶必然成为众矢之地,成为众议的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