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王师:刘伯温-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刘伯温所谓的“主一”和聚精会神有关,但不大。他所谓的“主一”其实是说,人的智慧问题不是数学问题,比如一个人的智商是70,另外一个人是100,那么,两个人在一起做事的智商就是170。可能恰恰相反,两个人在一起后,智商会变成30。其实,三个臭皮匠从智商上根本顶不了一个诸葛亮。我们经常说,“集合众人的智慧”,但其实一大堆人在一起,根本就没有智慧可言,有的只是争吵。大家开始谁都不妥协,最终可能在外力压迫下妥协,但妥协的那部分肯定是智慧中最一般的。这很容易理解,有的人智慧高,但高的那块,不被别人理解,所以被放弃;有的人智慧低,低的那块更不会被人接受,所以也被放弃了。剩下来的是什么?当然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那块,而那块恰好是低智商的人搞不明白、高智商的人不屑于搞的。

刘伯温讲述的下棋的故事恰好说明了这点。都黎可能和屠龙子的棋艺一样水平,但突然冒出个棋艺不怎么样的,他按他的智力商数来指点都黎,就把都黎的智力商数从高处拉了下来,所以都黎输了。后来智力商数不怎样的人都参与进来,谁都认为自己是最高明的,可谁都不认为对方比自己高明,所以吵来吵去,最终的结果肯定是,都黎采用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智力方式,显而易见,他必输无疑。

刘伯温最后总结说,老虎之间打架,三只老虎肯定能咬死一只老虎,因为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可要是一千只狐狸和一只老虎打,前者永远打不过后者,原因很简单,狐狸太多,人多嘴杂,狐狸多了就会乱。一乱,就形不成统一的正能量,所以必输无疑。

在青田山中漫步时,刘伯温曾遇到过一只两头蛇,其中一个头要向左,一个头非要向右,结果,一天下来,这条蛇未挪动半步。

最后,刘伯温总结说,众志之多疑,不如一心之独决。

《郁离子》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所指,那么,刘伯温想通过这个下棋的故事说明什么呢?

也许他说的是大都宫廷里的事。当时的元顺帝处境极为尴尬,他身边有两股势力,一股是皇太子势力,一股则是皇后势力。元顺帝做的每一项决策——如果他还有智慧做决策——都会受到这两股势力的牵绊。

也许他说的是江浙行省做官多年的所见所闻,比如泰不华,就是因为总受到朝廷乱哄哄的杂音攻讦,所以才被方国珍杀掉的。再比如石抹宜孙,一方面要对付叛贼,一方面还要拿出更大的精力来对付各路上级的“指导方针”。一个人如果处在杂音中,就会左右为难,正如一个人有两块手表,但时间却不一样,那他就不知道正确的时间了。

从这个论点,刘伯温又引申出另外一个论点:团结的力量。

很多人都知道豺,它是一种形状如狗的野生动物,经常和狼相提并论。但和狼不同的是,它们很少单独活动,它们永远把自己置身在一个团队中,特别是在捕猎时。豺这种动物非常狡猾,几只豺遇到老虎时,疯狂逃跑。但如果几十只豺撞到老虎时,老虎可就倒霉了。在它们向老虎进攻时,分工明确,谁去引诱老虎攻击,谁去攻击老虎后面、左面、右面,心有灵犀。它们是自然界中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动物之一。

刘伯温长叹说,有些人啊,智慧不如豺。比如长平之战那四十万被坑杀的赵军降兵。

关于长平之战,有如下补充:

公元前262年,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秦国包围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上党郡长官冯亭将上党拱手送给了赵国,引发了秦、赵两国在长平的大战。赵国大将廉颇没有和秦军正面冲突,而是退守长平关,构筑营垒,坚守不出。秦军对廉颇的防御战法毫无办法,于是乞灵于诡计,派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散播谣言说,秦国最怕的就是少壮派将领赵括,根本不怕廉颇。廉颇老了,过不了几天就会失去长平关。

赵王中计,临阵换帅,让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到战场上接过廉颇的指挥权。赵括只好去了。他一抵达战场,就推翻了廉颇的防御战术,对秦军发动进攻。秦军统帅白起下令中央位置的部队退却,两翼向前延伸,继而迅速合围。赵括深陷包围圈中,身中数箭,殒命沙场。

战国时代最大的一场会战长平之战落下帷幕,剩余的四十万赵军令人诧异地全部缴械投降,于是,白起把他们全部坑杀。刘伯温感叹说,四十万人居然主动举手投降,如果他们能和豺一样,团结一心,和他们的敌人秦军死磕,胜负很难预料。然而,这毕竟是个假设。人类的团结心是最难锻炼的一种心理。因为人人都有一颗心,千人千心,管束肉体容易,约束别人的心最难。刘伯温说团结的问题,其实直指的是元王朝那些莫名其妙的内讧,在刘伯温看来,那些内讧虽然没直接毁灭元王朝,但却为别人毁灭元王朝推波助澜。现在,在刘伯温的眼中看元王朝,元王朝就是这样的:郁离子到集市上去,看见一处倒塌的住所便哭起来,而且哭得十分悲伤。有人问他说:“这所房子还可修补好吗?”郁离子回答说:“如果有古代鲁般(鲁班)、王尔那样的能工巧匠才可以修好这座房子,但是现在没有这样的工匠了,我们能和谁商量着修这处房子呢?我听说如果房子倒塌了,但是房子的正梁没有变曲的可以修好,现在这所房子所有的梁都朽烂折断了,用手一动就会倒下来,已经不能碰了。不如暂且让它保持老样子,那么一些还没有朽烂的椽子还有个依托的地方,等待着像鲁般、王尔这样的能工巧匠来收拾。如果现在动一下就会彻底毁了这所房子,那将会把房子修不好的责任推给修房子的人,这是一般工匠负不起的重任。何况,修理房子一定要换新材料,剔除那些被虫腐蚀的糟木,外表完好而中间溃烂的要全部清除掉。不能把只可做椽子的木料当作堂屋前的柱子用,也不应把可以做柱子的木材做成椽子。选取材料的时候,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质地优良,而不管它出产自什么地方。枫木、楠木、松木、槠木、柞木、檀木,没有一种木材不在选用的范围之内。大的木料可做栋梁,小的木料做木条和斗栱,长得弯曲的木料做柱子上的横木,生得直的木料做堂前的柱子,长的木料做椽子,短的木料做梁上的短木,只要不是中空的木料和湿料,就没有不能用的木材。现在天下的大树已经用完了,建房的圆规方矩大小都不固定,工匠失去标准,斧锯刀凿都不知道按什么标准使用,桂木、樟木、楠木、栌木都被砍伐成烧火用的木柴。因此,即使有鲁般、王尔这样的能工巧匠也不能施展他们的才干,何况没有这样的能工巧匠,我怎么不悲痛伤心呢?”

一切都是偶然

在关于人生的问题上,刘伯温主张偶然论。也就是说,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事其实都是偶然因素所决定的。为了验证自己这一思想,刘伯温用了“鲁酒薄而邯郸围”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不过都很有意思。先来看第一个版本:

春秋时期,霸主楚宣王召见诸侯,鲁恭公进献的酒太淡薄,宣王非常生气。鲁恭公听说楚宣王借酒的事情发飙,也火了,一甩手便带着人马回国了。

楚宣王更加愤怒,于是,跟齐国打声招呼,两国军队立刻压到了鲁国的边境上。

这时候的魏国很高兴,它已经觊觎赵国很久了,只是一直碍于楚国的压力,不敢贸然动手。眼看楚国现在无暇西顾,魏国果断出兵,攻打赵国,没过几天,便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了起来。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还是宣王盟会诸侯,赵国和鲁国都向宣王献酒,但两个国家酿酒的标准估计不太一样,赵国酿酒的度数相对要高一些,而鲁国的酒比较淡薄。

主管进献饮食的官员被赵人进献的酒吸引住了,便向赵国索贿,让赵国人再送些酒过来。赵人却不理不睬,主管宣王饮食的官员气急败坏,于是,他把两个国家的酒调换了一下。这样,鲁酒薄就成了赵酒薄。当然,结果一样,赵酒没味道,宣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宣王没给赵国申辩的机会,召唤一声,就带兵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刘伯温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危机,巨大的悲剧往往会因一件偶然的小事而产生,要躲避灾祸,不是不可能,但实在太艰难,跑进深山老林里是一个办法,可是,从人类出现以来,有几个人成功地跑进深山老林里躲避灾祸呢?况且,人生在世,价值的体现是在社会中,而不是在大自然。

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现在每天早上吃什么、在卫生间待多久,都在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间注定了。这就是宿命论,和刘伯温的偶然论有着本质区别。但其实仔细回味,偶然论就是宿命论,对一些无论如何都躲不开的偶然事件,你难道真的敢硬着头皮承认它是偶然才发生的?

中国人一向讲究“命中注定”,即使是理性的西方人也有这样的论述,比如拉罗什福科就说:“我们的各种行动布满了幸或不幸,人们对这些行动的大量褒贬就来自这些幸或不幸。”实际上,人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人无论多么小心谨慎,都会有突然而来的灾祸。就如上面故事中倒霉的赵国一样,鲁国的酒度数低,使得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你说,赵国找谁说理去?

或许正是因为对命运的难以把握,所以刘伯温在《郁离子》中说:“盛衰无常,自然就世态炎凉。”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落难时受到势利眼的攻击而难过,因为这是人之常情。

刘伯温曾在一首诗中举了“廉颇门客”的例子,说明了盛衰无常下的人情冷暖。

前面说过,秦赵相争时,赵王中计,临阵用赵括换下廉颇。廉颇被退休后回到家,从前那些天天围着廉颇转的门客马仔们,见主子失了势,便一个个都卷了铺盖走人。廉颇好不郁闷,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本就如此,就算廉颇想发发牢骚,也没辙呀。

不久,赵括在长平前线中了秦军的圈套,全军覆没。四十万赵军士兵被坑杀,只剩了几个人跑回都城邯郸来报告消息。赵国上下一片悲伤和惊慌,赵王赶紧来找廉颇,把赵国的命运又重新交到这位老将手里。

廉颇重新做上了赵国国防军总司令,之前离开的那些门客,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廉颇厌恶这群势利小人的嘴脸,就对他们说:“我老头子这么大年纪了,今天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从今后,我就是养狗也不会养你们。你们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吧!”

廉颇本以为自己这么一骂,那些门客们都会羞愧而走,想不到,门客们居然大言不惭,面不改色地批评起廉颇来。他们说:“您是从尧舜时代穿越来的吗?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法进行结交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您看您现在,怨气满胸,头顶像是要着火一样。您的见解怎么这么落后啊!”

门客的这段话可能也是刘伯温要说的话,他只是想告诉那些失势的人,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如果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廉颇的门客都是彻头彻尾的哲学家。

既然盛衰无常,世态炎凉,我们该如何对待变幻莫测的命运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