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床大明王朝六位皇帝-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无止境的,必须达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地步,这是他们在嘉靖时代混碗饭吃的宿命。否则,不能“爱君”,恐“不能有其身”{55}。

桂萼的马屁拍得是很过分,但显而易见,主要含意都是用心揣摩过嘉靖本人的内心,从中提炼出来的,譬如“天启中兴,圣贤继出”这句话,实际上反映的正是嘉靖的自我评价。有件事明确证明了这一点。蒋太后死后,追其谥号时,嘉靖授意定为“安天诞圣献皇后”。“诞圣”云云,特指蒋氏生产了他这么一个“真龙天子”。耐人寻味的是,嘉靖同时将朱元璋高皇后的谥号也改掉,从“承天顺圣”改作“成天育圣”,这个“育圣”是指高皇后生下了成祖朱棣——这究竟何意?普遍的看法是:“盖其时,世宗自谓应运中兴,功同文皇之靖难。”{56}高皇后“育圣”,他母亲蒋氏“诞圣”,他是以此自比为“再定天下”的朱棣。

所以,桂萼的马屁并非乱拍,那正是嘉靖屁股的痒痒处。当他下颁《女训》于阁臣,明智如桂萼者,一眼瞧出嘉靖此举之“痒”痒在何处,就挠了个他舒舒服服,如此而已。其实大家都这么干。即以改高皇后谥号一事论,原来的谥号,着重表述的是高皇后对朱元璋开国立业的“助赞”之功,嘉靖一改,重点却放到诞育朱棣的层面,其间为私忘公之弊非常明显,假使大臣仍有责任感,无论如何要据理抗争,但当时政府中的几位显要,李时、夏言、严嵩,都不曾道半个“不”字,“但知逢迎上意,容悦固位而已。宗庙大体,彼岂暇顾哉”。

可是倘若不这样,就要冒屁股被打烂的危险。嘉靖是很喜欢打人家屁股的。“廷杖”这折辱士大夫的刑罚,明代历朝都用,但只有嘉靖年间才是家常便饭,而且严重程度往往不止乎屁股被打烂。我们固然能从“杀身以成仁”的角度,去鄙薄桂萼抑或夏言、严嵩们,那是他们品行不够高大完美,但这并不足以令我们把他们看成坏蛋。假如皇帝本来不恶,臣子却把他教唆恶了,自然是奸臣,但如果皇帝坏在前头,臣子只是没有胆量阻止他的坏,那么,责任显然不应该由臣子来负的。

嘉靖所奉行的,正是“两条腿”方针:歌功颂德,如若不然,就打屁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动辄打屁股,不好指望有太多的勇夫。

《国榷》作者谈迁,是一位很严谨的史家。他在论述嘉靖统治的历史影响时指出:“狡伪成风,吏民相沿,不以为非,亦一代升降之关也。”{57}作为对全部明史做过大量而透彻研究的学者——他“对史事的记述是十分慎重的,取材很广泛,但选择很谨严,择善而从,不凭个人好恶”{58}。——谈迁的意见应该是颇具分量的。其以上所论,清楚点出:世风大坏自嘉靖年始;“狡伪成风”而“不以为非”,且自上而下,从士林一直影响到民间,在明朝二百七十八年历史(截至崇祯自缢)中是个转折点,对此,嘉靖可以记头功。

自从左顺门事件成功压制知识分子声音之后,朝廷内外基本上处处歌舞升平,没有批评,没有敢于或愿意说“不”的人。这样,到了嘉靖末年,突然冒出来一个“骂皇帝”的海瑞,让人稀罕,成为一个事件,乃至五百年后还被演成戏剧。其实在正常情形下,海瑞那道“骂皇帝”的本章,算不了什么,单说明朝,先前就不知有多少,而且火力也不知强多少。海瑞所为之构成一个事件,应该说是拜嘉靖之所赐,是他将“犯颜直谏”这历来的寻常之举,变做弥足珍贵的现象。

在收拾臣子、令他们敬畏服顺的方面,嘉靖乃不世出的高手,不单明代诸帝没有手腕可以比得了他的,在两千年整个帝制史上也鲜有堪相颉颃者。南面为君之术,到得他手中,才炉火纯青。他的这一特长,历来人们认识得很不够,强调得也很不够。可以说,从高超的“政治艺术”角度讲,嘉靖是权术史上一个被埋没了的大人物。

对于士大夫,只来硬的,效果其实不理想,尤其里面一班“刺儿头”、倔脾气,自以为气节铮铮,你越跟他动硬的,他就益发来劲。过去,曹操很厉害,说杀人就杀人,但碰到弥衡这把硬骨头,也就没有好办法,不过曹孟德还算聪明,知道杀之无益,把弥衡推给刘表,让刘表去承担杀士之名。本朝皇帝数朱元璋、朱棣最有能耐,但在对付士大夫上,手段却也平平,无非是狠与杀,两人在位,都杀了不少,可是士大夫的气节好像并没有因此磨损多少,刘基、宋濂、方孝孺这些大儒,内心仍是不屈的。

朱厚熜并不拒绝狠硬的手段(我们说过他对打屁股的热衷,超过前代),但这只是他收拾士大夫的“外家功”。他内外兼修,全套功夫远非止此一端,耍得铁砂掌、通臂拳,也擅长葵花宝典、九阴真经之类。他死后,隆庆年间的一位进士李维桢讲了几句很有味道的话:

世宗享国长久,本朝无两。礼乐文章烂焉兴举,斋居数十年,图迥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其英主哉!{59}

“图”,谋划;“迥”,在这里作遥远、辽阔讲,不是一般理解的“差别很大”那个意思。合起来,“图迥天下于掌上”,是说天下虽大,却尽在他掌握之中。“中外俨然如临”,更具体地针对着“斋居数十年”,意谓“休看世宗皇帝几十年匿而不出,可大家却觉得没有哪一天他不曾亲自临朝”。“礼乐文章烂焉兴举”则讲他重视、狠抓意识形态,成功控制文化领导权。分析了嘉靖的皇帝经之后,李维桢由衷赞叹了一句:了不起啊!

的确了不起。嘉靖不单享国长久“本朝无两”(他死后才出了一个超过他的万历皇帝),他的统治术,同样“本朝无两”。

过去历史上,以及明朝本身,都不乏因为荒嬉或沉溺于私趣而“不理朝政”的皇帝,正德、天启两位皇帝就很典型。朱厚熜的行径,乍看跟他们很像,他在统治晚期埋首求道,藏在西内基本不露面,许多臣子甚至二十年不曾睹“天颜”一次。如果就此以为,他也是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则大错特错矣。

《世宗实录》论及此,道:“晚年留意于玄道,筑斋宫于西内”,但“宸衷惕然,惓惓以不闻外事为忧。批决顾问,日无停晷,故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60}什么叫威柄不移?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印把子嘉靖始终攥得牢牢的,根本不曾松手。他虽然深居简出,但对一切都保持高度警惕(“惕然”),从来对外面发生的事放心不下,也没有什么能够逃过他的耳朵;不仅如此,他虽然不公开露面,省去所有公务活动,却不曾放弃对文件的批阅,重大决策都由他本人亲自做出,经常召见少数重臣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直接过问每件事情。

《实录》所述,表面看像是对嘉靖的吹捧,其实倒是真正的“实录”。这里有一个佐证。当时有人在徐阶(嘉靖年间最后一任内阁首辅)家中,亲眼见过嘉靖的手谕和所批阅过的奏章。他说道:

臣于徐少师阶处,盖捧读世宗谕札及改定旨草。云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虽全当帝心,亦为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揽朝纲如帝者,几何人哉!{61}

徐阶代拟的所有旨意,嘉靖不仅亲自审阅,而且“一一”作过改动——注意,是“一一”,全部如此,无一例外——即便拟得很称他心意,也仍会更动几个字,其认真如此。然而,这不止是认真而已,更主要的,是作为权力归属的标志,作为对大臣的无声的警示和提醒:我是皇帝,权柄在我。这就叫“威柄不移”。本朝太祖、成祖二位皇帝,对权柄都抓得很牢,但那是宵旰忧劳、起早贪黑换来的,何如嘉靖躲在幕后,足不出户,神龙见首不见尾,照旧一切尽在掌握中。难怪上述这位嘉靖手迹的目击者,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而将朝纲尽揽怀中的皇帝,能有几个啊!

嘉靖做皇帝,做得聪明,做得心机深刻。作为高明的权术家,他参透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权力稳固与否,与是否勤政爱民根本无关,关键在于控制力。控制力强,哪怕躲到九霄宫静养,照样操纵一切;控制力弱,就算废寝忘食、没日没夜扑在工作上,该不济还是不济,白搭。论到这一层,正好有现成的例子。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便是后一类皇帝的典型:他做皇帝十几年中,累死累活,不可谓不勤恳,可内内外外,事情一团糟,尤其不知用人,不该用的偏重用,该用的不用,或用而没有章法,明明是自己控制力太弱,临死犹未省悟,说什么“君非亡国之君”。

什么是控制力?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用人——抑或说得更黑心一些——驭人。

与民主政体将权力以制度和法律“程序化”、“客体化”不同,专制时代,权力的本质是人,是掌握及分享权力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上,专制时代的权力弹性十足,可大可小,可强可弱,可聚可散;同一个位子,由不同的人来坐,分量可有天壤之别。汉献帝是皇帝,曹孟德是他的丞相,但谁都知道那个坐在丞相位子上的人,能做得了皇帝的主。这就是专制时代权力的特征,关键在于控制力;其实专制政体的权力法则跟黑社会很相似,控制力强,能驾驭别人的人,就是老大,反之则受制于人。

别看嘉靖没根没柢,以一个外藩兼十四五岁孩子身份入主紫禁城,多年来的实践却证明,他是个控制力奇强的厚黑天才。初期,他巧妙而充分地运用皇帝身份赋予自己的条件,辅以坚忍和泼辣的精神,硬是将一度占据主流位置的反对派驱逐干净。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终于自己说了算之后,他迅速总结经验,悄然从前台匿身幕后,专事操纵、驭人。这一招最高明。在西内修道的他,就像一位木偶戏大师,十指提着细细的线绳,不时这儿抖动一下,那儿抖动一下,让那些前台的傀儡接受掌声或倒彩。该谁下台了,他毫不留情地松开线绳,想让谁粉墨登场,他就轻轻提起线绳,那玩偶马上活蹦乱跳地开始表演。

杨廷和走后,整个嘉靖朝的政界重要人物,没有一个不在他如此的掌控之中。回眸望去,四十年犹如一出构撰精密、机关巧妙、峰回路转、满宫满调的戏剧杰作。先是把张璁等特调来京,打倒杨廷和,却不急于重用他们,仍让自己所衔恨的蒋冕等掌管内阁。此后,宁肯招来退休的正德老臣杨一清接替首辅,也不用在“大礼议”中立下大功的张璁等。此之谓欲扬先抑,特意地冷一冷张璁等的心,好教他们不敢得意忘形。直到嘉靖六年十月,张璁才首次入阁,又过一年多,命桂萼入阁。但仅隔六个月,嘉靖八年八月,嘉靖找了个由头,忽然责令张璁归乡省改,命桂萼致仕。可是,张璁离京不久,九月,马上又接到宣召他重新入阁的旨意;十一月,桂萼也同样被召再次入阁。此后,单单张璁就被这样又重复折腾过两次,分别是嘉靖十年七月罢免、十一月复召,嘉靖十一年八月致仕、嘉靖十二年正月复召,末了,嘉靖十四年四月终于让他彻底退休,不再折腾。前后算起来,从嘉靖六年到十四年,张璁(他后来被赐名张孚敬,我们只需知道张璁张孚敬是同一个人,这里不另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