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英才家庭造-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点点头。

我继续引导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打篮球呢?那你应该知道,篮球是一项巨人运动。一旦你把篮球作为一种职业,个子却不高,身体的弱势就暴露出来了。为了克服这个弱项,你可能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十倍的代价,还很难成功。将来大学招篮球特长生,也有一个基本的身高要求,你达不到,那是一票否决的。所以,我建议你到医院去测一下骨龄,看看你能长多高。然后咱们再商量下一步,篮球怎么打。如果你能长到1。80米以上,打篮球的基本素质就有了;如果你到不了1。80米,你也知道,在中国这个巨人云集的国家里,你想走篮球之路,真是比登天还难。那么,我们只能把篮球作为一种爱好,而不是一种专业了。”

这下男孩心服口服了:“我妈叫我测骨龄,我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告诉他:“骨龄一测,就知道你能长多高。”接着,我把我的表妹拿着测骨龄的诊断书,从县体校、市体校一路打进国家青年队的故事,给他讲了一遍。

那是我舅舅家的一个表妹,15岁的年纪,个子已经长到1。70米了。她的学习不好,干啥呢?天天在家里种地,推着小车子送粪。高个子对她来说,是件丢人的事,于是她故意弓腰驼背地,成天缩着身子。我一看这个小女孩,腿特长,将来肯定能长得很高。

我于是随口说:“这孩子个子挺高啊。”

他爸说:“光长这么一个高个子,在农村里,好吃好喝还多穿衣服,你就别笑话她了!”

我笑着说:“这样行不行?让孩子跟我到县医院去测一下骨龄,看看她到底能长多高?”

一测骨龄,能长到1。92米。我拿着这个测骨龄的报告,送到县体校篮球队。教练一看我表妹,才15岁,个子长得挺苗条的;再一看骨龄报告:1。92米,就收下了表妹。所以,这孩子从15岁开始练篮球,身板也挺直了,三年长到1。92米,在运动员的路子上发展得挺好。

男孩听了表妹的故事,津津有味,答应去测骨龄。结果也就是能长到1。75米。

我说:“你1。75米的个子,把篮球作为一生的专业,太艰难了。郭永林当年还有1。76米呢,那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了。咱们是不是换一个思路?篮球还是继续打,但只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就像我当年一样,在大学里打球还是很帅气的,人家也很佩服你。”

这孩子不吭声了,兴趣开始往学习上转。之后,他顺利地考进了北京理工大学。在大学期间,他球打得漂亮,人缘也好起来,威信就比较高。

特长在高考中的加分幅度是很大的。确实有很多学生因为走了特长之路,成就了一生的辉煌。但是,特长≈最爱。因为特长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还要注意他的自身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特长培养中是没有必要的。当然,家长也不必对此强行反对。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发。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有益的爱好,日后总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未可知。

我有一个朋友,培养女儿从小学小提琴,孩子拉得也不错。而小提琴各有各的规格,有的很袖珍,一点小的孩子也可以拉。到了初二,孩子个子也长到1。69米了,亭亭玉立。

有一次,我们两家一块出去爬山,在路上谈起孩子的特长来。

我说:“你这孩子拉小提琴,将来的路怕是越走越窄。”

夫妇俩还不服气,一回去就向北京大学交响乐团咨询。

我问:“你们学校的乐团里,最需要什么人?”

对方说:“我们现在比较缺的是大提琴手。”

“为什么?”

对方回答:“一来,拉大提琴需要个子高的人,个子矮的拉不了。二来呢?拉提琴还得从小抓起。可是,大提琴那么大,一般的小学生达不到拉它的那个高度。小孩子拉大提琴,就像小不点骑大象一样,力度上不来,手指按琴弦还费劲。培养不到位,导致大提琴手断档了。”

我们于是跟那个女孩商量:“你的身高都1。69米了,还有拉小提琴的基础,现在改拉大提琴,行不行?”

到了初三,女孩转向大提琴。今年就以大提琴的艺术特长,考进了北京大学。要是拉小提琴,她就不具备那么明显的优势了。

因此,在特长培养方面,家长们还需要避开三大误区。

第一点,特长最好和孩子将来的发展对接起来,不能盲目。看见人家学得热火朝天,咱们也跟跟风。学了干什么?有什么用?不知道。家长能不能再往前看一步?孩子学了这个乐器、画画、跳舞,能不能为他的将来做一个铺垫,让他在今后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走得平坦一点,轻松一点?小学离高考,看似遥远,可一旦把小学这个时机错过了,到了中学,孩子15、16岁手指就僵硬了,腿脚也不灵活,你再来选特长,就有点晚了。

女儿学中阮之前,还试过一段时间的二胡。

老师教了她一段,感觉女儿指法有点生硬,于是跟我说:“学二胡的人很多,高手如云,你孩子要是只把它作为一种爱好,我可以教她。如果你们想通过二胡走高考特长的路子,她一个初中生,才开始练,我没法保证成功。”

听老师这么一说,我才开始慎重地选择了中阮。

第二点,特长的培养要精,不宜战线太长。家长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中国的达·芬奇,音乐、美术、哲学、科技样样精通;成为当代的曹雪芹,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于是,他们就给孩子选择太多的学习项目,有些孩子的特长甚至有四五种之多,休息时间都排满了。长此以往,一是孩子身体吃不消,再一个,他的能力也上不来。

什么是特长?特长就是特别突出的本事或能力。你想让他什么都会,最后是什么都不强;什么都懂,只能是什么都不精。当孩子的精力不济、兴趣锐减的时候,很可能过早地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和生活的激情。“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其他学科、其他方面:性格、毅力、心态,能够健康、阳光、全面地发展,已经是很不错了。

第三点,特长要长足发展,最好找一个比较专业的老师,不可随意。如果你只是单纯让孩子粗通点吹拉弹唱,参加普通的业余培训班就行了。但是你要看准了,让孩子走特长之路,起点一定要高。中国古话说得好:“学其上者得其中,学其中者得其下。”学艺就要拜高明的师傅。否则,艺术上一旦形成了坏习惯,改起来可比一张白纸困难多了,成材率也大大降低。

女儿学中阮,我刚开始就没有准备充分,找了一个北大的学生来教她。等到后来,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再来纠正她的一些不规范动作时,可就费了大劲了。所以,培养孩子的特长,一开始就要找专业水准比较高的老师,把基础打好,为将来奠定一个好前程。

我有个学生,从班里倒数第一考上了北大,也是源于设计。这个学生在班里的起点很低,在大家逐步地鼓励、帮助下,学习进步越来越大,最后他竟然给我表态:“王老师,我一定要考上北大!”

但是,倒数第一考北大,不是说吹就能吹上去的。以他的成绩,相当困难。我就在考虑,孩子的劲头也鼓起来了,信心也树起来了,学习也学得发疯似的,得想办法让他如愿以偿啊。

于是,我找到他的家长。

我建议:“咱们能不能挖掘一下你孩子的特长?”

其实,直到高三开学,这个孩子什么特长也没有。但是,如果没有特长做铺垫,他上北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怎么办呢?我们就找一些专业人士来评判,他们感觉这个男孩子:第一,形象好;第二,喜欢唱歌,音准、音色也还可以;第三,有时候在班里搞一个小品什么的,这种表演的素养还有。

进入高三了,过了十月份,我们才开始启动学生的特长培养计划。最后,我们给他选的是什么特长呢?影视表演。影视表演的专业测试就是唱一首歌,演一个小品,朗诵一首诗;比较轻松。而北大那一年有10个影视表演的特长生指标。目标选定以后,白天孩子在学校学习,晚上他妈妈就拉着他出去,满北京城转悠,风里来雨里去,找专业老师辅导。

考完大学后,这个学生跟我讲:“王老师,您看看我妈,那么一个中年妇女,冬天开车陪着我,在人家门口一等两个多小时,冻得浑身发抖,才能够跟老师说上一句话,我心里是什么滋味呀!我要是再不好好学,简直就不是人了。越是大腕的老师,人家越不理会你。有些老师还比较刻薄,上来就说:‘你天生就不是搞艺术这块料,甭想了!’一棍子就把人给否定了。”

“我们往往刚刚在一个老师家里受到侮辱,被推出门来了;到了另外一个老师家,又说:还行,你还有这个潜质,又点燃了希望的火种。这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热一会冷。我们母子俩的情绪,也是随着这些老师的态度起伏不定。但是妈妈始终坚持:‘咱们就走这一条路,只要你敢于吃苦,妈妈就陪你一块走下来。’”

这孩子就是这样越挫越勇,不见黄河不死心,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北大的特长生测试中,专业课排名第三,签约以后,降50分录取。再加上他后来学习上的突飞猛进,这孩子才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进了北大。

我女儿到了最后特长考试阶段,已经不能保证天天正常学习了。孩子的小拇指硬是被中阮的那四根琴弦,勒出一道深深的沟!考试当天,为了弹出力度,又勒破了手指,血溅琴身。

我们看到有些孩子考大学,特长一加分就是好几十,艳羡不已。殊不知,选择特长并不是选择了轻松,而是把高考的压力,提前化解一下。

不过,特长训练说苦也不苦。参加艺术特长考试,孩子提前接受了挑战,心态还是相对放松的。女儿读高中,每天晚上九点以后,生物钟就提示她:该弹琴了。于是,她就抱着琴弹起来,一弹就是一个小时。俗话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学习就是逆水行舟,一个阶段不弹就会退步。那一个小时,女儿两只手不停地拨动,头一甩一甩的,弹得忘情,运动量很大。实际上,从人的左右脑功能来说,音乐和学习交叉,弹琴也是一种主动的休息。

放下琴以后,女儿干啥呢?她就出去,在人大的操场上跑六圈,一般得有半个小时,回来差不多10:30了。然后,她再学上半个多小时,就去睡觉了。我觉得,女儿的整个高中生活,一直都很有规律。因为兴趣培养上来了,也没有感觉到孩子训练特长有多么苦。

参加艺术特长测试,那是高考考场上没法体会到的一种紧张。每人测试就一首曲子,不过三分钟,一旦砸了,再没有机会了。不像高考,拿着一张卷子,两个小时,还可以分段认真对付,有一些思考的余地。七八年的心血,三分钟见分晓,这对孩子真是一种强大的挑战。

测试的场地是人民大学的学生俱乐部。学生拿着琴进去考,家长站在外面等。考场有一扇窗,很高,对着外面,拉着窗帘。不知谁搬了一块大石头,放到窗户底下。轮到谁的孩子上场了,谁就站上去听。你孩子弹的是什么曲子?你孩子弹得怎么样?父母们都能听出来。那天,我们就在那个窗户底下,足足等了一个晚上,冻得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