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亡一叹-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天帝之子,金乌帝鸿。

“两千年了!两千年了!”帝鸿仰天大笑,声如金石摩擦,刺耳生疼。那扶桑树上,无数赤红色的太阳乌被这笑声惊动,纷纷飞起,盘旋绕匝,不知出了什么事情。陆压、乌巢两人面色苍白,盘膝而坐,缓缓调息。帝鸿却不管他们,自顾自大笑,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渐渐风起云涌,海天震动,东海都掀起千万丈滚滚波涛来,毫无预兆地,一道粗大的闪电轰然划破苍穹,紧接着便是倾盆大雨。

帝鸿周身火气升腾,所有雨点尚未靠近他三尺之内,都被蒸发得一干二净。陆压乌巢两人却不言不动,任由大雨将全身淋得透湿,只是嘴角微微含笑。

自被轩辕黄帝封入日中,两千年后,帝鸿终于又重现人间。

※※※

灵台方寸山上,罡风烈烈,准提道人负手而立,袍袖飘飘,几乎像要临风飞去一般,看着东方那极光绚烂,烈焰腾空,渐渐都沉寂下去,天地间陷入沉沉黑暗。

他脸上神情若有所思,过了半响,微微叹息一声,转过身来。

“三界大劫,自今日始。”他用低微得谁也听不见的声音说。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来,一个人拜伏在堂下。

“师父,李承乾师兄求见。”

第十二章 何谓道?何谓德?

先声明一点:这章恐怕有些难看懂——如果看不懂,很正常,因为这不过是作者的BT发作。

※※※

依旧是七宝林中,八德池畔,碧波粼粼,白莲摇曳,只是空气中多了些萧瑟肃杀之意。

纵然极乐世界,终究也不能当真超脱红尘。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准提轻声复诵着这简简单单的四句话,看着李承乾,后者正盘膝坐在对面,目光炯炯。

“弟子不明白这四句话的意思,请师父指点。”李承乾道,“粗略来看,似乎是道、德、仁、义、礼依序流转。但弟子不明白道、德向来并称,此处似乎却并非同一物;仁、义素来也是道德之一,此处似乎有别有所指。”

准提提起七宝妙树,将这四句话写在地上。

“何谓道?”他问李承乾。

李承乾不能回答。

“道即自然,”准提道,“《南华经》有云:‘道者,天地之所由也,天地行于万物者,道也。’道即是自然——你读过《易-乾凿度》么?”

李承乾脸上一红,“弟子不曾读过。”

“上古之时,天地初辟,女娲造人。此时人类灵觉方成,知识未开,浑浑噩噩,与万物无异,饥则食,渴则饮,困则眠,无思虑,无远见,无寻求,生老病死,完结一生。《易-乾凿度》中曾有云:‘方上古之时,群物无殊’,便是此意。”

李承乾若有所思,道:“弟子昔日曾读过一书,名为《路史》,其中亦言:‘太古之民,与物相友。人无骄物之心,而物亦无伤人之意。’似乎也是师父方才所说之意。”

准提道:“正是。此时人类与万物混同,无人、物之分,无族类之别,皆为自然一体——此为道也。”

李承乾道:“然则何为德?”

准提道:“古时文字稀少,故此往往一字兼有相近之数种含义。后世为免混淆,于是另创同音之字以分之。所以同音之字,含义往往有暗合之处,不可不知。所谓‘德’者,即是‘得’也。”七宝妙树在地上一划,写了个“得”字。

“德即得也。”准提道。

“女娲造人后,伏羲下世为人皇,教化万民。时日推移,人类灵觉长成,知识既开,则知‘我人类也,彼物也,彼非我族类也’,则有彼此之念,则有物我之观。则知索求,知侵夺,知占据,知积蓄,食物非仅为果腹充饥,亦要求甘肥可口;住所非仅为遮蔽风雨,亦要求富丽堂皇;衣服为仅为掩盖身体,亦要求华美精致——凡此种种,皆自万物索取而来,此为‘得’也,即是‘德’。”

“得失相对,有得则必有失。人类所得,即是万物所失。人类所得愈多,则万物所失愈多。得者,利益也。”

“世人常说功德二字——何谓功德?女娲造人,是谓大功德,但于人则有德,于神何德?于妖何德?”

“后羿射猛兽长蛇,是故称之为有大功德。何谓功?功者,工也,意指所得成就并非是侥幸所致,乃辛勤劳苦而得;德者,得也,利益也,意指后羿之所为,于人类有大利益——于人类有大利,即是于猛兽有大害。”

“利益之中,何谓最上?便是生存。性命若在,万事可期;性命若失,万事休矣,是故生存便是最大之利益。《易经》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南华经》有云:‘物得其生谓之德’。《韩非子》亦有云:‘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者也’。生乃无上之利益,所以是天地之大德。”

“彼时人类以渔猎为生,不事农耕。则人之生,便是鸟兽鱼虫之死;人之大得,便是万物之大失。所谓‘失道而后德’,便是言人自万物自然中脱离,弃道入德也。”

“后羿杀猛兽长蛇,人类自此免除性命之忧,故此有大得,是故后羿有大功德。有大功德,便有大侵掠,猛兽长蛇因后羿而丧命,便是大失。姬轩辕诛杀无数神妖,为人类争来这四大部州,自古到今,无人可比,所以是不世之功,无上之德。”

李承乾沉思良久,又道:“敢问仁是何意?”

准提道:“仁者,二人也,意即利己利彼,与德相背,德乃是利己伤人。《孟子》云‘仁者爱人’,即是此意。”

“人以渔猎为生,索取无度。然万物终究亦是有限,人之族群渐渐繁衍,人口渐渐滋长,则仅恃渔猎不足为生,乃至互相攻伐,同类相食,亦不为罪。”

李承乾一惊,道:“杀人者死,此古往今来之天理也。岂有同类相食,亦不为罪的道理?”

准提微笑道:“你读过尚书么。”

李承乾道:“读过。”

准提道:“尚书有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此何意也?”

李承乾道:“眚是过失之意,灾即是天灾之意,怙乃是怙恶不悛之意。此句含义,是说若因过失或者天灾,而触犯刑律,可赦免无罪。若是怙恶不悛,终不悔改,则要明正典刑。”

准提笑道:“错了。我问你,你所读的尚书,是何人所传?”

李承乾道:“伏生。”

伏生是秦汉时人,山东儒生。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焚书坑儒,上古典籍毁于一旦,尚书亦失传。伏生于《尚书》一学最精,暗中记诵。秦灭汉兴,儒学渐渐复起,汉文帝欲召伏生进朝,讲授《尚书》。但此时伏生已经年近九十,垂垂老矣,不能行动。于是汉文帝遣使者往山东见伏生,听其背诵《尚书》。伏生世居山东,口音极重,使者压根无法听懂,于是先由伏生口授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使者,终于流传天下,是儒学经典之一。

准提道:“尚书乃是伏生口授,羲娥转述。但羲娥不通尚书,故此其记录颇有差讹,羲娥再口授于使者,其中差错更多。你等不知,故此谬种流传,以讹传讹。”

“所谓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其实原文乃是眚災肆赦,怙终贼刑——”准提一边说,一边用七宝妙树在地上写了个“災”字。

“此字与‘灾’音韵相同,亦发‘哉’音,但颇为生僻,故此羲娥听错。”

“眚者,灾也,意指饥馑、疾病、刀兵。災者,害也,亦指复仇。《广雅-释言》有云:肆者,噬也。《礼记》亦云:治肉曰肆——所谓肆者,即是食人肉之意也。”

“眚灾肆赦,意即因饥或复仇而食人,皆可赦,无罪。”

“怙终贼刑,所谓‘怙’,通‘故’,乃‘再次’之意;‘终’通‘众’,乃众多之意,指三人以上。贼者,食人也。怙终贼刑,意即若是再次食人,或者一次食三人以上,方才处以刑罚。”

“古时食物匮乏,族群并立,故此多有相互攻伐,彼此食人者。食人乃是为求自己生存而伤他人性命,乃德也。”

“伏羲退位,神农氏继位为人皇,教授万民农耕之术。自尧舜时,农耕普及天下,粮食丰足,人类无需渔猎或食人即可为生,此即弃德而从仁,是谓之‘失德而后仁’。”

李承乾沉思半响,又道:“敢问何谓失仁而后义。”

准提道:“《礼记》有云:‘义者,宜也’;《周礼》亦言:‘今时所谓义为宜’。义即是宜,乃恰如其分,上下相安之意也。”

“农耕既广,粮食充足,则人类繁衍日多,遍及天下。人口既多,则事务繁杂,则成所谓社会,则有父子,有兄弟,有夫妻,有长幼,有君臣,皆须有规矩。《礼记》云:‘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即是此谓也。”

“此即‘失仁而后义’之意也。”

李承乾默思良久,道:“如此,弟子亦明白何谓‘失义而后礼’。”

准提道:“何谓也?”

李承乾道:“人口滋长,族群繁衍,各人之义,未必尽同,纷纷扰扰,不能划一,于是有圣贤周公,为天下人制礼。弟子记得《韩非子》曾言:‘礼者,义之文也’。义乃礼之内容,礼是义之表现;义乃自觉恪守,礼近强制遵从——所谓‘出于礼,入于刑’,若不守礼,则有触犯刑律之忧。礼乃义之规范,义之统一,义之强制也。”

准提大笑道:“正是,正是,此即‘失义而后礼’之意也。道德经中,仅此寥寥四句,古往今来数千年渊源流变尽在其中,老君果然不愧是太上圣人,我不及也。”

李承乾缓缓道:“弟子还有一点心得。”

准提道:“你说。”

李承乾道:“老君著道德经,讲所谓道也,昏昏漠漠,浑浑噩噩,此即人类肇始,无物无我,全然自然之相也,是故创立道门——此即道也。师父与接引师伯成混元大道,创西方教法,不吸摄灵气而修持,不采集丹砂而炼宝,不杀伤性命而强固,超脱轮回,自度度人——此乃仁也。轩辕陛下诛神明,斩妖魔,为我人类而灭万千生灵,此乃德也。封神之后,玉清教主一统三界,明阶级,制法度,定尊卑,阴阳、乾坤、上下各居其所,不得逾越——此礼也。”

准提凝视李承乾,半响不说话,李承乾面无表情,又道:“弟子还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师父。”

准提道:“说。”

李承乾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弟子不知礼之后,又是什么?”

准提摇头道:“此非我所能知也。”

李承乾道:“是,弟子告退。”施了一礼,缓缓退出。

第十三章 记忆

李承乾步行下了灵台方寸山,腾云越过汪洋大海,径回花果山。尚未到,便看见一只猴子正坐在海边高崖上,双手托腮,默默沉思,正是孙悟空。

李承乾十分诧异。他与孙悟空同门学艺,相识多年,自然颇为了解。虽然孙悟空其实是灵石所化,但性情与寻常猴子别无二致,好动恶静,蹦跳吵闹,莫想有一刻安宁,你便是把他用铁链栓在柱子上,他也要上下爬挲。今日是怎么回事,居然一本正经在这里思考问题起来?看情形,已经默坐了很久。

“悟空?”

猴子抬头,见是李承乾,点了点头,亦不说话。李承乾在猴子旁边坐下,道:“悟空,想什么呢?”

猴子道:“师兄,你说,我是娘娘的五色灵石所化,我的性命是娘娘给的——那娘娘便等若是我母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