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空间种田-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的正月十五,门庭冷落的的诸家前后来了二十几批人,从遭老鼠偷到被遭雨水泡,最离谱的说法是一大早起来一看,米缸里的稻种全都没了影,就算村长再憨厚,再老实也听出了些不对劲来。

“咋回事,这究竟是咋回事,二十几户人,近八百斤的稻种,咋全没了。”村长急得直搔头,诸时军默不作声着。稻种是村里统一用一元一斤的优惠价从诸时军那买过来的,几乎是半卖半送了。

可还是花了几千块的稻种钱,加上村里后期还要补贴的农肥钱,这稻种还没种下去,葛村就要破产了。

“不成,今晚的事,我得去问问,”村长起身告辞了,连伞也不打一把,就走近了夜幕,看着他的背影,很是可怜。

葛村里,先前讨粮的那二十多人,都先后进了同一户人家的房子。

钱永富接过了最后一口袋的稻种,数出了一百块钱,打发走了最后一拨子村民。

王春华点着满满一地的稻种,“孩子他爹,你收那么多稻种做啥,你不是和金大福说不种地吗?种地有啥好,又苦又累的,弄得两手泥巴。”

“你懂啥,这个是进口水稻,用来做种还是浪费了的。市面上卖脱壳的四块钱一斤,一转手我们就赚了一倍的钱,明个儿叫多多回来,倒手一卖,又是一笔钱,”支书瞪了老伴一眼,葛村就是有太多她这种愚笨的妇孺,才会到现在都还是一穷二白。

“好一个村支书,你要是肯分一半的心思在了村里的事上,金大伯也就不用那么头疼了。”小鲜鉴着睡觉的借口,进了里屋,后脚就跟着赵阿婆找到了钱支书家,说来说去,还是钱支书使得坏,真是个没肝没肺的黑心狗。

“把稻种都堆到角落里,等儿子回来了,运到山下卖个好价钱,”钱支书夫妇俩在屋里摸索了一阵,等到屋里熄了灯后,小鲜贼贼笑了一声。

第二天一早,钱支书被推醒了,“老头子,不得了了。”和王春花过了大半辈子的钱支书还是头一次听见了老伴用上这样的语气。

“嚷啥嚷,大清早的,跟发羊癫疯似的,”钱支书翻了个身,只觉得床上冰凉凉的,这一冰,可不了的,支书连棉裤都来不及扯上,轱辘爬了起来。

他家的瓦房居然漏水了,那可是前年年底才刚盖好的,他要去找村里盖房子的黄麻子算账去。

这一醒更了不得了,钱支书那间在全村都数得上号的气派瓦房全泡水了。泡水的缘故倒不是因为房屋修得不好,进了水,而是因为他们家的屋顶破了个大口子。

“老头子,那是啥玩意啊?好多稻子啊,”王春花吓得连嘴都合不拢了。

“是稻子,咋会有那么多的稻子?还是一晚上长起来的?”钱永富连滚带爬地下了床,跑到了昨晚堆放稻种的墙角,那八百多斤的稻种不翼而飞了,屋子长满了腿肚高的稻草,屋顶上也不知为啥破了个大口子,雨水不停地往里灌。

“哎呀,不会是菩萨知道我们挪了村里的稻种,来报应了吧,”王春花嘴里阿弥陀佛着,她长那么大还没看过一夜长成稻子。要不是脚下踩着半尺深的水,她还真以为是做梦呢。

钱永富夫妻的脚下的水里,飘着一层看不见的绿色。

“说啥屁话,你是上回吃屎吃坏了脑子是不?还愣着干啥,去找把镰刀拿来,趁着村里还没人发现,把那些玩意砍了,真是活见鬼了。”钱支书喝骂着,看着一屋子的家具都泡了水,连米缸子都进了水,急得只想骂爹。

屋顶破了个大口子,要花大价钱去修,家具又进了水,又是一笔钱,最糟糕的还要数那笔平白无故花了出去的买稻钱,那可是花了他近两千块钱了。

村长金大福也起了个大早,想挨家挨户去村民家问问具体的稻种问题,脚才刚出了大门,就留意到家里的屋檐下,靠着一包包整齐的稻种,最上面的稻种上,还用笔画了只老鼠。

“难不成,还是偷了米的老鼠把稻种运了回来,”村长看看四周,没人呀,再看看那些稻种,不就是早前他发给村民的那些稻种吗?

下了半个多月的雨总算是停了,村长重新得了稻种,甭提有多乐呵了,一早就扯着村广播站的喇叭,让村民挨个过来领,并一再说明,这一回要是再丢了稻种,可就没得赔了。

正月十六,正是春寒乍暖时,天空出了个太阳,葛村的地头上,诸时军捻着胡须,看着地里变得肥沃起来的土壤,不住地点着头,春播就要开始了。

79 男孩心海底针

从开春一直到秋收,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

葛村的村貌也跟着变了样,撇开个别的例如钱支书那样的人家,葛村的村民每户人家拖家带口着,全都下了农田,往往还是大人在地里耕种,小孩在田埂上是撒欢跑。

中间其实还发生了几次小风波,不过在村长的调解下,也都化解了,转眼到了秋收时节,葛村的家家户户都裹上了毛巾,扎上了裤腿,在地里忙碌着。

秋收过后,地头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小孩们挎着个篮子,在地里捡着遗落的稻穗。村长站在了村头的,看着各家各户割下来的一地的稻谷,乐得连门牙都要笑掉了。

八月十五的前夕,村长拎着一瓶二锅头,拿着几个卤猪脚,找上了门来:“大丰收啊,老爷子,每亩产量足足有八百斤啊。除去吃喝,群村每户人家都可以卖掉几千斤的稻子。”村长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乐呵了,他想着只要把稻子送进了农粮站,那钱就跟打开了的水龙头一样,哗啦啦地流过来了。

“也不是啥特别值得高兴的事,和去年小鲜和莲嫂那三亩地比起来,产量下降了近四成,”诸时军也看过那批新收下来的稻子,轮颗粒和去壳后的净重都逊色了很多。

“老爷子啊,咱不贪多。第一年种,村民们都还手生。等着我们把白龙潭的水再灌进地里,养些草鱼,地里的产量也就上去了。今晚咱不谈那些烦心的事,小鲜呢?快出来,你金大伯给你带了好吃的猪脚来啰,”村长扯着嗓门,冲着屋里喊了几声。

“不用叫了,那孩子最近去看李师傅雕银去了,没到天黑是不会回来的。”诸时军看着小鲜渐渐有了要好的小伙伴,心里就跟喝了半斤老酒似的。暖融融的。

葛村村外,这时夕阳才刚过了村头老槐树的树冠,地上晒着的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东南苗寨里,冶子和小鲜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看着李曲奇手中的动作。

制银灯吐着长长的焰苗,李曲奇的手微微一抖,还没来得及冷却凝结住的银水被挑开了。手腕再是一晃。一根形如菊瓣的银片被拉带了出来。李曲奇制作出来的银片和别人的不同,不是敲打出来,而是用了一笔一丝勾出来的。

过了约莫二十分钟。他的手上就多了一朵小巧的野山菊造型的银花,“厉害,”小鲜看得连嘴都要合不拢了。

“这算啥,我阿爸雕的龙才好看呢,栩栩如生那,就跟活龙一样,”冶子骄傲着,就好像那朵银花和某条银龙都是从他的手里变出来的。

“你得意个什么劲,早几天,善因师父的课上,让我们画只鸡,你还不知化成了啥样子,整班人都笑你呢,”小鲜踮起脚刮了一下冶子的鼻子,她的个头一年下来也没见长高,倒是冶子和地头的野草似的“嗖嗖”直往上长。

“我是照着小猪的样子画得,火鸡就是长那样的,”冶子还不服气,那天课堂上,他还特意偷偷将小猪揣在了怀里,一笔一划都是对着样的,可画一出来,全班包括善因师父没一人说他画得是鸡。

“冶子,别偷懒,去一旁雕个喜鹊样式出来,成天只知道偷懒,”年初时,李曲奇把制银工坊里的老式风箱换成了脚踏式的,这就省去了冶子的拉风箱的苦差事。

“小鲜,你也来试试,就雕个简单些的,梅花好了,样式就造着你手镯上的‘镂梅’,”李曲奇和冶子妈一样都很喜欢小鲜这丫头,看着机灵,嘴巴也很伶俐。

天暗了些,李曲奇催着两小孩停下手来,该是时候吃饭了。

“冶子,你雕得是喜鹊吗?”李曲奇虎起了脸,冶子嬉笑着,钻出了工坊。

“冶子爸,我也先回去了,”小鲜跟着冶子跑了出去,李曲奇叹了口气,这两孩子,干啥事都没得省心,他随手将两块雕废了的银块丢在了锅炉里。

工坊里空了下来,两块银块上,一只是“小猪”翻版的火鸡型喜鹊,另一块上,是一个梅花的花苞。锅炉的余火还在烧着,那个梅花的花苞栩栩如生,银雕竟似活了般。

冶子妈收拾好了晚饭,等着父子俩回家,刚见了冶子找了手电筒出去,说是送小鲜回家,后就见了李曲奇低头皱着眉进了屋。

“咋啦,孩子又惹你生气了,迟点开饭,冶子送小鲜回家去了。”冶子妈在旁询问着。

“冶子今年也十三了,出了年我想让他去各处学习下,”东南苗寨里,能制银的工匠已经没几个了,冶子虽说调皮,但他打小就跟着李曲奇制银,学银,耳濡目染着,制银这门绝活他要是真肯上心,是一定能学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啥,你要让娃跟你小时候一样,挑着担子去山里替人制银?他太小了。”冶子妈有些不乐意,李曲奇常年都不在家,这要是再让冶子四处学习,去做个游匠,那她还真是没法过日子了。冶子妈将锅盖往了炉灶上一丢,背对着李曲奇,生起了闷气来。

“你也知道,冶子是天生的学制银的好手,他三岁就能区分我做的银器和其他工匠做得银具,七岁时就能偷偷替你打出个脚镯,要不是你心疼他制银时。烫伤了手,这几年他的技艺又怎么会一直没有进步。”李曲奇那一辈的制银人。靠的是勤劳刻苦,很多刀工和手法全都是一凿一雕琢磨出来的。

冶子是他唯一的儿子,他必然会毫无保留的将技艺传授给冶子。〖TXT小说下载:。。〗

“那也得让孩子上完学,至少也要高中,总不能让他当个睁眼瞎,”冶子妈自知理亏,她也明白丈夫让冶子学制银并不是简单的为自己寻个继承人,而是为了东南苗寨。

东南苗寨多年来都很受国家政策的照顾,全都是靠了李曲奇的政协委员的头衔。现在寨里找不出个出挑的人。冶子势必是要顶了那个担子的。

“就一年时间,我带着他四处走走。迟一年读书也没啥,他那脾气不磨磨,去中学里还指不准要闯啥祸。迟点他回来你和他说说,”李曲奇没再多说,四处走走学学,也能磨掉冶子毛躁的脾气。

白龙潭的上空挂着一轮渐圆的明月,预示着八月十五即将到来。

“都快八月十五了。小鲜,善因师父说。过了今年我们就不用去寺庙里上课了。我姆妈说要送我去镇上读初中,”冶子伸直了手,按着手电筒。其实月色那么好,有没有电筒都是一样的。

“去镇上?那不错,你那大块头,在了班里早就不合适了,”小鲜说话可不客气,她听大人们说,冶子的年龄早该上初中去了。葛村就有几个去镇上读初中的大孩子,一个月回村里一次。

“要不,你跟我一起去镇上读书?反正你的书也念得和我差不多,你还会说善因师父都不会说的叽里呱啦的洋人话,”冶子还不知道他的求学计划已经多了份变数。他早就懒得去寺庙里读书了,可要是去了镇上,就看不到小鲜那张汤圆似的脸了。

冶子想着,手里的手电筒止不住抬高了些,直直照在了小鲜的脸上,看她怎么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