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后是王老四坚强有力的大掌,眼前是杜若纤细无力的臂膀,可刘七巧却跟中了邪一样,居然伸出手,握住了杜若的手掌。

    那人微微往上使了一把力道,刘七巧蹬上了车,却一个不稳,身子直往杜若的身上跌去。额头轻触到杜若唇瓣的刹那,刘七巧只是微微的皱了皱眉头,谁知那人却赫然松开手。刘七巧触及不防,屁股在马车的地板上摔成了四瓣。

    在王老四的指引下,马车顺着小村道往刘七巧的家里去。

    隔着雨雾,刘七巧远远的就听见外头有人在喊她:“七巧在家吗?” 

第18章

    牛家村人口简单,乡里乡亲也都认识,所以刘七巧对来人是女的还是男的没多在乎。只是这大半夜的,外头还下着大雨,总不会是什么好事。

    王老四在前头领路,但是黑灯瞎火的看不清,又要防着马车在泥地上打滑,就朝着那声音传来的方向喊道:“是谁站在那儿呢,过来搭把手!”

    那人听见外头有人应他,举着灯笼往王老四的方向看了看,有点不确定问道:“是老四吗?你们这是才回来吗?七巧呢?”

    王老四指指身后的马车道:“在车上了,先到门口停稳了再说,这泥路子真不能走了,亏的七巧家门口是石子路。”王老四抬起头,这才看清了迎上来的人,对车上的刘七巧道:“七巧,是你三叔呢。”

    刘七巧掀开帘子问:“三叔,这大晚上又下着雨,你找我有事吗?”

    刘老三有些不好意思道:“你嫂子见红了,你婶子让我去外村找稳婆,这黑灯瞎火下着大雨,我看我还是找你好了。”

    刘七巧有些狐疑道:“怎么见红了,嫂子还没到日子呢,怎么着还得有一个月呢?”

    刘老三红着脸道:“这我可不知道,女人家的事情,我不懂,七巧你快跟我过去瞧瞧吧。”

    沈阿婆听见外面动静,便以为是刘七巧回来了,从里面打了大的油纸老黄伞出来,见人都站在大门屋檐下,笑着道:“怎么都杵这儿呢,屋里坐吧。”

    刘七巧知道这时候不请杜若他们下来,自己就太失礼了。所以她先跳下了马车,转身对马车里的人道:“王妈妈,这儿是我家,你们先下来坐一坐,暖暖身子吧。”

    刘七巧说着,往里头走了两步,到角落里换了雨天穿的木屐,来到刘老三的身边道:“三叔我跟你去瞧瞧婶子先。”

    刘三叔感激的看着刘七巧,沈婆子听说,忙从里头取了一盏灯出来,让刘七巧打着。刘七巧转头嘱咐:“阿婆,给客人们准备三间客房,你熬一锅姜汤,让他们吃了暖暖身子吧。”

    沈阿婆应了,又从里面墙上拿了蓑衣出来,给刘七巧披上了,对着刘老三道:“她三叔,一会儿你得亲自从七巧回来,这外头天黑又下雨的。”

    刘老三忙点头答应,这时候刘八顺从屋里睡眼朦胧的出来,脸上红彤彤的,揉着眼睛问:“是不是姐姐回来了呀?”

    “哎哟我的小祖宗,快上床睡好去,别又发热了。”

    刘七巧一听,转身问沈阿婆:“八顺怎么了?”

    “我估摸着昨晚你们三个小的没睡好,今儿一早老陈送八顺去私塾,没待半个时辰,八顺就发热了。”

    刘七巧瞪了眼刘八顺,觉得很无语。昨晚李氏不在家,刘七巧本来打算带着钱喜儿睡觉,让刘八顺跟着沈阿婆睡。谁知道这家伙大半夜的不肯睡,愣是挤到了她们一块儿。还说什么男子汉大丈夫,来保护她们两个弱女子。刘七巧被他闹的没办法,只好留他下来睡觉了,结果第二天一早,刘八顺整个人就在被子外头横着……

    刘七巧觉得,虽然自己接生过那么多孩子,但若是让她亲自带孩子的话,肯定是一个失败的人。

    刘七巧摸摸刘八顺的额头,我滴个娘啊,烫的跟小火炉一样,急忙对沈阿婆道:“阿婆,你快把八顺抱进去,我先去看一下嫂子,一会儿就回来。”

    沈阿婆忙过来抱起刘八顺,刘七巧朝着外头走了几步,忽然转过头来,看着站在一旁的杜若道:“你不是大夫吗?我弟弟交给你了,要是我回来时候他还烧着,我就进城拆了你家医馆!”

    沈阿婆也不知道杜若他们是什么人,但心想是刘七巧带回来,肯定就不是什么坏人。于是就先抱了刘八顺回房,然后出来招呼他们。

    杜若站在刘七巧家的客厅里面,说实在的,虽然刘七巧家在牛家庄是有名的富户,然杜若确实很少来这样的农家。所以他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屋里的各种东西,顶墙根的地方放着一张长条供桌,中间放着四张靠背椅,两边的墙上还挂着几套蓑衣,一旁的角落里还有几样下地的农具。

    “几位先坐一会儿,姜汤马上就熬好了,乡下人家简陋的很,让你们见笑了。”沈阿婆也是一个有礼貌的老人,她年轻丧夫,就再也没有改嫁,一直跟着张氏,现在张氏去了,她还在刘家当帮佣。

    “方才看见你家的小少爷似乎病了,我进去看看他。”杜若虽然对于刘七巧那颐指气使,用下巴指着自己的说话方式不太满意,但是医者父母心,他不会因为这个,就去迁怒别人。

    “这位公子爷真是大夫吗?那感情好,八顺一早回来,发了三次烧了,这会儿又热起来了,老太婆我正在给他捂汗呢。”

    杜若往里头去,见刘八顺被埋在厚厚的被子中间,只有一个小脑袋露在外头,红扑扑的。他伸手一触,确实是烫的惊人的温度。

    “老人家,你先出去打一盆冷水来,打湿了毛巾给他脑子降温,这样的高烧很容易烧坏脑子的。”

    沈阿婆忙不迭点头道:“啊?这么严重啊?那可怎么好?我得赶紧去喊刘婶子回来,万一八顺有个好歹,我也活不成了。”

    杜若见沈阿婆吓的不行,便对一旁的王妈妈道:“王妈妈,你跟着这位阿婆一起去,小孩子发烧来的快去的也快,没大不了的。”他说着,就伸手把刘八顺身上厚厚的棉被给揭开了,只拿被子的一角盖住他的小腹。

    沈阿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道理,但既然刘七巧说他是大夫,那就姑且听他的。杜若又命小厮去打了一盆温水,把刘八顺抱了起来,解开了衣物,帮他把后背、脖子、腋下、和大腿两侧分别用温水擦了一遍。如此反复了两三回,等到沈阿婆端着姜汤进来的时候,一抹刘八顺的脑袋,诶嘿!果然不烧了。

    杜若擦了擦手,接了沈阿婆端进来的姜汤,只抿了一口道:“嗯,这是宝善堂的姜葱红糖,没想到你们乡土人家,也会买。”

    沈阿婆笑着挥手,我们平时哪里吃,这是二爷心疼七巧,给七巧买的。杜若对着碗喝了两口,忽然就全明白了。原来看似张牙舞爪的小姑娘,原来有这毛病,怪不得虽然看她说话大声大气,但总觉得精气神上差了那么一点,却是有点血虚气弱。

    刘七巧那边,可也没少受罪,幸好王老四跟着他们一起走。这农家下了雨,烂泥一样的地,走一步滑三滑的,如果问刘七巧这辈子最讨厌的事情的话,除了每个月的那几天,她最讨厌的就是在这种人神共愤的日子出门给人接生。但是古代生孩子又不能像现代一样挑时辰,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躺上面来一刀就完结了。刘七巧纵有千般不愿,脚下还是照不耽误行程的。

    刘七巧来到刘老三家门口的时候,王氏已经在门口等着,见刘老三回来,瞅了一眼是刘七巧,也不好意思上前接话。

    毕竟是她唆使她娘家人来牛家庄闹的事情,这事儿虽然没说开,可谁也不是笨人,她这会子要是冲到刘七巧前头,白的让人家觉得碍眼。所以王氏很识相,只站在刘老三身后道:“七巧,你嫂子在里头呢,还没发动,没得怎么就见红了,这会儿正躺着,我看也就这一两个时辰的事儿了。”

    王氏的儿媳妇小王氏,是王氏在娘家的侄女,如今又做了婆媳,从刘七巧的眼光来看,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倒没弄出什么太不像话的事儿,让村里人看热闹。

    刘七巧来到房里面,见小王氏正靠在床上,脸色红润,半点没有要发动的前兆。刘七巧上前,伸手摸了摸小王氏的大肚皮,在几个地方稍微用力感觉胎儿的位置。小王氏皱着个脸,心里也正不痛快,她这是头一胎,刚怀上的时候就老见红,后来还是托刘老二在城里买了保胎药,这才保住的。

    乡下人家实诚,觉得这孩子保不住,就是跟这家人没缘分。就算你强扭着要,也未必能摘一个好瓜,这话王氏虽然没当着自己儿媳妇的面说过,但肯定是大风闪了舌头,不知道跟谁就提起了。小王氏一伤心,回娘家住了几个月,这不眼看着快要生了,才回来的,谁知道没回来几天,又见红了,你说邪乎不邪乎?

    “嫂子,你今天干重活了吗?”刘七巧当着王氏和刘老三的面问小王氏。

    小王氏低着头,先是不肯说话。刘七巧回头看了眼王氏不太自然的脸,继续道:“你不说我也知道,你今天肯定是干了什么下蹲的活儿,你这不是要生了,你这是要养着,在生之前,你最好别下这张床,不然的话,你这娃可不好生哪!” 

第19章

    小王氏这种情况,放在现代的医学术语,叫胎盘前置,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病例。主要的症状就是流血。刘七巧前世当妇产科大夫的时候,待产区有一半的准妈妈们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住院的。这种病没法治,只能养着。那些准妈妈们就等着养到胎儿足月的时候,上了产床来一刀,就解脱了。

    可现在是在古代,刘七巧自然不能用今儿对付林家少奶奶的方法来对付小王氏。所以她想了想继续道:“从今天以后,你除了拉撒,就别下这张床,吃喝都让婶子给你端过来,不是我刘七巧吓唬你,你要是再动一动,血流光了,孩子也不定会下来的。”

    刘七巧不懂中医,也不知道这古代的催生药靠不靠谱,她是不敢给人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她只能用静养的办法来延长小王氏的妊娠期,达到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小王氏眼圈一红,在床上抽噎了几声道:“我不过就想要个孩子,怎么就这么难呢!你大嫂子已经生了两个,我就这一个,还这么的磕磕碰碰,算是什么事儿!”

    王氏听刘七巧说要让她伺候小王氏起居,脸上没来由就变了颜色,也跟着附和小王氏的话道:“人家生孩子,你也生孩子,怎么人家生孩子跟母鸡抱窝似的,你生个孩子跟天上掉金蛋一样,别出来还是个赔钱货!”

    这话说的忒毒,小王氏哇一声哭了起来,指着王氏道:“你还是我姑母呢,你就这么说我,当年你家穷的跟什么一样,你儿子娶不到媳妇,你就哄了我过来,你儿子在外头,一年回来个把月,三年我都没怀上,这能怨我吗?我今年都二十了,人家十七岁就生孩子,你能怨我不如人家吗?”

    刘七巧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就要笑了。古代人以为越早生孩子越好,其实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女人子宫的黄金阶段是二十六岁,那个时候生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最健康和成熟的阶段。可是这一点在古代是很少人接受的,二十六岁的女人,至少得是三四个娃的娘,这才像样。

    刘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