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含光早了解过,现在一匹宝马的价值和她那个时候差不多,基本都不是贫民能接触到的高贵物事。绘画、女红在取得成果之前都会出现大批量的习作,而且技法的发展也都是有脉络可循的。她若是虎口夺食,从别人口中夺去了这个加分项,别人质疑起来的话,她拿不出习作啊。一张绣屏起码要三个月时间来做,一幅画也需要一盘颜料来画,她上哪去快速制作成品?
思来想去,唯独能容得下她大放异彩的,也就是书法一项了。先把才女的名声给打出去了,日后砍瓜切菜般地给自己争取额外加分,收到的质疑声自然也就小得多了。
至于她是如何从一个钢笔字都写不明白的差生变成书法达人的……这个问题含光决定先不去细想。
很快,开学已有半个月了。含光充分地把握在学校的每一分每一秒来完成慈恩小学说不上繁重的家庭作业。她几乎没有经过什么努力,就很轻松地掌握了目前这几门课业的进度。如此惊人的变化竟没有惹来议论,说起来还要得益于这具身体原主的零存在感。原来的李含光在同学里居然连一个朋友都没有,连同桌都和她没话说。就是现在,她在角落里埋头写作业的身姿都没有引来任何一点多余的注意。
李含光虽没刻意去了解,但毕竟慈恩小学也不大,她又起码还算是有点城府和观察力的,无需特别留意,也很快了解了几个熟人在慈恩小学的境况。
李永宁、李莲湖都在慈恩小学就读,李永宁六年级,李莲湖一年级。她们在学校里毫无例外都属于乏人搭理的那种孤僻同学。
也不是说就有什么孤立、欺凌举动了,没有,只是单纯的漠视。也许是慈幼局的孤儿不知道如何和外人沟通,也许是同学们也不知道怎么和这些特别的存在相处,慈幼局的孩子在慈恩小学绝对是自成一派,顶了天能和同桌之类的不痛不痒地说上几句,要说打成一片那是不论哪个人身上都没发生过的。
含光也无意打破这个惯例,她继续努力做作业,钢笔墨水用得比别人快好几倍,去领的时候还被张嬷嬷说了,“又不是天天都上书法课,墨水怎么用这么快。”
书法课一周也就只有两节,一节上硬笔书法,也就是钢笔书法,还有一节上毛笔书法。平时人们都用一种新科技发明的‘水笔’写字,更新的还有圆珠笔等等,这些笔虽然上不得档次,但架不住方便。用惯了两种笔,连钢笔都有很多孩子用得坑坑绊绊的,一到书法课上就到处乱甩墨水。毛笔课那就更不必说了,学校都要求孩子们自备罩衣的,免得四面八方甩来的墨汁把衣服染得成纯黑色。
只有那些真正的殷实人家,现在还保持了用毛笔手书信件的习惯,这样人家的孩子,才能自如地运用毛笔写出大字,理所当然,精诚金石竞赛的头名,也就是为他们准备的了。
杨老师心不在焉地在教室里巡视了几圈,心里还想着今年的精诚金石竞赛——慈恩小学地段不是很好,大雁塔在老城区里毕竟是稍微偏僻了点,这里传统住户都是平民百姓,时至今日还有谁会用毛笔写字?年年精诚金石,慈恩小学都是垫底丢人的。这关系到杨老师的评等和束修,虽说一时也无计解决,但稍微惆怅一下那还是要的。
手上还滴着一点墨水——刚才被张良宇给甩上去的,死孩子越来越淘气了。杨老师的视线在一张张大字上飞了过去,他越看越有些伤感。
古人谤字书为‘筋书’、‘墨猪’,那好歹还是字,眼下看到的这些,连字都不算,鬼画符都要勉强,很多人都直接写成一团墨了——偏偏还都是屏息静气极为用心,叫人还不好多说什么。起点就这么低,也只能是这样了,还有什么办法?
正这样想着,杨老师的眼神忽然间不经意地掠过了一副碑帖。
是的,在他能反应过来之前,他的眼睛已经自动地识别出了类别:这不是大字贴,不是描红贴,而是一张正儿八经的临摹碑帖。
大字,是打了大大的格子,一张纸只给写四到八个字,描红,是在纸上勾勒了红格,练习者只要填满那就成了。临摹碑帖,用的是一张长方形的宣纸打了竖条,照着碑帖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不能描,必须看着写。
小学生能临摹碑帖,就算是在饱读诗书之家也是不错的成就,毕竟现在课业多了,分散了精力,书法终究只是修养的一种。不可能全力专攻。一般写大字要写三年,描红小字描到五年级以后,进展不错的就可以脱稿来临摹了。至于写出一手漂亮秀气的字,按现在的进度来说那都是高中生才能达到的水准了。
杨老师先本能地点了点头表示赞赏,而后,他反应过来了。
还没来得及吃惊呢,眼睛又回馈给他一个信息。
这个女学生桌面上干干净净的,除了文房四宝以外没有别的书本。
也就是说没有原帖……她不是在临摹,她是在默写。
杨老师现在的心情已经完全不是吃惊可以描述的,他张大了嘴,停在了桌前呆呆地看着眼前这妍美流变的行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这个女学生仿佛压根没留意到杨老师的视线,她还在专注地写,稚嫩的脊背挺得和小松树一样,手肘悬空,快速而流畅地写: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
刚才还在为书法竞赛烦恼的杨老师,现在却有点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这……这是《圣教序碑》啊!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晚了点,今天事多~
小五开始享用金手指的好处啦!
☆、杨老师的良心(上)
杨老师的眼神停留在含光背上,就像是一根刺,刺得她怪不舒服的,很想扭肩拧背,缓解一下这隐隐的刺痛。但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使得她近乎是本能地摒弃了心中的杂念,几乎是抱着虔诚的心情,继续书写着大唐时传承下来的名碑贴。
说来也是好笑,当年开始练字,只是为了和她那小小年纪就刻苦得近乎妖孽的七妹怄气,可练着练着,却是练出了乐趣,书法成为了她前世最拿得出手的特长。甚至因为书法的出众,她也曾得到父亲的看重,激起了他教女的兴致。在繁忙的公务中,她父亲也曾抽出几个下午,指点她临摹特地从西北搜求来的几张名贵碑帖,含光到现在都还记得父亲的声音,“飘若游云、矫若惊龙,书圣是刚柔并济,可称二绝。我也不指望你能兼收并蓄,你能把书圣的柔给学去了,再兼上一二分的刚强。当今天下女子书法,能比得过你的那也不多了,要学王右军,别的碑帖多有伪作,你且先把《圣教序碑》临熟了再说。为人处事,最难得持之以恒,王右军学书,墨染青池,我且看看你能染黑几缸水吧。”
王羲之的传世名帖不少,但最有名的还是集众帖镌出的《圣教序碑》,当时只是这个碑帖,她就学了两年。此时一提笔,昔年往事顿时纷至沓来,占据了脑海,前世那鲜亮的锦绣、泼天的富贵、含糊的笑语,仿佛都回到了眼前……含光是真的写进去了,等她回过神来时,一张纸已经写完,而杨老师也已经站在她身边很久了。
快放学了,同学们虽然也投了好奇的眼神过来,但这份好奇可比不上对放学铃声的渴望。既然杨老师已经停留在含光身边很久,课堂秩序也就不那么良好了,许多学生们都在交头接耳地说着小话,教室的这个角落并没有吸引多少注意力。含光也就很平常,甚至是有几分吃惊地看了杨老师一眼——她演技不好,这几分惊容,真是准备了好久才敢露出来给杨老师看到。
杨老师却也早度过了最开始的震惊期,现在他看着含光的眼神已经是带着深思了。
“这个碑,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他问含光。
“《圣教序碑》啊。”含光很自然地回答。
下课铃声响了起来,杨老师深深地看了含光一眼,“你和我到办公室来。”
放学期间,大部分老师都已经下班回家了。办公室里空落落的,只有几个留堂的学生在听班主任的训话,杨老师没有留下来和同僚寒暄,他急匆匆地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随手清了一下桌子,便铺排开了自己的文房四宝。“你用这套写几个字我看看。”
学生练字,能用多好的笔?笔锋干涩、劈叉都是很常见的事,就是纸张,也用的是便宜的麻纸。杨老师自己的这套文房四宝,起码是有点名堂了,含光端详了一下:砚台用的居然是洮河砚,如果不是近年来洮河砚跌价了,那杨老师的家底可不容小视,墨是新墨,味儿却也不错,比她用的罐装墨汁要好得多了,笔是狼毫,纸看来也是上好的正宗宣纸。杨老师衣着简朴,穿的是老师们常穿的青布直缀,不想这一套文房四宝倒是大见身份。
虽说指尖已经是有点发痒了,但含光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磨墨的冲动,她故作无辜地看了杨老师一眼,“老师,我没磨过墨……”
杨老师拍了自己额头一下,“噢,我都忘了,你们都用的是盒装的方便墨汁。”
他摇了摇头,也不教含光,自己麻利地就挽袖子开始磨墨了,不多时便得了一泓墨水,给李含光出题,“就写大秦盛世、并蒂花开八个字。”
含光看了杨老师一眼,心里也是若有所悟了,她虽然有意要写得差一点儿,但当着杨老师的面也有点紧张,不知该如何把握分寸,索性就随意着笔,做出完全懵懂无知的样子,按着杨老师的要求把横幅给写了出来。
杨老师已是看得一脸讶色了,他用一种极其陌生的眼神看了李含光一眼,又去办公桌前翻阅了一下作业,估计是想找出李含光原来的作业做对比。——不过刚开学,书法课都没布置过作业呢,找找到底也只能放弃了。
“我记得你以前写字没这么好吧!”他问李含光。
“我现在写得很好吗?”李含光故作惊讶。
……杨老师无语了。
“你住在附近吗?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下班?”他决定直接和李含光的家人沟通。
这个清秀的小女孩却平顺安详地回答。“我是孤儿,老师,就住在皇家慈幼局里。”
杨老师这才留意到她的名字,他脱口而出,“哦!你是在含光门被捡到的啊?”
孤儿随天家姓自然姓李,含光说的是她在哪里被收养的。李莲湖、李慈恩的名字都是这么来的,事实上李慈恩很可能就是在慈恩小学门口被捡到的。
含光也算是证实了心里的一个猜测,她点了点头,默认了杨老师的说法。
杨老师也没有为自己点破李含光身世,可能刺伤了小女孩玻璃心的事道歉,事实上,他正在盘算一个很不错的主意。——这个主意也就是刚才,在知道了李含光身世以后才突然出现在他脑海里的,可他却是越想越觉得可行,越想越是兴奋。
“走。”他不由分说地站起来,拉住了李含光的手,“我们去慈幼局找你的——”
“我们都是嬷嬷们在管。”含光提供信息。
杨老师喷了喷鼻子,“老妈妈们?他们可管不了事。”
他又停下脚步,皱着眉头想了一下,便说,“你等等啊。”
当下就掏出手机(又一项令含光惊异了很久的新发明),摁了几个号码。
“修文,问你件事,慈恩小学边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