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组团游三国-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中席上,夫余王已经醉了,坐在那里不住摇晃,公孙度也醉了,高大的身躯堆在了席上。
    冲天的酒气,混杂着半生烤肉散发出的腥味。五木被熏得一阵阵头晕,他要找个地方透透气。
    五木站起身,绕过满地的几案和醉鬼,想去营外走走。
    一名斥候从营外匆匆跑进,悄悄地和一名公孙度的幕僚说了几句。
    五木感觉有些异常,他扭过头,目光追随着那名幕僚。
    那名幕僚,端起一盏酒,走到夫余王面前,满脸堆笑的大声说着敬酒的辞令。
    五木看到:瘫在席上的公孙度睁开了双眼,眼中闪烁出一道凶光。
    五木心里一惊,打了个冷颤,胃肠随即翻江倒海一般……
    他佝偻在地上,不住地咳,不住地吐……
    五木感觉吐得差不多了,双眼都是干呕憋出的泪花,抬起头……
    透过双眼晶莹的泪花,他先看到大营后面,升起一股漆黑的狼烟。
    他又看到,大营内,巨大的宴会场地,变成了屠宰场……
    他还看到,辽东士兵在劈砍、在刺杀,而踉跄的夫余士兵,至死还端着酒碗,脸上挂着酒醉后滑稽的笑……
    五木跪伏在地上,不住地干呕,仿佛胃肠里有吐不完的血腥……
    五木看到,夫余王城方向,也升起两股狼烟,几队辽东轻骑,正向夫余王城疾驰而去……
    五木明白了,一切都是精心策划过的,就是那个被自己视为“缺心眼”的辽东侯,使了一招“假途灭虢”,夫余王国就这样完了……
    五木耳边仿佛又想起那首歌:偶爸刚弄死他,刚弄死他……
    原本欢快的流行旋律此刻却变成魔鬼狰狞的笑声。
    五木想跑,他想逃离屠杀的现场、他想离开“缺心眼”公孙度的辽东,他挣扎着想起身,但双腿酸软……
    有人过来搀扶起他,五木本想说声谢谢,扭头看,是公孙度安排给自己的随从,五木苦笑一下,闭上了眼睛。

第0051章 王队 南山遇高人
    (此章高人,绝非《作品相关》的“网吧高人”,各位不可胡乱猜测,还是往下看吧。)
    王队想得简单了。
    原本设想带着王黑儿、乳娘和老家人上岸,在长安附近,寻一僻静处,将三人安顿下,自己去长安找王允,待王允方便时,过来看看自己的孙儿,王允便可安心了,自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但离长安还有十余里时,王队便感觉不对劲。
    长安城外,到处是人。
    洛阳的一百多万民众背井离乡,被驱赶到长安,长安哪能安置得下啊。
    这一百多万人,可不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即便是原来的富商巨贾,被董卓的西凉军洗劫以后,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难民。
    百万难民散布在长安四周,有亲人失散的、有打劫财物的、有偷盗人口的……
    必须远离这难民营一般的长安。
    王队思考再三,想到一个好去处,几个人立刻动身,自长安一路南行。
    两天后,一座幽静青山耸在眼前——终南山,后人常说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便是终南山的简称。
    王队曾遍游国内名山,终南山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虽无黄山之名,也无五岳之势,地处中国腹地,既被称作“九州之险”,又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名。中原虽战乱不断,但战火始终不曾殃及终南山,乃数千年来高人清修隐居之所在,时至二十一世纪,仍有数千人避世于此。王队觉得,终南山离长安虽远,但道路顺畅,往来便利,将王黑儿安顿在此,再好不过了。
    终南山山路险峻,但山谷众多,爬了一段山路,一处开阔的谷地便呈现在眼前:林木葱茏,花团锦簇,泉清水澈,鸟语蝉鸣。
    谷中有前人遗留的石屋,石屋傍山而建,后面便是小小的山洞,简而不陋,清扫下浮尘,确是避世安居的所在。
    王队和老家人商量,今天暂且凑合住下,明日下山置办些生活用品。
    一阵幽幽的琴声传来。
    王队循着琴声向山坡上走去,树木掩映着两间茅草小屋,一清瘦男子坐在大石上抚琴而歌:“……聊逍遥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傥云睹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
    那男子见王队缓缓而来,便收声凝望。
    王队走得近些,看清了清瘦男子的容貌,不禁微微一惊,深施一礼,口称:“大师。”
    此人便是王队初到洛阳之时,于洛水之滨所遇的“梁高士”。
    这梁高士也已认出王队,微微一笑,还了一礼。
    “在下王队,敢问大师尊号。”
    “哈哈,名字不过是个代号,山野之人,要那许多负累作甚?唤我‘梁大’就是了。”
    王队原本还担心这隐者满口经纶文章,难以沟通,想不到这“粱高士”言语竟是如此简单浅显,内心便又添了几分好感:“哈哈,梁兄果然是高人啊,如果梁兄开口‘之乎’、闭口‘者也’,王某恐怕难以和梁兄聊天了啊。”
    “哈哈哈”两人放声大笑。
    “王兄弟因何来到这荒山野岭啊,不会是要学我梁某一样避世隐居吧?”
    “我可学不了梁兄您啊,我摆脱不了人世间的纠结啊。不瞒梁兄,我是受人之托,照料一位小公子,暂避战乱。找到此处,不想遇到梁兄,实乃我之幸也。”
    “哈哈,王兄弟,你怕我开口‘之乎’、闭口‘者也’,你反倒‘之乎者也’了。”
    王队朗声笑道:“哈哈,我班门弄斧了。”
    梁大收住笑容,认真地说道:“王兄弟一脸英雄之气,将小公子托付与王兄弟,真是找对人了。如此一来,咱们可算是邻居了,如有什么需要,尽管直说,我这里没有锦衣玉食,但粗菜淡饭、柴米油盐还是有的。”
    “太好了,我们刚刚上山,正缺这类东西。”
    梁大唤来他的妻子,便是当日划船的黑丑妇人,王队赶紧见礼。
    那妇人相貌虽不堪,但言谈举止,气度也如梁大般非凡,定是大户人家识文断字的女子,却没有普通大家闺秀的娇蛮。
    王队不禁对夫妻二人更加敬佩。
    石屋外有前人留下的小块可耕作的土地,清除了荒草,去梁大那里讨了些菜苗种上。
    王队下山几次,采办了粮食和一些必须品,这隐居的生活就算是“开张了”。
    山上物产非常丰富,太乙池水清鱼肥,南五台果树漫山,只是还不到采摘的季节,如果有兴致,还可以抓捕些山间野味。
    站在石屋前,王队四下望望,甚是满意。
    这段日子,梁大也经常来小石屋,帮王队他们除草种菜,修缮屋子。
    两人聊得投缘,互相敬佩。
    上山很久了,要早些去长安回禀王允,以免老人家着急。山上有梁大夫妇这样的邻居,王队心里踏实了很多。
    王队和梁大打了招呼,说自己要下山去长安,梁大叫王队不必牵挂,这里一切有他照料。
    ……
    清晨,王队嘱咐了老家人,拜别了梁大,向山外走去。
    前面一处大石台突于山外,登上此处,云雾刚刚散去,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
    遥望着三秦拱卫长安,想着即将崩塌的大汉王朝,王队无限感慨,叹了口气,朗声吟诵了几句白居易的诗:前夕宿三堂,今且游申湖;残春三百里,送我归东都。
    “好一个‘送我归东都’。”身后有人赞道。
    回头看,石台下面走来了三个人,三人都是文人打扮。
    一人三十多岁年纪,另两人不过二十出头。
    “先生好文采。”年龄稍长之人拱手道。
    “惭愧,此乃是白先生的诗,我借来感慨一番罢了。”
    “哦?敢问是哪位白先生?”
    王队沉吟了一下,暗笑:嘿嘿,我说了白居易你们也不能识得,便道:“只是在下的友人。”
    三人中最年轻者淡淡一笑道:“文虽好,可叹只有忧国之心,却无救国之情啊,不如改为‘扫残春三百里,我归东都’。”
    王队微微一笑,没做评论,他不懂汉乐府,只是觉得把人家的五言诗改成这样,未免不伦不类,不过这青年改过后,的确改变了意境。
    “好,改的好,‘我归东都’,何必要尔相送!”另外两人赞道,“奉孝果然气度非常。”
    “奉孝?”王队一惊,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抱拳拱手道:“在下王队,敢问尊姓。”
    “鄙姓郭,郭嘉。”青年冷傲地自我介绍。
    “啊!幸会幸会!原来是郭奉孝先生。”王队十分恭敬地深深施礼。
    看到王队这般客气,三人颇感意外,郭嘉更是惊讶,赶紧还礼。
    再与另外两人见礼,王队更是惊喜,此二人便是荀攸、荀彧叔侄。
    荀彧道:“适才王先生诗文中,似是对那董卓颇为不满啊?”
    王队知道此三人日后都是曹操的幕僚,自然不必忌讳:“那董卓,乃国贼,王某定要除之。”
    荀攸等大喜。
    原来,荀攸原本在朝为官,董卓迁都长安,引朝野内外不满,朝中有大臣密谋行刺董卓,但事情败露,荀攸也受了牵连。荀彧和郭嘉多方打点,方救得荀攸出狱,三人便来终南山游玩散心。
    王队对董卓不满,与三人意气相投。
    三人在前面游玩,后面有仆人带了酒菜,荀攸邀王队饮酒畅谈,王队自然不会拒绝,四人便在山上开怀畅饮起来。
    荀攸问道:“王先生欲对抗董卓,敢问可有所安排?”
    王队知三人日后都是曹操阵营的大谋士,也不隐瞒,便把自己在船中所分析的“道天地将法”五事讲明,请三人帮忙分析,其中,略去了与王允有关内容,只说与朝内重臣已有交通。
    荀彧道:“王先生分析甚是有理,那董贼违世道失天时地利,只是凭借兵多将广,兼之挟持天子、掌控朝廷,以阴谋诡计横行天下。这‘将法’二事的确难办,还是请奉孝谋划一番吧。”
    郭嘉微微一笑:“依我之见,却没什么难办,王先生只不过陷入一个误区而已。‘君子行大道’不错,但所谓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付董卓,王先生不必谦谦君子也。”
    “愿听奉孝高见。”
    郭嘉继续道:“董贼性豪爽且谨慎多疑,此乃其立足之本,亦是其丧命之源。其部虽众,然多入主洛阳之后收编何进、何苗、丁建阳及黄巾余部,人虽多心却散,关中险峻,易守难攻,宜先诱其内乱,里应外合,方能成功。”
    王队拱手道:“奉孝先生可否详为筹划?”
    郭嘉一笑:“某观王先生亦豪爽之人,敢问先生最怕何事?”
    “这个……”王队沉吟片刻,“王某最怕的便是亲朋背叛。”
    “然也!那董卓必更加害怕属下背叛,王先生只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调动朝内关系,略施阴谋诡计,离间董卓及其属下,事必可成。”
    “只是,王某听闻,那董卓极其擅长拉拢属下,否则那些羌人首领及后收编将领也不会对其死心塌地,这该当如何啊?”
    “那些部属之所以死心塌地,是因董卓把他们当作兄弟,何谓兄弟?”
    “兄弟,不为钱,不为利,但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王队接口道出自己对兄弟的理解。
    “对!董卓创业之初,便是如此。”郭嘉话锋一转,“而如今,董卓位高权重,已不再是与部属们称兄道弟的董卓,而是董相国了。”
    王队明白了:“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