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三和这才仔细打量起病房内的情形,原本以为里面有不少人,谁知偌大的屋子里却只有一张宽大的病床,雪白的被子被掀起,已经被鲜血浸的殷红,一个满身缠满绷带的矮个子无力的俯卧在床沿上,右手悬空耷拉着,地上一柄南部十四式手枪。这人身上的伤让人触目惊心,除了背上厚厚的绷带还在隐隐渗血,左腿处自膝盖以下竟空空如也,想必是受损严重被一整条截了下去。
受伤如此严重还能持枪反击,当真是个彪悍的鬼子,只可惜旧患未愈又添新伤,缠着绷带的大腿上血流不止,向上看去,竟似伤到了大腿根部哪个部位。
张钟麟此时也跟了进来,上前去探他鼻息,竟还有气。
“于兄神勇,这鬼子还有气,看来身份不低,还是先抢救一下,日后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能单独住一间如此宽敞的病房,而且还有十几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守卫,肯定不是简单人物。还有一点,那个植田谦吉正是由此人屋出来,前方战事紧急,能劳他在此时亲自前来探望的能是普通人吗?
第507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三十五)
于三和见床上的人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一挥手让手下上前查看他的情况,士兵们不知何时在哪里逮到了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医生。
那医生被揪进屋里,见到那受伤的军官昏死在床上,深情遽然变的紧张,来到病床前一双手哆哆嗦嗦的退下他已经浸满鲜血的裤子,竟不由得发出了一阵惊呼,用日语叽里呱啦不知说着啥。旁边看热闹的士兵嗤的一声道:
“团长,您老这枪法可准到家了,这小鬼子的子孙根活活给骟了……”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张钟麟纳闷,上前一看,顿时哭笑不得,却见那军官胯下那一团早就血肉模糊,听过敲猪骟马,只这骟人一说倒是太过刻薄了。
“医生,赶紧给他止血,能救一定要救过来,可别死了!”
医生似乎能听懂张钟麟的话一样,连连轻声“哈衣”,手忙脚乱的开始准备缝合,先是用手术刀将血肉模糊的两腿间彻底清理干净,几分钟后一团烂肉被扔进了了白色的金属盘子里。绕是张钟麟见惯血腥对医生在那军官两腿间的缝合手术也觉得浑身不舒服。
种种迹象表明这军官的地位可能不低,但从今天起他就算是完蛋了,断了条腿还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可那传宗接代那东西没了连男人都不算,怎么还能当将军,指挥千军万马了呢?
那日本医生克服了最初的紧张之后,手术的后续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看情形这鬼子的性命算是保住了。于三和摆摆手挥散了屋里看热闹的士兵。
“张兄弟那个什么植田是咱们手的底牌,能不能成功脱离重围全看他了。”
于三和还是很庆幸的,误打误撞之下竟然真的把那个什么日军的代理司令官给俘虏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还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这还真省却了他们的一番麻烦。只是植田为什么承认的这么痛快他就没时间去细想了。
因为外面已经传来了步兵炮的爆炸声,于三和也顾不得继续参观这名被自己骟了的军官,带着招呼一声张钟麟就急急忙忙赶了出去。刚一出门,就有迎面撞上一名他手下的士兵。
“外面怎么了?慌慌张张的?”
“团长小鬼子的越来越多,已经把咱这里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俺看着这帮小鬼子正架炮准备炮轰院子那!”
于三和一阵冷笑,这帮小鬼子连他们司令官的命都不顾及了吗?
“找个会日语的,按照俺说的出去喊话,让小鬼子们都收敛点!”
不多时,那个之前被吓得屎尿横流的杂役被押了上来,于三和一看是他,疑惑道:“这小子就一杂役还会讲日语?”
杂役生怕凶神恶煞般的大胡子一言不和把自己嘣了,是以极尽所能的表现自己,叽里呱啦一阵说,似乎这日语说的还真挺流利。
于三和也听不懂他说啥,点头算是满意。
“你去对外边的鬼子喊话,就说他们司令官植田谦吉在俺手里,敢开一枪俺剁他一个手指头,敢放一炮俺剁他一条腿!”
……
“来了,来了……”
杨效欧不满的看了眼一脸兴奋闯进作战室的副官,“什么来了?”
“刚收到日本本土来电,他们准备派人来,而且是小鬼子的内阁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亲自前来。”
什么?真和日本政府高层接上头了?他疑惑的看着吴孝良,这位年轻的上将还有多少能量是自己不知道的。
“钧座这……?”
吴孝良知道杨效欧想问什么,笑道:“山东和日本内阁建立联系不是难题,难题在于此次谈判咱们该索取多少利益?怎样才能让日本人乖乖的钻入咱们彀来……”
他也没想到日本内阁反应能如此之快,仅仅一天之后就确定与自己谈判。只怪自己抛出的筹码太过耸人听闻,堂堂陆军大将陆军大臣被国人生擒活捉,如果这则爆炸性的新闻向全世界公之于众,日本政府恐怕将颜面扫地,这也算开了世界战例之先河吧!
日本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反应如此之快也就在情理之了。这么重大的事件,如果换了自己处理起来也只能快不能慢。
“乘船从东京到上海恐怕也得一星期时间,在此期间一定要和上海的日军保持距离,咱们山东军再经不起损失了。”
哪知副官却开口道:“司令,日本外务大臣已经到了上海!”
吴孝良大奇。
“怎么来的这么快?难道是乘飞机?”
这个时代飞机的技术性能并不稳定,所以政府高官出访外国在陆路乘火车,海陆则坐船,像飞机这种安全性极差的交通工具通常都是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才做为第一选择,看来小日本也是真急了。
副官这一点也不清楚,恐怕在他的意识里还不知道飞机能够载客,毕竟飞机这东西在国内极为罕见,听了吴孝良的说法竟也吃了一惊。
“这倒没说是怎么来的,币原喜重郎想确定一下会谈地点,他希望尽快就目前局势进行会谈。”
“小鬼子这么猴急就不怕泄了手的底牌吗?”
杨效欧终于从震惊醒悟过来,此时的他已经从此前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丝丝线索隐约觉察出吴孝良背后惊人而又莫测的实力。他有种预感,随着币原喜重郎的到来,上海战事基本上就可以告一段落了。现在唯一该考虑的,正如吴孝良所言,那就是如何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想到此处,他不禁一阵唏嘘,仅仅以山东一省之力就可以抵挡住日军的铁蹄,如果当初北洋政府或者张作霖早早重用此人,又岂能被南方的革命党夺了正朔。
有了这点认识,他连带将此时正死守平津的张学良都鄙视了一把,这小六子没识人之名也不是头一次了,那郭鬼子的例子还在……
“报告,徐州来电!”
又一名副官进了作战室,一声报告打断了杨效欧的思路。
“维吾弟,兄知你勉力维持淞沪局势,今特派辞修十一师增援……”
第508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三十六)
老蒋突然间将陈诚的十一师派来,杨效欧相信他绝没安了什么好心。其实很明朗,一是此前调离五十七师,让刘峙的第一军摘桃子的阴谋没有得逞。二是淞沪局势再度好转老蒋很可能也意识到淞沪战局**队并不占优势,所以才把他的又一大嫡系精锐,陈诚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调了过来。
对于陈诚的名声,杨效欧也早就有所耳闻,在国民党内部此人是出了名的争强好胜,绝不似刘峙那般保守。只要十一师开进淞沪地区,如果吴孝良不尽快解决淞沪战事,他势必将插手其,到时候情况可就不妙了。
杨效欧瞬间转了数个念头,他相信吴孝良也一定早就看出了蒋正的意图。
“老蒋这是又想来摘桃子,钧座还要早下决定啊!”
吴孝良虽然生气,但他却不忍为老蒋有能力把这个桃子顺利的摘了。首先这一世的老蒋在威望上远不如他的前世,因为在其前世,老蒋取得原大战胜利,张学良通力支持,阎冯两大军阀被迫通电下野,是以全国属他一家独大。而这一世不同,原大战由于淞沪战争的爆发而戛然断,并且他决策上并没有扭转危局,反而避走徐州洛阳,这就已经在舆论上落了下风。
再者,他最有力的同盟者张学良东三省尽皆丢掉,河北大部也已经陷落,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竟然迟迟没有动作,更使他的声望一落千丈。只有上海战事还算不胜不败,但却是山东军作为主力,如果他不顾吃相的摘桃子,天下汹汹之口都能把他淹死。
可万一老蒋真不在乎那悠悠众口呢?这种可能不是没有。看来和日本人的谈判还真得战决,否则吴孝良还真打算先量那个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几天。
“给日方发电吧,明日午间十二点在徐行镇见面!”
说罢,又对杨效欧道:“毅如兄,这几日一定要盯紧了日本人,防止他们有所异动。”
按照常理推断,战场上的胜负最终会决定谈判桌上筹码的多少,虽然自己手最大的一张底牌可以直接梭哈,稳稳的吃定他,但这不代表日本人会乖乖就范,至少战场上换回些许颜面不是不可能的。
但接下来,杨效欧通过战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局势的分析让吴孝良有点摸不到头脑。
“钧座,前线消息,日军战线今日早晨再度全面收缩,许多据点均已放弃,只对重点区域进行防守,种种迹象都表明,日军的求战**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
“这不符合常理啊!日军三个师团会师上海,虽然首创不轻,但毕竟实力壮大,士气应该有个短时间内的回升才是,怎么反而大幅下降了,难道上海又有什么突发事件?”
吴孝良突然联想到此前得到的情报,日前日军曾在两军对峙最紧张的时候,从前线抽调了整整一个旅团的兵力返回市区,难道还真发生了大事?这次不同寻常的调动也肯定与之有关,甚至日军战线的全面收缩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
徐州已经进入到戒严状态,街市上除了一队又一队的士兵,已经很难在看到市民的身影。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不安与恐惧之。城里早在几天前就开始风传,日军已经占领整个河北,甚至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黄河北岸,不日就可以渡河南下,河南山东几乎是指日可下,到时候徐州自然首当其冲,身为交通枢纽的重镇,必然要直面日军兵锋。
此时此刻蒋正的幕僚们早就坐不住了,纷纷劝说他南下返回南京,毕竟吴孝良已经再次将京沪战线推进到上海市区。南京暂时还是很安全的。而且此前进入浙江的日军也已经向北收缩,总体来说江南占据是在朝一个愈来愈好的趋势发展。
谁知蒋正不但不赞成返回南京,反而要北上洛阳,声称一定要守住黄河防线,绝不能让日本人再南下半步。不管老蒋此举真假,但却在舆论上为他赢得了不少分数。再经过报纸舆论的渲染、发酵,才几日功夫,领袖舍身御敌的佳话便传遍了大江南北,仿佛只有蒋正才是国的救星一般,只有他才能挽救国革命。
可实际上他紧紧是讲了几句话,做了一番姿态而已,至于北上洛阳之举,直至今日也未见起身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