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人也瘦了些,这两个多月练兵练的辛苦吧?”徐树铮扫了眼面前的常瑞青,发现对方居然清减了一些,看来练兵还真是练得狠了,把自己都练瘦了。
“不辛苦,做事情哪里能怕辛苦?”常瑞青笑了笑,看了眼徐树铮,笑道:“铮公,我瞧着您老好像也苗条了些,莫不是因为学生的《参战救国论》吧?”
徐树铮苦笑了下,冲常瑞青招了下手:“陪我走走吧。”着他就背着手,缓缓踱起了步子,走了一会儿,看到13师方面的几个陪同的军官都还站在原地没有跟来,他才长叹了口气,对常瑞青道:“耀如,还真是被你给猜中了,这两个月因为参战的事情,弄了个焦头烂额。黎菩萨死活不同意,国会那里又通不过,真是烦死人了!”
“那是意料之中的。”常瑞青微微笑道:“黎大总统事事和总理做对,他不同意很正常,至于国会议员则大多是国民党籍,反对咱们北洋的议案也属正常,不过这些议员也并非是什么忠贞之士,只要总理对他们恩威并施,也不难收为己用,只要国会能通过参战议案,总统也没有办法反对的。”
徐树铮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没有话。常瑞青眼珠一转,就上前两步,走到徐树铮身边,低声问道:“铮公,是不是北洋团体内部有不同意见?”
徐树铮咬了咬牙,恨恨地道:“连团体利益都不顾了,这样下去怕是要分崩离析了!”
“督军团不同意出兵参战?”常瑞青微微一愣,反问道。在他的前世记忆里面,督军团里面大部分成员都是同意参战的。毕竟段祺瑞眼下还是北洋共主,人家也不好太不给面子了。
“也不是不同意参战,而是对出兵的规模有不同意见。”徐树铮又叹了一声,将这两个月围绕参战所展开的一系列幕后交易和斗争的情况,大致了一下。原来北洋系统的一票兵头们对参加欧战的事情,大都表示了不同意见,倒不是不同意参战,而是不同意组建规模庞大的参战军!更不同意从自己控制的部队里面派兵参加欧战。
常瑞青听完以后,也颇为失望的长叹了口气,皱眉道:“总统和议员那里还好对付,可北洋系统的将领们也反对的话,铮公,看来不得不让点步了。”
“你也是怎么认为的?”徐树铮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他沉默了片刻,又道:“要是出兵少了,咱们的价值也就低了。”
常瑞青知道对方是在向自己问计,也有可能是在考察自己,或许rì后还想提拔重要。眼下中枢还在皖系手中,自己也想再扩充一下实力,因此徐树铮这棵大树还是要牢牢抱住的。他不动声sè地思索了一番,缓缓道:“现在的局面是弱干强枝,轻重颠倒,地方上领兵的将领自然不希望zhōng yāng能够控制一支数量庞大的强兵,因为那样一来,zhōng yāng早晚是要削藩的。zhōng yāng如果想要他们支持组建较大规模的参战军,唯一的办法,或许只有让北洋系统的督军们都能在参战军里面分一杯羹了。”
第十七章 亲信? 弱弱的求收藏
第十七章亲信?
“分一杯羹?”徐树铮停下脚步,回头瞧着常瑞青:“怎么个分法?”
常瑞青这段时间的心思都在模范营和赤sè旅上面,压根也把参战的事情抛在九霄云外了。现在看着用询问的眼神打量着自己的徐树铮,他也只有飞快转动脑筋,赶忙琢磨出一个办法来了。
“铮公,学生觉得北洋系统的督军、师长、旅长们,对芝老还是拥护的。不过这样的拥护毕竟不是绝对服从,如果要他们支持对自身有害益的事情,恐怕是非常困难的,就比如这回的参战军。他们这些拥兵自重的藩镇自然是不希望一支完全由中枢控制的数量庞大的强兵出现。除非是这个参战军也可以让他们分润一份,这样他们的实力和zhōng yāng的实力一起增加,又有芝老大威望在那里,他们自然就会支持参战了,有了他们的支持总统和国会估计也不敢再反对了。”
徐树铮点点头,眼下中国虽然挂了一块mín zhǔ宪政的招牌,可实际上还是枪杆子决定一切,这一点英、法列强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只要段芝老的参战决定受到北洋军上下的一致拥护,他们应该就会认可了,只要有了洋人的支持,总统和国会根本就不是个事情,大不了发动军事政变,用武力推翻了事!
不过让北洋系统的军头都来参战军分一杯羹,却是他万般不愿的。这个参战军不就是用来压制这票法天的军阀的吗?如果他们也在编练参战军的过程中壮大了,zhōng yāng不照样力压服这些藩镇吗?想到这里,他的眉心又渐渐拧成了一团。
常瑞青看着他为难的样子,微微一笑,又道:“铮公,即使参战军让北洋系统的藩镇们都分上一杯羹,可是停付庚款、增加关税这两项的好处都是zhōng yāng的。而且那些藩镇的兵力扩充以后,这个军饷又要从哪里出?还不是要依赖zhōng yāng补助,他们的一部分军饷捏在zhōng yāng手里面,对zhōng yāng的态度自然也会恭顺不少的。”
徐树铮也是明白人,被常瑞青一提醒,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兵由饷聚,不管是中枢的兵力,还是北洋藩镇的私兵,不都得靠大把大把的洋钱维持着?只要zhōng yāng有钱,而藩镇钱,藩镇就得听zhōng yāng的!再了,那些督军、师长、旅长什么的,也是大军阀哄着军阀,一个个都是有nǎi便是娘的主!只要zhōng yāng手里有钱,把他们收买过来也不难。
他朝常瑞青微笑道:“耀如,你果然是足智多谋……这些rì子兵也练得不错,还是武全才嘛!很好啊,等这一次参战军办下来了,你们模范营就扩编成模范团,直属在参战军司令部下面,你就是模范团团长!”着他拍了拍常瑞青的胳膊,“以后你也别只顾着埋头练兵,陆军部也要多走动走动,他们都知道你是我的人,没有人敢拦你的,有什么事就直接来找我就行了。”
这个拉拢的意思已经是很明白了,徐树铮虽然有些恃才傲物,在北洋系统里面好像谁都瞧不上似的。不过有真本事的人,他还是愿意笼络一二的,要不然他也到不了现在这样的高位。
“多谢铮公栽培。”常瑞青还是一如既往的谦恭表情,他啪的一个立正,冲着徐树铮行了个军礼,大声道:“学生愿唯铮公马首是瞻!”
徐树铮看到常瑞青的这番表态,也满意地点点头,笑了笑道:“好好干吧,将来的前程是少不了你的。好了,也不耽误你练兵了,我陆军部也有一摊子事情,今儿就到这里吧。对了,过两天我可能要去徐州,你也跟着一起来吧,咱们都是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罢他又冲常瑞青点头笑笑,才转身离去,常瑞青则一路将这位陆军次长大人送到了南苑军营门外。
望着这位徐大次长轿车渐渐远去,常瑞青的嘴角边不禁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虽然他并没有为北洋效死的心,不过眼下不还在捧北洋的饭碗吗?有这样一位徐大次长罩着,至少在13师里面,是没有人敢欺负自己了!自己和徐树铮的这番长谈,13师可有不少人瞧在眼里,那位李大师长恐怕很快就能知道了吧?那两成的军饷,还有一个连的空额,也是时候给自己补上了。
……
送走徐树铮以后,常瑞青又端着一张chūn风似的笑脸开始应付陆军13师里面的一干同仁,又被他们拖了去参加了一回酒宴,狠灌了几壶好酒。虽然有飞黄腾达的苗头,可也不能让人觉得是人得志不是?应酬完了,回到自己的模范营营房的时候儿,已经差不多到了熄灯时间,不过常瑞青还不打算上床睡觉,而是召集了手下的“四大金刚”到营部开会,部署下一阶段的革命工作。
那位徐树铮临走的时候不是已经了,要带着常瑞青去一趟徐州吗?那里可是督军团盟主张勋张辫帅的老巢,在眼下这个非常时期,徐树铮去徐州当然不可能是回乡走亲戚了(徐树铮是萧县人)。常瑞青估摸着,这位徐大次长是去和督军团做什么幕后交易的,带上自己一方面是为了笼络,一方面也是想让自己替他出谋划策吧?不过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模范营这里可要安排好了。
“四大金刚”分头落座之后,常瑞青先是将徐树铮前来“视察”的事情从头到尾了一遍,然后就笑呵呵地看了几人一眼,道:“同志们,我估摸着徐树铮这回去徐州是和督军团谈判的,我也要跟着去,没有个十天半个月是回不来的,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要布置一下。”他顿了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碗大麦茶,喝了一口,接着又:“队伍上面基本上已经理顺了,刚刚13师的军需已经和我打过招呼,欠咱们模范营的那两成饷,下个月一并补齐,以后咱们营就拿十成的饷了。还有欠编的四连,等下个月也能补上,连长我想推荐张白(张治中)出任,大家没有什么意见吧?”
常瑞青看到“四大金刚”都在那里频频点头,又继续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就先这样定了,第四连的其他军官也尽量安排保定生,把各连各排的见习军官都安排进去,具体的等编制下来以后,你们商量着把名单拟出来……”到这里,他的眉毛微微皱了一下,吸了口气:“模范营还有铁血同志会的事情都好办,真正让人cāo心的还是赤sè旅,三十个弟兄虽然已经招募齐了,可是应该怎么训练,怎么管理,都要费一番脑筋的。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赤sè旅毕竟是一支不能见光的“革命武装”,现在和北洋军序列里面的第13师模范营放在一起训练,的确有些风险。好在北洋对部队管理非常的麻痹大意,也默许大军头明里暗里在队伍上发展私人的势力,因此也不是没有空子可钻。
“选进赤sè旅的那三十个人肯定不能再随队训练了,要不然早晚泄露机密。”首先提出建议的是白崇禧,他在历史上有“诸葛”之称,这点事自然难不倒他。他看了常瑞青一眼,又继续道:“我建议这三十个人可以用营部手枪排的名义集中训练,最好由咱们五个人之中的一个亲自兼任这个手枪排排长,负责rì常的训练和管理。”
常瑞青笑着点点头:“这个办法不错,也符合北洋的惯例……就叫手枪排,给他们配备上盒子炮,我去找军需官通融一下,有徐树铮的面子在,应该能领到30把短枪的,至于手枪排的排长,我看就由吴虞薰先兼任着吧。”
第十八章 南下徐州 求收藏 求推荐
第十八章南下徐州
火车“咣当咣当”的向前行进,才出了běi jīng城没多久,经过了大兴、廊坊等当初八国联军打进běi jīng城所经过的要点,一路驶向天津。这个时代京津铁路沿线已然是帝国主义的后花园了,沿途时不时还能见着挂着各sè外国国旗的兵营!不过车厢内的北洋大军官们,对于这些形形sèsè的外国兵营早就已经完全麻木了(连běi jīng城里都有),一路上谁也没有提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只是在聊着běi jīng城、天津卫的奇闻轶事,时间倒也消磨得飞快。
徐树铮素来是不会同下属打成一片的,这回也不例外,单独占了一个包厢,除了常瑞青被叫进去陪着话,其他的人一概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