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瑞青却不动声sè,也没有什么话好,“西原借款”的历史和所造成的后果,他在前世就已经知道了。现在看来,他的蝴蝶效应还不足以改变这段历史,现在的他,毕竟只是一个的团长。而且他也知道,在这个民国时期,真正能够对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变化产生决定xìng影响的国家,只有rì本,还有rì后的苏联!而rì本在中国的布局之早,投入之多,rì本军政人物对中国内政的了解之深,还要远远胜过rì后的苏联!
可以这么,民国早期,几乎每一场**或是大规模内战的背后,都有rì本这个国家在背后cāo纵,甚至是导演!往往在中国国内发生冲突的两派,背后都有rì本这个后台在指挥,而两派头目的身边,也都是形形sèsè的rì本政治军事顾问。常瑞青甚至可以肯定,就在自己和徐树铮到rì本公使馆和林权助会面的同时,张勋那头也一定有rì本人的代表正在造访……
“请转段祺瑞先生,鄙人和rì本帝国zhèng fǔ期待他的重掌běi jīng政权的好消息。”林权助满意地点点头。
徐树铮和常瑞青站了起来,冲着rì本公使微微弯腰行礼,准备离开。徐树铮是满脸欢喜的样子,常瑞青还是yīn着一张脸儿。林权助和西原龟三都满脸堆笑着站了起来,殷勤的将他们送到门外。
看着他们两人乘坐的汽车从使馆的边门开走。林权助背着手,似乎有点出神的样子:“如果段祺瑞之后北洋的领袖是徐树铮的话,那今天徐树铮的地位大概就要归这个常瑞青所有了,或许此人未来还将是北洋的领袖,如果大rì本帝国愿意的话!”着,他扭头看了眼西原龟三:“西原君,你怎么看这个常瑞青?”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人对帝国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
林权助抬起手,打断了西原龟三的话,他沉声道:“支那绝大部分的军阀和政客对帝国都没有好感,可那又怎么样?还不是一个个在帝国面前像一条狗似的摇尾乞怜?”
西原龟三嗨了一声,重重点了下头。林权助接着又道:“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能和他搭上线?”
西原龟三思索了下,缓缓点头:“有倒是有……现在他的父母被张勋下令软禁在了家中。”
林权助淡淡一笑:“中国人极重孝道,这个忙我们是一定要帮的!这件事情就交给青木机关去做吧。”
“可万一张勋复辟成功了呢?”西原龟三迟疑了下。
林权助冷冷一笑:“你认为那些不肯效忠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北洋军阀会心甘情愿忠于一个十二岁的皇帝吗?张勋扶植的朝廷即便能存在一段时间,他的命令恐怕也出不了běi jīng的城墙。”
第四十章 退路?
第四十章退路?
徐州火车站上,几列军车已经稳稳停靠在了站台上。随着一阵整齐的踏步声音,一队队穿着土黄sè军服,脑袋后面拖着长辫子的士兵,肩着步枪,背着背囊,在军官的带领下涌进了车站。在站台上面排齐了整齐的队列等待着上车,到处都是涌动的军帽和步枪。辫子军的军官们一个个也都是志得意满的模样,互相抱拳问候的时候,都是一些升官发财的吉祥话儿,似乎压根就没有同谁去苦战一场的决心……这些辫子军可是顶着东南第一强兵的招牌,辫帅张勋又是堂堂十三省北洋军阀的大盟主,此次北上当然是兵不血刃就能旗开得胜了。
张勋的绿呢大轿也在一队卫兵和幕僚、听差的护送下到来了,他不怎么喜欢坐汽车,仿佛汽车代表的是中华民国,而八个人抬的大轿子才是满清王朝的象征。常瑞青的那个弟弟常瑞元也跟在一群听差中间,容sè也和那些辫子军军官一样,喜气洋洋的,好像压根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人质的身份。
绿呢大轿在一节加挂的花车前面停了下来,轿帘儿一撩,就看见一身戎装的张勋张辫帅从轿子里面钻了出来,背着手,冷着脸儿看着几千辫子军拥挤在徐州车站的景象。
定武军的总兵,海州镇守使白宝山挤开人群带着一票随从走了过来。他也是张勋的心腹大将,这次带着三千辫子兵从海州赶过来,准备保着张勋北上去复辟大清朝。看见他的张大帅,白宝山也不依着北洋军的礼节行军礼,而是按照满清的规矩打了个千儿:“卑职海州镇守使白宝山恭迎大帅!”
看到自己的爱将,张勋才满意的笑笑:“好啊,宝山,起来吧,八个营头,短短三天就从海州赶到了徐州城,这才是老夫的东南第一强兵的样子嘛!”
白宝山直起身子,一脸傲然地道:“回大帅,咱们定武军现在已经不是东南第一强兵,而是天下第一强兵了!”
张勋微笑着点点头:“嗯,是要有这样的志气!咱定武军就是要有打遍天下的决心,才能重新把大清的江山给夺回来。”
“对!把大清给夺回来!”
“有大帅带着咱们,恢复大清是易如反掌!”
“大帅就是复清第一功臣,天下第一功臣!”
他话音方落,周围的将佐幕僚都异口同声的附和着。张勋转过了头去,看着前来给自己送行的张生。
“正,老夫这次带了十八个营头,七千多弟兄北上。徐州这里就交给老弟了……北方的事情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但是南边估计会出问题。冯河间已经变心了,长江三督都是他的人,西南也一向不服从咱北洋,这次更不会拥护大清了。最后的局面可能就是南北对峙,咱大清在北,他们民国在南,徐州这里可就是南北必争之弟了!所以老夫留下四十五个老营头给你,务必要挡住冯河间的兵!你明白了吗?”
在这个时空,张勋是在1917年1月8rì发出通电反对参加欧洲,声援黎元洪的。与此同时,北洋的各路群雄也纷纷开始表态,就像张勋所的那样,北方的北洋军阀,包括东三省、山东,还有直隶的主要军阀,甚至是běi jīng城内的步兵统领江朝宗都表态支持张勋。不过长江流域的北洋军阀,包括直系的长江三督和皖系的第四师师长杨善德、第十师师长卢永祥全都没有吱声,只有福建督军李厚基表态支持张勋……所以张勋就想当然的以为,北方那些表态支持他的军阀一定也会支持他复辟满清了,而南方保持沉默的军阀则是忠于中华民国的。
“请大帅放心,有四十五个营头,近两万jīng兵,这个徐州城就好像是铁打钢铸一般,谁也别想打下来!”张生拍着胸脯向张勋保证。张勋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又了几句鼓励的话,这才带着一票幕僚、听差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刚刚在花车上面安顿下来,就有幕僚来报,是北洋zhèng fǔ的rì本军事顾问,rì本陆军中将青木宣纯已经到了车站,正准备上车。正如常瑞青的猜测,rì本在“府院之争”以及后来的“张勋复辟”这两场风波中的确是两头下注,而且都扮演着重要的角sè!可以这么,如果没有rì本的煽风点火,局面绝对不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而rì本人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复辟满清,也不是为了支持或反对中国参加欧战,纯属就是在中国制造风波,然后好借着支持这个支持那个来获得在华特殊权益的扩张罢了。
而那些被rì本所利用的军阀们,其实都清楚rì本人没按什么好心,谁也没存着真正投靠rì本人的心思,相反都是存着利用rì本人来壮大自身的想法同rì本人展开合作……谁让rì本人真的肯真金白银的下注呢?张勋自然也不例外,一早就和rì本军部搭上了线,又通过rì本军部的牵线搭桥联系上了黎元洪的军事顾问,青木机关的头子青木宣纯中将,再由青木从中斡旋,促成了黎元洪和张勋的联盟。这次更是亲自南下徐州同张勋密谈,洽谈清朝复辟后由rì本支持善后的问题。
一听青木到来,张勋哪里敢怠慢,立马亲自到车厢门口,将一个极其矮胖,长得好像个肉球似的rì本陆军中将给迎了上来。
“张大帅,鄙人已经收到东京方面的指示,寺内首相已经在原则上同意向成功复辟后的大清提供一笔超过一亿rì币的善后大借款。”分宾主落座之后,青木宣纯就直截了当入了主题。这位rì军对华谍报活动的鼻祖的是一口流利的běi jīng官话,脸上也堆满了谦恭的笑容,再加上一个面团团般的胖脸儿,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杀气腾腾的rì本陆军中将,倒是像一个和气生财的商人。
话间,青木就将一份电报纸递了过去,张勋接过去一看,脸上的笑意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一亿rì币大概相当于五千万银元。有了这笔巨款,这大清朝复辟以后的局面可就容易安定下来了。
他冲着青木一拱手,微笑道:“中将大人,兄弟我办事儿也是在路子上的,这次您帮了我,帮了大清这样的忙,别的话咱也不多,等此次事成以后,贵国想要什么利益,咱大清就给什么利益!只要能让朝廷下得来台就成。”
青木宣纯也回他一个拱手,笑道:“张大帅,大清复辟以后的事情,咱们慢慢再谈,总是会有一个让双方都能下得了台的办法的。现在的问题是,万一复辟之事不济,大帅可有什么退路么?”
“退路?”张勋的脸sè一下就yīn了下来,沉着声道:“我张某人只知道为朝廷尽忠,不知道什么退路!”
青木宣纯笑着摆摆手:“鄙人不是在张大帅的退路,而是紫禁城里那位宣统皇帝的退路。复辟之事如果成功当然没有问题,可万一不成呢?宣统皇帝会有什么下场?张大帅想过没有?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历来都是什么样的下场?宣统皇帝如今的待遇已经是个异数了……如果复辟失败,皇帝陛下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大帅想过没有?难道真的不需要为陛下准备一条退路吗?”
第四十一章 新青年!
“青木先生,你是什么意思?”
张勋yīn沉的目光死死盯着眼前的rì本中将青木宣纯。实话,复辟失败的这个万一,他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只是在他看来,论是段祺瑞还是冯国璋,都不至于干出加害故主的事情来。哪怕复辟失败,宣统皇帝也还是可以在紫禁城里面继续享清福的。
青木宣纯沉默了一下,终于还是回答道:“张大帅,在下也知道您这一辈的北洋宿将对清室是有感情的,毕竟清室给了你们荣华富贵。可是北洋一辈的接班人对大清还有没有这样的感情呢?比如段祺瑞身边的徐树铮!又比如冯国璋一派的后起之秀冯玉祥、吴佩孚,他们可没有从大清朝廷那里得到多少好处,等到他们执掌了北洋的大权,还会顾及什么故主之情吗?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复辟,他们或许找不到借口撕毁《优待清室条例》,可现在……大帅,您难道真的不打算为宣统皇帝的将来考虑一下?陛下今年可只有12岁啊!”
这回张勋的脸sè就更加yīn郁了,他冷冷道:“那依着青木先生的意思,我这个复辟还会害了皇上不成?”
青木宣纯一笑:“张大帅,那就要看您能不能做好最坏的打算了。虽然这样的情况不一定会出现,可是我们也不能不做打算吧?万一复辟失败,您打算怎么善后呢?”他虽然在问张勋,但是却没有给对方回答的时间,而是自顾自了下去:“鄙人觉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万一事情不济,再让皇帝呆在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