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济和财政状况,尤其是兵工厂更是获益良多,此后就算外面封锁依旧,至少枪弹的生产总可以勉强维持。。。。。。
但为了保护他们以及工厂的安全,胡卫东却被迫多留了一些部队下来,令闽赣浙粤皖边区留守红军的总兵力超过了五万人,另外还留下其中大部分应该都能够痊愈归队的两万多伤兵。而且为了保护工厂,苏区红军作战的灵活xìng大大下降,很多时候不得不与敌人硬拼,好在有兵工厂补充弹药,情况比起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的zhōng yāng红军还是好得多。。。。。。
1935年7月下旬,红十五军主力以及非战斗人员共计十五万人离开江西贵溪县向西挺进,在通过破译电报得知陈诚的主力正在赣南的最大城市赣州修整,而位于赣北的省会南昌却只驻扎有朱怀冰的94师后,胡卫东断然决定先打南昌、再渡赣江,一是为了渡江的安全,二是顺便提前清除朱怀冰这个历史上抗rì无功却疯狂反赤、甚至像康泽那样以保甲法大肆杀害无辜群众的人渣,继续替国民党“清理门户”。。。。。。
由于胡卫东的这个想法早已有之,因此兵出贵溪之前,龙飞豹率领的特战队数百人就已经混进南昌城潜伏起来,其中一部分特种兵再次干起了炮兵观测员的工作,使得红十五军的大量野炮可以jīng准地打到城内的一些重要军事目标,而城内**却因从未受过这种间接引导炮击的训练而无法有效地还击,士气顿时骤降。而当红军利用shè程相对较远的野炮摧毁了守军的炮兵阵地之后,shè程较近的超口径迫击炮与“没良心炮”也大胆地抵近开炮,其堪比大口径重炮的威力一下子就击溃了守军的信心,在隆隆的炮声中,红十五军的指战员们高唱着军歌,如cháo水般从城墙的缺口冲了进去,很快就肃清了赣江东岸的残敌,朱怀冰这个败类也被当场击毙,而西岸的敌人本就不多,被这么可怕的声势一吓,又得知师长已死,加之混入其中的特战队员乘机造谣蛊惑,顿时呼啦一声全跑掉了,红十五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就拿下了江西的省会南昌城。。。。。。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红十五军及随行人员基本没在赣江东岸逗留,就以最快的速度渡过了赣江,但即便如此,再一次攻下大城市的红十五军还是收获颇丰。城内富绅名流出于畏惧而“主动”劳军的钱粮不说,光是直接查抄各种官营产业的所得就价值上百万大洋,虽然与杭州不能比,但谁会嫌钱多呢?尤其是胡卫东还准备将来去国外采购设备和引进人才,就算几亿大洋,也未必够用,以中国现在这样薄弱的工业基础,据胡卫东估计,如果是等价交换,建设一个足以支持国战的完整工业体系,光购进机器设备就至少需要10亿美元(注1),按一年后的汇率折算超过30亿大洋,还得人家肯卖给你,所以胡卫东才不顾自己的形象,每到一处都疯狂搂钱。此外,武器弹药的收获也不小,一个师的大部分装备加上一个省会级城市的库存,基本弥补了红十五军此战不算太大的消耗。。。。。。
注1:建国初期苏援的机器设备总价值为40亿美元(因为金本位制度仍在,基本可以等同于35年的40亿美元。)左右,但考虑到老毛子要价偏高、30年代工业化的成本又相对较低、内地的工业也没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加上东北相对不错的工业基础还在,因此只要将来能够尽快结束战争、并相对完好地接收东北工业基地,购进10亿美元的机器设备就应该足以让中国建立起一个产能相当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的基干工业体系了,如果能够买到便宜货,则花费更低,当然,因为科技水平的代差,建设速度与产量上都会有一定差距,另外聘请外籍技工专家的花费也同样不是一个小数目。。。。。。


第五十五章 大冶铁矿

此外,红十五军还在南昌得到了不少人才,尽管为了赶时间,这次胡卫东难得地没有强制拉人入伙,但几百名自愿加入的知识青年还是令他非常高兴,为此他特地向党zhōng yāng为地下党们请功,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xìng,而地下党组织也很快成为红十五军除了破译敌军电码之外的另一重要情报来源,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胡卫东和红十五军在zhōng yāng首长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所致,有了周副主席的亲自关照,下面那些地下党能不卖力给红十五军服务吗?
红十五军攻克南昌,不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好处,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再次攻克了大城市的他们证明自己先前攻下杭州并非侥幸,从而迫使老蒋将更多的兵力用于红十五军攻击范围内各大城市的驻防,这样一来他还能有多少机动兵力继续追剿红十五军呢?而这个时候,陈诚与孙连仲的部队又因为派系矛盾而互相猜忌,都不肯冲在前面去啃红十五军这根硬骨头,轻松东渡赣江的红十五军几乎毫无阻碍地一路向西进入湖北,在离开江西之前,胡卫东还大量征收了当地盛产的金属锑,因为这种稀有金属是N种合金钢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而长江以北储量极少。
胡卫东率军入鄂后的第一个目标是赫赫有名的大冶铁矿,因为这座目前中国最大的铁矿,实际上早已被rì本人所控制,所产的铁矿石更全都是卖到rì本去的,并最终变成了杀害中国人的枪炮弹药!由于红十五军威名远扬,大冶所驻的几百**自认为兵微将寡、毫无胜算,不开一枪就弃城而逃,但rì本派来“保护”大冶铁矿的600名海军陆战队员却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发现红十五军难以力敌后又果断地引爆了弹药库,并将自己的武器尽量毁坏,以致于红十五军此战缴获到的武器弹药少得可怜(其实也因为**从不毁坏武器弹药,对比太鲜明的缘故。)。好在rì军太过自大,一开始严重低估了红十五军的战斗力,居然认为他们这600人就能挡住胡卫东的十万大军,而没有提前在矿上进行爆破的准备,这令红十五军得以缴获到大部分矿山上的机械设备,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太过笨重无法带走或者被一些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rì本监工和技术人员毁坏了。
但这次战斗却给胡卫东和红十五军的上下提了个醒,也许rì军的战斗力未必强于**的几支jīng锐部队,但红军如果与rì军交战,即便获得胜利,也很难缴获到多少武器弹药,而兵员更是不可能通过转化俘虏得到补充。这无疑就意味着红军与rì军交战,基本都是亏本生意,缴获的弹药赶不上自己的消耗,老兵牺牲了也只能从后方补充毫无经验的新兵蛋子,这样红军岂不是越打越弱了?
现在胡卫东才明白为何历史上八路军新四军一直避免打大规模的战斗了,因为大规模战斗肯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那么鬼子自然就肯定有时间破坏武器炸毁弹药,而且战斗规模越大,自己消耗的弹药也会呈指数上升(歼敌1人的战斗一般只需要几发子弹,而一次歼敌千人的战斗,每杀一个鬼子却往往需要几十发、甚至几百发,手榴弹与炮弹也是少不了的。),因此亏本的几率也跟着飞速增加,对弹药主要依靠缴获的人民军队来说,一旦缴获到的弹药少于消耗掉的,就很容易陷入“弹药减少——战斗力下降——更难缴获到弹药”的恶xìng循环,严重一点整支军队因为弹药枯竭而陷入绝境都有可能。而小规模战斗就不同了,就拿极端的对付一个落单敌人的例子来说,一次偷袭鬼子就直接挂了,自然不可能来得及破坏武器,而小队规模的鬼子即便来得及毁坏枪械,但要想迅速毁掉携带的枪弹却不太可能,人民军队便有进入良xìng循环而迅速发展壮大的可能了。与之相比,红十五军有随军的流动兵工厂,情况要稍好一些,但即便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弹药产量也不足以支持红十五军经常打太大规模的会战、尤其是消耗xìng的阵地拉锯战,纵然胡卫东rì后率军攻占了那个最终目的地也是一样,所以本质上与其他红军并无大的不同。。。。。。
与胡卫东预料的不同,600名rì本陆战队员虽然抵抗也很坚决,但还没达到全部拼光也没有一个投降的地步,战后红十五军居然抓了一百多个rì本俘虏(注1),虽然还是比“正常”的比例低得多,但与记载中rì军的顽固相比,已经算是多的了。由于此时全面抗战还未爆发,这批rì军又是隶属于海军编制,身上暂时还没有大的血债,胡卫东也早已不是愤青,但他还是很想将这些俘虏都拖出去毙了,因为他们居然是破坏了武器再投降。。。。。。
但最后胡卫东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怒气,毕竟这是红十五军俘虏的第一批rì军官兵,政治上意义很大,而且如果能将他们的思想改造过来,这批rì本人就会成为一个个种子,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这些rì军战俘大多都会rì语,可以大大加快红十五军上下学习rì语的速度。由于后世资讯发达,胡卫东当年又有留学rì本的经历,对rì本人的文化相当了解,因此没有沿用红军一贯的俘虏政策,而是摸索出了一条新路,令改造rì本俘虏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后来他的经验被众多兄弟部队学去,对抗战胜利贡献极大,甚至连太祖也开始注意各国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并不耻下问向胡卫东等留过洋的了解情况(注2),后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外援助政策因此与历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分别。。。。。。
注1:从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来看,rì本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意志远不如陆军常设师团,这可能是因为海军官兵文化水平更高,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相对较浅的缘故,而这支护矿部队显然不可能是什么jīng锐,自然只会更差。
注2:历史上太祖对外国的了解基本全部来自于书籍报纸等文字材料,缺乏直观的认识,虽然靠着过人的判断力,在很多地方看得很准,但误判也是不少的,而且他在国内问题上的错误很大程度上也因其不了解外国而对现代社会缺乏准确认识所致。


第五十六章 血染长江

胡卫东改造rì本战俘的方式可比历史上的八路军、新四军都要狠辣得多,问话不回答的砍头、绝食(一般是伤兵)的砍头、拒绝劳动的砍头、打人骂人的砍头,只有身具特殊专长的可以网开一面,对此身为政委的毛泽覃就当自己没看见,其他人就更加不好多说什么了。。。。。。
结果没过几天,rì俘就少掉了一大半,胡卫东也不后悔,反正他只需要有战俘就行了,数量多少无所谓。俘虏之后才开始大开杀戒,只是为了遴选出比较容易改造的罢了,要不然杀得只剩几个却发现都是刺头,那可就成鸡肋了。等到rì俘知道害怕了,胡卫东再实行红军“优待俘虏”的传统政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后来,rì俘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转变了立场,至少能够安心接受劳动改造了。
军人都成功改造了,大冶铁矿的那些rì本技术人员就更好对付了,除了几个软硬不吃的被拉出去杀鸡儆猴,其他的都老老实实地为红十五军干活,其中的几个技术骨干更是对中国的工业化贡献不小,尤其是rì本工人的认真工作态度(二十世纪末御宅文化兴起之后就完全不行了),胡卫东后来曾多次号召中国工人学习。。。。。。
或许是之前红十五军攻克杭州与南昌的两战铸就了威名,大冶铁矿失守后,负责指挥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