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的武器弹药主要还是依靠外购,而且老蒋手上还有另外三个大型兵工厂呢。
1935年9月初,老蒋亲赴南昌坐镇,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围剿闽赣浙粤皖苏区,以薛岳为北路军总指挥、负责主攻,陈诚为西路军总指挥、卫立煌为东路军总指挥,主要任务是防范红军突破封锁线跳到外线攻击东南沿海的大中城市,上次杭州失陷真是将老蒋给弄怕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何应钦也接到了进攻的命令,但他虽然坐拥三十余万兵马,可部下仅有顾祝同这一个进取不足、保守有余的二流将领,何应钦本人的水平则更差,对上虽然只有三万多人却极擅于游击作战的高敬亭,结果可想而知。。。。。。
论军事才能,留守江南苏区的叶飞还是很有一套的,但与国内第一流的帅才薛岳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兵力更是差了好几倍,武器装备虽有兵工厂之助也谈不上什么优势,乍看之下红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但红军是内线作战,内部又十分团结,不像**各部之间常常会因为私心而不相救援,加之**方面坐镇南昌的老蒋越级指挥的老毛病又犯了,频频越过薛岳给军、师、甚至团一级的将领下令,令薛岳有苦难言,而胡卫东则要有自知之明得多,他明白老苏区距离自己已然太远,遥控起来非常吃力,在那些专家与飞行员抵达巩县之后,就立即报请zhōng yāng将老苏区划归一方面军旗下,由zhōng yāng直接指挥,太祖不但自己是几百年不遇的天才军事家,而且敢放权、会放权,与不愿放权也不会放权的老蒋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消彼长之下,薛岳空有不世之才,也受制于老蒋的过分干预和“部下”、尤其是那些zhōng yāng军嫡系将领的阳奉yīn违而有心无力,耗费时间数月、伤亡官兵数万、消耗弹药几千吨,却只夺取了江南苏区的几个边缘县分,离预定的目标还差了老大一截,这时南京zhèng fǔ在经济上已经无力继续支持围剿,薛岳不得不含恨罢兵。。。。。。
第六十四章 匪 患
但不管怎么说,薛岳至少夺取了一点地盘,也削弱了红军的实力,比率军进攻大别山的顾祝同总要强得多了。由于何应钦害怕武汉遭到偷袭而留下了十万大军,顾祝同能够指挥的部队还不到二十万,偏偏碰上的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游击战大师高敬亭,加之大别山群众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全力配合高敬亭的坚壁清野策略,令顾祝同的大军举步维艰,几个月下来不但没有消灭红二十八军,反倒在红二十八军与大别山民兵游击队的零敲碎打下伤亡了一万多人,而红二十八军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理解了胡卫东传授的先进班组战术、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也愈发娴熟,攻坚与野战能力突飞猛进。顾祝同率部刚刚进入大别山的时候,红二十八军只能成建制地消灭营连一级的**小部队、攻坚更是全靠偷袭,但到了36年初,顾祝同已经接到了3次旅团一级部队全灭的战报、而红二十八军也开始反守为攻,集中主力部队杀下大别山攻打国统区的城镇乃至县城,并屡屡得手,何应钦闻讯后只得将顾祝同急忙召回,以免后方糜烂。谁知高敬亭竟然集结了全部三万多正规红军和十万民兵游击队向撤退中的**部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而红军航空队的36架飞机也自加入红军以来第一次参加了战斗,虽然为了避免损失,它们只是在高空丢下一些迫击炮弹吓吓人,但**官兵见到后却无不惊骇,纵然顾祝同治军还算有方,一时也收束不住,只得跟着溃兵一路奔逃。。。。。。
至此,大别山苏区重建以来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红二十八军一共毙伤俘虏敌军七万余人,并在获得军团总部的干部支援后成功地转化了大量**战俘,红二十八军的兵力很快就激增到5万余人、在原有的军部与82师之外又新建了两个补充旅,实力大大增强。而何应钦与顾祝同却都被打怕了,加之此后国内形势的变化,战乱不休的大别山苏区终于赢得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元气渐渐恢复。。。。。。
而胡卫东那边,尽管**暂时还没来围剿,rì子却反倒更不好过,原来是土匪闹的。民国时期土匪猖獗,河南更是名列前茅的重灾区,历史上在抗战前夕河南有四十多万的土匪,其中豫西就有十万,这还都是专职的土匪,那些平时务农、饥荒时出来抢劫谋生的“业余”土匪如果也算进去,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且河南的土匪不光是数量多,或许由于历史悠久的缘故,他们的“游击战术”已经相当厉害,当年无论是军阀部队、zhōng yāng军还是红四方面军都曾在河南的土匪身上吃过大亏而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胡卫东从来就没学过剿匪,部下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立时就被搞得焦头烂额。。。。。。
如果是正面战斗,除了极少数悍匪,就算是二十个打一个,也不是装备jīng良、训练有素而且历经战争考验的红十五军指战员的对手,但那些土匪平时根本就不跟你硬碰硬,当红军进剿的时候,他们要么躲进深山跟你绕圈子,要么就暂时蛰伏重新当起了农民。前者还好对付一些,毕竟红军走山路也是一流的,而且夺取巩县兵工厂后还成立了专门的山地部队。后者就要麻烦得多,由于河南土匪太多,以致于农村几乎每户人家都与土匪沾亲带故,民间又因“江湖义气”普遍以通官告密为耻,加之农民害怕土匪报复,一般很少会有人出面检举揭发,结果一向掌握着情报优势的红十五军第一次成了聋子和瞎子。而且那些土匪从来都不会对成建制的红军部队发起进攻,他们只对付落单的红军战士和苏区zhèng fǔ的工作人员,并残酷报复帮助红军的当地群众,仅仅35年9月这一个月,牺牲的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就多达1273人,群众伤亡更是多达五千余人,但这也彻底激怒了胡卫东。。。。。。
虽然不可能像国民党与rì本人那样搞三光政策,但加强管制还是可以的,胡卫东以军事管制和民兵建设双管齐下来治标、同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发展各县农业生产以治本。考虑到红军兵力不足(要想确保根绝匪患,驻军兵力要达到匪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胡卫东决定对于那些新夺取的县分暂时只控制城镇和交通线,以免太多的行政人员白白牺牲,同时调动大军从巩县开始逐县清除匪患,也即是将红军转变为宣传队和工作队代替行政人员和zhèng fǔ干部下乡工作,土匪动手无疑是自寻死路,而不动手的话等该县民兵系统完成,他们也再没容身之处了,加之与优势敌人朝夕相处的巨大心理压力,隐匿的土匪要么逃往邻县、要么露馅被抓,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摄于红军的压力、或是被其爱护百姓之举所感动,而主动出首认罪。
对于土匪的量刑,胡卫东在采取“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两大基本方针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强jiān妇女者杀、杀害老人、妇女与幼童者不赦(即是说自首也杀)。”,理由是为了生存而抢**有可原,而一旦作恶失去了底线,再想改造成好人就太难了,不如杀掉比较省事,这虽然增大了清除匪患时的阻力,但却成功地杜绝了匪患的死灰复燃,令一度沦为贼窝的豫西地区渐渐重现太平景象。。。。。。
尽管如此,豫西剿匪还是足足花费了半年之久,零星的匪乱更是一直持续到抗战前夕才完全消失,在此期间,红军损失指战员5746人、苏区zhèng fǔ工作人员牺牲7291人,其中党团员多达八千余人,群众的伤亡更是达到了两万余人,损失甚至比之前与**大部队交战还来得大。但也正是在此期间红十五军频繁化整为零进行小规模战斗的经历,令其在抗战前期可以较快地适应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而河南自清末以来大半个世纪无人能治的匪乱在赤sè党手里彻底根除,更令那些以前一直攻击赤sè党“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家伙闭了嘴,也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为苏区zhèng fǔ集中民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十五章 鄂豫陕根据地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剿匪损失如此之大,其实也因为其间豫西苏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剿匪的范围自然也跟着扩大的缘故。值得一提的是,红十五军打到卢氏县后,与当初红二十五军第二次长征时留下的余部红74师取得了联系,由于红74师与二十五军已经失去联系,所以很自然地同意并入红八军团。但出乎鄂陕特委书记郑位三、红74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意料的是,胡卫东这位年轻的首长没有因为红74师兵少就将其拆散或是降级成团营一级部队,而是保留了红74师的番号,并给其增补兵员装备,使其兵力达到三千多人,火力更是暴增了十倍,这对目前只有不足千人的红74师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红74师上下对胡卫东顿时有了一个极好的第一印象,“这位首长是个厚道人啊!”
殊不知胡卫东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这人潜意识里是个“番号控”,对于那些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他总想将让番号传承下去,而这时的红74师虽然还很弱小,但历史上他们却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由最初的300多人发展到数千人,而且装备也因为缴获而大大改善,枪支甚至略有富余,这是很多红军主力部队都做不到的,陈先瑞的军事才能、至少游击战的水平可见一斑,即便还不能与高敬亭这位游击战大师相比,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红军将领了。(PS:历史上陈先瑞也就红军时期战绩比较出sè,此后一直不怎么出彩,但个人认为应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际遇不佳,尤其后来还转为了政工干部,想再发挥军事才能就更不容易了,要知道粟裕这样的名将起初同样也曾因为担任政工干部而迟迟不能出头。政委权力虽大,但想要立下大功,除非是独当一面的根据地一把手,像太祖这种。。。。。。)
了解到红八军团的强劲实力之后,陈先瑞立即建议主力出兵恢复目前已经几乎全都变成了游击区的鄂豫陕根据地,胡卫东同意了,但只允许占领原先鄂豫陕根据地的六个核心县分,以免摊子铺得太大控制不住根据地的匪患,这六个县中只有卢氏县在河南,另外五个分别是陕西的商南、洵阳、镇安、山阳和湖南的郧西。由此豫西苏区的范围扩大到23个县,而且横跨三省,按理说应该改称为鄂豫陕根据地,但由于其中豫西部分无论是人口、面积还是经济,都远远不是另外两省的五个县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人们还是习惯xìng地将其称为豫西苏区。。。。。。
根据地扩大是好事,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个争论,红八军团下面是该向西发展,设法夺取西安,将豫西苏区与陕甘宁边区连成一片呢?还是应该向南向东发展,与高敬亭的大别山根据地连成一片呢?
以胡卫东个人的意见,是要向南发展的,他很清楚,红八军团虽强,却根本没有攻下西安的把握,西安城坚,而目前陕西**的主力东北军虽然战斗意志一塌糊涂,但他们炮多,西安城内还有一个航空大队驻留,只要他们一心守城,红八军团虽然实力强大而且擅长攻坚,也很难打得下来。而且更关键的是,西安虽然名气很大,但一来没钱、二来没工业,三来没资源,并不值得红八军团为其冒险。
此外胡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