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姨娘漂白路-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后,她拿出路引文书和通关文牒,递给武妈妈看,继续道“多日前,我遇到随丈夫欲往樊城县办事的宁三娘,便搭坐上了宁三娘的船,来此宝地。我与宁三娘相谈甚欢,一见如故。宁三娘曾对我说过,不是十四年前遇到樊城县内大仁大义的武大姐,她也不会有如今儿女双全家庭美满的大造化。”

武妈妈细小的眼里闪过一抹惊讶之色,道“原来你是三娘子介绍来的?你怎么不早说啊,四天前我还见过三娘子,与她匆匆说了几句话,她便急着回去说是等什么人上船”

见武妈妈的神情亲近了几分,不似先前那般带有职业化的疏离语气,霍青玉将两碟子瓜果朝她桌前移了移,道,“我本想托她帮忙,帮我走走关系,在她住的黄家村插个女户,但转又一想,觉得太麻烦她了。她有儿有女,还要帮丈夫忙船上的活计。。。后来听她说起你,想想还是找武妈妈你更加妥当一些。不瞒武妈妈,我想效仿宁三娘当年,花点银钱,买一舟小船,办个女户户籍。”

武妈妈听她如此说,眼里闪过笑意,道“你找我帮忙,算找对人了。不是我武妈妈自夸,樊城县内谁人不知我武妈妈办事最快最稳妥!”

霍青玉将一旁空凳上的褐色小包袱拿到桌上解开,有些腼腆的送到武妈妈的眼前,道“妾身听说武妈妈最小的孙儿不足五岁,聪明伶俐,不日入私塾启蒙。妾身准备了文房四宝作见面礼,望武妈妈不要嫌弃”

武妈妈看着一整套崭新散发着墨香的文房四宝,嘴里说着“你也太见外了”等话,手却伸到雕刻着牧童骑牛看书的童趣砚台上,爱不释手的摸着。

霍青玉微微一笑,道“我现住云祥小客栈,我的事就拜托给武妈妈了。”

武妈妈道“好说好说,一有消息我马上叫人去云祥客栈找你。”

武妈妈的办事速度,真不是吹的,短短四天,她带着她去附近的个渔村买了一舟七八成新的摇橹船,带着她去了樊城县的衙门办好了女户户籍和交了一季度摆渡停泊等税银钱,声称是她远房亲戚的侄女,又带着她到樊城县一带的水码头溜了一圈,拜了码头。

有船就有家,就有住的地方,客栈住宿钱省了。

一星期后,霍青玉开始了正式的摆渡生涯。

☆、第19章 雀儿码头

霍青玉买下的摇橹船,形似乌篷船,船身长约一丈二三尺,分作两个舱,前舱作为载客用,后舱则是作为她歇住的蜗居用。

十来天吃住的开销加上办女户户籍,武妈妈中介费车马费,买船,缴税,买一些琐细的生活必需用品锅碗瓢盆等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物什开销。几笔开销统共算起来花了她一只银镯子一只金镯子的金银钱。她身边财物所剩不多,只剩下两根银簪,一金一银一红珍珠三样不一的镯子和余钱八百四十个铜板。

宁三娘当年为了省些钱,是由武妈妈带她到樊城县的下县办的渔民女户,她为了节省时间,多花了点银钱就地在樊城县内的衙门户籍所直接办了个女户,顺便改了姓名。

她效仿宁三娘当年买一舟渔船做渡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如果她的身体与正常人无疑,她宁可省点银钱到某个下县的小村庄插户落户籍。

买个带有院子和井水的屋子,两三亩良田,养上一群鸡鸭,没事和村里的大媳妇小姑子串串门子聊聊家常,一月赶集了一两次,过上安稳平淡的农村生活,若有可能,找个家庭人口简单身体健康为人老实的庄户汉子组成个小家庭,相夫教子的过完一生。

可是,没有如果。

她的身体特殊不适合与人群居,每次与人交谈,她都保持适当的距离,唯恐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唾沫星子喷到人家的脸上,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她也很保重自己的身体,尽量避免自己身体受伤。她自制了几双深色粗布缝成的露指手套,免得摇橹时将自己的掌心磨破出血来。她使用剪刀,针,菜刀等锐利器具,都怀着小心谨慎之心,生怕无意中戳到自己的肌肤,令肌肤内的红色血珠冒出。

樊城县沿江,大小码头林立,她驻站的水码头叫做雀儿码头,虽离官码头的渡口较远,但临水而居的雀村居民却是不少。

说到这雀儿码头,霍青玉悔的肠子都青。当初武妈妈花了半天的时间,带她沿江到樊城县一带大大小小的水码头地溜了一圈,让她选一个看上眼的码头停泊和做生意。

那天早上七八点的,她见这雀儿码头,地段虽偏了一点,但胜在临水居住的居民多,叫船坐船的客多,摆渡的船娘也比其他水码头看到的多。她稍一考虑,就选雀儿码头作为长期定点。武妈妈那时的表情有点怪异又有点恍然,二话不说就带她到了雀儿码头不远处的分支漕运衙门所见了衙班头丁老头,登记入册一下,让她交了一季度许可泊船的占用税和人头税,算是拜了码头认了个脸熟。

之后她摇船来到雀儿码头停泊不到三天,便看出猫腻。

一半房子搭在岸上一半房子架在水上形成的雀村,那些临水而居上百户的雀村居民,个个是持有良籍户籍的老百姓的身份,但却是家家户户作着晚来接客晨起送客的暗娼生意。

每到黄昏时分,雀儿码头便开始热闹起来。

那些白日里门户紧闭的雀村人家,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户门半掩,窗户大开,穿着花枝招展的女妓斜倚敞开的窗棂旁,甩着颜色鲜亮的帕子,嬉笑着吸引路经雀儿码头水道的游人船只,招揽着生意。

还有,她第一天在雀儿码头看见那些送客的年轻船娘们,十个里面有四五个是雀村人,起早送客出门的。还有五六个,有两三个是其他地方来,就在船内做着暗娼生意的,剩下的那两三个才是和她一样,借着地势之利,正经的摆渡载客赚钱的。

幸好她当初在樊城县户籍衙门所落女户的时候,怕麻烦怕夜长梦多,又恰巧知晓官码头上游最近的一个渔村名叫霍家村。她当时心一横,掏出了二两银,偷偷塞给头发全白了的老司民(官职),请他将她的户籍挂在了霍家村,顺便将她“田媛媛”的闺名改成了霍青玉。

假若她的女户落在雀村,她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码头也拜了,一季度的税钱也交了,木已成舟,她只得暂时在雀儿码头这一带混生活。

花钱容易赚钱难!

天气炎热,进入七月中旬,她又是新来的摆渡娘,人生地不熟,还经常遭到其他船娘的排挤,生意并不是很好,七天来只赚了十八个铜板。

熟能生巧,她摆渡载人了一星期,摇橹划船的手艺倒是精湛了不少。虽是算起来,一星期里只接了四五个客人的生意,但总比没赚一个铜板的好。

又是一天的开始,天蒙蒙亮,霍青玉简单的用木篦梳梳了发,将及腰的长发用一根流云簪固定在脑后,穿着一身蓝青色的素衣素裙,端着洗漱的木盆,出了船舱。

她船上的炉灶简易实用,原本就有。就是船尾一侧,下面的木板上和船沿的木板用泥巴砂砾糊了一层石砖,石砖上粘定了类似煎药的小型矮胖炉。反正霍青玉是一家饱全家饱,每天早上熬一小锅粥或者下一小锅面,足够她吃一天。

霍青玉蹲在小炉子边,随手将木盆搁下,木盆里放着一只空的玻璃杯,一块香皂,一盒青盐,一条棉帕。

小炉子上陶制的石铫壶,水还是温热。她捏起壶柄往空的玻璃杯里注了半杯水,开始手沾粗粒的青盐洗牙。。。

这古朝代托太高祖刘禅的福,牙膏牙刷早已“发明”出来,但是他发明出来的牙膏牙刷肥皂等等许多东西没一样是便宜货,一般平民百姓根本就消费不起。

光是这一只玻璃杯和一块半掌大的茉莉花香皂,就花去她一百枚铜板。她是用一次就肉痛一次。

停泊在她船边,几乎与她船身靠一起的一条船舱里走出一个打着哈欠的年轻女子,那女子一出船舱,就看见蹲在船尾洗漱的霍青玉,招呼道; “青玉妹子,今儿个起得真早。”

这年轻女子,二十六岁,名叫孔二娘,人称二娘子。二娘子身高体瘦,皮质偏黑,长的浓眉大眼,很有英气。二娘子家里人口简单,只有老父老母和一姐姐。她家住樊城县偏远的孔家村,家里只有两亩薄田。姐姐孔大娘早年嫁到襄阳城的下县安家村,逢年过节才回娘家一次。家里没男丁,村里个没爹娘的小伙子孔家才经人介绍拉线自愿入赘到她家。小夫妻两婚后七年育有一子一女。

为了生计,两个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给爹娘带,他们夫妻俩两年前跑到这雀儿码头买了一条船干起了载客拉货的活计。

这些都是孔二娘自己这两天陆续说的,至于是真是假,霍青玉是不会在意也不会多问,她自己道给孔二娘的身世都不是真的,那会吃饱了撑着多嘴多舌。

可以说,孔二娘与她一样,是这雀儿码头讨生活的船娘中稀少的不做特殊行业的一类人。

孔二娘的丈夫孔家才,比身高达到一米七高的孔二娘矮了半个多头。他长的又矮又壮又黑,其貌不扬。站在孔二娘的身边,一直是闷声不响的,孔二娘说一,他不敢说二,孔二娘叫他干嘛就干嘛,名副其实的一个妻奴。

开始几天,孔二娘对着新面孔的霍青玉,神态举止都是一副鄙视的态度。后来几天,见霍青玉与她一样,只是单纯的载客,并不似她所想的那样如大多数的船娘一般特地来这雀儿码头操皮肉生意,渐渐地对她亲近起来,话儿也多了几分。一口一个青玉妹子一天比一天叫得熟,直要霍青玉叫她二娘子,不要霍青玉叫她什么孔家婶子孔大姐,说是叫婶子和大姐都把她给叫老了。

霍青玉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她觉得这个孔二娘很有趣。一边瞧不起那些出卖皮肉的同行,一边却又同她们打交道,偶尔帮帮那些船娘和雀村女子的小忙跑个腿捎个小东西什么的,顺带着自己得利,载客送客获取渡费。有时候她甚至把一些闻名而来第一次到雀村的客人,推销给自己认识的两个暗地里做皮肉生意的船娘或是雀村里的几个私娼,以此捞取两边的小费。

她的丈夫,孔家才,人称;孔家的,孔家的每天晨昏之际便到雀村里贩卖各种零食小吃,若有客需要坐船,他便引那些归去的嫖客去坐孔二娘的船,为他家娘子多赚些渡资费。

听得孔二娘的招呼声,刚用肥皂洗完脸的霍青玉,抬起一张白嫩嫩的秀丽小脸,笑道“二娘子你也起得早啊!”

孔二娘扬起手里雕花的红木梳篦,边顺着自己的长发,边闲聊着起了话头;“青玉妹子,你昨儿个生意可好,赚了多少铜板儿?

霍青玉皱着一张小脸,一把端起木盆,将木盆里的洗脸水倒进江水里,叹气道“别谈了,我昨晚倒霉,只接了一趟生意,那客人喝的醉醺醺的,扔了一个铜板就走了。”

孔二娘“嗤”的一下笑出来,问道“那个醉醺醺的客人,是不是年约三十上下,窄脸圆身,穿着一身暗段红的短褂衣?”

霍青玉“咦”了一声,睁大眼叫道;“二娘子,你怎么看见的?我记得那时你人不在,去送客了。”

孔二娘甩了甩发,换一肩头继续梳发,白了她一眼,道“幸好我没看见,早走人了。你昨晚是够倒霉,遇上了丁大同。这个丁大同外号“一铜板”,是衙班头丁老头的亲侄子。丁大同是官码头驿站内的一名小小的驿丞小史。他天性吝啬,贪杯好色好赌,仗着丁老头的势,来这雀儿码头,不论是喝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