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9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韦见素;竟是小狗小猫两三只;杜士仪又是词锋最利之人;资历又深;不能以边镇武将视之;谁能抗衡?
“朕早有御驾亲征之意;只恨此前却被杨国忠劝止;如今朕虽有此心;奈何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李隆基一面说;一面便支撑着扶手;颤颤巍巍想要起身;可须臾便跌坐了回去。他顿时掉了两滴浊泪;这才凄苦地说道;“朕已经风烛残年;奈何奈何?”
见李隆基不肯和大军一起回长安;杜士仪顿时暗自冷笑。然而;他是万万不会放李隆基就此入蜀的。尽管这次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但李隆基毕竟是曾经辣手无情杀了上官婉儿太平公主;而后又逼迫睿宗李旦归政的开元天子;如果放任其在巴蜀笼络人心;又闹出什么名堂来;他岂不是白费心思?如今也许还剩下一些没来得及走的宗室在长安;可他要是随便拥立一个和李隆基抗衡;反而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他退后一步再次恭敬地单膝跪下;这才开口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是臣孟浪了。臣本想着奉陛下回銮;如此可以振奋军中和长安城中人心;但陛下既然玉体欠安;臣只能提请于诸皇子中择选一善者;从大军征伐安贼叛军
这简直就是提请建储立太子的意思;李隆基怎么会听不出来他再也无法掩饰心头的愠怒;瞪大眼睛死死盯着杜士仪;见其丝毫不退让;就这么和自己对视;他瞥了一眼一旁随杜士仪再次跪下行礼;却始终默不做声的郭子仪;突然破釜沉舟地怒喝道:“杜士仪;你这是在逼朕?以臣迫君;你这是为臣之道?郭子仪”
听到李隆基竟然挑上了自己;郭子仪立刻头也不抬地说道:“陛下;杜大帅之意;臣分外赞同”
尽管知道郭子仪曾经是杜士仪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又几乎是手扶着送其登上了朔方节度使之位;可李隆基更信奉的是拉拢分化之道;因此难以置信自己已经做出了如此明确的暗示;郭子仪竟然不接这一茬只是;和杜士仪的僭越不同;郭子仪好歹还维持着恭敬的礼节;他不得不自己找台阶下;肚子里把刚刚辞相不成仓皇而去的韦见素给骂了个半死。
倘若韦见素在此;至少能转圜一下此时的气氛;他这辈子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尴尬?哪怕祖母武后当权;哪怕中宗韦后专政;他也没这么狼狈过
所以;李隆基只能强自压抑怒气;耐着性子说道:“太子暴薨;东宫无主;然则如今几位年长皇子全都已经过世;若骤然定立东宫;如何服众?”
“陛下所言极是;定立东宫;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臣亦不敢轻率提请。不过;比照荣王此前挂征讨元帅之衔的旧例;陛下若是不能亲自莅临长安讨击安贼;不妨在皇子当中择选一人;命为征讨元帅;臣和郭大帅愿奉元帅往长安平贼。”
尽管杜士仪字里行间把姿态放得很低;可李隆基哪里瞧不出来;这个自己一贯认为极其熟悉的臣子那谦恭表面下的跋扈倨傲。尽管李林甫和杨国忠都曾经权倾朝野;可在他这个天子面前;一贯是谦卑到了骨子里;因为他们的所有威权都是他这个天子给的。可杜士仪却完全不同;他的根基不在朝中;而是在边镇地方;此次更是振臂一呼便有两支异族大军径直开往河北;如若再让他拥立一个皇子;这大唐江山是不是就要改姓杜了?
想到这里;尽管他才刚刚以风烛残年为由;拒绝了返回长安;这时候还是勉为其难地说道:“太子和荣王全都先朕而去;而安贼肆虐;朕之过也;以至于如今皇子皇孙无不惊慌失措。也罢;也罢;朕就拼了这把老骨头;亲率大军讨击安贼”
李隆基非要说什么亲自率军来往脸上贴金;杜士仪并没有冷嘲热讽;当下应喏;再也不多话;冲郭子仪使了个眼色后;便与其一同告退离去。等到从马嵬驿回到了军中;得知韩国夫人裴柔等人都已经送了回去;杨暄兄弟知道父亲已死;皆魂不附体;他也没有在乎他们的死活;立刻传令聚将。当着这些朔方将校的面;他没有任何添油加醋;将面见天子后的所有经过和对话直截了当抛了出去;顿时引起了一片哗然。
此次仆固怀恩大军从夏州直接南下;而阿兹勒的前锋营则是作为先锋;此刻杜士仪麾下除了五百牙兵之外;其余的都是朔方诸军。朔方军中杜士仪的旧部们对于他这位主帅知之甚深;没人怀疑他歪曲事实;但两个新调来的裨将却忍不住出声向郭子仪求证。
“大帅所言;都是陛下原话;并不曾有一分一毫的矫饰。”郭子仪说到这里;竟是叹了一口气;暗想如果换成自己是杜士仪;断然不敢在天子最初拒绝随军回銮长安平叛的时候;说出什么换成一位皇子同行的话来;即便天子此次大错特错大失人心。不过;若非如此;李隆基也未必会答应这就折返长安。
杜士仪的话;郭子仪的旁证;上上下下顿时骚动了起来。等到之前随行的亲兵提到在马嵬驿中听北门禁军说起的昨夜动乱;逼死杨玉瑶;刚刚又杀了杨国忠的一幕;随着有人拍手叫好;大快人心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等到重新整军以备奉天子往长安时;有的偏裨不禁在私底下议论中吐出了一句心里话来。
“陛下既然已经说是风烛残年;仿效当年睿宗皇帝那样退位颐养天年;岂不是最好”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长安攻略战
傍晚时分;长安的东城墙上;眼看此前攻城不休的兵马终于退了下去;整整一个白天根本没能休息上片刻的人们忍不住欢呼雀跃。很快;就有人支撑不住坐了下来。尽管这只是守城第四天;但强大的压力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尤其是今天叛军甚至在城下高呼;如果仍然负隅顽抗;则破城之后将会屠城;这顿时造成了一种莫大的恐慌心理。若非裴宽亲自顶在城墙上督战;一力宣扬朔方援军很快就到;只怕士气根本就支撑不下去
当然最重要的在于;在此撑大梁的是赤毕率领的那八百健卒若无这些人;城中尚未来得及随天子离开的那些禁卫将卒;再加上城中居民那里临时招募来的壮丁;人心涣散;根本就顶不住叛军这三天狂攻不休的潮水般攻势。
尽管裴宽有些担心叛军只是做出个撤退的样子;随即不顾天色已晚重整攻势;可看到疲惫不堪的士卒们或倚刀而坐;或背靠城墙喘着粗气;或是轻伤者彼此帮忙包扎伤口;他就知道将士们已经没有余力了。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临时征召来的几十个大夫正在忙碌着为那些重伤者诊治;希望能够挽救更多人的性命。然而;只不过是三天;死者就已经高达数百之众;伤者更是数倍于此。而且因为天子的弃城而逃;怨声载道的军民不在少数
“裴大夫”
听到这个叫声;裴宽侧头看去;见是宇文审带着一队义兵匆匆上来;轮换了一批精疲力竭的人下去。这两天他顾不得城中治安;宇文审就担当了巡查之职;而那些顾惜性命不敢登城作战的权贵子弟;在宇文审的劝说下;想到万一有暴民趁火打劫;可能会殃及自家;于是也都听从了他的话;把家丁组织起来;在各里坊之间巡查;甚至连没有离开的杨蛞和杨椅兄弟亦是如此。
两兄弟虽说胆小怕事不敢上城墙去拼杀;可还知道眼下民心不利于己;于是甚至去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并自己家中的粮食以及财产全都拿出来;散给了愿意接受招募;参与守卫长安一战的长安市民;成功减轻了百姓对他们这两个正牌子杨氏子弟的恶感。至于他们为什么没走;原因很简单;兄弟俩全都信不过杨国忠
这时候;裴宽便感激地说道:“多亏了文申你调停内外;否则万一城墙上浴血奋战;城中却起了什么哗变;那就前功尽弃了。”
宇文审忍不住开口提议道:“这是我应当做的。不过裴大夫;你已经几天几夜没休息过;今夜还是我接替你吧
“别人可以下城;可我既然当了这个西京留守;要是不在城墙上;将卒因此怯战甚至逃遁;谁能弹压得住?杜幼麟、崔朋、姜度、窦锷;一个个虽是身份尊贵;可平时毕竟不是朝中重臣;关键时刻他们弹压不住”裴宽说到这里;又目视叛军大旗;忧心忡忡地说道;“如今洛阳那边的消息几乎完全断绝;安禄山亦不曾随军而行;我看攻长安的叛军中;不过是崔、田、孙三面大旗;将卒不会超过四万;若是河洛那边再抽出大军过来……”
“裴大夫”
裴宽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宇文审打断了。他立刻意识到这不是在自己的京兆府廨;而是在四边没有遮挡的城墙上要是自己这种没有信心的话让精疲力竭的将士们听到了;后果难以预料。他立刻往左右扫了一眼;果然看到有听到自己话的兵卒们露出了惊疑不定的表情。他顿时心里咯噔一下;暗悔连日以来心力交瘁;竟连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都忘记了。可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只听得城头一边传来了一阵惊咦声。
“怎么回事?可是叛军又攻城了?”
“援兵来了;援兵来了”
裴宽只觉得一股狂喜直冲脑际;再也顾不得刚刚那番悲观的预判是不是会影响军心;就这么朝嚷嚷的地方冲了过去;步履之矫健;竟仿佛重新焕发了青春。当他终于在将卒们的指引下;看到天边那一颗徐徐落下的绿色流星;却不见有什么援军踪影时;他不禁有些不解。就在这时候;他就看到了喜形于色的杜幼麟正在高声嚷嚷。
“阿爷在安北大都护府中;以这样的发信筒为号;红色为遇敌;绿色为援军;黄色为暂缓前进;其他的我毕竟是外人;不知道那么多。但我可以保证的是;除却安北大都护府;大唐再没有任何军队会用这样的发信筒”
杜幼麟并没有看见裴宽;正高声向四面八方聚拢过来的士卒解说;神情中满是振奋。在这种时刻;他再也顾不上从前的藏拙;低调;大肆宣扬朔方节度使府和安北大都护府一众将领的赫赫战功;到最后便振臂高呼道:“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只要再坚守这一夜”
之前人们挂在嘴边的援军只不过是画饼充饥;可眼下;真真切切的信号出现在天边;城头上顿时士气大振。而且;杜幼麟一样整整三昼夜没下过城墙;在之前一次叛军几十人攻上城时;他身上还有几处刀伤;此刻面上更带着血污。并肩奋战至此;人们都愿意相信他的话。看着欢呼的声音此起彼伏;裴宽知道不是盘问杜幼麟此事是真是假的时候;可心里却也不禁生出了莫大的希望。
可等到杜幼麟悄然离开人群;到了春明门城楼上临时指挥所稍作休息的时候;跟上来的宇文审却提醒道:“裴大夫;那颗绿色流星;城头上的将卒既然都看到了;叛军也一定不会忽略;更不用说刚刚将卒欢呼援军的动静很大;他们一定会采取措施。今夜;也许叛军会趁夜攻城;一定要加倍小心”
正如同宇文审所提醒的;原本打算暂缓攻势;明日在黎明时分立刻攻城的崔乾佑注意到这一幕;立刻警觉了起来。他奉安禄山之命大破哥舒翰那支乌合之众;打开了前往潼关的通道;因此在得到直扑长安的军令之后;他便毫不迟疑地攻下了潼关;继而一路西行到了长安城下。得知天子已经西逃;他原本还打算试着说降;可派出去的使者却根本尚未进城就被乱箭射杀;这顿时深深激怒了他;当即下令攻城。
然而;长安城竟然能够在他那样的攻势下坚持了整整三天
“大将军;我已经确认过了;那绿色流星升起又落下之后;城中刚刚嚷嚷的是援军已到”
田乾真一踏进崔乾佑的临时大帐;便说出了这么一句话。闻听此言;孙孝哲立刻哧笑了一声:“简直是笑话;哪来的援兵?大帅早已让人去传假消息;说是安北牙帐城告急;朔方节度使府那边也散布了谣言;说此前一再阻止出兵是杨国忠害的。郭子仪等人既然是杜士仪旧部;兴许此刻早就心忧故主北上了只许李隆基过河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