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什么事情。所以当宋军的骑兵突入村中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没有来得及拿起武器。
前锋军用了很短时间就俘虏了三四百名蒙古军,然后继续沿着道路向下追击。这原本可以成为神武新军一个不错的开场,但那一天很不巧的是纽磷亲自在前线巡视。
都元帅纽磷是蒙古军中赫赫有名的猛将,他平日里不像别的将军一样喜欢呆在大营中,而是喜欢带领数十名随从在前线巡视,遇到战事就亲自上阵斩将夺旗,这是后一代的蒙古将领中极有胆略的人才。当接到探马赤军的消息之后,火速派出五百名骑兵作为先头部队前去遏制宋军的攻势。神武前军的骑兵就在长江南岸的狭窄道路上与纽璘的骑兵遭遇,由于两方都是宋蒙用于先锋作战的精锐,其装备训练大抵相当,蒙古军无法发挥大食马的冲刺能力,宋军也同样无法找到合适的阵地来安放他们特有的骑兵火炮。
结果两军就在狭道上不分胜负的纠缠着,一直到纽磷亲自率领数千精锐骑兵增援上来。
蒙古军占据数量上的优势,将宋军的骑兵挤迫回陈家峪的山谷中。这时候宋军的骑兵犯了第二个错误,他们并没有及时占领其实并不险峻的两翼山坡,并且掩护村中的步兵同袍撤退,而是慌慌张张的退入山谷,和正在通过陈家峪的步兵们撞个满怀,前后骑步兵混杂在一起,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
这个时候纽磷却率军冲杀上来。他指挥弓骑兵和携带火枪的骑马步兵冲上山坡,在高处居高临下的射击,又命令前锋军使用火铳向村中开火。三面夹击之下山谷中的宋军乱成一团,在后方的张世杰则是完全丧失了对局面的掌控力,对于这名年轻的将军来说,处理这样不利的局面还是显得稍嫌稚嫩。他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派出传令伍卒,让前方的部队尽快摆脱不利地形,在本军的掩护下撤退。
一塌糊涂的战斗终于在王坚率领部兵冲上来进行增援后得以终结。在双方密集的对射和宋军的自相践踏中,超过一千五百名神武前军的士兵阵亡、失踪或者受伤,还有三百二十七名被蒙古军所俘获。根据战后纽磷对蒙哥的奏报描述:“虽然战斗力比预想的要强大,但依旧是饴糖子,我军此番南征必然可以顺风顺水,直取江南。”
另一方面,郑云鸣却并没有对战败的官兵们作出极为严厉的训斥,在隆重的将此战死难的官兵下葬之后,他只召见了一个人。
“明日你带神武中军去,不打胜仗就不要回来见我!”他对刚刚重新担任神武诸路都统制、京湖大督韩锋说道。
第二天,在陈家峪以西的白灵寨,守卫的蒙古军吃惊的发现有数不清的宋朝马步兵朝这里前进,白灵寨的守军可不是什么杂牌部队,他们一面向前派出骚扰散骑,一面组织突阵的小股部队,为的是骚扰宋军的阵列,使得宋军的进攻不能顺利,为本军大队的到来争取时间。
但宋军却似乎没有准备让他们的拖延计划得逞,在敌军的小队骑兵冲到近距离的时候,手持新式火绳枪的士兵们拍成三排,对敌军实施震撼性的齐射,跟随前进的小炮也开火射击,用霰弹将企图冲阵的敌骑打下马来。蒙古骑兵从未遇到过如此数量众多的火枪和轻型炮的火力拦截,所有的骑兵突击无一例外的失败,甚至骚扰的弓射骑兵也不得不在绵密的火力下撤退。
宋军并没有像通常一样等待臼炮抵达才开始进攻敌人的寨栅,只听得前军一声令下,火枪手冲上前来,在极近的距离上进行了一轮齐射,不等再次装填,前军一声呐喊,长矛手端着长矛就冲了上去,虽然这支宋军的长矛比宋蒙两军使用的主流长矛要短得多,却在枪头后包裹以熟铁,这样一来,蒙古人赖以击破宋军长矛阵的用精利刀剑削断矛杆的战法就难以奏效了。而最关键的是这些长矛兵似乎并不像是纽磷元帅断定的那样缺乏勇气,他们大声吼叫着蒙古人听不懂的江南方言,动作协调一致的向前冲击,每个企图挥舞刀剑冲进长矛阵的蒙古士兵都不得不在铁矛前停步后退。
早在郑云鸣准备筹组一支以江南子弟为主的新军之时,他就对韩锋说起过所谓选人的问题。
“市井俗话有论:一样米养百样人,江南地域如此广大,人口如此繁盛,岂能处处都是胆小怯战之人?”郑云鸣随手在地图上指出了几个地方说道:“泰州民风骁勇,贩运私盐盛行,近来官营盐场放开,官盐精细且价贱,私盐贩子多半无利可图而失业,极有可能沦落为盗匪,浙东义乌县,矿徒极多,时常和本地居民大规模械斗,为何不可招抚为兵?至于杭州、常州、明州男子,虽然柔弱,但善加选拔,岂有十中无一二壮健者,这些地方人口动辄以百万计,怎么会招不到好兵?”
“所顾虑的,是地处江南繁华之地,士兵们的条件太好,受到的诱惑太多,将佐们给予的督促又太软弱,让他们不能明白军中纪律的严苛罢了。”郑云鸣拍着桌子这样对韩锋和各都统喝道:“最大限度的活用你们在生死瞬息的沙场上学到的本事,将这些被讥笑懦弱怯战的农夫,训练成第一流的战士!”
今番在白灵寨的战斗中,从东阳县大批招募来的长矛手,终于无负郑云鸣和天下无敌韩都统的威名,他们的长矛挂着蒙古人凄厉的惨叫,迈过一具一具敌人被长矛洞穿的尸体的时候,证明了只要经历绝对严格的训练,加上有勇有谋的统帅,绝不会有天生的懦夫。
第七十八回 舍此斗骑谁堪往(1)
前方的溃败被探马赤一路飞报到纽磷的大营中,纽磷大怒,亲自率领大军大举出动,试图一举击溃当面的宋军,也有高级将领提醒他,当面的宋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不可小觑,想来一定是郑云鸣的主力前来报复了。目下在营中的不过二万骑兵,只怕难以对付,须得将散落在各地的骑兵集结起来,对来犯的宋军做大规模的包围分割,抓住这个决战的良机,一举将宋军的主力击溃。
纽磷自然不是傻瓜,他懂得在决战中集中兵力的道理,只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战机,战机是最宝贵的,纽磷并不是没有和宋军交过手,他初战的第一阵,就是跟随都元帅察罕进攻淮东,当时蒙古军面对的是淮东制置使杜杲,此人极端狡猾多变,好几次察罕都将宋军从城中调动出来,准备围城打援,但是每一次在关键时刻都被杜杲化解。
年轻的纽磷,在这样的反复斗智中总结出了一个道理,跟宋朝打仗,想要先聚集兵马,然后分头进军包围敌人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基于地形的因素,河流和山岳的存在使得骑兵聚集需要时间,一方面,宋朝的步兵的战斗力与日俱增,他们的大方阵,即便蒙古人具有两倍三倍的优势也难以攻破,当蒙古人花时间部署自己的部队的时候,宋人也在抓紧时间集中自己的军队,而一旦双方发生大规模交战,蒙古人并没有把握击退宋人的大方阵。
纽磷有一种新的战法来破解当下的死局,那就是不顾伤亡,使用主力的一部分贴上去,在宋军构成大阵之前,就将他牢牢的贴住,一面交战,一面以其余有力部队抄袭其后,使其腹背受敌。这种战法的关键,就在于作为吸引敌人交战的前锋部队是否能够贴得住敌人,抓得牢敌人。
所以纽磷一定要亲自带队去,三遍胡笳响过,,两万骑兵队次第出发,整整二万彪悍的胡人骑兵动地而来的气势,连江岸都在微微颤抖。蒙古军一直开进到靠近白灵寨的地方,和宋军的步兵展开了交战。
宋人按照习惯在阵前摆设了鹿角工事,然后火枪手上前和敌军对射,所不同的是宋军使用了新式火枪,不必借助连环射击的战术保持持续火力,因为枪支本身的轻便使得装填更加迅速,从而能够在三段齐射的战术下保证火力的持续性。
在持续的火力攻击下蒙古军的下马火枪手有些吃不消,他们使用的是仿制自宋朝的沉重的标准火绳枪,需要枪架才能发射,在对射的时候被宋军的火枪手所压倒,但纽磷严令火枪手不许后退,并且派出亲兵队督战,将所有敢于阵前脱逃的火枪手阵前斩首,一面命令二三千重甲骑兵从右翼迂回过去,袭击宋军的侧翼。
这些骑兵都已经装备了两支火枪,按照事前拟定的战术,他们应该分成百十个小队,在冲到手枪的射程内后,用两支手枪开火,然后迅速退走,换过下一队继续开火,自己则躲到远方安全的距离上进行装填,这是南朝骑兵在前几年普遍采用的骑兵手枪轮射法,曾经以这种充分发扬新式火器优势的战法,击溃了蒙古弓骑兵的对射。但蒙古骑兵们多年的积习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在两支火枪发射之后,他们就随手将昂贵的手枪扔在地上,仍旧是掏出自己心爱的猎弓,朝着宋军射了过去。
这样的打法韩锋的部下完全不惧怕,火枪手有条不紊的开火加上轻炮发射的炮弹在大军的侧翼形成一道弹幕,一旦蒙古骑兵想要冲破这道屏障近距离发箭,必然会遭到惨重的损失。
纽磷的窥镜视野里,他麾下的士卒一个个的连人带马跌倒在尘埃中,即便有少数人突进到弓箭能够射中的距离上,宋人也会马上调整火力,将他歼灭。他焦躁的大吼了一声:“铁骑队集结,准备突阵!”
披着精美的铠甲的骑士大声高喊着,挥舞手中的铁枪和弯刀,开始慢慢向前移动,在火枪手身后摆列横队,显然,纽磷要发扬他得意的重骑兵突贯战法,虽然不能保证就此一击将宋人击溃,但起码不会就这样在对射中被宋人数量众多的火枪射的满目疮痍。
重骑兵在铿锵的甲叶碰撞的声音里慢慢排列着阵势,一排,两排,三排,甚至排列了十余排横队,纽磷的这种布局是为了增加阵型的后续突击力,毕竟宋人习惯于布设多重阵势,若是蒙古人的阵列太少,容易陷入到宋军步兵的围攻中。
就在铁骑队越来越集中,准备发动攻击的当口,突然之间一枚炮弹带着刺鼻的硝烟味道迎面飞来,随后跟随而来的是密集的弹雨。
在火枪手和轻型火炮阻挡住蒙古军的先头攻击的时候,韩锋正在做一件事情,在长矛兵的掩护下将长管火炮集中到正面阵地上。四十四门长管神威将军炮和六十门短管的振威将军炮全部集中到了正面,随着宋军长矛手的向前移动,蒙古军没有觉察到他们的身后是密集的火炮阵列,而当韩锋下令开火的时候,蒙古人已然来不及做出反应。
猛烈的炮火倾泻在毫无准备的骑兵密集队列里,马上就将整个队列搅乱的一塌糊涂。对于这种空前大胆的将火炮集中起来进行密集炮击的战法,蒙古人根本没有准备。他们只是本能的调转马头,四散奔逃。
而前锋重骑兵的奔逃,就将中军和后方没有准备的轻弓骑兵和重甲弓骑兵暴露了出来。纽磷虽然愤怒,却并不慌张,铁甲突击骑兵虽然是他军中的一张王牌,并非自己军队的核心,传统的蒙古突击骑兵,虽然号称马上步下,斗战无双,但随着岁月迁播,新一代的蒙古战士安于逸乐,虽然在弓箭方面勉强还维持着水准,但在近战方面,比起南朝利用御林军和军事学堂体制训练出来的新一代骑兵已经落于下风。值得庆幸的是漠北的蒙古本部依旧保持着质朴刚健的风俗,每战蹈死登先,不落人后。但这些人马数量有限,众多的蒙古将帅不得不寻找新的强兵作为蒙古骑兵的替代品。
纽磷在跟随蒙哥西征的时候,曾经随军进攻过西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