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主权、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人民生存权的结果,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以及历史上英国人所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罪行,全都被一一翻了出来,任由全国民众声讨,仇视英国政府和英国人的情绪,迅速在华夏大地上蔓延开来。
更让英国政府头疼的是,由北平、天津、上海、杭州、重庆和成都各高校率先发起的大规模抗议游行。大有波及全中国之势,要是再来一次“滇西惨案”时期那样席卷中国的反英浪潮,好不容易缓和下来的中英关系将会再度出现巨大裂缝,英国工商界、金融界和贸易领域的在华利益,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损害,相信除了英国人自身之外,假惺惺的美国政府、幸灾乐祸的德国政府和欧洲各国政府,都愿意看到英国人遭受的失败,特别是表面上向英国政府发出“联合制华”的建议、暗地里却在一步步把英国势力排挤出华北的卑鄙的日本政府和军队。
二十二日上午十一点半,就在汪精卫与嘉德甘紧急会晤结束的十分钟后,川南广播电台三个广播频道突然中止了正常广播,向全中国宣布了一条令人鼓舞的喜讯:在四川省主席、川康边防军司令刘文辉将军的亲自指挥下,英勇的川康边防军第二、第三师将士,与德格、玉田、甘孜守备部队将士一起,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将一万两千余名叛乱暴徒,包围在甘孜以西八十七公里的色依玛山与拉加寺地区,并于上午十点三十分发起全面总攻。
两个小时不到,《东方新闻报》和《申报》、《大公报》、《时报》、《益世报》等报纸遍布全国的分印点,几乎同时发行“号外”,由前方随军采访记者发回的无线电采访稿迅速被刊登,详细披露了川康边防军一周来的军事行动过程,对“英明睿智坚定果敢”的四川省主席兼边防军总司令刘文辉大加赞颂,对不畏牺牲、日夜奋战在高原雪域中的川军将士极力讴歌,进而促成了遍及全国的反英示威游行和庆祝热潮,原本倍受国人批评的军阀头子刘文辉,迅速成为一个功勋卓著的爱国将领,内斗不止的川军因此而改变形象。变得光辉灿烂起来。
英国政府大吃一惊,欧美各国齐声惊呼这是个奇迹,数以百计的各国记者自上海、南京甚至北平、天津赶赴南昌。
正在南昌行营召开的剿匪军事会议,随之中断。
与会将帅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均惊讶不已,在海拔三千多米以上的雪域高原调动两万多部队,并成功合围叛军的行动,难度有多大,将帅们心里是非常清楚的,谁也没有料到四川军阀刘文辉会有这样坚韧的毅力和惊人的大手笔,同时也对刘文辉部将士的战斗力刮目相看。
不少将领感叹地说,从这里可以看到,刘文辉去年在劣势之下反击刘湘联军取得成功,并非偶然之事,由此可见刘文辉深沉的心机和过人的领兵能力。
蒋介石对着战报沉思了好一会儿,见会议室里嗡嗡响成一片,众将交头接耳讨论得不亦乐乎,索性吩咐参谋处拿出川康地图悬挂起来,当场对刘文辉部的成功行动展开研讨。
安毅和朱培德相视一笑,不动声色地跟随众将走到地图前面。
蒋介石吩咐葛敬恩给大家讲解一下,葛敬恩略微谦虚,便笑嘻嘻地把躲在众将后面的安毅给拉了出来。两人一起站在地图前,低声商量。尽管安毅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但是之前他确实和葛敬恩讨论过川康平叛的问题,还做过两次相应的军事推演,因此葛敬恩把他拉出来也属正常。
两人讨论完毕,葛敬恩笑着对大家说道:“委座、诸位,这是川康地区展开平叛数年来的第一个好消息,在此,先向刘自乾将军和川康边防军表示衷心的祝贺和钦佩!”
掌声“哗啦啦”热烈地响起,将帅们是由衷的高兴,作为中华民国的军人,没有什么比得上在国家积弱、列强环视之下。依靠坚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决心取得如此佳绩,更让人扬眉吐气的了。
葛敬恩等掌声停下,继续说道:“之前,本人与安毅将军曾两次就川康局势展开过粗略的讨论,但是比起刘自乾将军指挥的这一仗,在战机选择、指挥思想和作战决心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安将军谦虚不愿主讲,我就勉为其难吧。
“诸位请看,拉加寺地区是个沟壑交错、地形起伏非常大的复杂区域,也是川藏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根据参谋本部三年前得自川康边防军上呈的资料分析,色依玛山与周围各大山相比不算高,拉加寺的海拔高度也只有三千一百多米,但是在气候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在这一地区成功地展开合围,是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安毅将军刚才推测,合围成功的前提,必须是截断叛军德格方向的退路,才能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把乘胜进逼骄气日盛的叛军挤压在这片相对低矮的谷地,而截断德格方向的退路又不让叛军察觉,必须翻越海拔高达四千八百米的南线,因为北线根本就无路可走,只有翻越这一片高山地带……
“大家看,就是这一带,地图上都无法标注的复杂区域,沿着金沙江河谷秘密开进到德格以南十八公里,至此再调头向东,实施围堵,而且行动单位的规模还不能低于一个旅,或者两个满编步兵团,方能保证合围的成功实现。由此可见,这一计划实施的难度,确实非常非常的大……”
众将帅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蒋介石也难得地露出笑脸。不管怎么讲,这是一场中国内部平叛的优秀战役。英国人再怎么气急败坏,也不敢多吭一句,要是真的像葛敬恩所希望的那样,战斗结束后能抓到几个英国军事顾问,将会为蒋介石赢得宝贵的外交主动权,至少可以理直气壮地质问英国人:要和谈的是你们,动手的也是你们,奶奶的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退一步来看,哪怕抓不到叛军中的英国人,通过这一次对上万叛军的成功围剿,叛军将会元气大伤,信心和胆气都会因此而倍受打击,这一仗至少换来川藏边区三五年之内的安定。
葛敬恩在一片掌声中结束讲解,蒋介石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向安毅问出一个大家都很想知道的问题:
“安毅将军,你估计刘自乾将军的这一仗,何时可以结束啊?”
安毅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地回答:“真不好说,川康边防军的每个师只有八千将士,加上从德格、玉田退下来的两个不满编步兵团,和驻守甘孜的一个四千人步兵旅,除去后勤辎重、指挥机关、预备队等单位,投入战斗的官兵人数,估计不会超过两万人。
“虽然川军占据了有利地形,但要结束战斗恐怕需要一到两天时间,因为高原地区的战斗非常特殊,很难像在低海拔地区那样,随时可以发起全局或者局部的猛烈冲锋,估计需要慢慢打,逐渐紧缩包围圈,一点点吃掉对方。
“再一个,属下尚不知道此时战区的天气情况如何,要是大雪纷飞的话,估计够呛,零度以下的气温对战斗人员的攻击速度乃至武器装备的影响也很大,属下曾听刘自乾将军说过,由于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他们的几个前哨驻地的官兵,一年到头很难吃上一顿煮熟的米饭,可想而知,行动的难度有多大了。
“不过我估计问题不大,如果前线将士不顾及太多的话,战斗时间能缩短很多,最迟明日下午能收到战果。”
众将帅一下子沉默下来,心中都清楚安毅所说的“不顾及太多”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别讲什么人道主义,就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往死里打,杀死敌人要比俘虏敌人简单得多,而且根本就没有什么俘虏反复的担忧,只是,谁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开这个口……
~~~~~~~~~~~~~~~
正文 第九九五章 谁更卑鄙(二)
第九九五章 谁更卑鄙(二)
南昌江南宾馆是整座城市最豪华的宾馆。也是手头阔绰的欧美各国记者喜欢进驻的地方,江南宾馆不但有舒适漂亮的房间,完善的卫生设施,楼下的西餐馆也是欧美记者趋之若鹜的所在。
随着越来越多记者的入住,安毅也失去了进出的自由,大年初十中午,朱培德开完会返回昆明之后,安毅也悄悄搬出了江南宾馆,住进南昌行营的军官招待所,以避免越来越多的记者没完没了的采访要求。
西康战事与安毅、葛敬恩预料的一样,在大年初十中午一点全部结束战斗。出于政治方面的需要,刘文辉在通电全国的战报中,成倍地减少了歼灭叛军的数量,只通报歼敌四千余人,但是俘虏叛军的数量高达七百余人,其中的“不明身份者”多达十一人,这十一个不明身份者,就是被打伤之后俘虏的英国军事顾问,其中四人伤势颇重,估计已经处在奄奄一息的边沿。
安毅获得了刘文辉批准的赵东全发来的详细战报,虽然对刘文辉取得此次大胜由衷感到高兴。但是也为此战牺牲的三千二百余名川军将士伤痛不已,其中六名牺牲者,是担负起侦查和较射任务的安家军特种精英。
晚饭后,安毅奉命赶往蒋介石的办公室,协商川康边防军俘虏处置事务,意外地看到了悄悄到来的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已经同意前往武汉指挥剿共作战,驻扎华北的东北军三个军中的两个军已经南调,之所以仍然以需要时间善后为理由留下一个军,显然是少帅和东北军官兵舍不得离开税源丰富的平津地区。
少帅看到安毅很热情,他已从义兄蒋介石嘴里得知刘文辉的成功,从数日来全国各大报纸对刘文辉和川康边防军的歌颂中,少帅也感慨良多。少帅知道安毅过来向蒋介石汇报战况和研究战俘处置问题,就留下来听听此战的详细经过,毕竟抵抗外敌这么长脸的事情,多少都让丢失东北的少帅羡慕。
安毅根据赵东全发来的战报内容,简要地向蒋介石进行汇报,但完全隐瞒了赵东全一行参战的前前后后,把功劳全都归功于刘文辉和川康边防军将士,最后安毅才谈到俘虏问题:“……十一名被俘的英国军事顾问基本上带伤,其中四人伤势很严重,恐怕救不活了,刘自乾将军打算把剩下的七人秘密押解成都关押。
“至于叛军如何处理,学生以为还是交给边防军自行决定为好,参谋本部和军委各部最好不要干预。这一仗,名义上仍然属于我们自己的内部平叛,而且这次刘自乾将军爽快地服从了校长的指示,没有向外界公布十一名英国军事顾问的身份和详细情况。估计这也是英国人求之不得的。
“这样一来,如何处理叛军俘虏问题就简单多了,英国人自己屁股都擦不干净,哪里还有资格和勇气指责什么人权,谈论什么人道主义?”
少帅顿时乐了,他从没想到有谁敢在蒋介石面前说话如此随便。
蒋介石早已经习惯了安毅的风格,见怪不怪,点点头采纳了安毅的意见:“你说得很对,这一仗我们没有帮上什么忙,但是相关的嘉奖一定会很快做出的,不但精神上予以奖励,物质上也不能少。我已经吩咐孔部长尽快抽出一百万元,给予川康边防军实质上的奖励,也让全军和全国民众看到我们中央的明确态度和坚定立场。”
“相信刘自乾将军和川康边防将士会无比感激校长的。”
安毅这句话不是什么恭维,他知道蒋介石在军费如此紧张的时候挤出一百万,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足以显示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