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南支那扩张的第一道防线,是帝国千年繁衍的根基,就算是对手再强大,帝国的军队也要依托有利地形,做到寸土必争,要让登陆的对手流尽鲜血,通过这样的奋战,来保护天皇陛下所在的澳洲的安全。至于列岛上的城市,能守就守,不能守就全部迁移,民众分散到乡村去,哪怕一根铁钉也不给对手留下!”
永野修身悚然动容,为多田骏的决心赞叹不已,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猛然醒悟,有些惊讶地问:“这么说来,今后帝国陆军将放弃反攻大陆,专心经营列岛防线了?”
“只能如此了!”
多田骏苦笑着解释:“不是我们不愿意打,只是支那人口太多,如果执着于侵占东亚大陆,那些已经武装起来的支那人,完全可以用人海战术和我们以命搏命!我们消耗不起啊!说起来,支那人与我们同文同种,提倡忠孝仁义礼智信廉,现在的安家军更是一等的强军,对上他们帝国军队全无把握,我听说德国人在西线受阻了……
“想想真让人无奈,希特勒还向我们通报说什么‘大捷’,他们要真是打了胜仗,至于一周多时间了还在边境线一带纠缠不休吗?德国人在西亚可是囤积了近八百万军队,这是什么概念?居然无法攻破安家军的防线,让人难以置信!我已经打定主意,至少在西线形势明朗之前,我们陆军不会再异动了!”
永野修身锲而不舍地追问:“那印度洋怎么办?也要放弃吗?”
多田骏反问道:“不放弃难道我们有把握守住?从太平洋到印度洋,这么长的战线,我们的海军力量如何分配?还有,现在帝国陆军正在美洲用兵。已经没有多余的力量坚守印度洋防线了……”
见永野修身皱起了眉头,多田骏耐心解释:
“由于印度和西亚波斯、两河地区的丢失,帝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核心利益已经没了,其间占据的安达曼…尼科巴、锡兰、索科特拉、塞舌尔、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岛屿,浪费了帝国太多的军队,仅仅只是补充作战物资一项,帝国就花费巨大,与其白白消耗帝国宝贵的资源。还不如收缩防守,把兵力集中到兰印和菲律宾,封堵南支那人的进攻线路!
“永野君,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从去年开始,石原君就开始调动部队。驻锡兰岛的第六十五军三个师团,已经有两个撤到了苏门答腊,驻马达加斯加的第十军、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七个师团和十七个独立步兵旅团,其中近半已经撤到了兰印群岛和菲律宾,在马达加斯加部署的野战重炮兵和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均已撤离,以加强澳洲东西海岸的防御……”
“帝国海军辛辛苦苦打下的土地,怎么能轻言放弃呢?”
永野修身有些恼怒地说:“东条君曾向天皇陛下进谏,帝国要保住兰印群岛和澳洲,就必须守住印度洋诸岛。并在上任后第一时间下令加强以上地区的防御,我们海军也接到请求运送部队和给养,我真没想到,尽然不仅没有加强,反而主动削弱,这……”
永野修身连连摇头:“我觉得东条君说得很有道理,现在印度洋地区并没有能够影响到帝国统治的海军力量,根本没有理由放弃!”
“别忘了,南华也有海军!”
多田骏淡淡一笑:“南华的海军战舰。主要得自法国的远征舰队。其中甚至拥有战列巡洋舰和老战列舰,这件事当初曾经惊动世界。据说前暹罗海军就是在这支舰队打击下全军覆没的。情报部门费尽心血,终于获悉一个情报:南华在其各个军港中遍设造船厂,大肆制造军舰,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而在此之前,他们还有在重庆、宜昌和南昌造船的经验,并且还在淞沪会战后获得了江南造船厂,我们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我之所以在帝京滞留了近一周时间,便是和陛下及重臣们商讨下一步战略,其中便注意到了南华隐忍已久的海军力量。在御苑进行的地图推演中,漫长的印度洋航线吞噬了帝国大量的运输船队,到后来补给越来越困难,帝国前往支援的数支舰队,遭到南华海军伏击,最终印度洋成为了帝国的滑铁卢,导致全局的崩坏。
“作为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做到未谋胜先谋败,考虑到诸多的可能。目前帝国的核心利益在澳洲和美洲,这两个地区资源丰富,工业相对发达,只要发展好了,帝国的国力绝对是一日千里,根本没有必要再花费巨大的精力去经营额外的防线。今后帝国将把兰印和菲律宾群岛当做最重要的战区来经营,在海岸线遍设要塞堡垒,坚决堵住南支那军队的东进道路,这才是最正确的战略!”
永野修身叹息一声:“总觉得这么放弃可惜了……不过既然多田君已经打定了主意,那就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吧!对了,帝国滞留于东非的部队怎么办?”
多田骏道:“根据帝国与德国达成的协议,当初由伊拉克进入叙利亚与德军会师的两个师团和三个独立步兵旅团为基干组成的第九军,继续跟随隆美尔元帅统帅的非洲军团作战,力争早日把英美军队彻底赶下大陆……
“我在向陛下阐述我的履新理念时就说明,任何作战计划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德军能够在西线顺利消灭南支那军队主力,又在非洲击败英美联军,那么印度洋地区的防守压力将成倍减少,我们也可以就近从大陆获得补给,那么届时稍稍加强以上地区防御也无可厚非。”
永野修身终于明白,眼前的多田骏和石原莞尔一样,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做任何决定都要看是否值得,亏本的买卖绝不去做。对于海军来讲,这倒是一个好消息,否则都像东条英机那样一味蛮干,再多的家底也不够挥霍的。
“急电!”
通讯参谋金冈正雄中佐来到二人身边,递上一份电文。
多田骏看完后顺手递给永野修身,待后者看完,才问道:“永野君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永野修身一脸惊讶。连连摇头:“真不敢相信,国民政府和南支那政府都拒绝了帝国的和平提议……南支那还好说,毕竟他们有与我们一较高低的实力,但蒋介石凭什么如此强硬?他难道不明白,如果帝国真要不惜一切代价发起支那战事,不敢说能够攻进大陆多远。但至少沿海地区会成为一片焦土!”
多田骏道:“这倒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南支那和国民政府都在《联合国家宣言》中签了字,声明将倾尽兵力与资源,打击共同敌人,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这几乎断绝了中日和平的可能!
“此外,东条君指挥的两场大战,把帝国军队的脸都丢光了,估计蒋介石已看到南支那方面转交的战报,对我们的前景非常不看好。这才有了这番强硬的表示……另外,我听说蒋介石在云南搞了个远征军,恐怕其对帝国怀有不可告人的恶意!”
永野修身连连摇头,心中非常憋屈。
战前任由列强宰割的中国,现在竟然成为左右国际局势的关键力量,恐怕是事前谁也没想到的事情,而导致这一切的,正是那个对帝国宛若噩梦般存在的安毅。
就在谈话间,飞机已经飞临九州岛。慢慢下降高度。
在经过佐世保军港上空时。多田骏要求再次下降高度,在空中围着港口多盘旋几圈。以便让他看看这个报告中受创最严重的港口的情况。
从空中向下看,军港和附近城市的情况,让多田骏和永野修身都倒吸了口凉气。
佐世保是日本出击中国和朝蛘的后勤基地,自甲午战争以来,有上百万的士兵从这里上船,奔赴中国战场和南洋战场,两位海陆军大将对这座港口非常熟悉,海边的船坞码头,街边的小酒馆,挥舞太阳旗的女人,穿着鲜艳和服抛洒鲜花的漂亮姑娘,还有造船厂巨大的烟囱,让人记忆深刻。
但是,现在港口、城市和远近的群山几乎都变成了灰烬,尽管一周时间过去了,一些地方尽然还冒着袅袅烟雾,环海湾一线基本看不到码头的存在,几乎都被烧成了白地,主港北部的基地司令部不见了,海军俱乐部消失了,兵营也同样消失了,原本悬挂的海军旗和日本国旗的地方,连旗杆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块块焦糊的黑土地。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荒芜一片,昔日繁华的街町上,一些小黑点在活动,待飞机把高度降低到一千米时,多田骏才看清楚,那是遭受火灾侵袭的幸存者在瓦砾中忙碌,徒劳无功地寻找一些残存的东西,但如此大火,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保存下来呢?
随着客机拉升高度,再次向东京方向飞去,永野修身已经气愤得不能自己:“佐世保成了现在这个模样,东条英机真是百死不能赎其罪,真难以相信,陛下仅仅只是让他退役养老,这样的惩罚太轻了!”
多田骏在心里苦笑不已,东条英机明显是在为裕仁的胡乱决策背黑锅,裕仁感念其忠义舍得重重处罚才怪,他苦笑一下,对永野修身道:“我听说东京的损失也很大,不仅是港口区,连皇宫、军部、国会大楼都被飞弹摧毁,还有靖国神社和周边街区也付之一炬,永野君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永野修身瘫坐在座位上,连连摇头:“我现在突然明白多田君和石原君为什么要一意收缩防守了,面对这样的远距离打击,谁能防御得住?如果帝国不果断把工业中心迁移到澳洲,那么今后根本没人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死神的威胁无处不在……帝国竟然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可叹,可悲啊!”
多田骏没有回答,心中沉甸甸的,再次陷入思考中。
~~~~~~~~~~~~~~~
第二〇〇五章 叙府交心
十二月二日,叙府,翠屏山下的西园书房,气氛极为压抑。
“德叔,真的没办法挽回了吗?”安毅来回踱步,过了许久终于停下步子,看向坐在一旁沙发上的朱培德。
朱培德没有直接回答,神情有些恍惚,整个人陷入了某种思绪中:
“小毅,我初次见到你,那是二六年五四青年节的联欢会,当时你表演诗歌朗诵,把全场都给逗乐了,我还是初次见到蒋中正笑得前俯后仰当众失态,那时候我对你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后北伐誓师、南昌血战……从模范营到独立师,你这个黄埔的后起之秀,创下了赫赫威名!
“二七年八月,北伐失败,你兵败江北,遭到桂系压迫,我把你迎接到南昌,你兼纳并蓄,发展工商,终厚积薄发,历经二次北伐、蒋桂大战、中原大战至西南奠基,你终于有了川南的基业,我也在你的帮助下,落叶归根。后来你出川抗日,历经两次淞沪会战、长城抗战、华北抗战和浙东抗战……可以说,我见证了一个热血青年成长的每一步!
“这么多年了,我们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得不说,你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心地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照理说,括我,还有张弘栾和石珍两位老弟,都是因为你的帮助才兴旺发达,应该和你不离不弃,共同进退……”
“益公,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你们会答应蒋委员长的条件,难道你不知道现在的国民政府腐败成什么样子了吗?”坐在朱培德对面的蒋云山有些不满地质问。
朱培德回过神来。有些歉意地向蒋云山点了点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看向站在一旁凝眉深思的安毅。脸上满是惭愧:
“小毅,你身边的人都很清楚,知道你不愿打内战,随着三七年后�